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最大的德行莫過於仁,最大的禍害莫過於刻薄

每天20分鐘,52期輕鬆學完《群書治要》

第三十八講 愛民而安(上)

《群書治要·新語》中講: 「治以道德為上,行以仁義為本。故尊於位而無德者絀,富於財而無義者刑;賤而好道者尊,貧而有義者榮。夫酒池可以運舟,糟丘可以遠望,豈貧於財哉?統四海之權,主九州島之眾,豈弱於武力哉?然功不能自存,而威不能自守,非貧弱也,乃道德不存乎身,仁義不加於下也。故察於利而惛於道者,眾之所謀也;果於力而寡於義者,兵之所圖也。」

這句話說得非常好,治理國家要以道德為上,處理事情要以仁義為根本。所以,對於職位高貴但缺乏德行的人要貶黜;對富有財產但不講道義的人要處罰;對地位低下但珍愛德操的人要使其尊貴;對家境貧寒但講求仁義的人要使其富裕。商紂王的酒池可以用來划船,糟丘可以登高遠望,這難道還能算是貧困嗎?擁有統領四海的權柄,主宰著九州島島的百姓,這難道能說是武力弱小嗎?然而論功業卻不能夠保全自身,論威勢卻不能守住社稷,這絕對不是由於貧困、弱小的緣故,而恰恰是由於自身缺乏道德、對百姓不夠仁義的緣故!

所以,明白如何賺錢,卻不明白道理的人,必然是眾人所謀取的對象;敢於使用武力卻缺少仁義的人,必定是戰爭圖謀的對象。

商紂王天資聰穎,口才很好,辦事敏捷,力氣也超過常人,能空手和猛獸搏鬥。他的智慧足以能夠應對臣下的勸告,他的言辭也足夠用來掩飾自己的錯誤。但他驕奢淫逸,不聽勸諫。每日和妲己過著花天酒地的生活,有忠臣來勸諫,他還給以嚴懲。最後沒有人敢勸諫了,周武王弔民伐罪,最後導致他穿著寶玉為飾的衣服投入火中,自殺身亡。

身為一國的國君,擁有這麼大的地盤,也擁有強大的武士,可以製造非常殘酷的炮烙之刑殘害百姓,但是因為自己沒有道德,不講仁義,最終也逃不了滅亡的命運。

這些歷史的經驗教訓,都給我們闡述了「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勢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無言」的道理。所以要使自己的事業、自己的國家能夠長遠地保持昌盛不衰,必須講求道德、講求仁義。這是決定國家、企業、個人興衰成敗的最重要的因素。

古聖先王皆以仁義治國

周文王的仁愛之心,不僅僅是施及百姓,而且還施及枯骨。《新序》記載,有一次,周文王建造靈台,要挖個池沼,但在挖地的時候卻挖到了一具死人的骨頭。有關的官吏就把這件事報告給文王,文王命令給他改葬。

官吏說:「這是一具無主之骨。」文王說:「有天下者,天下之主也;有一國者,一國之主也」。意思是說,擁有天下的人就是天下的君主、主人,擁有一國的人就是一國百姓的主人。「寡人固其主,又安求主?」我就是他的主人,又到哪裡去求他的主人呢?所以就命令官吏給他更衣、置辦棺木,把他改葬了。天下的人聽到這一件事,都說文王真是太賢德了,他的恩澤都能夠澤及朽骨,又何況對人呢?人們評論說,有的人是以金銀財富為寶,他得了這些寶就使國家危險了。文王得到了朽骨而表明了他仁愛的心意,結果天下的人都紛紛地歸心。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仁」是越來越少了,那麼這些能夠稱霸的人是以什麼來治天下的呢?就是以「義」來治天下的。

在《新序》上記載著「臧孫行猛政」的故事。臧孫這個人施行很嚴苛的政治,受到子貢的批評。臧孫就把子貢召過來向他請教:「我沒有奉公守法嗎?」子貢回答說:「你是守法的。」他說:「我不廉潔嗎?」子貢說:「你也很廉潔。」臧孫說:「我沒有執政能力嗎?不能夠辦事嗎?」子貢說:「你也很能辦事。」臧孫就說:「這三者我都唯恐自己做不到,那麼既然這三者我都能做到,為什麼你還批評我呢?」子貢說:「你雖然守法,但是好以法來損害人;你雖然很廉潔,但是因為廉潔而很驕慢;你雖然有執政能力,但是以此就欺凌屬下。」

子貢接著說道,為政的人就像調琴瑟一樣,如果大弦上得太緊,小弦就會崩斷。所以,有尊位的人,他的德行不可以淺薄;官階高的人,他的管理不可以瑣碎;轄地廣闊的人,他的制度不可以偏狹;管理很多人口的人,他的法律不能夠嚴苛。這是自然的法則,是自然而然的規律。所以,「罰得則姦邪止矣,賞得則下歡悅矣」。如果你的刑罰得當,那麼邪曲不正、作姦犯科的事就能夠制止。如果你的獎賞得當,那麼屬下都應該歡心喜悅地擁護你。但是,現在卻不是這樣。

