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結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

   中西醫結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448例報告  陳永茂 鍾玉蘭 陳友棣 2004-7-24 15:37:00 中華中西醫雜誌 2003年3月 第4卷 第6期 我院自1996年2月~2000年2月,採用靜滴、骶注、牽引、中藥熏蒸和腰腹背肌鍛煉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448例,收到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本組448例,其中男284例,女164例,年齡15~72歲,病程3天~5年,有扭傷史者298例,無外傷史者150例。448例均CT確診。住院時間7~16天,平均住院13.5天。1.2 治療方法1.2.1 藥物靜滴 20%甘露醇250ml,地塞米松10mg,連用3天,對神經根性癥狀重者甘露醇每日2次;5%葡萄糖250ml,胞二磷膽鹼0.5g;5%葡萄糖250ml,復方丹參針16ml。連用10~14天。1.2.2 骶管內注射 藥物組成:確炎松A20mg,維生素B 1 100mg,維生素B 12 0.5mg、2%利多卡因5ml,生理鹽水40ml配成骶注液。操作步驟:患者俯卧位暴露骶尾部,醫者拇指沿骶尾中線向上,觸及骶骨裂孔處,醫者用拇指甲壓一痕迹,常規消毒,局部麻醉下用普通7號或9號消毒後的注射針,找准拇指壓痕垂直皮膚刺入,穿過骶尾韌帶後有明顯的落空感,表明針尖已進入骶管,放低針尾緩慢進針2~3cm,回抽無血及腦脊液,推注無明顯阻力,即可確定穿刺成功,將配好的藥液在2~3min內注入骶管,注入完畢,囑病人側卧,以患側向下休息4h以上。骶注每周1次,3次1療程,一般1~2療程。1.2.3 牽引 採用輪控式牽引床進行腰椎牽引。患者仰卧牽引床,分別放置胸部與骨盆牽引帶,根據病人體重、體質、腰椎間盤突出大小、患病時間長短選擇牽引重量,不適者可適當調整。牽引時間30~40min,每天牽引1次,1周為1療程。根據病人情況確定牽引時間。1.2.4 中藥熏蒸 採用SZ-88智能熏蒸床治療。患者牽引完畢後,解除牽引帶,病人仰卧熏蒸床治療,腰部和下肢暴露對準熏蒸口,給予電腦程式控制自動控制,接通電源後,治療器藥液缸可在床內設定的軌道上往返運行,並定時、定位、定溫、定點循環中藥熱汽熏蒸腰部和下肢。中藥選用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功能的生草烏、生川烏、防風、川牛膝、千年健、當歸、川芎、丹參等藥物,將藥物打碎成米粒大小,倒入治療器藥液缸加適量水加熱熏蒸,每天熱熏1次。1周為1療程。1.2.5 腰背肌鍛煉 在病情急性期後,開始教病人做腰背肌鍛煉。初始應指導病人練功要領,督促指導下進行,運動幅度及次數逐日增加,以「五點支撐法」、「三點支撐法」、「弓橋支撐法」、「飛燕點水法」。每天鍛煉一次。鍛煉過程中應循序漸進,持之以恆。2 治療結果2.1 療效評定 治癒:腰腿癥狀完全消失,功能活動自如,能正常工作274例,佔61.16%;好轉:腰腿癥狀明顯減輕,行走活動後小腿輕度感覺麻木,但能勝任一般工作120例,佔26.79%;差:治療前後癥狀不明顯54例,佔12.05%。本組448例,治癒好轉394例,佔87.95%。2.2 隨訪 治癒好轉394例,隨訪三年。一年內複發4例,二年內複發11例,三年內複發23例,隨訪三年複發38例,佔9.64%,未複發率90.36%,三年內複發的38例,其中27例第二次住院採用上述方法治療,有11例行手術治療。3 討論3.1 藥物靜滴治療 甘露醇脫神經根水腫;胞二磷膽鹼為營養神經,促進神經功能恢復;復方丹參針主要為擴張血管;地塞米松短期大劑量使用能穩定細胞壁,血管壁的完整性,抑制炎性物質的產生,阻止組織胺等致痛物質的釋放。藥物靜滴治療目的在於減輕神經根無菌性炎症水腫,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改善神經根的瘀血、缺血、缺氧狀況,阻斷炎症介質對組織的進一步損害,並降低神經根的敏感性 [1] 。3.2 骶管注射 骶管內推注大劑量的藥液,使病變部位的硬膜外擴張,分離髓核與神經根的粘連,解除神經根的壓迫,具有「液壓剝離效應」。骶注藥液中的確炎松A,能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減輕充血,抑制炎症浸潤和滲出,使細胞間質水腫消退 [2] ;低濃度利多卡因可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循環,促進神經周圍組織水腫消退;維生素B 1 、B 12 具有營養神經,促進神經細胞的再生作用,改善維持神經的正常功 能。3.3 牽引 採用對抗式腰椎牽引,通過對抗式腰椎牽引,可使腰椎間隙增大,關節突關節拉開,使椎間孔恢復正常外形,從而解除對神經根的擠壓。腰椎牽引還可使腰椎間隙壓力減小,使後縱韌帶緊張,有利於突出的髓核部分還納或改變其與神經根的關係 [3] 。3.4 中藥熏蒸 採用SZ-88智能熏蒸床治療。具有蒸汽緩和,溫度適中,汽體分布均勻。中藥具有溫經通絡,舒經活血止痛的作用 [4] 。有改善腰部及腿部軟組織的血液循環,防止肌肉攣縮,從而改善和消除腰部和下肢疼痛的癥狀,達到治療目的。3.5 腰背肌鍛煉 腰椎間盤突出症急性期,腰背肌表現為明顯的緊張痙攣,急性期後進行腰背肌鍛煉,腰背肌鍛煉具有穩定和保護腰椎的作用。腰背肌鍛煉要求堅持4~6月,其目的是:加強腰椎的外在穩定,緩解肌肉緊張痙攣,減輕疼痛和降低腰椎的負荷,預防或緩解神經根與硬脊膜的粘連,改善腰椎功能,糾正腰椎畸形,從而降低了腰椎間盤突出症的複發率。作者單位:641400四川省資陽市第二人民醫院 中西醫結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387例 中國骨傷 2000年第9期第13卷 崔惠全 寧海縣第一醫院,浙江 寧海 315600  1994年1月~1997年6月,選用自擬腰腿痛方為基本方隨症加減,配合骨盆牽引、硬膜外封閉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387例,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387例,均為住院患者。男279例,女108例;年齡19~73歲;病程1小時~10年;因腰扭傷急性發作219例(其中有慢性腰腿痛病史173例、椎間盤摘除術史3例、經皮穿刺切吸術史1例);反覆發作115例;無明顯原因53例。本院治療前曾作針刺、推拿、中藥、局封等不正規治療而癥狀未減輕者294例,餘93例住院前未作任何治療。臨床表現均無大小便功能障礙。L4,5突出228例,L4,5合L5S177例,L5S139例,L3,4合L4,538例,L3,45例。椎間盤向後偏右側突出209例,偏左側171例,正中突出7例。  2 治療方法  2.1 中藥治療 自擬腰腿痛方:制乳香10g、制沒藥10g、延胡索12g、香附12g、枳殼12g、川芎12g、雞血藤30g、獨活12g、細辛3g、威靈仙15g、地龍15g、川牛膝15g、桑寄生30g、生黃芪20g、當歸15g。氣滯血瘀型加厚朴10g、丹參20g、地鱉蟲6g。風寒濕痹型風痹加防風12g、五加皮15g、全蟲6g;寒痹加制川烏10g、制草烏10g;濕痹加白朮15g、苡仁15g、木瓜12g。肝腎虧虛型偏陽虛加川斷30g、淫羊藿15g、杜仲12g;偏陰虛加鱉甲15g、龜板10g,枸杞子30g。7劑為1療程。……歡迎到 守真 的個人主頁看更多內容閱讀全文(524) | 回復47 | 推送

守真 於 2008-01-27 18:32
驗方精選 腰椎間盤突出症方葯:海馬、川山甲、地龍、鱉甲、人蔘、三七、細辛、龍骨、血竭、樟腦、沒藥、硃砂、牛膝、熟地、莪術、全蠍、蜈蚣、馬錢子、麥冬,其比例為5:3:3:3:3:3:3:3:2:2:2:2:2:2:2:2:2:2:2。功效:滋肝補腎、舒筋通絡、祛風散寒、收斂固澀。主治:無手術適應症的腰椎間盤突出症。用法:上述藥物粉碎,過100目篩,攪勻。每次取60g為一付葯,用蜂蜜調成糊狀,貼於腰部病變患處。每付葯貼3天,八付為一療程。一般不需配合服用其它藥物。方源:王欣,牛馳.中藥外敷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500例[J].中醫外治雜誌,2001,10(1):12.作者通訊地址:空軍八七O六九部隊醫院骨科,黑龍江,哈爾濱,郵編:150030。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方葯:海桐皮30g,透骨草30g,威靈仙30g,伸筋草10g,羌活12g,獨活12g,白芷12g,川芎12g,當歸尾12g,赤芍12g,白芍12g,桃仁12g,紅花12g,莪術18g,絡石藤30g,油松節12g,生川烏12g,生草烏12g,甘松12g,生甘草9g功效:祛風勝濕、活血化瘀、舒筋通絡止痛。主治: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用法:將以上中藥放入15×20cm大小的布袋中隔水加熱蒸20~30分鐘,然後將葯袋熨療患膝,以不燙傷皮膚為度,每天一次。方源:高翔,吳?,滕松茂等。華傷膝Ⅰ號熨療治療膝骨關節病103例[J].中醫外治雜誌,2001,10(5):6. 作者通訊地址:上海華東醫院傷外科,郵編:200040 解痙止痛酒方葯:生草烏10g,細辛10g,洋金花6g,冰片16g功效:解痙止痛。主治:頸椎病、腰椎病及足跟骨質增生,老年骨關節疼痛等。製法:先將前三味葯研末,用50%酒精300ml浸泡,冰片另用50%酒精200ml浸泡,每日攪拌1次,約1周後全部溶化,濾去渣,將兩種藥液混勻裝入有色玻璃瓶內密封貯藏備用。用法:用藥棉沾藥液適量塗患處或用紗布沾適量藥液濕敷患處,每日2~次。注意:本葯藥性毒烈,只能外用絕不可內服,治療部位有皮膚破損及孕婦禁用。方源:龐國明。當代中國名醫高效驗方一千者。第一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1:551。 冰葯療法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300例分析  程玉來 2004-10-4 11:29:04 中華現代中西醫雜誌 2004年9月 第2卷 第9期   我院自2003年2月~2004年3月,採用物理療法與中藥外用法相結合,設計研究出冰葯外用劑型,用於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治療,經臨床300例治療觀察,療效顯著,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病人300例,男120例,女180例,年齡最大85歲,最小42歲。其中40~50歲45例,佔15%,50~60歲75例,佔25%,60歲以上180例,佔60%。發病在3個月以內90例,佔30%,1年以內110例,佔37%,1~2年60例,佔20%,2年以上40例,佔13%。病例中單純性髕骨增生髁嵴間增生130例,佔44%,合併滑膜增厚關節肥大改變70例,佔23%,合併關節積液35例,佔12%,合併膝內翻、外翻40例,佔13%,合併組織鈣化、關節遊離體25例,佔8%。治療最短3次,最長6次。全部病例均經X線片與臨床檢查,確立診斷。  2 方法   2.1 冰葯配製方劑  當歸20g,紅花15g,牛膝12g,獨活12g,赤芍15g,威靈仙15g,黃柏12g,蒼朮15g,雞血藤12g,南星12g,川烏12g,草烏12g,茯苓15g,澤蘭12g,海桐皮15g。  2.2 冰葯藥劑提取方法   中藥飲片加清水1000ml,放入煎藥機中煎制40min後,取出煎劑大約700ml。 2.3 冰藥劑型製作方法   將中藥煎制水劑放入模具中(每個模具80ml),在模具內放入柄把,裝入冰櫃內進行冰凍,凍結後即形成冰葯一體的劑型。  2.4 臨床治療使用方法   從模具中取出冰葯製劑,在關節部位進行大面積遊走性冰敷,然後在痛點集中部位滯留8~10s,再進行大面積遊走性冰敷,這樣反覆操作形成點面分明的操作方式。每次15min,每天治療1次。  3 結果  3.1 療效評定標準   臨床治癒:治療後關節疼痛癥狀消失,膝關節活動功能恢復,局部壓痛消失;伴關節積液者,積液吸收消退,恢復正常工作與生活。顯效:治療後關節疼痛癥狀有所改善,活動功能有所改進,仍存在局限性壓痛;關節積液者仍有少量積液,關節活動及活動後仍有輕度不適癥狀。無效:治療後癥狀無改善,臨床體征檢查未見改變。  3.2 療效分析(以停止治療進行療效評定)   本組病人300 例,臨床治癒249例,佔83%,顯效27例,佔9%,無效24例,佔8%。治療總有效率為92%。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為骨骼及軟組織退行性變引發的病症,其發病原因與年齡、肥胖、損傷、缺鈣、軟骨細胞代謝等因素有密切關係。由於關節的內在病理變化,導致了關節組織的無菌性炎症反應。針對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發病特點,我院採用物理療法中的冷療與中藥外用療法相結合,研究出冰葯療法與冰藥劑型,充分發揮物理療法與中藥外用法的雙重效應。在與本症治療相近似或相關的療法中涉及中藥炮製的水劑外擦、中藥煮水騰洗、中藥粉末調和外敷等方法,都表現於單一效應,其療效較為緩慢。本課題對相關近似的療法進行了充分的臨床試驗觀察,中藥水劑外擦有效率為36%,中藥外敷為42%,中藥騰洗為38%,冰葯療法為92%,臨床數據表明了冰葯療法在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治療中的獨特效果。  冰葯療法在治療中的物理作用:(1)低溫狀態下尤其0℃以下可使細胞、組織滲出減少,血管收縮,有效地控制了骨關節疾病繼發的無菌性炎症與關節組織腫脹、滑膜充血與組織液滲出。(2)局部組織在接受0℃以下低溫中小血管收縮,使血管的通透性降低,5min後在冷的繼續作用下,收縮的血管即可發生應激變化,引起繼發性血管擴張,局部循環加快使炎性物質得到吸收。同時擴張的血管在血流加 快的作用下激活了閉塞的微小血管,使微循環發生變化,以 此改善了關節囊、滑膜、韌帶及肌肉纖維組織的供血供養,恢復了組織彈性與張力,對於維持關節的穩定起到了積極作用。(3)冷卻作用下可吸收無菌性炎症反映區的卡熱,形成物理降溫效應,由此抑制了組織炎性的反映進程,控制了病情的進一步發展。(4)冷卻狀態作用下降低了運動神經與感覺神經的傳導速度,使肌肉興奮下降,改變了無菌性炎症反映引發的肌緊張狀態,使僵緊的關節得到松解,疼痛得到了緩解。  中藥的藥理作用:方中當歸、紅花、雞血藤、赤芍可以舒筋活血,黃柏、蒼朮、南星、茯苓清熱利濕,消除關節滑膜、韌帶、關節囊、肌肉等組織水腫。牛膝、獨活、威靈仙、海桐皮祛風通絡通利關節,恢復關節的活動功能。川烏、草烏軟堅化結,可改變滑膜增厚、提高肌肉韌帶的組織彈性。  冰葯療法有效地抑制了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病繼發的無菌性炎症反映,間接改善了膝關節運動生理功能,多數患者治療後當即癥狀減輕,縮短了治療與恢復的時間,同時避免了患者長期服用非甾體類解熱消炎鎮痛藥引發的胃腸、肝腎藥物副反應問題。
守真 於 2008-01-27 18:31
