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節養生寒露養生4大建議,每個人都該認真看看
寒露時節潤肺益胃、固腎氣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之——寒露,這一天太陽移至黃經195度,此時期的氣溫由熱轉寒,比「白露」時節更低,雨水也漸少,天氣乾燥,晝熱夜涼,萬物隨寒氣增長逐漸蕭落,在這熱與冷交替的節氣里便最容易誘發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疾病了。
「金秋之時,燥氣當令。」從中醫角度上說,燥邪最容易傷肺傷胃,因此,寒露養生的重點是養陰防燥、潤肺益胃。
潤肺益胃
肺在五行中屬金,與秋氣相應,此時燥邪之氣易侵犯人體而耗傷肺之陰精,特別是脾胃虛弱的人,更會因脾胃生津不足、加之燥邪犯肺,會出現咽干、鼻燥、皮膚乾燥、咳嗽少痰等一系列秋燥的癥狀。元代醫家忽思慧在《飲膳正要》中說:秋氣燥,宜食麻潤其燥。因此,覃彪民表示,寒露時節飲食養生應在平衡飲食五味基礎上,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適當多食甘淡滋潤的食品,可多吃芝麻、蜂蜜、銀耳、青菜之類的柔潤食物,以及生梨、葡萄、香蕉等水分豐富、滋陰潤肺的水果。中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可多吃些紅棗、蓮子、山藥等食品,以補脾胃、養肺陰。
另外,秋季各種瓜果大量上市,如果進食過多生冷蔬果,就很有可能會發生腹瀉、下痢等急慢性胃腸道疾病。因此,覃彪民提醒,市民在日常生活中飲食要有規律,應定時定量,千萬不要暴飲暴食,注意飲食衛生,吃飯時一定要細嚼慢咽,應盡量少吃刺激性食品,更不能飲酒和吸煙,而體弱幼兒還要注意預防輪狀病毒引起的秋季腹瀉。
起居
「秋凍」有節
據悉,寒露以後,氣溫逐漸下降,若從防病保健的角度考慮,市民適當的「秋凍」可增強心肺功能,提高機體適應自然氣候變化的抗寒能力,有利於預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發生。但覃彪民提醒,民間有「寒露腳不露」的說法,意即告誡市民,「寒露」過後,晝夜溫差逐漸增大,此時也要注意及時增減衣服,以防寒邪入侵。尤其是患有慢性支氣管炎、哮喘、慢阻肺的中老年人更要注意天氣變化,適時防寒保暖,否則容易受涼感冒,極易導致舊病複發。此外,平素頸、腰、關節酸痛患者亦要注意關節部位保暖,以免局部經脈不通,出現肌肉、關節疼痛等痹病癥狀。
覃彪民建議,日常生活中,市民可在出門前用手掌搓熱大椎穴(一低頭,頸椎上最隆起的位置)以幫助提昇陽氣,使陽氣固衛體表,收縮毛孔,防止感冒。而對於有關節疾病的病人來說,在冷空氣頻繁來襲、起風的天氣里,應及時增添衣物,或者採用護膝和圍巾等保暖,並可在臨睡前用熱艾水泡腳以溫經通絡。
精神
舒暢豁達
「肺屬金,與秋氣相應,肺主氣司呼吸,在志為憂。」覃彪民表示,寒露後日照減少,風起葉落,時常在一些人心中引起凄涼之感,易出現情緒不穩、傷感的憂鬱心情,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悲秋」。特別是肺氣虛者及中老年人對秋天氣候的變化尤為敏感,常引起凄涼、垂暮之感,甚至產生抑鬱情緒。此外,職場人士亦易因秋天引發的抑鬱情緒,而出現「情緒性失眠」。所以,秋季調攝情志養生十分重要。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覃彪民建議,秋季精神養生應以調達情志、培養樂觀情緒及保持心理平衡為首要。在陽光明媚的天氣里,市民宜外出觀賞風景、登高遠足,多參加一些有益身心的娛樂活動。另外,還可以通過飲用養生茶來調節自己的情緒,如玫瑰菊花茶、山楂麥芽茶等。
保健
艾灸固氣
寒露時節,陽氣漸退,陰氣漸生,燥氣當令。覃彪民建議,市民不妨艾灸大椎、肺俞、足三里、三陰交穴位,借用艾條燃燒的熱力配合中藥藥力通過經絡穴位滲透到體內,起到調節人體陰陽平衡,增強免疫力及潤肺防燥益胃之功效。
另外,肺氣的不足會影響到腎氣的升騰,導致人神疲乏力、手腳冰涼、肢體怕冷、口乾、尿頻等癥狀,所以寒露過後,應固護體內之腎氣,此時市民可艾灸湧泉、命門、神闕、腎俞等穴位溫補腎氣、固本培元。
推薦閱讀:
※李鴻忠:認真學習貫徹《問責條例》大力推進全面從嚴治黨
※「這3種渣女」玩玩就好,認真你就輸了
※巨蟹座老公說明書,使用之前請認真閱讀
※孩子你看!世界在偷偷獎勵認真的人
※認真你就輸了,不要相信他們諾言的4個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