沒有共同語言的婚姻是一個枷鎖和陷阱

沒有共同語言的婚姻是一個枷鎖和陷阱 智慧啟引:「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在婚姻中亦是如此。背景和出身類似的人似乎更容易找到共同語言,更容易走得長遠。婚姻畢竟是兩個人未來一生的相對,共同生活需要一些「門當戶對」的條件,而這些門當戶對的條件,已經從物質與外表升華到了內在的需要。

  一位女孩愛上了一個男孩,但不同的背景和社會地位卻像一座山一樣橫亘在了兩個年青人中間。女孩的父母和女孩反目成「仇」,女孩一氣之下和男孩一起遠走他鄉……

  想來這樣的愛情鬧劇在你的身邊一定也出現過。愛情的力量讓人可以舍卻親情,但之餘讓人長思:現代婚姻是不是還需要「門當戶對」?

  曾經有過多少崇高與美妙的愛的經典:從《關雎》到《梁祝》,不乏動人的情歌與千古絕唱,讓人感受到了愛的永恆魅力。這些愛情,也許就叫「傳統」。

  中國的這類故事幾乎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仙女都會愛上一個窮人或是窮秀才,幾乎沒有看到一個仙女去愛富家子弟的。好像一沾上「富」字就失去了浪漫、純潔的色彩。「嫌貧愛富」是國人一向最為反感的價值取向,在民間故事裡也深深地打著這樣的烙印。

  從這樣的角度來看,那個女孩贏得了愛情,但她是否會贏得長久而幸福的婚姻卻是一個未知數

  戀愛中的人們總是重情感而輕理智。這個時候,理智往往是對的,卻經常是沒有用的。深陷在愛情當中的女人以為愛情可以超越一切,愛情可以不計較理由,愛就愛了,不在乎他來自何方,身份地位也可以不計較。但這個女孩卻沒有想過,婚姻和愛情不一樣,婚姻並不僅僅是因為愛,還附帶了許多的條件在內。

  當然,我們會痛恨「門當戶對」這個詞,因為自古以來就有許多美好的姻緣被它破壞,但是婚姻畢竟是兩個人一生相對,共同生活需要一些門當戶對的條件,而這些門當戶對的條件,已經從物質與外表升華到了內在的需要,也是幸福生活的前提。

在我身邊就有這麼一對夫妻:男人家境貧寒,自身文化水平有限,就業於一家運輸公司;女人卻工作在一個「壟斷型」企業,且家庭背景好、父母及兄弟姐妹全部算得上是當地的「中產階級」,因而女人沒有把金錢放在第一位,也沒有考慮到金錢問題。因為一直以來,她都沒有體驗過缺錢的感覺,她看中的是男人英俊的外表。

  男人則認為能夠找到這樣一個「富有」的女人也算滿足了自己的快速「脫貧」的心愿。儘管女人家極力反對,可是女人心意已決。就這樣,在女人的堅持下兩個人的婚姻成功了。

  婚後的生活還算和諧、穩定。可是天有不測風雲。正當孩子跨入幼兒園大門的時候,男人單位實行買斷政策,運輸全部實現私有化,考慮到孩子和家庭,女人不願意男人長期在外跑車,況且貨源問題也是個很大的障礙,於是決定另尋他路——男人算是下崗了,暫時在家做起了家庭「主夫」。

  剛開始,女人覺得這樣有人侍候的日子還真不錯,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女人便開始不滿足了,經濟成為她難解的心結,看見同事們瞬息萬變的花樣服飾、揮金如土的豪氣,不免常常生出一些悲哀來,回家也失去了往日的笑臉和急迫。

  男人呢,也在這樣的氛圍中壓抑著自己的個性,忍氣吞聲,不得不屈服於女人的領導之下,有道是「好男兒志在四方」,無奈一時半會兒工作難找,就業成為男人的心病,也成為家庭危機,迷茫中不知道前面的方向。

  既然是自己決定要走的路,再坎坷也得撐下去,哪怕心裡有再多的委屈和無奈——剛開始女人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可是漸漸地女人的「陽剛之氣」越來越濃,脾氣越來越大,時常會有山呼海嘯的壯觀場景出現:「沒用的男人」成為她的口頭禪。

  男人也不是一尊木偶似的雕像,內心的痛苦只有自己知道,無奈只得強顏歡笑,在女人的指揮下機械般生活著,沒有自己的思維和主見,陽剛之氣變得陰柔、軟弱,沒有了脾氣,就像是一具行走的殭屍,臣服的外表下暗藏著怨氣,恨女人落井下石,恨女人騎在自己頭上胡亂指揮,不把自己當男人看待……

  「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發就會在沉默中死亡。」——終於,男人擬好了一份離婚協議書,擺在了女人的面前……

愛情可能只是風花雪月,可是婚姻卻是實際的東西。如果你嫁的有錢老公,只是一副空有其實的外表,卻不具備修養與內涵,那也僅是表面的風光。

  沒有共同語言的婚姻,本身就是一個枷鎖。婚姻如鞋,可是有多少人一輩子穿著夾腳的名牌鞋,看似風光美麗,其實卻痛徹心扉,還要裝出一臉的幸福對人,這其中有多少痛苦,我想也只有當事人明白了。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在婚姻中亦是如此。背景和出身類似的人似乎更容易找到共同語言,更容易走得長遠。因同鄉、同校、同班、同單位而成為夫妻的在我們的生活中比比皆是。他們大多家境相當,地位懸殊不大。

  倒是一些朋友或因夫妻二人學歷差別大,或因一個來自窮鄉僻壤,一個來自繁華都市,家庭背景和生活習慣存在巨大差別,因而還不到三五年的婚姻危險期雙方就早已分道揚鑣。所以說如今年輕人在真正步入婚姻之前心底一定要有一桿秤。愛情會在不同的人群中產生,良好的婚姻更多地在相似的人中間產生……

  智慧之光:婚姻講究「門當戶對」自然有它的道理,不然也不會被社會認同了這麼久。相近的家庭背景、生活環境必然產生相近的社會認知和生活習慣,而這些都為日後的共同生活打下了基礎,大大縮短了兩個人的「磨合期」,減少了婚姻中的不確定因素。所以,儘管社會發展到E時代,「門當戶對」的婚姻觀念卻仍然存在,不過它卻被賦予了更多的精神內涵。


推薦閱讀:

什麼叫夫妻間沒有共同語言?

TAG:婚姻 | 語言 | 沒有 | 共同語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