腰腿痛膠囊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148例   曹玉凈 呂翠田 湯榮光 2004-7-24 15:44:00 中華中西醫雜誌 2004年5月 第5卷 第9期 腰椎間盤突出症,又稱腰椎間盤纖維環破裂髓核突出症。它是在腰椎間盤發生退行性變之後,在外力的作用下,使纖維環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壓迫神經根而引起腰痛,並伴有坐骨神經放射性疼痛等癥狀為特徵的一種病變,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疾病,常引起腰痛、腿痛或腰腿痛同時存在。一般為突然發病、時輕時重、反覆發作,極大地影響了人們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筆者自2000年2月~2001年6月採用口服腰腿痛膠囊配合牽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收到良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將收治的148例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78例,男40例,女38例;年齡18~73歲,平均44.8歲;病程最短者3天,最長者32年,平均1.5年。對照組70例,男37例,女33例;年齡19~71歲,平均45.3歲;病程最短者5天,最長者29年,平均1.2年。兩組患者行CT或MRI檢查,顯示椎間盤突出部位結果見表1,兩組患者資料差異無顯著性,具有可比性。臨床診斷標準依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1994年6月28日發布1995年1月1日開始實施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 [1] 。1.2 治療方法1.2.1 治療組 採用我院自製中藥腰腿痛膠囊口服,每次兩粒,每天3次,同時行牽引床牽引,每天1次,每次30min,15天為一個療程。囑病人卧硬板床休息。1.2.2 對照組 行牽引床牽引,每天1次,每次30min,並於牽引後做手法治療,囑病人卧硬板床休息。表1 兩組患者CT或MRI檢查結果 略2.1 療效評定標準 臨床痊癒:癥狀、體征完全消失,功能恢復正常,直腿抬高試驗>85°,可恢復體力勞動;基本痊癒:癥狀和體征基本消失,功能恢復,腰部曲線稍差,直腿抬高試驗75°以上,不影響工作及生活;有效:癥狀和體征大有好轉,功能基本恢復,觸診脊柱有輕度側彎或後凸,向前彎腰後仰時,患者有輕度酸脹感,能負重作業,可參加輕工作;無效:癥狀、體征無改變或加重。2.2 治療結果 兩組病人均在治療1個療程後按上述標準評定,其結果見表2。表2 兩組治療結果比較 略3 討論腰椎間盤突出症屬祖國醫學「腰腿痛」範疇,早就有記載,《素問?刺痛論》中說:「衡絡之脈,令人腰痛,不可以府仰,仰則恐仆,得之舉重傷腰」,又雲:「內里之脈,令人腰痛,不可以咳嗽,咳則筋縮急」;《醫學心悟》也有記載「腰痛拘急,牽引腿足」,這些描述與現代醫學之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癥狀與體征極為相似,腰椎間盤突出的發生是由於椎間盤發生退變,在外傷、過勞等因素作用下,纖維環破裂,髓核突過破裂的纖維環向外突出到硬膜腔,壓迫神經根或脊髓或馬尾神經引起的以腰部疼痛及下肢放射痛為主要癥狀的疾病。臨床多見於體力勞動的男性,以25~45歲最多。其病變機理是纖維環破裂,髓核突出壓迫刺激神經根,使神經根及其周圍組織水腫、粘連,發生炎症,產生神經根刺激癥狀而出現腰腿疼痛,此病理已被手術證實。並有研究發現,纖維環破裂後,含高濃度乳酸的髓核液從纖維環破裂處溢出,沿椎間盤和神經根之間的通道擴散,對神經起化學性刺激而產生疼痛 [2] 。中醫認為其病因、病機是素體肝腎不足,精血虧損,筋骨失於濡養,復感外傷,引起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氣血運行失調所致。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的氣血運行失調又勢必影響其它經絡的功能失調,其它經絡的運行失調勢必加重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的氣血運行失調。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在治療時要使因臟腑功能失調、經絡不 通、氣血阻滯而造成的腰椎間盤突出症病癒,就要使全身臟腑功能恢復正常,全身經絡、氣血通暢。腰腿痛膠囊基於上述理論,採用以健脾益腎、蠲痹通絡、活血止痛為主要原則進行組方配伍,該方由馬錢子、地龍、當歸、丹參、元胡、制乳沒、全蟲、蜈蚣、白朮、砂仁、補骨脂、山萸肉等組成。方中制馬錢子苦、寒,有毒,歸肝、脾經,通絡散結、消腫止痛,量大為君。丹參苦泄辛散、活血祛瘀止痛。當歸補血、活血、止痛;元胡活血行氣止痛,《本草綱目》雲其能解血中氣滯,氣中血滯,專治一身上下諸痛。制乳沒辛、苦、溫,能活血行氣,舒筋止痛,可定諸身之痛,五葯合用,具活血化瘀、行氣止痛而共為臣葯。佐以全蟲、蜈蚣入骨收剔,散結止痛,其中蜈蚣辛、溫、有毒,歸肝經,力能攻毒散結、通絡止痛,其走之力最速,內而臟腑,外而經絡,凡氣血凝聚之處皆能開之。再配以白朮、砂仁、補骨脂、山萸肉等健脾益腎;全方共奏蠲痹通絡、活血止痛、益腎健脾之效,對腰椎間盤突出的臨床癥狀尤其是疼痛能夠有效的.作者單位:200031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骨傷科 腰痛寧膠囊治療慢性腰腿痛211例雙盲對比療效觀察   王志文 劉繼國 袁強 張愛國 王大力 白俊清 郭曉庄 2004-12-8 22:10:38 中華現代中西醫雜誌 2004年11月 第2卷 第11期   筆者用腰痛寧(二號散、復方馬錢子散)治療腰間盤突出症取得了較好療效,並認為其療效機制可能與消退非特異性炎症有關 [1,2] 。為了進一步探索該葯的適應證範圍,筆者於1996年3月~1998年5月對211例慢性腰腿痛患者用腰痛寧和小活絡丹作了雙盲對比療效觀察,治療觀察時間28天,總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接受本項研究的患者共220人。治療開始1周內因服藥後胃部不適或其他原因停葯者腰痛寧組2例,小活絡丹組7例。剔除上述病例後,實有病例211例,年齡最小23歲,最大55歲,病程最短1年,最長31年。在性別、年齡、病程方面兩組差異均無顯著性(見表1)。   表1 兩組腰腿痛一般資料分析(略)  1.2 臨床診斷及病情分級   1.2.1 臨床診斷 本文211例腰腿痛包括腰肌纖維炎、腰肌勞損、棘間韌帶炎、風濕痛。診斷標準按教科書通用標準。兩組病種分布差異無顯著性(見表2)。  表2 兩組病種分布(略)   1.2.2 病情分級 依據局部疼痛輕重及其他表現將病情分為3級(見表3)。輕型:經常有自覺疼痛及觸痛,但程度較輕。不需常服止痛藥,仍可參加勞動。中型:自覺疼痛及局部觸痛較重,服止痛藥可暫時緩解。只能從事輕體力勞動。重型:自覺疼痛及局部觸痛均嚴重,服止痛藥不能緩解,活動受限,不能參加體力勞動。   表3 兩組病情程度分布(略)  1.3 研究方法   1.3.1 藥物製備及用法 (1)腰痛寧膠囊:承德中藥廠生產,批號(960201)。(2)小活絡丹:華北煤炭醫學院附屬醫院中藥製劑室,批號(960216)。兩種藥物的外觀、重量完全一致。處方時統稱腰痛寧。每日1次,於每晚睡前30min 服藥。每次劑量4~8粒,大部分患者均服6~7粒。以黃酒30~50ml送下。   1.3.2 給藥方法 本文211例均為門診患者,療程1個月。治療期間力求與用藥前的工作條件及生活環境保持一致,停服其他藥物。由經治醫師檢查登記並做出診斷後,均開腰痛寧處方。藥房專人負責配藥,按病種依就診先後順序分組給葯。奇數為腰痛寧組,偶數為小活絡丹組。對患者及醫師嚴格保密,以避免心理因素及其他因素干擾。治療期中經治醫師經常隨訪,注意用藥過程中的病情變化及藥物反應,治療時間28天。療程結束後30天左右複診。先由經治醫師逐例判定療效,然後再由藥房專人區分組別,進行療效統計。  2 結果   2.1 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自覺疼痛及觸痛比治療前明顯減輕或消失,能參加正常勞動,並維持療效1個月以上。有效:仍有自覺疼痛及觸痛,但比治療前減輕,療效維持1個月以上。無效:治療前後無明顯變化。  2.2 治療結果 見表4  表4 兩組療效對比(略)   兩組療效效率及總有效率差異均有非常顯著性。腰痛寧組的療效優於小活絡丹組。   2.3 不良反應 兩組均有少數患者服藥後有胃部不適及頭暈,程度很輕,有些患者的反應與飲酒有關。另外,腰痛 寧組1/5患者於服藥1周內局部疼痛加重,為藥物正常反應,無礙治療,繼續治療癥狀多迅速好轉。腰痛寧組有1例出現少量皮疹,1周左右消退,與我們過去所觀察到的現象一致 [1,2] 。不良反應的出現率兩組差異無顯著性,見表5。  表5 兩組不良反應對比(略)   3 討論  本文報告用腰痛寧和小活絡丹治療慢性腰腿痛211例療效觀察。研究方法採用雙盲對比法。治療結果,腰痛寧組106例,顯效率為33.02%,小活絡丹組為13.33%。總有效率腰痛寧組為77.36%,小活絡丹組為50.48%。經χ2 檢驗兩組療效差異有極顯著性,腰痛寧組優於小活絡丹組。本文腰腿痛病種包括腰肌纖維織炎、腰肌勞損、棘間韌帶炎、風濕痛。這些疾病病因雖不盡相同,但局部病理改變多為慢性非特異性炎症。由於病因不很清楚,目前治療多為對症治療,雖能暫時緩解癥狀,但收效不大。故積極探索新的藥物和治療方法實為必需。從中醫學術觀點來看,這類疾病有共同的病因病機。病因多為風寒邪入侵,病機為氣滯血瘀。腰痛寧及小活絡丹成分均有除風勝濕、活血止痛作用。異病同治雖不辨證,辨證已寓其中,故均能取得一定療效。據現代藥理學研究,活血化瘀葯多能改善微循環、增強免疫機制、消退非特異性炎症,這些作用可能是臨床取 效的關鍵。腰腿痛是門診多發病,不但給患者帶來痛苦,而且影響勞動生產。本項實驗證明腰痛寧的療效優於小活絡丹,為治療這類疾病提供一種用法簡單,療效較好的藥物,值得進一步研究推廣。   服藥初期兩組病例均有少數患者胃部不適及頭昏,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顯著性。且癥狀很輕,無礙治療,腰痛寧組有較多病例於服藥初期局部疼痛加重,但為一過性。根據筆者過去經驗,這種反應為腰痛寧的治療反應。1~2周後癥狀即迅速好轉。腰痛寧對心、肝、腎及血液系統無毒性反應,過去已進行過臨床觀察,故本文試驗未再列為觀察項目。   作者單位:063000河北唐山華北煤炭醫學院(△指導)
守真 於 2008-01-27 18:30
舒腰湯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臨床觀察 湖北中醫雜誌 2000年第1期第22卷 劉傲霜 東風汽車公司花果醫院湖北十堰,44204  腰椎間盤突出症(以下簡稱PLID)是腰痛的主要原因之一[1]。筆者自1995年以來採用自擬舒腰湯加減治療PLID,取得滿意療效。現報告如下。1 一般資料  128例均經CT檢查證實存在腰椎間盤突出或膨出,且具備下列標準中至少2項:(1)腰痛和/或下肢放射痛;(2)下肢特定區域皮膚感覺異常;(3)間歇性跛行和/或下肢活動受限;(4)一側臀部和/或下肢肌肉萎縮;(5)直腿抬高試驗陽性和/或挺腹試驗陽性。  根據脈證情況參照韋氏[2]法,將患者分為氣滯血瘀、風寒濕阻和肝腎虧損三型。  依初診日期之奇偶,將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兩組一般情況見表1,具備可比性。患者的疼痛程度參照VAS法[3]分為輕度(0~4)、中度(~5)和重度(~10)。表1 兩組患者的一般情況 組別 n 男/女(例) 年齡(歲) 病程 辨證分型(例) 疼痛程度(例) 氣滯血瘀 風寒濕阻 肝腎虧損 輕 中 重 治療組 67 41/26 27~71 1月~33年 29 21 27 21 32 14 對照組 61 38/23 26~71 1月~32年 25 20 16 21 29 11 2 治療方法 2.1 治療組以「舒腰湯」(由杜仲、川牛膝、續斷、桑枝、獨活、雞血藤、葛根、川芎、地龍等組成)為基本方,氣滯血瘀型加桃仁、紅花、枳殼等;風寒濕阻型加桂枝、秦艽、烏頭等;肝腎虧損型加補骨脂、五加皮、枸杞子等。1劑/d,水煎分3次溫服。2.2 對照組口服腰痛寧膠囊,1次4粒,3次/d。3 治療結果3.1 療效判定標準  (1)優:臨床癥狀及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能恢復日常生活及工作;(2)良:臨床癥狀減輕,體征改善,能維持日常生活並能從事輕工作;(3)差:臨床癥狀與體征均無改善。4 典型病例  倪某,男,42歲。因腰痛及左下肢痛於1996年3月11日來診。訴3日前勞動時不慎扭傷後,腰部出現僵痛。近日腰痛如針刺,且出現左下肢外側放射性麻痛。查體:腰椎生理曲度變平直,腰部活動嚴重受限,L4~S1棘突間壓痛(++),左下肢沿坐骨神經走向壓痛征(+),左直腿抬高試驗(++)30°,挺腹試驗(++)。CT檢查示:L4~5椎間盤突出(左側);L5~S1椎間盤膨出。診斷為腰椎間盤突出症(氣滯血瘀型)。予舒腰湯加桃仁、紅花、枳殼。1劑/d,水煎分3次溫服。治療3日後腰痛大減,活動幅度增加。繼服9日,腰腿疼痛消失。5 討論  PLID屬中醫「腰腿痛」、「痹證」範疇。張景岳謂:「跌仆傷而腰痛者,此傷在筋骨而血脈凝滯也。」筆者認為,腰椎間盤突出症之病機主要表現為氣滯血瘀、肝腎虧損和風寒濕阻,其中肝腎虧損是內因,氣滯血瘀與風寒濕阻則為外因所致。許多患者,尤其是中老年患者,多有肝腎虧損,若遇外傷或感受風寒濕邪,即易出現PLIP癥狀。治療本病,立方之關鍵在於標本兼顧、攻補兼施,既要考慮肝腎不足而補之,又要顧及風寒濕邪與外傷後導致氣滯血瘀而攻之。「舒腰湯」方中,杜仲、續斷、川牛膝補腎壯腰,桑枝、獨活祛風寒濕邪,川芎、雞血藤、地龍活血通絡。全方共奏補腎壯腰、溫經活血之功。葯中病機,故而療效理想。 新癀片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80例 安徽中醫學院學報 2000年第2期第19卷 張建華(安徽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骨傷科,合肥 230031)  新癀片主要治療熱毒瘀血所致的咽喉腫痛、牙痛、痹痛、脅痛、黃疸、無名腫毒等症。筆者在臨床應用中發現,新癀片對傷科痛證也有較好的療效。為進一步驗證其功用效果,1995年1月至1998年6月,我們將160例腰椎間盤突出症(LIDP)患者隨機分為兩組,用芬必得作對照組,對新癀片的鎮痛療效進行對比觀察,現報告如下。1 臨床資料1.1 一般資料 160例中,門診54例(治療組和對照組各27例),住院106例(治療組和對照組各53例),採用單盲隨機分組原則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80例,男49例,女31例;年齡最小18歲,最大69歲,平均38.6歲;病程最短1W,最長3年。對照組80例,男53例,女27例;年齡最小20歲,最大71歲,平均39.2歲;病程最短10d,最長2年。兩組160例均經CT檢查確診為LIDP,椎間盤突出部位L4~5者89例,L5S1者54例,L3~4者8例,多個椎間盤突出者9例。1.2 診斷標準 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關於LIDP的診斷依據:①有腰部外傷、慢性勞損或受寒濕史,大部分患者在發病前有慢性腰痛史。②常發生於青壯年。③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壓增加(如咳嗽、噴嚏)時疼痛加重。④脊柱側彎,腰生理弧度消失,病變部位椎旁有壓痛,並向下肢放射,腰活動受限。⑤下肢受累神經支配區有感覺過敏或遲鈍,病程長者可出現肌肉萎縮,直腿抬高試驗陽性,膝、跟腱反射減弱或消失,拇趾背伸肌力減弱。⑥CT檢查可顯示椎間盤突出的部位及程度。1.3 納入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以上診斷依據,尤其以③、④、⑤、⑥項為基本依據,其它兩項可協助診斷,若不存在並不能排除此診斷。排除標準:外傷導致脊柱骨折者;腰椎骨與軟組織的腫瘤、炎症、結核者;LIDP合併嚴重肝、腎、心血管疾病及精神病患者;月經期或妊娠哺乳期婦女;未按規定用藥,無法判斷療效或資料不全者。2 治療方法2.1 治療組 治療組用新癀片(福建省廈門中藥廠生產,盒裝片劑,每盒24片),每次4片,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2.2 對照組 對照組用芬必得(中美天津史克醫藥公司生產,每盒20粒,每粒300mg),每次2粒,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2.3 療程 兩組均7d為1個療程。對住院患者,配合骨盆牽引,每日2次,每次1h。觀察服藥2個療程判定療效。3 療效觀察3.1 療效標準 痊癒:腰腿痛癥狀消失,功能活動恢復,陽性體征消失;顯效:腰腿痛癥狀明顯減輕,功能活動接近正常,陽性體征絕大多數消失;有效:腰腿痛部分消失,功能活動有所改善,遺留部分陽性體征,需進一步治療;無效:癥狀、體征和功能活動治療前後無變化。3.2 治療結果 兩組間療效比較見表1、表2。門診病人和住院病人治療組顯效率均明顯優於對照組(P<0.01),說明新癀片對LIDP所引起的腰腿疼痛有較好療效,而且作用迅速。同時發現兩組病人經住院休息、骨盆牽引治療後,能明顯提高治療效果。觀察過程中未發現新癀片出現明顯的不良反應,只有個別病人出現胃腸道不適癥狀,可囑患者飯後服用。