子貢又說,你沒有聽說過子產是怎麼治國的嗎?子產治國的時候,用仁愛禮義來教導人們,役使人民從不違道,所以政事非常的寬鬆。對於獎賞的多少,難於確定時就寧可從重;對於懲罰的輕重,難於判定時則寧可從輕。因為實行了這樣寬鬆的政治,子產治理鄭國七年之後,社會風俗非常的和平,自然災害都沒有,國家也沒有需要用刑處罰的人,監獄都空虛了。

到子產過世的時候,這個國家的百姓聽說了都痛哭流涕,非常地哀傷。百姓說:「子產已經死了,我們還怎麼能過上安穩的生活?我們把安定的生活寄託給誰呢?如果能夠使子產重新活過來,用我們家任何人的生命去換取子產的生命,我都願意。」子產活著的時候,被人們所愛戴。他死了的時候,人們都為他感到悲傷,做官的人在朝廷里哭泣,商人在市場上哭泣,農民在原野里哭泣,姑娘在她自己家的內室里哭泣,琴瑟聲音也都聽不到了,大夫的佩玦不戴了,婦人把她的簪子、耳飾也都摘下來了,人們在大街小巷痛哭流涕。這就是因為他行了仁恕之道的緣故。

而你現在是什麼樣的呢?聽說你有病了,人民都非常地歡喜,互相祝賀,說:「臧孫子病了,最好他能夠死去。」你的病剛剛有一些好轉,人民都非常地恐懼,說:「臧孫子的病又痊癒了,我的命運太不幸了,為什麼臧孫子沒有死呢?」所以你看,你病了的時候,人們都非常歡喜,互相祝賀。你生活在這個世間,人們都以你為恐懼。你害人的心可見有多麼深了!你這樣辦理政治,怎麼還能夠不遭受批評呢?臧孫子還是挺明白道理的,「義者循理」,他聽到子貢這種勸諫很符合道理,就主動地把位置給讓出來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雖然你賞罰分明,也很廉潔,但是對人民過於苛刻,人民也不會感恩戴德,而且還會怨聲載道。所以,子貢說了這樣一句話:「蓋德厚者報美,怨大者禍深。」德行深厚的人,回報給他的也很豐美;與人結怨太深的人,自己也有災禍。所以說,最大的德行莫過於「仁」,最大的禍害莫過於刻薄、苛刻。這就告訴我們,為政要寬和,要仁恕,而不能夠過於苛刻。

春秋戰國的時候,以「義」來治理國家,能夠循理而治。《晏子》上記載著,齊景公在位的時候,有一年大雪下了三天都沒有見晴。齊景公披著「狐白之裘」,就是穿著一種白色的裘衣,坐在堂上。晏子來進諫,站了一會兒,齊景公就說:「真奇怪,雪下三天了也不覺得寒冷。」晏子聽了之後說:「天氣真的不寒冷嗎?」被晏子這麼一問,齊景公就有點不好意思了。

晏子說道:「我聽說古代的賢君,自己吃飽時便想到還有百姓在挨餓,自己穿暖時便想到還有百姓在受凍,自己很安逸時便想到百姓的勞苦。可惜您現在卻感覺不到啊。」齊景公說:「善!寡人聞命矣。」齊景公很難得,他一聽晏子說得對,馬上就讚歎,說:「我懂得你的教誨了。於是下令取出府庫中的皮衣,開倉放糧,救濟那些挨餓受凍的百姓。這就告訴我們,到了戰國的時候,這些君主之所以能夠稱霸天下,也是因為他們做到了循義而治,治理天下能夠循理而為。

余莉開講其它文章,請戳下面

【點擊藍字可以直接跳轉到文章】

1 認識群書治要|2 一陰一陽謂之道

3 真正的風水在哪裡| 4 致富理財的秘訣是什麼

5 發怒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 6 修身始於戒貪

7 貪色為淫| 8 好名之患|9 欲不可縱

10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11 奢靡之害| 12 謙德之效

13 君子欲訥於言|14 境隨心轉| 15 交友之重

16 境緣無好醜,好醜在於心|17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18 君子四重| 19 好學近乎智

20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21 夫妻相處之道

22 為什麼必須重視女德|23 至要莫如教子

24 教子之方| 25 為什麼要孝敬父母|26 孝的四個層次

27事親當竭力|28 慎終追遠,民德歸厚| 29 兄友弟恭

30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31 中國式管理的精髓

32 管理的三境界|33 道德教育的制度保障

34 安上治民 莫善於禮| 35 移風易俗 莫善於樂

36 高度藝術化的道德教育|37 愧之,可使小人為君子


推薦閱讀:

史湘雲經常刻薄寶黛愛情,是在吃醋嗎?
給歷史放把火_13章 陰毒刻薄的人情觀(5)
職場刻薄話
《馭人之術》之四:如何對待刻薄易怒的人

TAG:刻薄 | 德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