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美國FDA如何監管OTC藥品?
先普及一組小白級別的概念:
OTC(Over TheCounter):非處方藥物,我國衛生部醫政司是這樣定義的:它是消費者可不經過醫生處方,直接從藥房或藥店購買的藥品,而且是不在醫療專業人員指導下就能安全使用的藥品,即不需要憑藉執業醫師或助理醫師的處方即可自行選購、使用的藥品。
OTC在中國又分甲類OTC和乙類OTC。甲類(紅色)的可在醫院、藥店銷售;乙類(綠色)的是可以在醫院、藥店、超市、賓館等地方銷售。相對於OTC,RX是指必須憑藉執業醫師或醫生開取的處方方可購買的藥品,及處方葯。
國內外OTC藥品市場概況
OTC藥品面對的是非常激烈的市場競爭,市場品牌是核心,優勢企業集中度高。主要表現在:
品牌在 OTC 市場起到關鍵作用,因大多數OTC 藥品沒有專利保護,並且OTC 藥品進入壁壘相對低,優勢的企業能依靠品牌策略進行市場開拓。OTC 企業通過不斷的提高品牌知名度產生市場效應,從而獲得儘可能多的品牌溢價。
OTC 藥品品牌往往能夠決定藥品的價格和銷量。一般情況下,國家政策對於OTC 藥品的價格管制少,企業主要根據市場狀況進行自主定價,完全同質的藥品可能由於知名度、藥品包裝的不同而形成顯著的價格差異。
在全球市場,主要的OTC 藥品企業包括強生、GSK、拜耳、諾華、賽諾菲安萬特、惠氏、寶潔等。全球前十大知名葯企的OTC 市場規模約佔整體的34%,並有不斷提升的趨勢。
在中國,OTC 藥物主要集中在感冒、止痛、消化領域。根據中國非處方藥物學會的分類,我國 OTC 藥物主要分為9 大類,包括感冒、胃腸、婦科炎症、止咳化痰、解熱鎮痛、皮膚外用、咽喉、維生素和其他。從領域看,感冒藥、止痛藥、消化道疾病治療藥品是當今全球OTC 藥品市場的主導產品。
從消費者的醫療保健行為看,OTC 兼具保健品和處方藥品的部分功能,存在三個交叉的市場,一部分市場與保健品形成競爭;一部分面對一些長期、慢性的細分疾病,具有較為固定的消費群體,與處方葯爭奪市場;最主要的市場則是面對自我葯療的常見疾病,如感冒、胃腸、皮膚炎症等。
美國是怎麼逐步管理OTC藥品的?藥品的監管是一個逐步認知的過程,FDA的成長過程讓我們很清楚的看到了這一點。以下是FDA近60多年來法規進化過程,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詳細去相關法案深入了解。
表1:美國與OTC 有關的主要法律法規
美國的OTC藥品是怎麼誕生的?OTC藥品有一套與處方藥品完全不同的法規管理系統--「OTC專論」(OTC Monographs)。OTC專論是一種類似「食譜」 的資料,被編入《聯邦管理法》。列入該專論系統的非處方葯上市無須經過上市前標準審批流程。未列入OTC專論的藥品上市途徑主要有:
(1)上市前,向FDA遞交申請,要求列入OTC專論;
(2)首先申請作為新處方葯上市,銷售多年後再申請轉為OTC資格。
(3)值得一提的是,美國的OTC審評是一個公開的過程,任何人都可以提出申請,包括醫藥公司,醫藥專家,消費者或公眾團體,藥物資料信息採用公開徵集的方式,任何持有相關資料的人員或機構都可以提交發表的或未發表的信息,最大限度的獲取該類別藥物全方位信息,專家審評組提交審議的結論和建議,相應內容將公佈於眾,多次舉行聽證會。
來源:HPC葯聞葯事
本文為轉載,不代表醫藥地理立場和觀點。合作&投稿請聯繫:021-62589200-719;weizh@pharmadl.com
推薦閱讀:
※監管缺失
※「狗患」紛擾期待理性監管
※中國27萬億債市遭遇監管「狂潮」
※陝西蒲城:杜絕「一刀切」政策,礦采監管亟需令行禁止
※對互聯網金融一刀切反映監管能力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