表1 門診病人兩組療效比較〔例數(%)〕 組 別 n 痊癒 顯效 好轉 無效 顯效率 有效率 治療組 27 13 8 5 1  (77.8)**  (96.3)** 對照組 27 2 6 7 12  (29.6)  (63.6) 表2 住院病人兩組療效比較〔例數(%)〕 組 別 n 痊癒 顯效 好轉 無效 顯效率  有效率 治療組 53 28 20 5 0 (90.6)** (100) 對照組 53 5 21 24 3 (49.1)   (94.3) 4 討論   新癀片主要由九節茶、三七、牛黃、珍珠粉等組成,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功效,對急性和慢性炎症有明顯的治療作用,對實驗動物的化學刺激和物理刺激致痛有明顯的鎮痛作用。通過臨床觀察我們發現,新癀片對LIDP所引起的根性神經痛也有較好的療效,尤其對LIDP的急性期疼痛的鎮痛作用更加明顯。從表1可以看出,新癀片2W內對LIDP的顯效率達77.8%,明顯優於對照組(χ2=17.82,P<0.01)。從表2中可以看出,兩組經住院、結合牽引治療後,顯效率均明顯提高,但治療組仍明顯優於對照組(χ2=14.84,P<0.01)。  LIDP是骨傷科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其病因主要是椎間盤本身的退變,再加上某種外因,如外傷、慢性勞損、寒濕侵襲等因素,致使腰椎間盤纖維環破裂,髓核突出,壓迫或刺激神經根、馬尾神經,產生腰腿痛癥狀。其產生癥狀的機制,有人認為突出的髓核致使神經根被過度牽伸,牽伸的神經常呈緊張狀態,若不及時複位,將發生炎症和水腫,導致神經內張力增高,神經功能障礙逐漸加劇〔2〕。也有人認為,其發病機制主要是椎間盤變性,纖維環薄弱破裂後,髓核液從破裂口溢出,沿椎間盤和神經根之間的通道擴散。髓核液里的糖蛋白和β-蛋白質對神經根有強烈的化學刺激性,同時大量「H」物質(組織胺)的釋放,因而產生化學性神經根炎〔2〕。新癀片的作用機制可能對神經根的無菌性炎症有消除作用,神經根的水腫消退,使髓核對神經根的壓迫減輕,疼痛得以緩解。有人通過生物力學研究證明,半抬高上身的Fowler卧位或屈髖屈膝側卧位,能明顯解除椎間盤和神經根的壓力〔3〕。此外,骨盆牽引可使神經根與椎間盤的位置發生位移,從而使腰腿痛癥狀得以徹底緩解。從表1和表2中可以看出,經住院綜合治療的療效優於門診單純服藥者。  新癀片對LIDP的腰腿痛有較好療效,但並不能針對所有類型的LIDP。我們在臨床上主要用於非手術治療患者以及手術後患者。從觀察中我們發現,新癀片對急性腰腿痛的療效優於慢性腰腿痛,結合骨盆牽引治療者優於單純服藥者。因此,對LIDP的治療最好採用綜合治療,如牽引、推拿、針灸、理療等。保守治療無效者或椎間盤突出較大、神經根受壓明顯者,以及伴有椎管狹窄或神經根管狹窄者,可採用手術治療。作者簡介:張建華(1965-),男,副主任醫師
守真 於 2008-01-27 18:29
川牛蠍子湯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   廣東醫學 1999年第9期第20卷 中醫與中西醫結合 李亮 廣州市荔灣區中醫醫院(510140)  腰椎間盤突出症是骨傷科臨床常見病之一,治療方法包括手術和非手術治療。筆者1996~1998年在臨床中運用自擬川牛蠍子湯治療本病,取得較顯著療效。現將資料較完整的50例治療情況報道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本組50例,全部病例均經CT檢查確診為腰椎間盤突出症。其中男18例,女32例。年齡最大69歲,最小28歲。病程最長5 a,最短1周。L4~L5椎間盤突出30例,L5~S1椎間盤突出11例,L4~L5合併L5~S1椎間盤突出9例。臨床表現:單純腰痛10例,單純下肢放射痛18例,腰痛伴下肢麻痹及放射痛22例。體征:脊柱側彎31例,椎旁壓痛伴向下肢放射痛39例,直腿抬高試驗陽性48例,其中左下肢直腿抬高試驗陽性24例,右下肢陽性21例,雙下肢陽性5例。1.2 治療方法1.2.1 基本方組成 川斷12 g,牛膝12 g,全蠍6 g,防己12 g,威靈仙10 g,延胡索12 g,雞血藤15 g,入地金牛12 g。  加味運用:偏於濕熱者,證見口乾口苦,舌質紅,舌苔黃膩,加蒼朮10 g,生苡仁20 g,黃柏12 g;濕重無熱者,證見肢體沉重,舌質淡紅,舌苔白厚膩,加川木瓜12 g,生苡仁30 g;下肢麻痹疼痛較甚者加獨活12 g;夜間疼痛不能入睡者加夜交藤15 g;大便秘結者加火麻仁20 g或生大黃12 g。每日1劑,水煎2次,第1次以清水約1 500 mL,文火煎取藥液約300 mL,第2次以清水約1 000 mL,煎取藥液約250 mL,早晚分2次溫服。1.2.2 功能鍛煉 服藥1周~10 d,當病人腰腿痛稍緩解後,即指導病人作腰背肌功能鍛煉以配合治療。方法:患者仰卧,屈膝90°,兩肘及兩腳掌放於床上作支撐點,挺起軀幹成半拱橋狀,然後放下,再重複。每天早晚進行,從每次5~10個動作開始,逐漸增加。1.3 療效評定標準[1] 優:臨床用藥1個月以內,腰腿痛基本消失,直腿抬高試驗陰性,恢復正常工作。良:臨床用藥2個月以內,腰腿疼痛部分消失,無明顯壓痛點,直腿抬高試驗陰性,基本恢復正常工作。可:連續服藥3個月以內,有輕度腰腿疼痛,直腿抬高可疑陽性,部分恢復工作。差:用藥3個月以上,腰腿痛無好轉,直腿抬高試驗陽性,不能勝任原工作。2 結果  本組50例,經6個月~1 a隨訪,按上述標準評定,優28例,良18例,可3例,差1例。優良率為92%。3 討論  腰椎間盤突出症引起腰腿痛的病理機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確。目前較多學者贊同的主要有機械性擠壓、自身免疫、化學性神經根炎三種。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治療包括手術和非手術治療。在非手術治療中,臨床報道多採用針灸、按摩推拿、牽引、封閉、物理治療或中藥外敷等綜合治療方法,較少有中藥內服治療報道。  腰椎間盤突出症屬於祖國醫學「腰痛」、「痹證」的範疇,《素問*脈要精微論》記載:「腰者腎之府,轉搖不能,腎將憊矣。」說明腎氣不足,是產生腰腿痛的內因。《諸病源候論*腰腳疼痛候》記載:「勞傷則腎虛,虛則受於風冷,風冷與正氣交爭,故腰腳痛。」勞累閃挫,傷瘀挾風、寒、濕邪痹阻,經絡失於溫煦,瘀血難化,筋肉僵凝,引起疼痛及功能障礙,說明外傷及風寒濕邪,是導致腰腿痛的外因。可見中醫理論認為,腰椎間盤突出症是由於腎氣不足,感受風、寒、濕邪,或由勞累外傷,勞傷筋骨,致氣血運行不暢,經脈瘀阻而成。治療當以補腎活血,祛風散寒除濕,化瘀通絡為原則。  川牛蠍子湯中,川斷、牛膝、雞血藤能補益肝腎,補血活血,強筋壯骨,牛膝專治腰腿疼痛,能引葯直達病所。現代藥理學認為川斷、牛膝有鎮痛作用和促進組織再生的作用,雞血藤對某些關節炎有顯著療效。三葯能增強體質,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有利於炎症和水腫的吸收消散,改善組織氧供,促進組織修復。防己、威靈仙能祛風除濕,通經活絡,舒筋止痛,現代藥理學認為二葯有抗炎、鎮痛作用;防己並有抗過敏及肌鬆弛作用,能消除自身免疫反應,並能使受到炎症水腫機械性擠壓和炎症滲出物化學性刺激而緊張痙攣的局部肌肉鬆弛,減輕神經根受壓,有利突出的椎間盤迴納。全蠍能熄風止痙,通絡止痛,現代藥理學認為全蠍有鎮靜、鎮痛作用。延胡索、入地金牛能活血祛風,行氣止痛,現代藥理研究認為入地金牛有局部及全身麻醉作用,延胡索有鎮痛、解痙作用,其所含有的生物鹼成分能產生類嗎啡的效果,提高痛閾,二葯同用,能產生較強的鎮痛作用。全方各葯協同作用,能增強體質,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組織氧供,加促炎症水腫吸收消散,緩解局部肌痙攣,消除疼痛,促進組織修復,有利於突出的椎間盤迴納,從而取得療效。在服藥治療期間,指導病人作腰背肌鍛煉,使腰背肌強壯,能對腰椎起外源性穩定作用,可以預防複發,鞏固療效。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治療方法很多,但治療的機理和目的,都是促進血液循環,消除局部炎症、水腫及局部組織的緊張痙攣,解除或減輕神經根周圍的壓迫,以消除疼痛,恢復功能,有利突出的椎間盤迴納。從川牛蠍子湯方中各藥物的藥理藥性及方劑的臨床療效觀察,我們認識到按照中醫傳統理論,謹守病機,按機施治,中藥內服治療可以收到同樣的效果,達到治療目的。 電氣指針與緩瀉化瘀通絡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   李德朝 2004-7-24 15:44:00 中華中西醫雜誌 2004年1月 第5卷 第1期 自1996年以來,筆者採用電氣指針與緩瀉化瘀通絡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756例,療效較好,現總結如下。1 臨床資料本組共收集病例756例,男485例,女271例;年齡23~72歲;病程最短3天,最長25年;其中中央型突出168例,周圍型突出588例;有明顯誘因356例,無明顯誘因400例。2 治療方法2.1 器械準備 (1)一隻試電筆。(2)一根收錄機電源插線,用刀切除輸出端,再將二極撕開,並使之露出1~2寸長的銅線,然後將銅線分別擰成麻花狀,再穿上2個銅片,用絕緣膠布包好即可。2.2 方葯組成 熟大黃15g,全蟲10g,蜈蚣3條,桃仁10g,紅花12g,茯苓10g,赤芍8g,杜仲12g,秦艽12g,牛膝15g,乳香12g,沒藥12g等。2.3 方法 每天用電氣指針點腎俞、環中、環跳、陰市、委中、承山各1次,共3min。每日1次,腰腿疼劇烈者1天治療2次,口服上藥煎劑,1日2次,每次約200ml。2.4 注意事項 (1)精神病、癲癇、高血壓、心臟病患者慎用。(2)治療時盡量避開雷雨天氣。(3)服藥期間忌服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3 結果3.1 療效標準 治癒: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試驗70°以上,能恢復工作。顯效:腰腿痛試驗,腰部活動功能改善。未愈:癥狀體征無改善。3.2 治療結果 756例中,其中電氣指針緩瀉治療組656例,隨機設立牽引補腎治療組100例。電氣指針緩瀉治療組656例,痊癒625例,顯效26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99.4%,治癒率達95.3%,無效率0.8%,療程最短5天,最長2周。傳統牽引補腎治療組100例,治癒76例,顯效18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94%,治癒率達76%,無效率6%,療程最短7天,最長30天。表1 兩組療效比較 例注:經檢驗χ 2 =13.36,P<0.01,結論為二組療效差異有高度顯著性隨訪1~2年,抽樣隨訪100例,其中複發4例(因強體力勞動後誘發,用此療法治療即可治癒),複發率4%。4 體會腰椎間盤突出症,中醫屬痹症範疇,早在《素問?痹論》就有「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其風氣勝者為行痹,寒氣勝者為痛痹,濕氣勝者為著痹也」。治療上以祛風,散寒,除濕為主,如《醫學心悟?痹》說:「治行痹者,散風為主,而以除寒祛濕佐之,大抵參以補血之劑,所謂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也。治痛痹者,散寒為主,而以疏風燥濕佐之,大抵參以補火之劑,所謂熱者疏通,寒則凝塞,通者不痛,痛則不通也。治著痹者,燥濕為主,而以祛風散寒佐之,大抵參以補脾之劑,蓋土旺則能勝濕,而氣足自無頑麻也。」歷代醫學在此基礎上有所創見,有所發揮。但臨床觀察效果並不十分滿意,隨著現代醫學長足進展,牽引療法與傳統醫學相結合,手術療法的出現,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已非昔日可比。治療上療程較長,複發率高,近期療效尚可,遠期療效不夠理想。甚至有些病人懼怕手術而喪失治療機會,電氣指針與緩瀉化瘀通絡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是針對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病因、病機設計的,從臨床觀察,無論近期和遠期效果,都比較滿意。 作者單位:463100河南省遂平縣中醫院疼痛科
守真 於 2008-01-27 18:28
通痹止痛湯加減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61例報告 中醫正骨 2000年第6期第12卷 張姚蘋 周軍 浙江省富陽市中醫骨傷科醫院311400  自1992~1997年,作者採用通痹止痛湯加減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61例,取得滿意療效。現總結報告如下。1 臨床資料  本組61例中男33例,女28例;年齡20~30歲9例,31~40歲21例,41~50歲19例,51~60歲12例。病程2周以內者15例,~3個月者19例,~6個月者18例,~1年者9例。表現為左側腰腿痛者23例,右側腰腿痛者29例,伴雙下肢疼痛者9例。結合影像學檢查臨床診斷為L3~4椎間盤突出者15例,L4~5椎間盤突出者21例,L5S1椎間盤突出者20例,L4~5L5S1兩節段椎間盤突出者5例。2 治療方法  以自擬通痹止痛湯為基本方加減治療,藥用牛膝15g、木瓜6g、獨活6g、秦艽9g、桑寄生15g、白芍10g、當歸10g、桂枝5g、細辛3g、杜仲15g,每日1劑,水煎2次,早、晚各服1次,8劑為1個療程。病程長、疼痛劇烈者,加制川烏、制草烏、威靈仙;下肢麻木者,加地龍、全蠍、雞血藤。3 治療結果  本組61例,治療時間最短1個療程,最長4個療程,平均2.5個療程。結果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布的中醫病症診斷療效標準評定,治癒37例,佔60.6%;好轉21例,佔34.4%;無效4例;有效率為96.66%。6個月後隨訪,複發9例,複發率為14.7%,經繼服原方5~8劑後痊癒。4 討 論  腰椎間盤突出症,屬中醫「痹證」範疇,寒凝經脈,氣血不通則痛,治療以溫經散寒為主,佐以行氣止痛。方中桂枝、細辛溫經散寒止痛;當歸、白芍養血調營,使邪去而正不虛;牛膝、木瓜舒筋活絡,引血下行;獨活、秦艽祛風除濕;桑寄生、杜仲補肝腎,強筋骨;諸葯合用,使風寒濕去而邪氣自除,元氣充,肝腎補而正氣得復。全方組合,共奏溫經散寒,行氣止痛之效,使氣血通而痹證除,疼痛癥狀自消。現代醫學認為,腰椎間盤突出症是在腰椎間盤退變的基礎上發生的,而外傷又常為其發病的重要原因,正常的椎間盤富有彈性和韌性,具有強大的抗壓能力,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可發生退行性改變。  在日常勞動和生活中,由於脊柱的運動,椎間盤經常受到來自各方面的外力擠壓、牽拉和扭轉作用,便可引起椎間盤纖維環破裂,髓核突出,壓迫神經根發生急性創傷性炎症反應,神經根充血、水腫、變粗和極度敏感,初起瘀血腫脹,日久後出現粘連和變性,而加重腰腿痛癥狀。通痹止痛湯的作用是:①改善微循環,擴張毛細血管,消除神經根炎症、水腫。②抗炎鎮痛,緩解疼痛,抑制炎症的滲出。③增強機體免疫調節,促進機體正常的抗體生成,使過於亢進的免疫炎症得以緩解。 溫陽通絡膠囊臨床應用總結 溫陽通絡膠囊正式應用於臨床至今已有4年時間了。從該葯的組成來看,根據中醫方劑學的君、臣、佐,使的組方原則,方中秦艽、附子、細辛溫陽散寒為君,羌活、獨話、寄生祛風通絡,血竭、丹參、劉寄奴、木蝴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為臣,又以全蠍、蜈蚣、僵蠶增加搜絡止痛,川芎、當歸活血、養血止痛為佐,甘草調和諸葯為使,組方合理、配伍精當;主要功能:溫陽通絡、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而椎間盤突出症在中醫範疇屬「腰痛」症:主要原因為受傷、勞損而致瘀血,滯於經絡,寒邪侵襲而致寒遏經脈,氣血瘀阻、不通則痛,而該葯的組方原則正是根據此症而設,在4年多的臨床運用中,取得了理想的療效,並且在應用過程中,我們也認真觀察了該葯的不良反應與副作用,結果發現,該葯作用可靠,安全無毒副作用,現將該葯在臨床應用過程中的療效及副作用的觀察結果總結如下: 一、療效 在臨床工作中,我們系統的觀察了200例椎間盤突出患者,其中年齡最小的19歲,最大的72歲,都經過市級以上醫院CT確診,所有病例服藥方法都是每日1 次,每次6-12粒,服藥時間均為80天,結果,161例病人臨床治癒,癥狀完全消失,35例病人明顯減輕,4例無效,在無效病例子中,65歲以上的老年人佔3例,並發現20歲-50歲之間的病人療效明顯優於年齡大者,我們認為這跟老年人體質有關,治療愈率80.5%,有效率98%。 