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殮報喪·喪葬禮俗——中國傳統家族宗法體制的縮影

漢族的喪葬禮俗,是指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之前,漢族在全國範圍內所實行的葬禮習俗。當然,如今社會也只有和我老家一樣的山村裡邊還在實行,今日我將其講述給大家,是希望將其記述下來。目的是讓後人知曉,我們的祖先原來是這樣「打落」亡人的。

凡是享有80歲以上,因老、病而死都算壽終,稱之為「喜喪」。對於這種正常的死亡,亡者兒女、子孫都要在死者臨終前日夜守候,這稱之為「送終」。這裡邊有「子女誰守在老人身邊送終,誰才是真兒女」的說法,顯然是中國孝悌文化的俗化。

壽衣,俗稱「裝老衣」。人在臨終時候,親屬為其剃頭、洗腳、穿戴「裝老衣」(壽衣)等,俗稱「裝裹」、「裝穿」。未咽氣穿上壽衣時,不穿鞋,只待咽氣後,才將鞋穿上。

壽衣有四大忌諱:

一忌穿有皮毛的衣服,怕下到陰間腳底長毛變為墓虎重返陽間傷人。

二忌穿白色的衣服,白色如同一塊冰,背在背上是不吉的。

三忌穿黑色的衣服,怕後代絕子絕孫。

四忌穿綢緞,因「緞」與「斷」諧音,害怕斷根絕後。

壽衣的顏色基本為紫、藍二色。沒有扣,都用帶系,表示後繼有人。無論在哪個季節去世,壽衣都是冬裝。

穿「裝老衣」時,要馬上把窗子打開,讓殃氣往出走。不許親人哭泣怕抽泣時,怕將其吸入。過去人們將人死後的靈魂,稱之為「殃」。殃氣出不去家,則對居住之人不利。

給死者裝裹好後,還要將一枚硬幣塞入死者口中,俗稱「口含錢」。最後,要在死者上衣袍袖口內裝好「打狗餅子」,然後用麻將袖口和褲腿扎住。「打狗餅子」是用白面在鍋內烤熟的小餅。其數量是與死者歲數相等,另外再加兩個稍大些的餅,稱做「天一個,地一個」。亡者的靈魂下陰間冥府報到,需要經過金銀二橋,途中用餅子打發攔路狗和屈死鬼,一直到閻王殿為止。

安床是指人氣絕後,不能讓亡者躺在原來的炕上,需從自家的門上卸下一塊門扇或壽材的上蓋,把死者移在門板或材蓋上,叫「停屍」。

停屍多取東西方位,死者的頭部的位置不得對準梁下,並要仰卧。死者停好後,在臉上苫一張白麻紙,叫「苫面紙」。

據說春秋時期吳王夫差,夫差大敗越王勾踐,沒有聽從伍子胥斬草除根的策略,還殺了伍子胥。後來吳王沉迷美色,驕奢淫逸。20年後,被卧薪嘗膽的越王勾踐滅國,吳王夫差拔劍自刎。咽氣時,自感無臉到陰曹地府見伍子胥,便讓人在他臉上蒙了一張紙。

相傳,人在咽下最後一口氣時,靈魂被白無常、黑無常鐵鏈鎖走。一路上要遇到攔路鬼索財,過惡狗村,闖圪針林,登望鄉台,涉兩界河,過奈何橋,喝孟婆湯等路程。家人怕其辛苦,為此做了許多準備,備足了冥錢,用以買路;燒紙車用以代步;裝小餅用於打發攔路狗,插倒頭飯竹棍是做打狗棍,點照屍燈是讓魂靈兒三天後回家看望時不使迷路。

但新生鬼魂一旦喝了迷魂湯後,就不再記得人間之事了。

安好床後,等陰陽先生到了以後。畫符貼在門楣、窗框、大梁等地方,以防殃氣落在上面。

訃告的形式有兩種。一種是在大門外掛通天紙;一種是張貼書面訃告。

亡者停在門板上以後,孝子首先要在大門口外的一側吊上「通天紙」。通天紙俗稱「歲頭紙」,具有報喪的性質,掛上通天紙,則表示老人亡故了。通天紙是用老白麻紙摺疊,首尾相剪,連綴成鏈,再用紅頭繩扎一頭綁上一塊黑炭,懸於大門外一側。

如死者為男,通天紙懸於大門左側,如死者為女,則懸於右側。通天紙可任行人隨意扯之或風吹掉,稱為替亡者免去陰間之罪。

入殮,首先由陰陽在無蓋的棺材上面搖搖鈴,其後開始打墊棺材。棺材的底部墊上厚厚的乾草,兩頭用草紙填實擠嚴,防備屍體腐爛流出液體。乾草上面再鋪上褥子。入殮要把死者從屋內移到外面,由死者的長子扶頭,其他孝子抬腰或腳,要腳先頭後出屋。入棺時,死者的腳要先進,然後平放棺內,平躺仰卧。

據說,久病不愈的人在亡者入棺後,摸一摸死屍的手可將病魔帶走,病人很快即可痊瘉。

這時,主子家的人要同遺體作最後的告別。主子家勘驗完屍體後,孝子把死者袖口和腳上捆的麻紕解開。從死者的袍襟內一角剪下一塊布來,要交給第一繼承人長子(或長孫)的兒媳婦存放,俗稱「富貴」,據稱日後會大發大富。民間有錢人講究讓亡人左手執金,右手握銀,窮人就只好放些銅錢。不能讓亡人奔波勞累一輩子,死時空著手走,避免應了「空手而來,空手而去」的說法。