二、毒副作用 該葯從臨床運用以來,除發現少數病例出現口乾,咽干,不易入睡外,未發現其它明顯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3%。從處方組成來看,也沒有劇毒的中藥成分,在不超過規定劑量服用情況下,對人體絕對安全。曾有一例病人日用量達16粒,未發現明顯不適,在所有出現副反應的病例中,一周內反應消失,不影響繼續用藥。 綜上所述,溫陽通絡膠囊系列藥物作用穩定、可靠、安全,在臨床實踐中獲得了同行的肯定及廣大患者的廣泛讚譽。 通關啟痹蜜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臨床觀察 現代康復 2000年第5期第4卷 甘文 熊愛民 李芳玲 甘雁 袁艷輝 臨湘市中醫院,湖南臨湘414300  LIDP屬中醫腰腿痛範疇,是骨傷科臨床上常見病、疑難病。其治療有手術治療及非手術治療兩種。諸多醫家認為多數患者經非手術治療效果甚為理想[1]。本文研究通關啟痹蜜丸配合牽引手法對LIDP臨床康復的效果。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共收治LIDP患者41例,均系住院病人。其中男23例,女18例,年齡最小22歲,最大62歲,平均42.9歲;病程最長4年,最短10d。其中L3~4突出3例,L4~5突出18例,L5~S1突出8例,L3~4、L4~55例,L4~S15例,L3~S12例。均按入院先後順序,按半隨機分組方法,分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22例(男11例,女11例);對照組19例(男12例,女7例)。兩組一般情況,兩組年齡、病程、突出部位等基本均衡,具有可比性。其診斷標準: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行業標準。其分型標準按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分為瘀血型與寒濕型。1.2 方法 (1)藥物組成及製作通關啟痹密丸,由細辛80g、建菖蒲15g、巴戟天10g、川牛膝20g、制川烏10g、制草烏10g、活血藤15g等20餘種中藥組成,方中重用細辛,由本院中藥製劑室研製成A號蜜丸備用。對照組由芬必得、消炎痛、維生素B1製成同種劑型B號蜜丸,予以服用。這些葯製備廠分別為:中美天津史克製藥有限公司(批號X-129)、蕪湖長江葯業有限公司(批號104232)、山西臨汾製藥廠(批號034026)。(2)用藥方法:採用雙盲法給葯,治療組與對照組採用同種劑型蜜丸服用,每次10g,每日3次,每10d為1個療程,療程結束後判斷療效。(3)治療方法:治療組在服用A號蜜丸採用持續骨盆牽引,屈髖屈膝位,其重量維持在10~15kg,牽引時間8~10h/d,待牽引3d後再行扳腿法、後伸壓腰法、斜扳等手法。對照組在服用B號蜜丸時亦採用相同的牽引手法。(4)臨床疼痛和體征觀察指標:①根據腰腿疼痛程度,參照fairbank.JC腰痛病情計分表將疼痛程度、生活情況、提物、行走、坐位、站立、睡眠、性生活、社交、出遊等十項交病人填寫或醫師自填。其中,每項6個答案按0、1、2、3、4、5分6個等級進行計分,累計得分數求出百分率來表示疼痛程度。即腰腿痛程度=實得總分/可能得到的分數。②根據腰痛、腿痛程度、行走和活動、脊柱運動、直腿抬高、壓痛點、馬鞍區和下肢皮膚感覺、下肢肌力、膝和跟腱反射等10項評估病情輕重,並評分記錄腰痛指數[5]。每項分為6級,分別定為10、8、6、4、2、0計分指數,其指數值越低則病情越重,指數值越高則病情越輕。兩組按上述評分標準評定。2 結果2.1 療效判定標準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完全恢復:腰腿疼痛消失,活動無障礙,直腿抬高70度以上,恢復原工作。顯著有效:腰腿痛基本消失,活動後無障礙,但過重活動時有輕度疼痛和不適,基本恢復工作。好轉:腰腿疼痛部分消失,活動輕度障礙,部分恢復原工作。無效:癥狀、體征功能無改善。兩組治療後根據疼痛及癥狀、體征改善情況予以評定臨床療效,兩組評定結果。2.2 結果 治療組完全恢復10例,顯著有效9例,好轉2例,無效1例,優良率86.4%;對照組完全恢復6例,顯著有效5例,好轉7例,無效1例,優良率57.9%。經統計學處理(P<0.05),有顯著性差異,觀察表明治療組明顯優於對照組。3 討論  祖國醫學認為LIDP的發病機理主要是外傷或勞損、風寒濕邪等原因,導致脊柱內外陰陽平衡失調,氣血運行紊亂,瘀血內停,水濕內阻,血水互結、經脈不通、日久失養。正如唐容川指出:「病血者未尚不病水,病水者未尚不病血」。瘀血停滯,氣失宣通,可致水液停滯,水濕內停,氣機不暢,可致血行瘀阻。瘀血與水濕既是病理產物,又是重要致病因素,二者互為因果,交相為患。故《血證論.瘀血》云:「水病累血,血病累氣」。《血證論.陰陽水火氣血論》亦云「瘀血化水,亦發水腫。是血病而兼水也」。在治療上以《血證論.汗血》,「血與水本不相離……治水即以治血,治血即以治水」為原則。  通關啟痹蜜丸的主要功效為舒筋活血、溫經通絡、祛風除濕、行水消腫、散寒止痛。用氣做動力,以血為本,以通為用,同時血水兼理,使血運水行,則經脈暢通並得以滋養。方中重用細辛,取其辛溫走竄,散表裡寒邪以溫經,活血通絡以止痛,與建菖蒲配伍其芳香最烈,善開結氣、宣洩郁滯,上達巔頂,旁達百骸,內之宣脈絡而疏利關節,外之行孔竅而直透肌膚,為通竅止痛之要葯。現代藥理研究證實,細辛具有解熱、鎮痛、抗炎等作用[2]。運用當歸、川牛膝等葯祛淤生新、活血行氣、疏通血脈,且牛膝配獨活引葯下行直達病所。配伍狗脊、巴戟天、千年健等溫經通絡,補肝腎、利關節,強腰脊壯筋骨,填精補髓。配桂枝、川烏、草烏、葳靈仙、伸筋草等,通陽化氣,通經活絡,祛風勝濕,散寒上痛,且葳靈仙其性猛急,善走而不守,宣通十二經絡,積濕停痰、血凝氣滯,諸實宜之。薏苡仁、木通等通經利竅、健脾勝濕、利水消腫。諸葯配伍,相得益彰,使經脈貫通、氣血調暢、水行濕化、陰陽平衡。本法在劑型上為濃縮蜜丸,具有載藥量大,藥效持久之功效。與湯劑相比作用較強,故對腰腿痛主要癥狀體征均有明顯的改善作用,對本品的毒副作用目前尚未發現。  據資料統計,腰椎間隙的最大牽引距離可達3~5mm[3],故牽引手法可以解決容積問題,改善椎管內和椎間隙的血液循環,使脊柱周圍組織馬尾神經的血液循環得以恢復,有利於神經、肌肉組織水腫炎症的吸收。對於椎間盤來說,由於髓核的可塑性,在牽引情況下,髓核則由壓力高的後外側向壓力相對低的椎間隙內移動,而且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移動,並不是突出物整體移動,因而使突出椎間盤頂點位移和曲率發生變化,這一點已被手法治療腰間盤突出症前後CT對比所證實[4]。而牽引的同時使用按壓手法對椎間盤突出和小關節紊亂的患者來說,療效是肯定的。其機理是在維持牽引下按壓,依靠完整的後韌帶或未破裂的外層纖維環,擠壓髓核向前內側移位,從而改善神經根的壓迫狀態。扳法則是利用槓桿力來進行治療。斜扳法是以小關節為支點,以下肢為動力臂,當向後扳動下肢30~50kg時,在椎間盤內部會產生300~500kg的張力[5],造成椎間隙的前寬後窄狀態,應用髓核的滾珠效應,迫使髓核向前移動。故通關啟痹蜜丸配合牽引手法是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較為理想的方法之一。科研課題湖南省中醫管理局科研課題(98083)作者簡介 甘文(1959-)男,湖南臨湘人,主治醫師。研究方向:頸肩腰腿痛康復治療與預防。
守真 於 2008-01-27 18:26
調補肝腎活血通絡法為主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27例   廣西中醫藥 1999年第0期第22卷 周傑 梧州市周傑診所 543000 中國廣西梧州  腰椎間盤突出症,又稱腰椎間盤纖維環破裂症,或腰椎間盤髓核突出症。它是纖維環破裂後髓核突出壓迫神經根造成腰腿疼痛、麻木的一種常見病,多見於20~45歲的青壯年,以暴力外傷或強力勞作致病為多;但體弱或年齡較大的患者不一定有明顯外傷史,常伴有肝腎不足的表現。臨床中許多患者經藥物、推拿按摩、針灸、牽引等多種非手術療法治療後,仍纏綿難愈,反覆發作。近年來,筆者採用中醫調補肝腎、活血通絡法為主,以自配丸(散)劑內服,同時配合腰部墊枕及腰背肌功能鍛煉,治療27例,取得了較滿意的效果。1 臨床資料  27例均經CT檢查確診。男22例,女5例;單個椎間盤突出26例,2個椎間盤突出1例;L3~4椎間盤突出1例,L4~5椎間盤突出25例,L5~S1椎間盤突出1例;年齡最小3歲,最大70歲。初發5例,經多種非手術療法治療仍反覆發作22例。2 治療方法2.1 中藥丸(散)內服  基本方藥用海龍、海馬、紫河車、鹿角膠、肉蓯蓉、骨碎補、川續斷、菟絲子、沙苑子、熟地黃、當歸、川芎、白芍、雞血藤、牛膝、丹參、馬錢子、土鱉蟲、三七、壁虎、蜈蚣、全蠍、炮穿山甲、乳香、沒藥、威靈仙、甘草、延胡索。  腎陽虛明顯者加鹿茸、蛤蚧、肉桂、熟附片、巴戟天、鎖陽、淫羊藿、川杜仲等;腎陰虛者加冬蟲夏草、龜板膠、生地黃、墨旱蓮等;氣虛者加人蔘、黃芪等;血虛者加阿膠、龍眼肉、枸杞子、何首烏、黃精、黑芝麻等;濕盛加車前子、蒼朮、白朮、澤瀉、薏苡仁等;寒盛加桂枝、麻黃、細辛、制川烏、乾薑等;熱重加水牛角、知母、黃柏等;瘀重加桃仁、紅花、三棱、莪術等。  將上藥製成丸劑或散劑。散劑每次服8~10g,每天3次;蜜丸重約10~15g,每次服1丸,每天3次,淡鹽水送服,。每療程為1~1.5個月。2.2 墊 枕 患者取仰卧位,在患椎節段腰部墊一直徑約10cm的圓柱形枕,疼痛較劇時,墊枕可由低漸增高,每次墊枕約1h,每天1~2次,視患者實際情況而定。2.3 功能鍛煉 急性期疼痛較劇時,待服藥至疼痛減輕時,才能開始配合做腰背肌功能鍛煉。功能鍛煉選取飛燕式、拱橋式,次數逐步增加,每天早、晚進行。3 療效觀察3.1 療效標準 痊癒為臨床癥狀完全消失,恢復工作及日常活動;顯效為勞累後腰腿部仍有輕度不適,但可堅持正常活動及工作;好轉為原癥狀改善,但活動時腰腿部癥狀仍較明顯;無效為治療後癥狀無改變或加重。3.2 治療結果 痊癒13例;顯效12例;好轉2例。其中1療程痊癒11例,顯效9例,好轉2例;2療程痊癒2例,顯效3例。4 討論與體會  腰椎間盤突出症一般多見於青壯年,多因暴力外傷或強力勞作所致;但年老體弱者則不一定有明顯外傷史,且多伴有肝腎不足證。急性發作者多以腰骶部劇烈疼痛,伴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活動障礙為常見,病機多屬瘀血阻絡的標實證為主;而經久不愈、反覆發作者多致肝腎不足,常伴腰腿軟無力、肌肉萎縮等症。祖國醫學強調「治病必求於本」。中醫認為:肝主筋,腎主骨;肝屬乙木,腎屬癸水,五行學說認為「水生木」。中醫認為肝腎同屬於下焦,有「乙癸同源」,肝腎同治之說。筋骨病之根本在肝腎。腎藏精,主骨,生骨髓。腎精不足則骨髓空虛,導致骨質弱而易受損傷,或傷後不易恢復。《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有「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之說。本組內服方中選海龍、海馬、紫河車、鹿角膠、鹿茸、蛤蚧等血肉有情之品,大補腎精之不足,再配肉蓯蓉、骨碎補、川續斷、菟絲子、沙苑子等補腎之品以增強補腎壯骨之力,並可溫通督脈。肝藏血,主筋;故方中又以熟地黃、當歸、川芎、白芍即四物湯補血養肝,肝血足則筋脈得濡養而強健,有利於康復;同時配伍三七、丹參、牛膝、土鱉蟲、乳香、沒藥、蜈松、全蠍、炮穿山甲、壁虎、馬錢子、威靈仙等以增強活血化瘀、軟堅散結、通絡止痛的作用,使受瘀阻之筋脈暢通,使局部炎症、充血水腫、纖維素性滲出等病理性產物減輕或消除,從而使神經根受壓迫、粘連牽扯狀態得到緩解,此時雖突出之髓核尚未還納,但患者腰腿疼痛、麻木癥狀都往往得以緩解以至消失,達到較好的臨床效果。  方中馬錢子有毒,其主要成分為番木鱉鹼(士的寧)及馬錢子鹼,須炮製後方可入丸(散)。可用砂炒至焦黃去毛。筆者認為:馬錢子用量應根據患者體質,按《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規定的用量使用。用馬錢子可增強祛風通絡、消腫止痛、強筋壯骨的作用,對消除放射性疼痛及麻木尤為有效。  配合腰部墊枕,可藉此為支點,利用軀幹自身重力,將患椎前椎間隙牽拉開,有利於髓核還納和腰椎生理曲度的恢復,減輕腰背肌的痙攣,改善神經根受壓狀況,便腰腿部疼痛、麻木癥狀改善;加強腰背肌功能鍛煉,可使腰背肌肌力增強,對防止複發可起到積極作用。  筆者採用此法治療27例腰椎間盤突出症,收到明顯效果,尤其對纏綿難愈、反覆發作者有良好效果。 補腎通腑是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的關鍵   王緒前 2004-7-24 16:59:00 中華現代中西醫雜誌 2003年11月 第1卷 第11期 關鍵詞:腰椎間盤突出 腰椎間盤突出症(腰突症)好發於20~40歲之青壯年,男性比較多見,是由於椎間盤受到擠壓、牽拉和扭轉引起腰椎間盤纖維環破裂,髓核突出,產生腰腿痛等癥狀。1 病變特徵從發病部位來看,臨床上L 4~5 和L 5 ~S1 之間的椎間盤最易發生病變,也有見於L3~4 椎間盤突出者。從發病原因來看,有內因和外因,內因是椎間盤本身退行性病變和發育上的缺陷,形成腰椎纖維環破裂,外因可因損傷、勞損以及受寒所致,其受寒後使腰背肌肉痙攣和小血管收縮,影響了局部的血液循環,由於椎間盤缺乏血液的供給,修復能力較弱,而且在日常生活和勞動中,因負重和脊椎運動,椎間盤經常受到來自各方面的擠壓、牽拉和扭轉,也容易發生萎縮、彈性減弱等退行性變化,可造成進一步的損害致使髓核突出。中醫認為本病乃肝腎虧虛為本,復感風寒濕邪,跌仆損傷,痹阻經絡所致。2 臨床表現2.1 腰骶部痛 患者絕大多數都有腰背疼痛,範圍較廣泛,主要在下腰部及腰骶部,有的患者有數周或數月的腰痛史,或有反覆腰痛發作史,腰痛程度輕重不一,嚴重者影響翻身和坐立,一般休息後癥狀減輕,咳嗽、噴嚏或大便時用力可使疼痛加劇,又由於肌肉的張力增大而發生痙攣,肌肉痙攣又加重臨床癥狀,從而加重腰痛。2.2 下肢放射痛 此為腰突證的主要癥狀,為坐骨神經的放射痛。患者為了鬆弛坐骨神經的緊張度,緩解疼痛常取彎腰屈膝曲髖側卧的三屈位,甚至胸膝位休息。一側坐骨神經區域放射痛是本病的主要癥狀,其疼痛自臀部開始,逐漸放射致大腿後側、外側,小腿後側、外側,有的可發展到足背外側、足跟或足底,影響站立和行走,若雙側突出可能為雙側性或交替性。若病程久者又常有下肢麻木感,多局限於小腿後外側、足背、足根或足底。2.3 大小便困難 有不少病例可出現大便困難或乾結,排便無力或不敢用力,尤其是排大便時不敢下蹲,以至於有些患者不敢進食,女性患者小便時亦不敢下蹲。2.4 腰部活動障礙 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腰脊椎側彎,使脊柱的正常生理曲線發生變化,同時也由於機體保護性的避痛作用,出現為避免壓迫脊神經而發生的軀幹的姿勢變化。腰部活動在各方面均受影響,活動範圍縮小,功能受限,尤以後伸障礙為明顯,少數患者在前屈時明顯受限。2.5 壓痛點 在L4~5、L5~S1棘突旁有明顯壓痛,用力按壓時可引起放射性疼痛的加劇。2.6 間歇性跛行 因為行走時椎管內受壓的椎靜脈叢逐漸充血,加強了神經根的充血程度,從而使疼痛加劇,故跛行,久之又出現肌力減退和肌萎縮。3 治療原則對腰突症目前的治療方法有很多種,如針灸、推拿、牽引、封閉、理療、藥物等,本文僅就中藥治療腰突證闡述已見如下。3.1 重在補腎 腰為腎之府,腰突症的發生其根本原因是腎虛,故應重在補腎,但就補腎來說,歷來有補腎陰、補腎陽、補腎精之分。筆者認為補腎應以補腎陽為主,兼顧腎陰、腎精,同時補腎要注意達到強壯筋骨。筆者慣用杜仲、 續斷、五加皮、千年健、桑寄生、狗脊、骨碎補、牛膝等切忌辛溫燥烈之品。3.2 必須通腑 腰突症一般不敢咳嗽,因為這樣會使腹壓加大,從而引起腰痛發作,因此在治療腰突症時,一般宜加用通便藥,筆者認為這也是治療腰突症的關鍵之一,既有扶助正氣作用又有通便作用的藥物有當歸、何首烏、肉蓯蓉、鎖陽、桑椹子、黑芝麻;筆者一般慣用當歸、肉蓯蓉、生首烏這些潤腸通便藥,對腰突症選擇通便藥一般不宜瀉下藥,如大黃、芒硝之類,這樣會損傷正氣。3.3 應該活血 活血通絡也是治療腰突症的主要法則之一,在選用活血葯的同時,也應兼顧補腎及通腑,三者結合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筆者一般多選用當歸、雞血藤、牛膝、延胡索,嚴重者可選用穿山甲、土鱉蟲、三七、馬錢子等。應該注意的是選用活血葯不可太峻猛,這是因為太猛烈之品容易傷精血,進而導致腎虛加重。4 臨證體會通過多年實踐,筆者對腰突症擬一通用方,具有明顯效果,處方如下:杜仲15g,續斷15g,懷牛膝或川牛膝15g,當歸15g,川芎10g,雞血藤30~50g,五加皮15g,延胡索15g,徐長卿15g,威靈仙15g。此方通治寒熱虛實病症,可以其加減:若腰痛脊強加狗脊,骨碎補;疼痛較甚加三七,制馬錢子,穿山甲;下肢寒冷較甚加淫羊藿;酸脹痙攣加木瓜。5 典型病例女,58歲,突然發生腰痛1月余。因腰部酸脹疼痛,不能站立及翻身,右下肢麻木,時有痙攣,因腰痛不能下蹲已2日不能大小便,痛苦異常。檢查:直腿抬高試驗右(+),約能抬高30°,加強試驗(+),L4、L5及L5、S1部位右側明顯觸痛。診斷:腰椎間盤突出症。經拍片證實。乃施以推拿,投以中藥。杜仲20g,續斷20g,延胡索15g,五加皮15g,威靈仙15g,雞血藤30g,當歸15g,川芎10g,千年健15g,伸筋草30g,川牛膝15g,徐長卿15g,狗脊15g。5劑後,患者自述下肢麻木感減輕,已能下地跛行。又連服5劑,下肢及腰部癥狀明顯減輕,後以此方連續服10劑後,腰部及下肢恢復正常。 作者單位:430061湖北中醫學院
守真 於 2008-01-27 18:26
獨活寄生湯加減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98例   任超西 趙明山 焦志成 2004-10-2 14:18:52 中華醫藥雜誌 2004年10月 第4卷 第10期   自1993~2003年,我們採用獨活寄生湯加減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98例,取得滿意療效,現總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98例中,男67例,女31例;年齡20~30歲6例,31~40歲36例,41~50歲38例,51~60歲14例,61歲以上4例;病程2周以內者21例,2周~1個月者36例,1~3個月者27例,3個月以上者14例。結合影像學檢查,臨床診斷為L 3 ~L 4 椎間盤突出者3例,L 4 ~ 5 椎間盤突出者48例,L 5 S 1 椎間盤突出者41例,L 4 ~ 5 、L 5 S 1 兩節段椎間盤突出者7例。表現為左側腰腿疼痛者39例,右側腰腿疼痛者48例,伴雙下肢疼痛者11例。  1.2 治療方法  以獨活寄生湯為基本方加減治療。藥用獨活9g,桑寄生15g,秦艽10g,川牛膝15g,細辛3g,當歸10g,白芍10g,防風10g,杜仲15g,每日1劑,水煎2次,共取汁400ml,早晚各服200ml,7劑為1個療程。寒勝痛劇者加制川烏、制草烏;濕勝重者加防己、白朮;風勝放射痛明顯者加威靈仙、青風藤;有熱加白花蛇舌草、敗醬草;挾瘀者加制乳香、制沒藥;病久者加蜈蚣、全蟲。  2 結果   2.1 療效評定標準  優:腰腿疼痛消失,直腿抬高試驗70°以上,能勝任原工作。良:腰腿疼痛基本消失,直腿抬高試驗60°以上,能堅持原工作或勝任略輕工作。可:腰腿疼痛減輕,直腿抬高試驗50°~60°之間,能勝任輕工作,生活能自理。差:癥狀體征無明顯改善。  2.2 治療結果   本組98例,經治療3~5個療程,按上述標準評定,結果優56例,佔57.1%;良29例,佔29.6%;可8例,佔8.2%;差5例,佔5.1%。總有效率為94.9%,優良率為86.7%。  3 討論  腰椎間盤突出症屬中醫「痹證」範疇,寒凝經脈,氣血運行不暢則疼痛,治療以溫經散寒為主,佐以行氣止痛。方中獨活、秦艽祛風除濕;桑寄生、杜仲補肝腎強筋骨;細辛溫經散寒止痛;當歸、白芍養血調營,使邪去而正不虛;牛膝活血祛瘀止痛,補肝腎,強筋骨,引葯下行,直達病所。諸葯合用,共奏溫經散寒,行氣止痛之效,使氣血通而痹證除,疼痛癥狀自消。現代醫學認為,腰椎間盤突出症是在腰椎間盤退變的基礎上發生的,而外傷又常為其發病的重要原因,正常的椎間盤富有彈性和韌性,具有強大的抗壓能力,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可發生退行性改變。  在日常勞動和生活中,由於脊椎的運動,椎間盤經常受到來自各方面的外力擠壓、牽拉和扭轉作用,便可引起椎間盤纖維環破裂,髓核突出,壓迫神經根發生急性創傷性炎症反應,神經根充血、水腫、變粗和極度敏感,起初瘀血腫脹,日久出現粘連和變形而加重腰腿痛癥狀。獨活寄生湯加減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具有的作用是:(1)改善微循環,擴張毛細血管,消除神經根炎症、水腫;(2)抗炎鎮痛,緩解疼痛,抑制炎症的滲出;(3)增強機體免疫調節功能,使過於亢進的免疫炎症得以緩解  作者單位:463700河南省泌陽縣中醫院 丁鍔教授辨治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學術經驗 安徽中醫學院學報 2000年第1期第19卷 周章武 王峰 安徽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骨傷科,合肥 230031  腰椎間突出症是由於椎間盤變性、纖維環破裂髓核突出壓迫或刺激椎管及其鄰近的組織而引起一系列綜合臨床表現,是臨床上常見病,多發於青壯年男性,表現以腰痛及下肢痛為主。發病除了與椎間盤退變直接有關外,腰部外傷、腰部姿勢不正、腰部突然負重及腹壓增加等都可誘發。中醫認為,本病以肝腎虧損、氣血不和為主,兼有風寒濕瘀之邪。  安徽中醫學院骨傷科碩士生導師丁鍔教授,系全國第二批名老中醫學術經驗導師,從醫專究中醫骨傷40餘年。丁老通過數十年對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悉心研究,總結了一整套治療方法,包括腰椎牽引、按摩、針灸、藥物外用(如藥物外敷、熏洗、塗搽等)、中藥內服及手術等,臨床運用收效良好。其中將本症分為血瘀氣滯、風寒濕邪、氣血虛虧、肝腎虧虛4種類型,臨床辨證運用中藥內服,可明顯提高療效,縮短病程,現整理總結如次。1 血瘀氣滯型  腰痛突然,痛有定處,腰椎活動受限,伴下肢疼痛,舌紫苔黃,脈沉。氣傷痛,形傷腫。氣血凝聚,痛有定處,故致腰痛拒按,舌紫苔黃,脈沉,為實證表現。由於病在氣血,可危及臟腑,故應及早治療,一般預後良好。《醫學心悟》云:「若因閃扭挫傷跌仆,瘀邪於內,轉側若刀錐之刺,大便黑色,脈澀,瘀血也……走注刺痛,或聚或散,脈弦急者,氣滯也。」《正體類要》序云:「肢體損於外,則氣血傷於內,營衛有所不貫,臟腑由之不和。」治宜活血化瘀、舒筋活絡、行氣止痛。方葯:枳殼、牛膝各20g,赤芍、桃仁、紅花各15g,地龍、木通、土鱉蟲各10g,全當歸、陳皮各12g,三七、延胡索各9g。  例1.李某,男,34歲,農民,1998年9月12日初診。1年前因用力抬貨物,體位不當,突然出現腰痛,且伴有左下肢放射痛,腰部活動受限。經牽引及推拿後癥狀不緩解,反而加重。患者身高體壯,痛苦面容,強迫體位,步履艱難,腰部活動受限,脊柱右側彎,腰椎生理弧度消失,L5S1脊間及左側旁壓痛及下肢放射痛,左直腿抬高試驗及加強試驗(+),屈頸試驗及挺腹試驗(+),左拇趾屈肌力下降。患者大便乾結,小便短黃,舌質暗紫,苔黃厚,脈沉澀有力。CT:L5S1椎間盤突出0.8cm,神經根充血水腫增粗。予上方21劑,疼痛消失。  按:丁老在辨證用藥時強調重用枳殼以發揮破氣行瘀之功,氣行則血亦行;在運用活血化瘀藥方面,他善用功效峻猛的土鱉蟲、地龍之品;傷損易夾濕,他運用消腫除濕的木通,這也是針對神經根水腫而定的方法之一。2 風寒濕邪型  腰痛部位走竄不定,時時向下肢放射,隨天氣變化而加重,伴腰腿沉重感,舌淡苔白,脈遲。《內經》云:「風寒濕三邪雜合而為痹」。風勝者則疼痛走竄不定,寒勝則痛有定處,濕勝則肢體重著。腰腿痛走竄不定乃風邪之故,腰脊冷痛、肢體發冷、遇寒加重、手足不溫乃寒邪也,肢體沉重發麻乃濕邪之故。上述三邪雜合致機體陽氣受損,氣血運行不暢,經脈失養之證。治宜祛風散寒、除濕止痛。方葯:威靈仙20g,陳皮 、牛膝各15g,蔓荊子、半夏、茯苓各12g,土鱉蟲、川芎、細辛各10g,制川烏、制草烏各5g,肉桂、甘草各9g。  例2.韓某,男,43歲,教師,1998年4月12日初診。腰痛反覆發作2年余,加重3個月。2年前出現腰痛,肢體發涼,腰脊冷痛,癥狀時輕時重,反覆發作,遇寒則增,遇熱則減;右下肢疼痛酸脹,走竄不定,時有陣發性電擊樣疼痛;腰脊沉重,邁步無力,肢體發麻。L4~5脊間及右側旁壓痛,並向右下肢放射,右直腿抬高試驗、加強試驗(+),屈頸試驗、挺腹試驗(+),右下肢輕度萎縮,小腿外側感覺遲鈍,拇趾肌力下降。CT:L4~5椎間盤突出。予上方35劑,同時配合骨盆牽引後癥狀基本消失。  按:本病是由於損傷後繼感風寒濕三邪而致的傷損夾痹證。該方為此而定,在具體運用時又有三邪的偏勝及偏衰之不同,要隨症加減。重用細辛是丁老常用的方法,其用量可達10g;威靈仙有宣通氣血、調暢氣血之功,宣通少陰經氣而治腰痛。「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丁老常加用活血化瘀的藥物,以提高療效。牛膝起引經作用。3 氣血虛虧型  腰痛隱隱,有下墜感,伴下肢萎軟無力或麻木。活動不便,少氣懶言,時有自汗,舌淡苔薄,脈弱。氣有溫煦、潤膚、澤毛的作用,血有營養、滋潤、灌溉的作用。氣血虧損不能榮養營衛故出現疼痛,不榮則痛。此時,疼痛多不劇烈,肢體麻木不仁是由經氣不能通達所致。治宜益氣養血、舒經止痛。方葯:黃芪50g,山茱萸、枳殼各20g,党參、白朮、甘草、陳皮、當歸各10g,升麻、柴胡、川芎、茯苓各6g,白芍15g。  例3.王某,女,32歲,工人,1999年1月6日初診。患者在產後2個月,出現腰痛及右下肢疼痛,疼痛呈放射性,不能彎腰,右下肢疼痛,萎軟無力,時有麻木,並見少氣懶言,乏力自汗,面色萎黃,舌淡而嫩,脈沉細弱。L4~5脊間及其右側旁壓痛放射痛,直腿抬高及其加強試驗(+),拇趾肌力下降。CT:腰椎間盤突出症。予上方28劑後癥狀消失。  按:產後氣血不足,不能濡養筋骨,出現下肢疼痛麻木、少氣懶言、自汗等氣血虧損之象,此是疾病的根本;但患者又有腰部固定疼痛、壓痛等瘀阻表現,而形成虛瘀夾雜之症。丁老在辨證用藥時以補益氣血為主,善用黃芪,其用量常常超過50g,甚至達200g;用枳殼有獨到之意,取「枳殼破氣,有沖牆倒壁之功」,配黃芪有補氣行氣之雙重作用;白芍配甘草有緩急止痛之功,以標本兼顧。4 肝腎虧虛型  腰痛反覆發作,時輕時重,或伴下肢不適,頭暈眼花,耳鳴健忘,手足不溫,舌淡紅苔白,脈沉細。《內經》云:「腰者腎之府,轉搖不能,府將憊矣。」《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云:「年四十,而陰氣自半也,起居衰也。」症見面色憔悴,腰酸膝軟,頭暈眼花,耳鳴健忘,手足不溫,遇勞加重。此屬腎虛根本不固、腎精不足、骨髓空虛之證。治宜補益肝腎、強筋壯骨、通絡止痛。方葯:桑寄生、續斷、鹿角膠各20g,杜仲、山茱萸、五加皮、獨活、枳殼各15g,當歸、陳皮各12g,甘草9g,細辛10g。  例4.張某,男,64歲,1999年4月6日初診。腰痛反覆發作10餘年,伴右下肢疼痛、麻木。每在冬天及寒冷時發作或加重。疼痛以酸脹不適為主,休息後則好轉,但久卧時又要稍加活動,活動過多時又加重。患者素有腰膝冷痛、酸脹不適,頭暈頭昏,眼花耳鳴,健忘失眠,面容憔悴,倦怠無力,手足不溫,舌淡紅苔白,脈沉細。腰椎活動受限,腰部廣泛壓痛,尤以L4~5脊間及其右側旁壓痛劇烈,且向右下肢放射,直腿抬高試驗、直腿抬高加強試驗、屈頸試驗、挺腹試驗、屈髖屈膝試驗均(+),右小腿肌肉輕度萎縮,小腿外側皮膚感覺減退,拇趾背伸肌力減弱。CT:腰椎間盤突出,L4~5、L5S1突出約0.5cm。予上方28劑後癥狀基本消失。  按:丁老在為該類病人論治時,補益肝腎常用鹿角膠、桑寄生、山茱萸等,以補益肝腎為主,但不拘泥一味滋補,而是兼用行氣活血之品,行氣善用枳殼,且用量常常超過10g以上。  總之,腰椎間盤突出症病證錯綜複雜,辨證論治時還要配合其他治療方法。對於氣滯血瘀、風寒濕邪及肝腎虧虛型常常配合消瘀散(生南星、五加皮、丁香、肉桂、川芎、冰片等)外敷,可取得滿意效果。
守真 於 2008-01-27 18:25
桂枝活絡湯加味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100例療效觀察   師朝進 2004-7-24 15:54:00 中華醫藥雜誌 2003年10月 第3卷 第10期 腰椎間盤突出症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常反覆發作,目前西醫尚無特效治療葯。筆者自1997年10月~2002年9月用桂枝活絡湯加味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經5年臨床觀察,認為桂枝活絡湯加味具有療效可靠和複發率低的優點,現總結如下。1 資料與方法1 一般資料 本組100例,均為門診接受治療患者,男65例,女35例;其中18~45歲50歲,46~65歲33例,6歲以上17例。病程7天~3年;非體力勞動者32例,體力勞動者68例。1.2 診斷標準 根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的《中醫病症診斷療效標準》制定的診斷標準。1.3 治療方法 桂枝活絡湯方葯組成:桂枝、白芍、丹參、制乳香、制沒藥、川牛膝、木瓜、桃仁、炙甘草,水煎2次分服,每日1劑,急症7天為1療程,慢性病患者21天為1療程。典型癥候:癥狀疼痛劇烈、痛有定處、痛如針刺、皮膚青紫、脈象遲澀、舌質青紫或有瘀點等瘀血症者。臨症加減法,若關節紅腫熱痛、身體重著、舌苔厚膩等濕熱偏重者,可予方中加蒼朮、黃柏以清熱燥濕;若久病氣虛,症見面色萎黃,頭暈目眩,心悸氣短,動則自汗,語聲低微,倦怠乏力者,可加黃芪、杜仲炭,以扶正氣;若久病陰虧津少有口乾舌燥、目澀耳鳴,舌紅少苔或無苔者,可加生地、花粉、麥冬以滋陰清熱、生津止渴;若全身筋肉,骨節疼痛劇烈,夜不能入睡者可加元胡、制馬前子、澤蘭等以加強行氣活血止痛效果;若疼痛遊走不定,肢體沉重麻木,可加獨活、全蟲以加強祛風除濕,通經活絡的功效;若寒者加川烏、海風藤;若胃酸過多者可加煅瓦楞子、雞內金以制酸健脾胃,養護胃氣。1.4 療效評定標準 痊癒:治療後局部癥狀、體征完全消失,1年內進行正常工作、生活,未複發者。好轉:自覺癥狀及體征明顯減輕,1年內正常工作、生活,病情未加重者。 無效:癥狀無明顯改善及自行中止治療者。2 結果本組100例中,痊癒68例,佔68%,好轉27例,佔27%,無效5例。總有效率為95%。3 典型病例例1:患者,男,35歲,於1997年10月15日就診,訴腰部疼痛,右下肢麻木疼痛呈放射2個月,近日加重。2個月前以不明原因出現腰痛,繼以右下肢麻木疼痛,經CT檢查,確診為腰椎間盤突出症,經用針灸,藥物離子透入,外用貼膏藥以及西藥治療至今效果不良。現腰腿痛呈放射性,臀部、大腿後側、小腿外側和足外側持續疼痛,不能著地活動,生活不能自理,夜間疼痛不能入睡,需靠止痛藥(扶他林)、安眠藥(利眠寧)方能少許睡眠,舌質暗紅、苔薄白、脈弦細。查體:示腰椎右側凸L 5 ~S 1 間隙旁1.5寸壓痛,並向右下肢放射到?V海?右腿抬高試驗20°,加強陽性試驗為(+),腰椎CT提示L 5 ~S 1 椎間盤突出,予以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祛風除濕,以桂枝活絡湯加味。藥用桂枝12g,制乳香10g,制沒藥10g,白芍30g,丹參30g,川牛膝12g,木瓜12g,桃仁12g,遠志15g,黃芪15g,杜仲炭15g,獨活18g,川烏9g,全蟲10g,川芎10g,炙甘草10g,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服3劑後腰腿痛明顯減輕,14劑服完後疼痛麻木完全消失,能自由下地行走,為鞏固療效繼服10劑,並囑勞逸結合,注意生活調適及適當腰背肌功能鍛煉,1年後回房未見複發。例2:患者,男,40歲。主訴:腰右背部疼痛1月余,久坐後起立不能直腰,須用雙手撫按痛處才能站立,走路姿勢跨向左傾斜,卧床休息見輕;活動時間長則疼痛難忍,得熱則舒,遇颳風陰雨天加重,打噴嚏時腰部患處疼痛加劇,食欲不振,有時燒心、吐酸,經CT掃描示:L4~5 和L 5 椎間盤向周圍膨出,並向後膨出。診斷為腰椎間盤突出症。治法:活血化瘀、通絡止痛、溫經散寒、養護胃氣,方劑以桂枝活絡湯為主方加黃芪25g,當歸20g,制川烏9g,川芎12g,海風藤12g,全蠍10g,煅瓦楞子10g,雞內金15g;水煎服,每日1劑,服14劑後,癥狀消失,為鞏固療效繼服7劑,目前隨訪,未再複發。4 討論腰椎間盤突出症,屬中醫「腰痛」、「痹症」、「痿症」範疇,腰椎間盤的主要作用是連結各椎體,穩定脊柱,緩衝或吸收各種原因所致的體內震力,有很強的彈力,若椎間退化、鈣化、椎間盤萎縮彈性減弱,或有強直性脊柱炎,椎間纖維退行性等病變,在外傷、勞累、受風、寒濕等誘因下,可使髓核衝破纖維環從裂口突出,一般多向後方、兩側膨出或突出,引起神經根、馬尾或脊髓壓迫癥狀,導致氣血瘀滯不通,引起關節或筋肉痙攣疼痛,其常因治療不徹底而複發,因此臨床治癒後,應鞏固治療一定時間,以徹底治癒,防止複發。桂枝活絡湯加味方中用藥配伍得當,選葯精細。桂枝、芍藥相配,破血而化瘀、行滯而開結;芍藥養血調經氣、活血 而益營,緩急而止痛;木瓜、川芎、桃仁、乳香、沒藥,皆活血化瘀之品,川芎為血中氣葯,行氣活血、燥濕搜風,即行血滯又祛血中濕氣;乳香、沒藥合用入十二經脈,通滯血、散結氣、消腫止痛;丹參、桃仁破血行瘀,通利血脈能治療瘀血所致的各種疼痛。