蓋棺時,陰陽先生邊搖鈴邊念咒:「日吉時辰天地開,蓋棺大吉大發財,天清地美日月明,蓋棺與孫進財丁。」然後孝子用長命釘封閉。釘木轄時,孝子要按對死者的稱呼呼喚:「××躲釘!」釘只能用木頭製作,不能使用鐵釘,否則不能轉世為人。

靈棚是用木杆搭架,上面覆蓋苫布,三面堵嚴,正面開口,棺材在裡面正中停放,下墊木凳俗稱停靈。將棺材移到靈棚內之後,需在靈棚門口兩側貼喪聯,白紙黑字書有「三寸氣在千般運,一旦無常萬事休」等祭弔對聯,橫批為:「駕鶴西遊」等陰陽小字一付。在大材頭上要放一碗半熟的糜米飯,俗稱「倒頭撈飯」。在碗的底部鑽個小孔,到了「奈何橋」喝孟婆的迷魂湯時,可從碗下面的小孔漏下。米飯上面插一雙竹筷,竹筷的頂上裹一棉球。倒頭撈飯意為從此不再食人間煙火,筷子寓意為「打狗棍」。桌下放一個砂鍋或者小瓦盆,俗稱點紙盆,為前來祭弔的親友焚紙、祭奠所用,出殯時將盆摔碎。

亡者死在枕頭上的,將靈停在院內,死在路途中或者外面的將靈停在院外或者村外。往回拉靈棺還要捉一隻公雞作為引魂雞,安葬時將引魂雞殺死作為殉葬品。在車上拉運棺材,大頭在前是空材,小頭在前是飽材,拉飽材必須要腳在前頭迎後。

哭喪是喪葬禮俗的一大特點,貫穿喪葬的始終。從亡者氣絕開始哭直至到下葬。哭喪禮規定,閨女、兒媳必須早晨太陽未出之前,晚上是日落後輪流哭喪,哭完以後,兒女們要依次守靈、燒紙。

一般情況下,男子多為不出聲的「泣」。而女子哭靈時不僅有韻律,而且有情真意切的歌詞,要追述親人生前所做過的一切事和他的功績。如何的勤儉節約,如何吃苦耐勞,如何撫育子女成人等等。哭得不僅要有板有眼、有腔有調,而且還要聲情並茂,極富感染力。

擇日是由陰陽根據亡者生辰八字推算,選擇黃道吉日,並要避開妨害在世家人的日期,同時要兼顧存放的日期不能太久,一般多為七、九、十一等單數存放天數。

擇日是埋葬中選擇黃道吉日非常重要的大事之一,擇吉避凶非常關鍵,能使活著的人安康吉祥,故去的人在地下安息,世代官祿榮昌大吉大利。

出殯的日子擇好後,孝子就要到野外砍斫柳樹枝,做「引魂幡」和「出喪棒」。「引魂幡」為一棵粗細事宜的柳樹,上面掛有陰陽剪的幡條。「出喪棒」是用2一寸粗的柳樹枝桿截成二尺左右長的短棒,上面纏繞粘貼著白麻紙穗。一般三服以內本族男孝子、孝孫每人1根,即使在海外或在外地不能趕回來的也有份,有幾人就斫兒根,象徵著家族的根苗。

報喪是將死者亡故的消息報告其至親,同時按照「五服」禮儀給對方送去孝衣或孝布。報孝分為向人主家報孝和給其他近親戚報孝。向人主家報孝一般由亡人的長子或長孫擔負。

人主家俗稱主兒家,指死者娘舅家的人。出嫁女人的人主,包括姥爺姥姥、舅父舅母、父親母親、從兄、弟與嫂、弟媳、從舅表兄表弟、從侄子侄媳、從舅表侄、表侄媳。男子的人主隨自己的母親,即姥爺姥姥,父親母親,舅表兄表嫂及舅表弟表弟媳。

舊時辦喪事時,人主家是最重要的,最惹不起的。如果慢待了人主家,則會遭來許多麻煩,甚至會出現開棺驗屍、掘墓驗屍等令主家難堪的事。因此在入殮前,必須到人主家報孝送孝,讓人主家的人及時趕到,見自己的親人最後一面。同時,也勘驗亡人的屍體,見證其死亡。這既是重要的禮節,也是理所應當的事。

報孝時,孝子進院不能開口說話,未進門時摘掉帽子,不能戴孝帽進家。進家後,雙膝跪地對長輩磕頭,無論是長還是小都要磕頭,要為死者免罪,俗稱「免罪頭」。磕頭起立後方能開口,敘述亡者死亡的時間、原因、經過等,並告知喪葬的日期,請前來幫助照應(驗屍的隱語)和送葬。如果到人主家報孝,須將應送的孝布送給人主家。

報孝的目的是為了使喪禮公開化,是過去鄉土社會中的大事,是民間各種儀式活動中最為隆重、也最為鋪排講究的儀式。同時也是古時社會對於一個人是否正常死亡的監督,監察、防止出現家庭內部出現兇殺的情況。


推薦閱讀:

民國版思聰袁家老二:兩千妓女出席他的葬禮
實拍張國榮葬禮全過程,百位大牌哀悼,場面壯觀!
梅艷芳葬禮全過程,劉德華扶靈,謝霆鋒抬遺像,舊愛趙文卓到場!
緬懷張國榮逝世14周年 哥哥生前珍貴舊照及葬禮照片
透過秦可卿的豪華葬禮我們發現了什麼?

TAG:中國 | 中國傳統 | 傳統 | 體制 | 家族 | 葬禮 | 喪葬 | 宗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