獨活、川烏性辛溫,除寒濕痹,解關節痛,開利氣機、溫暢血脈;川牛膝入肝、腎二經、補肝益腎,強筋骨散瘀血而壯腰;杜仲、黃芪補腎益氣固表,實衛和營,使氣行瘀消;全蟲性善走竄,通達力強,內走臟腑、外切皮毛、透骨搜風、祛風除溫、溫經通絡;炙甘草補益正氣,調合諸葯,諸葯合用具有祛風散寒、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軟化增生、改善椎管狹窄,減輕脊髓壓迫及刺激,增強韌帶彈性的功能,從而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作者單位:272501山東省汶上縣第二人民醫院東關社區衛生服務站疼痛專科 攻下逐瘀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50例   中醫正骨 2000年第3期第12卷 洪德勝 周濤安徽省壽縣中醫院 232200  腰椎間盤突出症是骨傷科常見病,中醫中藥辨證施治是常用治療方法之一。自1995~1997年,筆者採用攻下逐瘀法為主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50例,收到滿意效果,現總結如下。1 臨床資料  本組50例中男34例,女16例;年齡最大66歲,最小26歲;病程最長30年,最短15天。臨床診斷為L4~5椎間盤突出27例,L5S1椎間盤突出15例,L3~4椎間盤突出1例,L4~5、L5S1均突出7例。查體L4棘突向右側凸21例,向左側凸14例,L5棘突向右側突出7例,向左側凸9例。椎旁壓痛伴一側下肢放射痛37例,伴兩側下肢放射痛5例。腰椎正側位X線片示50例均有脊柱側彎,34例見椎間隙一側或後部變窄,28例見椎體前後緣增生。50例均行CT掃描證實為椎間盤突出。2 治療方法  採用自擬攻下逐瘀湯為基本方。藥用大黃10g、厚朴10g、當歸10g、川芎15g、鬱金10g、赤白芍各15g、桃仁10g、紅花6g。腹脹便秘、口乾苦者,加枳殼10g、青陳皮各10g、番瀉葉6g;心煩不眠,加棗仁10g、遠志10g、雲苓10g;不思飲食加焦三仙各10g、木瓜15g;下肢酸痛沉重、喜暖惡寒,加制川草烏各6g、桂枝10g、細辛3g。青壯年男性加用牽引及手法治療,牽引重量以耐受為度,每次30分鐘;年老體弱或女性只加用手法治療,在腰骶部及大小腿後側足太陽膀胱經行按、一指撣、滾、揉等手法,2周為1個療程。癥狀明顯減輕後帶腰圍保護下床進行功能鍛煉。治療期間一般不用消炎止痛之西藥。3 治療結果  本組50例住院最短10天,最長45天,平均21天。經1~3個療程治療,臨床治癒30例,無明顯自覺癥狀,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試驗陰性。顯效10例,腰腿痛明顯減輕,患肢有輕微的痛麻木感,體征大部分恢復正常。有效5例,腰腿痛癥狀部分消失,功能活動有部分改善,遺留部分陽性體征,需進一步治療。無效5例,癥狀、體征和功能活動治療前後無變化或變化很小。4 討論  腰椎間盤突出症多由強力扭傷或慢性勞損而致氣滯血瘀,瘀血阻於內則經絡不通,不通則痛,久病入絡則肢體麻木,治宜攻下逐瘀、活血止痛。方中大黃攻下逐瘀為君葯;鬱金、川芎活血兼能行氣,以助大黃之祛瘀之效,為臣葯;厚朴行氣,赤芍、桃仁、紅花活血化瘀,共為佐葯;當歸、白芍養血,緩和諸葯之藥力峻猛,為佐葯。諸葯合用,則瘀血消散,氣血流通,經脈暢行。
守真 於 2008-01-27 18:24
李業甫診治腰椎間盤突出症經驗   安徽中醫學院學報 2000年第6期第19卷 余潤明  全國第二批500名名老中醫,安徽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李業甫教授、主任醫師,對頸、肩、腰腿痛的治療都有深入研究和造詣,特別是對腰椎間盤突出症的診治有許多獨到的見解。他根據中醫基本理論,結合現代醫學診療技術,將腰椎間盤突出症進行了中醫系統分型,辨證施治。筆者隨師學習數載,耳聞目睹,受益非淺,現將其診治經驗介紹如下。1 辨證分型  李老集40餘年的臨床經驗,認為絕大多數腰椎間盤突出症可以運用中醫推拿治療而康復,按照中醫五體痹的分類,腰椎間盤突出症屬於筋痹,結合八綱辨證,又分虛實兩大類,即痹證型和痿型。1.1 痹證型 腰骶部急性損傷後神經根受到牽拉、擠壓或局部炎症、水腫、血腫或骨刺等壓迫所致。痹者,痹塞不通之意,經脈痹塞不通,氣血運行不暢,筋骨失於榮養,則見患側肢體放射性疼痛或感覺異常,肌肉無力。李老根據《素問*痹論》痹「在於筋則屈不伸」和《素問*長刺節論》「病在筋,筋攣節痛,不可以行,名曰筋痹」之意,認為本病屬於痹證中的筋痹,並將其分為如下3型。①瘀阻型:腰骶部急性損傷之後,筋脈受損,瘀血積於肌膚腠理之間,血瘀氣滯,經脈痹阻,氣血不行,不通則痛,症見患側腰腿疼痛劇烈,如錐如刺,固定不移,痛不可按。舌質紫暗,或有瘀斑,或舌下靜脈曲張,苔白,脈沉細或細弦。②寒濕型:傷後卧床,機體失用,衛氣不固,風寒濕邪乘虛內侵,客於筋脈,注於經絡,留於關節,氣血失和而痹阻,或與未散之瘀血相結合,留滯經脈,經氣不通,表現為患側肢體抽掣疼痛,酸脹沉重,抬舉困難,遇陰雨天加重,得暖或飲酒則舒。舌淡胖,苔白膩,脈沉細或沉弦。③濕熱型:傷後治療不愈,情懷不暢,肝氣鬱結,郁而化火,熏灼津液,使之留聚成邪,同時又因津液不行,筋脈失養拘攣,或因多食高粱厚味而釀成濕熱,濕熱阻滯,灼傷筋脈,證見患側肢體沿經脈走行方向出現掣痛或脹痛或灼痛,飲酒加劇,伴有胸脅苦滿,口苦咽干,面色灰垢或萎黃。舌質紅,苔白厚膩或黃膩,脈濡數。1.2 痿型 神經根損傷日久,經脈痹阻不通,筋脈肌肉失養,肢體痿軟無力,長期廢弱不用,漸而傷及脾胃,正所謂:「淫氣肌絕,痹聚在脾」。脾胃為後天氣血生化之源,脾胃虛弱生化無源,氣血日衰,經脈失養,則見肢體痙攣疼痛,酸困無力或痿而不用,或肌膚麻木不仁,肌肉瘦削,皮膚枯槁。李老根據《素問*太陰陽明論》「四支皆稟氣於胃,而不得至經,必因於脾,乃得稟也。今脾病不能為胃行其津液,四支不得稟水谷氣,氣日以衰,脈道不利,筋骨肌肉皆無氣以生,故不用也」之旨,認為本證屬於虛證,可分為以下2種類型。①氣血兩虛型:損傷日久,或久治不愈,失於調養,使氣血兩虛,氣虛則推動無力,營衛不通,血行不暢,血虛則四肢百骸失去榮養,表現為患側肢體酸痛,時輕時重,而以屈伸時為甚,或筋肉時有驚掣跳動,面色少華,短氣乏力,肌肉瘦削,爪甲不榮。舌質淡,苔薄白或無苔,脈濡弱或細數。②脾腎兩虛型:損傷後瘀血內停,經脈痹阻,久而內舍於脾,脾陽不振,脾氣虛衰,難以行其津液,使氣血生化之源匱竭,影響精血,累及於肝腎,脾主四肢肌肉,肝主身之筋脈,腎主作強,脾腎兩虛,則肌無以養,筋無以榮,表現為患肢隱隱作痛,纏綿難愈,反覆發作,筋屈不伸,步履艱難,肌肉消瘦,肢體乏力,伴腰膝酸痛,頭暈耳鳴。舌質淡,苔少,脈沉細無力。2 治療方法  李老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原則是:①拉開椎間隙,增加椎間盤內負壓,促使突出物回納;②松解神經根與突出物的粘連,整復錯位的小關節,解除神經根的壓迫;③放鬆緊張痙攣的肌肉,松解局部的軟組織粘連,促進局部的血液循環,加速無菌性炎症的吸收、消退,以緩解或消除疼痛。同時還根據臨床癥狀,辨證與辨病相結合,臨症治療既針對病因,又針對病位,全面考慮。採用腰椎牽引複位術和推拿法,配合皮腰圍固定,自我按摩及功能鍛煉等綜合治療,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有效率達95%以上。2.1 腰椎牽引複位術 腰椎牽引複位術是李老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臨床實踐,首創的一種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方法,適用於腰椎間盤突出的各種類型(有嚴重臟器疾病者除外)。具體操作方法如下:①俯卧牽引法:用自製機械牽引床,患者俯卧於床上,胸部用皮胸圍束緊固定,腰部用皮製骨盆牽引帶束緊固定,作對抗用力牽引,拉力由小加大,至達到自身體質量或超過5~10kg,一般牽引時間為10~15min。②俯卧牽引正脊法:繼上法,一助手用雙手掌根部分別頂住側彎上下起始處固定脊柱,術者位於對側,雙手掌重疊,用掌根部按住側凸頂部,用力向對側進行頓挫性推壓5~10次。推壓力由小而大,使側凸部位有鬆動感為度。③俯卧牽引懸吊下肢壓腰法:繼上法牽引下,將雙下肢吊起,使腹部、骨盆、下肢懸空,離開床面,並由兩助手做左右晃動50~70次,術者雙手掌重疊按壓腰椎間盤突出部位,壓力由輕而重,節奏隨呼吸起落,忌用猛烈暴力。④俯卧牽引踩蹺法:患者在俯卧牽引下,在其胸部和下腹部各墊上特製枕頭一個,使胸、腹部騰空,距離床面20~30cm,術者用單足掌或雙足掌重疊踩踏腰椎病變部位500~700次,並做垂直彈壓動作,幅度由小到大,壓力由輕到重。踩踏時病人呼氣,跳起時吸氣,切忌屏氣。踩踏後松解胸、腰圍,用另1隻皮腰圍固定腰部,抬入病房,仰卧休息8h後屈腿,12h後可側翻身。2.2 推拿法 李老常用的推拿方法有3種,即解痙止痛法、推扳法、舒筋活絡法。①解痙止痛法:患者俯卧位,醫者用一指禪推法在患側有關夾脊穴、腎俞、大腸俞及腰陽關等穴進行治療;用滾法施於腰部;再用拇指按揉以上諸穴,按揉的方向先左右,後上下,再按而留之不動約30s。繼之用滾法依次施於臀部、大腿後側、月 國、小腿後側,再用拇指依次按揉居 、環跳、承扶、委中、承山諸穴及其壓痛點。然後用掌根或小魚際按揉法相結合,施於下腰部及臀部,操作10min左右。瘀阻型,加按揉心俞、膈俞;寒濕型,按揉脾俞、胃俞、三焦俞、膀胱俞,熱敷腰骶;濕熱型,加按揉肝俞、膽俞、膀胱俞;氣血兩虛型,加擦脾俞、胃俞;脾腎兩虛型,加按揉脾俞、胃俞、肝俞、腎俞、擦命門、八 穴。②推扳法:患者健側卧位,術者雙手掌按髂部,助手雙掌扶持肩膀前外方,兩人同時作相對用力,使腰部脊柱產生被動扭轉運動。在完成這一手法時,常可聽到「咯嗒」的響聲。對這一響聲的出現既不要害怕,但也不要刻意去追求。③舒筋活絡法:患者取仰卧位,用滾法施於患肢大腿前側、外側,然後微屈膝,按揉陽陵泉、絕骨和壓痛點,並拿委中、承山、崑崙諸穴,然後做被動屈髖屈膝動作數次,同時做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搖髖關節各數次,並做被動直腿抬高動作數次。動作幅度由小到大,力量由輕到重,以病人能耐受為度。最後用掌根按揉股外側、小腿外側,自上而下,3~5遍,再搓抖患側下肢結束治療。瘀阻型,加直推膻中穴,按揉血海、陰陵泉;寒濕型,加摩腹,按中脘、天樞穴,拿足三里、豐隆穴;濕熱型,加逆時針摩腹,按伏兔、豐隆、三陰交、飛揚穴,點太沖、風市穴;氣血兩虛型,加順時針摩腹,揉神闕、氣海穴,拿足三里、內庭、太白穴;脾腎兩虛型,加順時針摩腹,掌振關元穴,按揉長強、太溪、絕骨穴。2.3 皮腰圍固定 患者經牽引推拿治療後,用皮腰圍固定,李老認為其主要作用有三,一是符合中醫「動靜結合」的治療原則;二是有維持、支撐機體上半身重量,減輕腰椎間盤的負荷;三是保持治療效果,避免複發。2.4 自我按摩保健法 ①患者取坐位,用雙手拇指按揉腰陽關及壓痛點處,反覆操作3~5min,以有酸脹為度。②用雙手四指端分別放於腰脊柱兩側筋脈,自上而下揉撥腰骶部,往返操作3~5min。③用雙手掌根部分別放於腰部兩側,自上而下,往返推擦至腰骶部,壓力由小而大,反覆操作3~5min,以達肌皮發熱為度。④用拇指或四指推法沿疼痛的經脈走行方向,從大腿根部推至踝關節部位,往返操作10~15次。最後用空拳叩擊大腿外側、小腿後外側,以有酸脹為度,自上而下,往返操作15~20次。2.5 功能鍛煉法 ①蹬腿鍛煉法:患者仰卧位,雙下肢交替進行屈髖屈膝至最大限度,然後伸直,動作逐漸由慢到快,重複操作10~15次。②拱橋鍛煉法:患者仰卧位,兩臂伸直平放或「屈肘」。雙下肢膝關節屈曲,兩足分開,中間距離約20cm,以枕部、肘部、足跟為著力點,用力抬起軀體,使其向上彎曲,腹挺至最高點時保持片刻,重複5~7次。③下肢後伸鍛煉法:患者俯卧位,兩側上肢肘關節屈曲,前臂及手平放於床邊,雙下肢輪流交替地後伸抬舉,重複操作10~15次。④燕式鍛煉法:患者俯卧位,兩側上肢沿著身體放平,用力抬起軀體的同時抬起雙下肢,雙上肢也同時向後伸展與肩平,使腰背部及下肢肌肉完全背屈,重複操作5~7次。⑤倒退走鍛煉法:行走的方向向後退,要求挺胸抬頭,雙目平視,雙手叉腰,拇指向後,其餘四指向前;先左腳開始後退,再換右腳,交替進行,速度以慢為佳,每分鐘不超過80步,每次鍛煉30min為宜。3 診治體會3.1 證候分類 祖國醫學對腰椎間盤突出症缺少系統論述,多散見於各醫籍的一些章節中,其部分臨床表現和癥狀與「肌痹」、「脈痹」、「骨痹」、「坐臀風」極為相似,從而造成臨床病因病機、診斷方法、治療措施等諸多混亂。李老通過40年的臨床研究,借鑒《內經》「痹……在於脈,則血凝不流」,「肝脈微澀,為?ぢ謂畋浴保?「經脈者,所以行血氣而營陰陽,濡筋骨,利關節也」的旨意,提出腰椎間盤突出症早期瘀血痹阻經脈,血氣不能通達肢體,濡養筋骨肌肉者為筋痹;腰椎間盤突出症後期久治不愈,肝失疏泄,影響脾腎胃功能,使精、氣、血生化之源虛弱,氣血不足,不能濡養筋骨者為痿證,從而條理分明,虛實有辨,為臨床診斷、辨證、分型和治療帶來極大方便。2.2 辨治要領 李老將腰椎盤突出症分為痹證型和痿型,前者標本俱實,後者標本俱虛。對前者的治療,主要以祛除瘀邪、通經活絡為主。正如《靈樞*陰陽二十五人》云:「切循其經絡之凝澀,結而不通者,此於身皆為痛痹,甚則不行,故凝澀。凝澀者,致氣以溫之,血和乃止。其結絡者,脈結血不和,決之乃行。」經脈以通為用,經脈通則氣血暢行,筋骨皮肉得以濡養而獲良效。對後者治療則以補養脾胃、益氣養血、舒筋通絡為主,正所謂:「陽明者,五臟六腑之海,主潤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關節也……。故陽明虛,則宗筋縱,帶脈不引,故足痿不用也。」李老在調理脾胃的同時,強調固腎養肝,因為腎藏精,肝藏血,精血相生,腎精虛則不能灌溉諸末,血虛則不能營養筋骨,因此手法治療時多摩腹,揉中脘,按揉脾俞、胃俞、腎俞、命門、肝俞、血海、足三里、三陰交、太溪等穴,以健運中州,益氣生血,養肝補腎。2.3 自我康復 李老非常重視治療後的自我按摩和功能鍛煉,認為自我按摩有助於通暢經脈,舒筋活絡;而功能鍛煉能使腰部肌肉有規則地收縮與鬆弛,改善腰部血液循環,促進腰部肌肉組織的新陳代謝,從而加強腰肌的力量,防止複發。但鍛煉必需因人而異,循序漸進,持之以恆。作者簡介:余潤明(1961-),男,副主任醫師。
守真 於 2008-01-27 18:23
手法配合中藥辨證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62例 廣西中醫學院學報 2000年第1期第17卷 羅世東 廣西梧州市中醫院 梧州 543000  腰椎間盤突出症是骨傷科常見病多發病之一,青壯年體力勞動者尤其常見。自1989年以來,作者採用沉腰斜板組合手法配合中藥辨證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62例,取得較好療效,現報告如下。1 臨床資料  62例中,男42例,女20例;年齡最小23歲,最大62歲,其中20~40歲年齡段佔48例;工人24例,幹部10例,農民20例,其它8例;病史7天~2年,平均2個月;腰部有外傷史者38例,勞累受涼18例,原因不明者6例。全部病例均經常規骨科查體,結合X線平片、CT掃描或MRI而確診;椎間盤突出部位L4~5節段44例,L5S1節段15例,L4~5和L5S1雙節段2例,L3~4和L4~5雙節段1例。中醫辨證為氣滯血瘀型20例,血瘀濕阻型18例,寒凝經脈型16例,肝腎虧虛型8例。2 治療方法2.1 組合手法治療 本組合手法由沉腰鍛煉法、斜板法、按摩法組成。具體方法如下:(1)俯卧沉腰。病人俯卧,在胸前與大腿部各墊放二個枕頭(高約30公分),腰部不加任何壓力自然下沉20至30分鐘。(2)仰卧沉腰。緊接上法,病人仰卧背部與臀尾部分墊枕頭,雙手抱漆,雙腿漸漸屈至胸前,腰部自然下沉30分鐘。(3)斜板。做完沉腰鍛煉後,病人取側卧位,上腿盡量屈髖屈膝,術者雙肘屈曲,分置於髂後上棘和肩前,以相反的力推骨盆向前、胸部向後,反覆擺動幾次後突然加大力量使腰椎旋轉,這時可聽到腰椎後關節複位的「咔嚓」響聲,左右側各做一次。(4)按摩。病人取俯卧位,用推滾手法自上而下按摩兩側骶棘肌,點按腎俞、環跳、委中、承山等穴,推按股外後側及捏拿小腿後側,最後在椎間盤突出部位進行重壓1~2分鐘。以上手法每天一次,治療完畢後,囑患者絕對卧床休息30分鐘,十天為一療程。年老體弱或合併高血壓、心臟病患者不宜使用沉腰斜板手法,可先做輕重量30~40kg骨盆牽引,然後行輕手法按摩治療。2.2 中藥辨證治療 按中醫辨證將腰椎間盤突出症分為如下四型進行治療。(1)氣滯血瘀型:臨床表現為腰痛如折、俯仰不便、轉側困難,近期有腰部外傷史,腰痛拒按,舌紫暗或有瘀點,脈弦緊或澀。以活血祛瘀、行氣止痛為原則,用地龍散加味。藥用地龍15g、蘇木12g、麻黃6g,黃柏10g、歸尾10g、桃仁12g、澤蘭15g、丹參30g、大田七10g(打碎、先煎)、肉桂5g、甘草6g。(2)血瘀濕阻型:此型以起病急驟,疼痛難忍為特點,自覺腰腿酸痛重墜,刺痛不移,舌質紅苔膩,脈弦滑。治宜活血祛瘀,利濕通絡,投自擬祛瘀利水湯。用丹參30g、黑丑15g、玄胡15g、涼粉草60g、老桑根60g、石螺500g,文火久煎。(3)寒凝經脈型:腰腿痛反覆發作,遇寒加劇,喜溫按為主要表現,舌質淡,苔白滑,脈沉緊或濡緩。治宜溫寒散結,活血通絡,以小活絡丹加味。制川烏10g、制草烏10g、制南星10g、制乳香10g、制沒藥10g、地龍15g、桑寄生15g、杜仲12g、巴戟15g、菟絲子12g、牛膝15g、蜈蚣3條、茯苓15g、陳皮6g。(4)肝腎虧虛型:此型患者多為素體不足,或久病體虛,以腰腿酸痛乏力,勞倦加重,肢麻為特點,舌質淡苔薄,脈弦細。治宜補益肝腎、通絡止痛,以六味地黃湯加味。藥用熟地15g、山萸肉12g、淮山15g、丹皮10g、澤瀉10、茯苓12g、雞血藤25g、牛膝15g、木瓜15g、全蠍6g、碎補15g、續斷12g。偏陰虛加知母10g、黃柏10g、地龍15g;偏陽虛加熟附10g、肉桂5g、蜈蚣3條。  另外,根據臨床觀察,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病因病機多與瘀滯、濕阻、寒凝密切相關,從而確立「外用溫通」原則,結合應用溫經散寒、祛風除濕,活血通絡的中草藥燙洗和製成膏藥外貼。3 治療結果3.1 療效標準 (1)優:腰腿痛癥狀完全消失,體征轉陰,僅於勞累後或氣候變化時有輕微感覺,不需治療,恢復正常工作。(2)良:自覺癥狀基本消失,體征轉陰或接近陰性,勞累後或氣候變化時有痛感,間有就醫,但仍能堅持正常工作。(3)尚可:自覺癥狀部分消失,體征改善,經常就醫,可以從事輕工作和自理日常生活。(4)差:腰腿痛經常發作,長期治療,不能工作。3.2 評定結果 本組62例,經用上述方法治療,時間最短2個療程,最長7個療程。結果:優36例,佔58.1%,良19例,佔30.6%;尚可6例,佔9.7%;差1例,佔1.6%。優良率佔88.7%。4 討論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發病率,約為門診腰腿痛患者的15%[1],本文總結的62例患者,通過組合手法配合中藥辨證治療,優良率達88.7%,說明腰椎間盤突出症是可以通過以中醫為主的非手術療法治癒的。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發生以椎間盤組織的退行性變使腰椎內外生理平衡失調為前提通過外傷、過勞或勞損、感受寒濕等誘因,而使纖維環破裂,導致髓核外突,引起壓迫、水腫、炎症刺激、神經根粘連等一系列病理變化,而產生相應的癥狀與體征。  本文所述的組合手法,沉腰、斜板能調節腰椎後緣間隙和使椎體旋轉,利用內動力因素使椎間盤「回納」或偏離神經根,按摩推拿有舒筋活血、疏通經絡作用,可使肌肉痙攣和神經根粘連松解,腰椎畸形得到矯正。同時,經中西醫結合研究表明,具有活血化瘀、利水消腫、通絡止痛功效的中草藥能夠促進椎管內血液循環,加速炎性滲出物的吸收消散,改善神經營養。因此,運用手法配合中藥辨證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可使腰腿痛緩解,體征減輕或消失,以達到痊癒的目的。 麝香接骨膠囊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180例 腰椎間盤突出症是骨科門診常見病及多發病,其主要癥狀是以腰部疼痛伴下肢放射痛。病因多由外傷、勞累勞損引發。病情可長可短,反覆發作,給患者帶來很大的痛苦。筆者於1997年10月~2000年10月開展使用內服麝香接骨膠囊並囑患者卧床休息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的臨床研究。結果報道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觀察1997年8月~2002年10月,廣東肇慶華佗醫院骨科門診病人180例,男100例,女80例,年齡16~72歲,平均年齡38歲,病程最長18年,最短14天。病例選擇均符合如下診斷標準:腰部疼痛,活動受限伴下肢放射痛,體位改變久站、久行癥狀加重。查體:脊柱側彎、直腿抬高試驗陽性,膝及腱反射可減弱,患側?林罕成旒×ο陸擔?腰部可有明顯壓痛及放射痛。CT檢查證實腰椎間盤突出症。1.2 治療方法 麝香接骨膠囊(海南鳳凰製藥廠生產)組成:麝香、三七、當歸、川芎、硃砂、血竭、兒茶、大鱉蟲、赤芍、乳香、沒藥、蘇木、馬錢子、續斷、骨碎補、自然銅等。口服,每日2次,每次6粒,10天為1療程。患者卧硬板床休息,忌卧軟床及軟沙發。2 結果2.1 療效標準 顯效:腰腿痛癥狀完全消失。查體:陽性體征轉陰,恢復正常工作。有效:腰腿痛癥狀基本消失,查體:患肢直腿提高70°左右,腰部活動正常,臀部及小腿有輕微疼痛、趾端時有麻木感,能參加工作。無效:治療2個療程原有癥狀無改善。2.2 治療結果 180例,顯效62例(34.4%),有效112例(62.2%),無效6例(3.3%),總有效率96.7%。2.3 不良反應 180例患者,內服麝香接骨膠囊未發現嚴重不良反應,有少數患者產生患部疼痛增加或麻癢、燒灼、觸電、抽搐感、個別有失眠現象,均隨著顯效後停葯而消失。3 討論腰椎間盤突出症,是一種常見骨科疾病,病因多由於外傷引起椎間盤纖維環破裂髓核脫出,及長期勞累勞損、脊椎退行性變致椎管側隱窩、椎間孔狹窄,壓迫脊髓及神經根所致。病理形態上主要是局限性炎症滲出,神經根水腫充血 [1] 。臨床上以腰痛伴下肢放射痛、久站、久行癥狀加重為主要表現。檢查:可見脊柱側彎,腰活動明顯受限,直腿抬高試驗陽性,患肢?林罕成旒×ο陸擔?膝、跟腱反射減弱,跟臀陽性 [2] 。X線片顯示:椎間盤變窄,有不同程度骨質增生。CT片顯示:椎間盤突出、脊膜囊及椎管受壓,側隱窩狹窄。中醫病機認為,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過度勞累,跌扑挫閃都可致筋骨受損,傷及脊柱經脈,使局部瘀血凝結,經脈受阻,氣血運行不暢,不通則痛,故出現腰部疼痛伴下肢放射痛。根據中醫病機,腰椎間盤突出症是因外傷,勞損,瘀滯經脈所致,內服麝香接骨膠囊可為對症下藥。本藥方是用麝香通關開竅,僻穢導氣,血竭、三七活血化瘀,祛寒散結定痛,續斷、骨碎補補肝腎,強筋骨,祛風濕,當歸補血活血,川芎通血行氣,大鱉蟲通經散結,赤芍涼血祛瘀,乳香、末藥行氣散血、消腫止痛,蘇木通血祛瘀消腫,馬錢子通經活絡、整脊舒筋,配上散瘀祛痛,續筋接骨的自然銅功專力宏、療效卓著,起到通絡止痛,使凝滯經脈流暢,促進損傷局部代謝,減輕局部炎症滲出的作用,從而達到解除疼痛的目的。配合卧硬板床休息,使脊椎及椎周軟組織處於舒松協調狀態,協助藥物順利到達病所,起到葯到病止的目的 [3] 。經治療2療程後,大多病情明顯好轉。取得滿意效果,腰活動功能大部分明顯改善,腰部疼痛基本消失,直腿抬高試驗大部分轉陰,基本恢復正常工作。說明內服麝香接骨膠囊配合卧床休息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效果顯著,病人容易接受,易於推廣使用。
守真 於 2008-01-27 18:22
和營通氣片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臨床研究   湖北中醫雜誌 1999年第8期第21卷 徐昌偉 張朝駒 塗揚茂 楊述華 黃 纓 蔣四清 陳小虎 陳繼峰徐昌偉 張朝駒 塗揚茂 黃 纓 蔣四清 陳小虎 陳繼峰 荊州市沙市中醫醫院(434000);楊述華 同濟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430022)  自1996年5月~1998年10月,應用自製和營通氣片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80例,並同期與扶他林片治療40例相對比,結果報告如下。1 臨床資料1.1 一般資料  治療組80例,男46例,女34例,年齡最小者25.6歲,最大者61.2歲,平均36.3歲;病程最短者7天,最長者11年,平均1.4月。  對照組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齡最小者26.2歲,最大者59.8歲,平均37.2歲;病程最短者6天,最長者12年,平均1.5月。  兩組發病部位及中醫分型 見表1。表1 兩組臨床資料比較   治療組與對照組在年齡、性別、病程、病變部位及中醫分型方面相似,經統計學檢驗,P>0.05,兩組無明顯差異,具有一定的可比性。1.2 診斷標準  全部病例均符合《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腰椎間盤突出症中醫及西醫診斷標準[1]。2 治療方法  治療組:口服和營通氣片(由當歸、丹參、鬱金等中藥組成,荊州市沙市中醫醫院製劑室提供,每片含生葯0.4g)4片,3次/d。  對照組:表2 兩組臨床療效表3 治療組中不同證型療效比較 表4 治療組治療前後血液流變學比較(±SD) 3 治療結果3.1 療效判斷標準 根據改良Macnab標準[2]:優:疼痛消失,無運動活動受限,恢復正常功能活動;良:臨床癥狀基本消失,偶有疼痛,能做輕便工作;可:癥狀有所改善,仍有疼痛,不能工作;差:神經根壓迫癥狀繼續存在,需做手術治療。3.2 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2~4。3.3 毒副反應觀察 治療組中全部病例均未出現明顯不適;對照組中6例出現上消化道不適,2例黑便,2例出現頭暈,4例皮膚過敏,1例出現一過性肝功能不良。3.4 部分病例1年隨訪結果 治療組優良者69例中52例進行1年隨訪,癥狀複發率26.9%;對照組優良者29例進行1年隨訪,癥狀複發率52.3%。兩組對比,P<0.05,治療組複發率低於對照組。2 討論  腰椎間盤突出症是由於突出的髓核刺激或壓迫了神經根,而產生的腰及下肢麻木、疼痛等癥狀,屬中醫「痹證」,「腰痛」範疇。《丹溪心法》中指出「腰痛主濕熱、腎虛、瘀血、閃挫、有痰積」。《風濕痹候》說:「痹證,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成痹」。我們在臨床中體會到,平素慢性勞損,肝腎不足,風寒濕邪乘虛侵入,痹阻經絡,氣機受阻,血運不暢是引發本病的關鍵。和營通氣片中當歸補血活血止痛,丹參、鬱金活血通絡止痛,沉香溫腎納氣,行氣止痛,上藥配合,有利於緩解軟組織痙攣;砂仁、木香燥濕化濕,有利於消退神經根水腫,川芎、三七活血化瘀,有改善微循環及血液流變學性質的作用,同時可帶走部分病理產物(致痛因子),消除不良刺激[3]。諸葯合用加強了本方的協同作用,從而達到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所出現的疼痛,麻木,乏力等症的目的。 金鹿固腎湯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120例報告   中醫正骨 2000年第9期第12卷 陳愛萍(浙江省富陽市中醫骨傷科醫院311400)  自1994~1999年作者採用中藥內服外敷的方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120例,收到較好效果。現總結報告如下。1 臨床資料1.1 一般資料 本組120例,男68例,女52例;年齡最大69歲,最小20歲,平均36歲。病程最長15年,最短5天。職業農民54例,工人29例,幹部22例,商人9例,其他6例。1.2 癥狀體征 本組120例均有腰痛,不能轉側,坐而起立時痛甚等表現,查體病變椎旁均有壓痛,伴一側下肢放射痛者69例,雙側者11例;伴單側下肢麻木者22例,雙側者5例。挺腹試驗、仰卧屈頸試驗、直腿抬高試驗陽性。X線檢查腰椎生理曲度異常72例,椎間隙變窄65例。CT掃描示有162節腰椎間盤突出,其中L2~3節段4例,L3~4節段32例,L4~5節段57例,L5S1節段27例,2節段以上突出者45例。2 治療方法2.1 內服藥物 自擬金鹿固腎湯藥用金毛狗脊10g、鹿角片7g、生黃芪30g、紅花5g、當歸10g、地龍20g、肉蓯蓉10g、杜仲10g、牛膝10g。腎虛加生地15g、熟地15g;風濕重加?褫膊?15g、桂枝6g、制川烏4g;放射痛明顯加全蠍4g、蜈蚣2條。每日1劑,水煎,早晚分2次服。10天為1個療程。另用白花蛇2條研粉,分10等份,每天1份吞服。2.2 外敷藥物 採用浙江中醫骨傷名醫張紹富的經驗方張氏百草膏外敷。藥用生川烏、生草烏、三棱、莪術、制乳香、制沒藥等,其研成極細粉末,以麻油熬膏,用時化烊攤於土布上,再摻入葯末貼於腰部疼痛處。3 治療結果3.1 療效評定標準 痊癒:癥狀體症完全消失,功能恢復,能正常工作。顯效:癥狀體征基本消失,功能基本恢復,稍有不適或下肢麻木,可恢復原工作或可從事較輕的工作。好轉:腰腿痛癥狀稍有減輕,體征沒有完全消失,功能部分受限,可從事輕工作。無效:癥狀及體征較治療前無明顯改善。3.2 療效評定結果 本組120例,經採用上法治療,結果痊癒91例,佔75.83%;顯效19例,佔15.83%;好轉6例,佔5%;無效4例,佔3.33%。總有效率為96.67%。治療期間未發現有明顯不良反應。4 討 論  中國傳統醫學認為,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病理基礎為肝腎虛弱,濕濁瘀阻,外寒內濕相搏,閉阻關節、經絡、肌膚而發病。證屬本虛而標實。故內服方劑用金毛狗脊、鹿角片、牛膝、肉蓯蓉溫腎補陽,強筋壯骨;紅花、當歸活血祛瘀止痛;生黃芪、地龍健脾利濕,消腫通經。或加生地、熟地滋腎補陰,益髓填精;或加?褫膊蕁⒐鷸Α⒅拼ㄎ諼戮?祛風除濕;或加全蠍、蜈蚣、白花蛇息風通絡止痛。外敷膏藥用生川烏、生草烏等祛風除濕,溫經通絡止痛;三棱、莪術等破血行氣止痛;制乳香、制沒藥等祛瘀消腫止痛。諸葯合用,內服外敷,共奏溫經散寒、祛除濕邪、理氣通絡、活血化瘀、解痙止痛、強壯筋骨之效。
守真 於 2008-01-27 18:21
針葯並用治療坐骨神經痛鄧國強 王德元(合著) 坐骨神經痛屬於中醫「痹證」範疇,多因素體虛弱,氣血失調,腠理空疏,風寒濕熱趁虛而人,致使氣血凝滯,經絡痹阻而引起,或久居濕地,感受風寒而發病。筆者近10年採用辨證論治,配合針灸治療46例坐骨神經痛,取得滿意效果,現將治療效果和方法報告如下。   臨 床 資 料1.一般資料 從1998年起臨床共收治46例坐骨神經痛患者,其中男性31例,女性15例,年齡最小32歲,最大46歲。病程最短10天,最長30天。2.治療方法 (1)中藥及分型加減用藥:杜仲牛膝木瓜湯(自擬)為主,按癥狀分型加減藥物,水煎服治療。基本方:杜仲30g,川牛膝30 g,木瓜30g,續斷30g,靈仙15g,伸筋草10g,獨活10g,當歸15g,白芍15g,川芎12g,乳香10g ,沒藥10g,元胡10g,甘草5g。加減:風寒濕偏重型,在此方基礎上加防風10g,桂枝10g,苡米仁20g;氣血瘀阻偏重型,在此方基礎上加桃仁10g,紅花6g,雞血藤15g;肝腎不足偏重型,此方減去乳香,沒藥,元胡,加熟地20g,菟絲子15g,狗脊15g。(2)針灸穴位辨證處方:按證型各選兩組穴位,每日針灸1組,交替應用。風寒濕偏重型;第一組環跳、殷門、承山、陽陵泉;第二組,秩邊、風市、委中、絕骨。氣血瘀阻偏重型;第1組環跳、丘墟、委中;第二組,承扶、風市、陽陵泉、崑崙,肝腎不足偏重;第一組腎俞、承扶、環跳、懸鐘透三陰交;第二組,命門、足三里、委中、陰陵泉透陰陵泉。3.療效判定 ①痊癒:疼痛消失,肌肉緊張與痙攣消失,腰部活動恢復正常。②顯效:腰脊活動正常或基本正常,腰部無壓疼或壓痛輕微,工作與生活不受影響。③有效:疼痛明顯減輕,活動受限顯著好轉,可以參加輕便工作。④無效:癥狀與體征無改善。4治療效果 治療後,在46例病例中,痊癒10例,佔總有效率的21.7%;顯效20例,佔總有效率43.5%,有效15例,佔總有效率的32.6%;無效1例,佔總有效率的2.2%,總有效率為97.8%。 典 型 病 例例1 馬××,女,44歲,漢族,農民,吉木薩爾縣良種場西村人。於1999年5月6日就診,主訴病史:去年11月因坐濕地,致腰腿痛。近日因參加重體力勞動,漸感臀部、大腿外側至小腿外側抽痛,疼痛難忍,行走困難。即到醫院吃藥,打封閉治療10天,療效甚微。舌淡苔白,脈沉緊,辨證屬中醫風寒濕痹型。中藥處方:杜仲30g,川牛膝30g,木瓜30g,續斷30 g,威靈仙15g,防風10g,桂枝10g,苡米仁20g,伸筋草10g,獨活10g,當歸15g,白芍15g,川芎12g,乳香10g,沒藥10g,元胡10g,甘草5g,水煎服。此方服9劑,疼痛大減,上述癥狀基本消失,但患肢有時有酸困感。二診時囑其按前方去乳沒,加絲瓜絡10g,以期鞏固療效。例2 曼××,女,34歲,維吾爾族,農民,吉木薩爾鎮柳樹河馬家槽子村人。於1998年4月5日就診。主訴病史,從1997年就患有腰腿疼病。後來腰疼加重,直立不起,不但喪失勞動能力,生活也不能自理。查體:脊柱正側位片顯示4~5腰椎間盤突出及骨質增生,頭暈耳鳴,倦怠乏力,舌淡苔薄白,脈沉細尺弱,辨證屬中醫肝腎不足型。中藥處方:杜仲30g,川牛膝30g,木瓜30g,續斷30g,當歸15g,白芍15g,川芎12g,靈仙15g,伸筋草10g,獨活10g,菟絲子15g,狗脊15g,水煎服。針灸穴位處方;第一組:腎俞、承扶、環跳、懸鐘透三陰交;第二組:命門、足三里、委中、陽陵泉透陰陵泉。4月11日複診,上方服6劑,配合針灸6天,腰腿疼痛大減,腰漸直起,自覺輕鬆,仍按上述針葯並用治療6天。4月17日三診:患者腰背已能直立,還能騎自行車行走,但腰腿還有輕微疼痛感,仍以原方進5劑,停用針灸。4月25日複查,疼痛全部消失。 臨 床 體 會本病在臨床上多見,較為難治。椎間盤脫出,椎關節病變,坐骨神經周圍病變均能引起本病。根據本病的病因及疼痛特點,培補肝腎,祛邪止痛,按證型加減化裁用藥,取得滿意效果。筆者採用針葯並用的方法治療坐骨神經痛,有很好的療效,深受患者信賴。 風濕一笑藥酒的臨床應用鄧國強(著)筆者經數10年來在陽和湯的加減基礎上反覆研究修改,自創試驗而成,自命名為風濕一笑酒。療效確切可靠,用此配方治療類風濕、風濕性關節炎、骨質增生、腰椎間盤突出、坐骨神經疼、產後受風,療效甚佳,有效率可達94.7%。配方:川牛膝30g、木瓜30g、川斷30g、威靈仙30g、炮山甲15g、杜仲15g、麻黃10g、鹿角膠10g、肉桂8g、生薑8g、白芥子10g、熟地10g、當歸15g、川芎15g、細辛10g、天麻8g、全蟲8g、白芷20g、巴戟天8g、羌活15g、獨活15g、草烏10g、川烏10g、烏稍蛇20g、蜈蚣2條、黃芪30g、白朮15g、人蔘15g、制麻錢籽10g、甘草6g。用3000ml40?50度白酒浸泡15天即可服用,3次/日,一次25ml。此方對久病風濕可長期服用,90天一個療程,連服3~5個療程。註:高血壓、心臟病、孕婦忌用,虛火亢勝者慎用。鄧國強,男,61歲,漢族,中醫師,身份證號:652327430212001,通訊地址:新疆吉木薩爾縣中心路國強診所。 排毒丸2號治療骨質增生、腰椎間盤突出症286例吳永玉(著) 骨質增生、腰椎間盤突出症,是中、老年人常見病,多發病。主要癥狀表現為頸、肩、腰、膝、足跟疼痛或壓迫神經根,形在放射性眩暈頭昏、脹痛、麻木等。筆者運用祖傳秘方排毒丸2號治療本病,療效顯著,現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共治療骨質增生、腰椎間盤突出症286例,其中:頸椎骨質增生162例,男78例,女84例,年齡32~65歲;腰椎骨質增生或其他部分增生及腰椎間盤突出124例,男80例,女44例,年齡36~78歲。病程最長者32年,最短者1個月。 2、治療方法 排毒丸2號基本方:烏頭、馬錢子、伸筋草、破骨風、過牆風、防風、九節風、藁本、麝香等組成。製成排毒丸2號貼劑,選增生、突出或痛點部位貼葯,貼敷48小時後拆葯排膿。用桂林天和製藥廠生產的「傷濕止痛膏」貼敷藥口(排膿處),每天更換1~3次,每次更換時則有許多膿液滲出,用普通衛生紙揩乾凈,另用「傷濕止痛膏」貼封膿口,每天堅持調換,直至自然干口為止,一般需7~15天左右。排膿期間無須任何藥物,15天為一療程。輕症者敷藥一次,重症者敷藥數次。 3、治療結果 285例治癒(癥狀消失,隨訪兩年以上無複發),1例無效(癥狀、體征無改善)。 4、典型病例 梁×,男,45歲,幹部。患頸椎病數年,經多家醫院診治,未治癒。經病友介紹,前來我所診治。查:CT片示:頸3~6椎骨質增生,其中5~6椎孔狹窄,頸項活動時有放射性眩暈頭昏,右手有脹麻感。診斷:頸椎病,神經根型、椎動脈型。採用排毒丸2號。貼敷增生、狹窄處,兩療程痊癒,隨訪5年無複發。 5、體會 本病屬中醫學「痹症」範疇,發病年齡均在30歲以上人群,隨著年齡的增大,發病率增高,病機由肝腎虧損,氣血運行衰退,或勞作過度或損傷骨質,形成骨質增生、突出,此類病多產生於頸、腰、膝、足跟部位,尤以頸、採為甚。中醫有「痛則不通,通則不痛」之說。用排毒丸2號治療。方中烏頭、馬錢子通絡散結,祛風除濕,活血散瘀;伸筋草、破骨風、過牆風、防風、九節風、藁本通經絡、止痛;麝香芳香化濕,又能直達病所,既疏通經絡,又促進血液循環,達到標本兼治。如腎水不足的患者,加服六味地黃丸更妙。
守真 於 2008-01-27 18:20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辨證施治   新中醫 1999年第8期第31卷 彭利群  根據腰椎間盤突出症的臨床特徵,筆者將本病分為6個證型辨證施治,採用內服中藥、牽引、複位、推拿等療法,療效顯著,茲報道如下。1 氣滯血瘀  症見起病急,早期腰腿劇痛,拒按,腰部板硬,俯仰轉側不利,甚者不能下床,夜間疼痛加重,難以入眠,後期轉為鈍痛,行走不便,唇色紫暗,舌質黯或有瘀點瘀斑、苔薄白或薄黃,脈弦或兼數。治宜行氣活血,化瘀通絡。方用桃紅四物湯加減。處方:當歸25 g,川芎12 g,雞血藤、澤瀉、丹參、木瓜各30 g,川牛膝、制香附各20 g,延胡索、赤芍、鬱金各15 g,全蠍、桃仁各10 g。  其它治療:牽引、複位法,手法用按揉、推、撥以舒筋通絡。2 寒濕阻絡  症見腰腿冷痛重著,轉側不利,適量活動後稍減,陰雨天疼痛加重,遇寒痛增,得熱痛減,頭重如裹,膝腿沉重,形寒肢冷,病程纏綿,舌淡、苔白多津,脈遲或緊。治宜散寒除濕,溫經通絡。方用獨活寄生湯加減。處方:獨活、杜仲、白芷、延胡索各15 g,秦艽、當歸、川牛膝各20 g,桑寄生、茯苓、木瓜各30 g,防己12 g,肉桂、制附子各10 g,細辛3 g。  其他治療:牽引、複位,手法用揉、搓、擦以透熱散寒。3 氣血兩虧  症見腰部?嗜恚?輕微疼痛,經久不愈,膝腿乏力,不耐久用,休息則?侍奐跚幔?勞則心慌氣短,手足發麻,神疲納少,頭暈目眩,面色少華,爪甲淡白,舌質淡、苔少,脈細弱。治宜補益氣血,養筋通絡。方用八珍湯加減。處方:黃芪、茯苓、太子參、何首烏、枸杞子、雞血藤、山藥各30 g,陳皮12 g,白朮、炒麥芽各15 g,川芎12 g,生地黃、白芍、熟地黃各20 g,當歸25 g,炙甘草10 g。  其它治療:用牽引、複位法,以輕柔手法為主,配合點揉足三里、中脘、脾俞、胃俞以健脾胃、養氣血。4 脾腎陽虛  症見腰?時程郟?腰腿發涼,輕則似冷風吹、重則如坐水中,得溫則舒,伴少氣懶言,自汗乏力,手足不溫,大便清稀,甚則五更泄瀉,宮冷不孕,遺精滑泄,舌質淡、苔薄,脈微弱。宜溫補脾腎,舒絡養筋。方用腎氣丸加減。處方:山藥、杜仲、續斷各30 g,熟地黃、菟絲子、雞血藤、當歸、淫羊藿、巴戟天各20 g,山茱萸、狗脊各15 g,澤瀉、牡丹皮各12 g,肉桂、制附子、炙甘草各10 g。  其它治療:用牽引、複位法,手法用輕柔的點、揉等,重點取脾俞、腎俞、命門、氣海、關元,以溫脾腎、補命門。5 腎陰不足  症見腰部?嗜硤弁矗?痛勢綿綿,膝腿軟弱無力,不耐久用,伴頭暈耳鳴,潮熱盜汗,五心煩熱,口乾舌燥,失眠多夢,舌紅、苔少,脈細數。治宜滋補腎陰,柔筋通絡。方用左歸丸加味。處方:當歸25 g,山藥30 g,山茱萸、阿膠(烊)、女貞子、旱蓮草各15 g,鹿角膠(烊)10 g,龜板膠(烊)12 g,懷牛膝、黃精、白芍、雞血藤各20 g。  其它治療:用牽引、複位法,選百會、神門、三陰交、太溪、湧泉等穴,採用輕柔緩補類手法。6 濕熱蘊蒸  症見腰痛,痛處伴熱感,小腿脹痛,熱天或雨天疼痛加重,活動後稍減,體困身熱,惡熱口渴,小便短少,色黃,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或弦數。治宜清熱利濕,理筋通絡。方用加味二妙散。處方:蒼朮、赤芍、地龍、?煨睢⒉仙案?15 g,木瓜、澤瀉、車前子、伸筋草各30 g,川牛膝、忍冬藤各20 g,黃柏、防己各12 g。  其它治療:牽引、複位,手法宜重、快,以瀉實熱。7 體會  腰椎間盤突出症病變局限,似乎只需解決局部問題,其實不然。根據整體觀念理論,人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各部分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繫,這種聯繫賴經脈完成,經脈內連五臟六腑,外絡四肢百骸,故經脈患病,內外均受影響。臨證時應以點帶面顧全大局,既要解決主要矛盾,即病變所在,又要調理與之有聯繫的臟腑,調整氣血陰陽,使陰平陽秘,精神乃治,經臨床驗證,這種整體施治療法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民間驗方治療各種疼痛臨床體會 姜樂鵬 蔚愛蘭 鄭永寧 烏蘭察布市中心醫院頸腰痛專科 筆者自幼愛好祖國醫學,有幸得一老中醫傳授後,經多年細心研究,經臨床實踐,終於於1997年研製成功了治療各種疼痛的一種酊劑??乳沒神奇止痛酊。現應用於臨床取得了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自製乳沒神奇止痛酊藥物組成 乳香、沒藥、草烏、紅花、丹皮、杜仲、花粉、牛膝、當歸、骨碎補、肉桂、三七、廣木香、麝香、川芎等葯研末用白酒密封於容器內3?6個月即成。 自製乳沒神奇止痛酊的適應症 ①頸椎病、落枕、肩周炎、網球肘、腰背痛、腰肌勞損、椎間盤突出、椎管狹窄、椎體滑脫、坐骨神經痛、下肢麻木、牙痛。②各種跌打損傷、閃腰岔氣、關節的微小錯位、小關節的錯縫等引起的疼痛。③各種骨質增生、風濕性、創傷性關節炎、風寒症、跟骨骨刺等。 治療方法 於患處塗上適量酊劑,急性期患者禁止按摩,慢性勞損痹痛可於塗藥後給予按摩。 治療結果 所有接受治療的患者,輕者治療1次,重者治療7次,平均治療4次。臨床治癒率為90%以上。 典型病例 李某,女,42歲,幹部,2004年8月16日初診。主訴:半小時前因走路不慎將右外踝關節扭傷,當時尚能活動行走,就診時自訴右外踝關節疼痛劇裂,活動困難。查:右外踝關節周圍紅腫,X線正側位片排除骨折。將上述酊劑塗於患外,囑其卧床休息,次日就診時患處紅腫已消大半,繼續塗藥兩天後,紅腫已全部消失,活動自如,病告治癒。 體會 跌打損傷、慢性勞損、風濕痹痛是常見病、多發病,其發病機理多是局部損傷後氣血瘀滯,經絡痹阻不通,以致局部疼痛,功能障礙,亦有稟賦不足,年老體弱,氣血虧虛,外感風寒,濕邪而致,氣血郁滯,經絡不暢而成痹者(無明顯外傷史)。而筆者自製的「乳沒神奇止痛酊」中大部分中藥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功效,如乳香、沒藥、三七、紅花等;另外還在活血化瘀的基礎上,用補肝、腎、續筋骨之品,如牛膝、骨碎補、杜仲等;還有溫通經絡、散寒止痛之肉桂、川烏等;以及活血散結,開經絡之壅滯以止痛之麝香;諸葯合用,用白酒密封浸泡,使藥效充分發揮。從臨床分析可見,外用藥有滲透性強,吸收快,直接作用於疼痛處,而且有轉移疼痛的特殊功效。無論是解除局部肌肉痙攣,活血止痛,還是恢復患處正常功能均有顯著效果。病人無痛苦且安全便捷,值得臨床推廣。
守真 於 2008-01-27 18:19
藥酒治療頑固性頸肩痛、腰腿痛18例   李德堯 高燕萍 2005-1-4 15:24:09 中華現代中西醫雜誌 2004年12月 第2卷 第12期   醫,原為「?攏?」從酉,意酒。即古人已將酒作為醫治患者的手段之一。唐?藺道人《仙授理傷續斷秘方》雲:「凡服藥不拘紅酒白酒皆可」,指出了酒在傷科治療中的特別作用。明?薛己《正體類要》有病例記載:「一患者仲秋夜歸墜馬,腹內作痛,飲酒數杯,翌晨大便自下瘀血即安。」強調了酒的活血通經作用。本文報告18例頸肩痛、腰腿痛的藥酒治療,情況如下。  1 臨床資料 18例中,男7例,女11例;年齡最大66歲,最小34歲;6例CT示腰椎間盤突出;7例示腰椎間盤膨出;14例有較明顯的頸椎或腰椎骨質增生;抗「O」均正常;4例類風濕因子陽性;6例血沉高於正常值;血尿酸均正常;3例上述各項實驗室及X線檢查均無陽性發現。頸肩痛、腰腿痛均在1年以上,長期服用各類止痛藥、抗骨質疏鬆藥物而效果不理想,自覺癥狀無明顯改善。18例均無高血壓、糖尿病及消化系統潰瘍病史,無肝腎疾病。  2 藥酒的組方與製備 2.1 組方 秦艽15g,白芷15g,木瓜15g,五加皮20g,熟地20g,紅花10g,獨活10g,桂枝20g,麻黃20g,細辛6g,當歸20g,制川、草烏各6g,赤白芍各6g,白蒺藜15g,黃芪20g,?褫膊?15g,雞血藤15g,甘草10g。頸肩痛加:羌活10g,桑枝10g,絡石藤15g;腰腿痛加:山藥20g,川斷20g,杜仲20g;骨質增生明顯者加:威靈仙15g,狗脊20g,龜版15g。 2.2 製備 用高度白酒(50°以上)2500g,浸泡於密封的玻璃瓶或瓷質容器中15天,濾清藥渣即成。其藥渣還可再浸酒作外用。  3 服用方法 每晚臨睡前飲1小杯約20~30ml。外用可作為腰部等患處按摩、塗擦劑。  4 療效觀察 隨訪6個月~1年。癥狀消失或基本消失、無繼續服用止痛藥及抗骨質疏鬆藥物者8例;偶有發作,但自覺較服藥酒前明顯減輕,且發作時間明顯縮短者7例;癥狀偶有發作,但稍作治療即可緩解,容易得到控制者3例。總體效果令人滿意。  5 典型病案 患者,女,37歲,自幼田間勞作,風裡雨里,現經濟富裕,過度安逸,長期空調室里居坐,肩背頸部酸痛時作,已曆數年,X線僅見頸椎略有增生,抗「O」、血沉、類風濕因子皆為陰性。疼痛發作每月拔罐、手法治療1周左右才逐漸緩解,延醫多處,效果不甚理想。改服藥酒,肩背疼痛在數分鐘內立消,每試每靈。   6 討論  酒,味甘、辛,性溫熱,通十二經,善理氣血,能活血止痛,消腫軟堅。古人認為酒能通血脈、助藥力、厚腸胃、潤皮膚、和氣血、壯精神,在歷代傷科接骨方中,大多數用酒送服,其機理是以酒輔助藥物作用,推動、增強、加速藥力的發揮,臨床上對勞損風濕、傷後反覆發作等用藥酒治療確實起到了飲服方便、預防發作及鞏固療效等方面的作用,同時對合理利用中草藥資源、避免浪費亦有一功。 值得一提的事,酒隨人性而變,應因人而宜、因人而異。凡得酒則怒或喜、沾酒則情志易變者,或有高血壓、高血糖、肝腎疾病等以酒為害者,均不宜飲服。   作者單位:200940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寶山分院傷科
守真 於 2008-01-27 18:18
益髓消腫湯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術後神經根水腫   中國中醫骨傷科雜誌 2000年第1期第8卷 蘇寅(福建省寧德地區中醫院骨傷科 福建 寧德 352101);李榮(福建省寧德地區中醫院骨傷科 福建 寧德 352101)  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術後常發生神經根水腫。臨床表現為術後病人腰腿痛加劇或癥狀在緩解數日後復作,處理上常規於術後使用激素、脫水劑預防[1]。但筆者發現短期內停葯常有「反跳」現象。我科1995年1月至1996年12月自擬「益髓消腫湯」隨機對132例腰椎間盤突出症術後發生神經水腫患者進行分組對照治療,結果報告如下。1 資料和方法1.1 一般資料 本組共132例。病程在2周~8年,平均6.5個月。術式:開窗加髓核摘除99例;半椎板切除加髓核摘除33例;側隱窩探查+根管減壓術57例。隨機分成兩組:治療組82例;男63例,女19例,平均年齡36.5歲,突出物:L4、5間隙48例,L5、S1間隙18例,雙間隙16例。對照組50例;男35例,女15例,平均年齡34.7歲,突出物:L4、5間隙30例,L5、S1間隙13例,雙間隙7例。兩組間突出類型、術式、手術時間等經T值檢驗相差無顯著性意義,具齊同可比性。1.2 治療對象選擇 術前確診,術中證實診斷,於術後次日原神經根轄區癥狀加劇或術後癥狀消失於72小時後復作者列為治療對象。1.3 診斷依據及辨證分型,參照中醫病證診斷及療效標準[2]。1.3.1 瘀血化熱型 腰腿痛如針刺,痛處固定拒按,神經根轄區疼痛加劇,轉側不利,口苦幹不欲飲,腹脹,尿短赤或瀦留,大便秘結,舌質紅紫暗,苔黃膩,脈澀或緊。本組34例,佔41.46%。1.3.2 血虛血瘀型 腰腿痛,疼痛遊走,轄區麻木,喜揉按喜溫,口不幹,尿清長,面色欠華,頭暈眼花,舌質淡紅有瘀斑,脈弦澀。本組26例,佔31.72%。1.3.3 腎虛血瘀型 腰腿放射痛,酸楚無力,轉側不利,頭暈耳鳴,面色白光白,小便清長或不通,潮熱盜汗,失眼多夢,舌質淡紅或少苔,脈弦尺沉。本組22例,佔26.82%。1.4 方法 兩組術前半小時至術後6天常規使用抗生素,切口內負壓持續引流48小時。對照組口服新癀片#3TID;治療組頭2日內服中藥每日3次,後改每日2次,連服12天,對用藥前後疼痛改善,神經功能恢復等指標進行詳細觀察登記。1.4.1 治療組基本葯組成 黃芪45克、地龍10克、漢防己10克、葶藶子12克、當歸10克、川芎8克、桃紅各6克,莪術10克。1.4.2 隨證加減 瘀血化熱型加生大黃10克(後下)、萊菔子10克、川朴10克、檳榔10克;血虛血瘀型重用黃芪,去莪術加二地各25克,白芍12克;腎虛血瘀型加枸杞12克、鹿角霜8克、淮山10克、丹皮10克.2.4 用藥副作用觀測 本組病人術前及術後常規抽查血常規,肝腎功能各一次,未發現治療組有肝腎功能損害征。對照組胃腸反應發生率為40%,治療組為0%。說明治療組對證準確,無明顯毒副作用。 3 討論  研究表明,脊神經根缺乏外周神經那種神經外膜和神經束膜,因而其化學屏障功能缺乏,耐受牽拉、擠壓及化學刺激能力較低,對缺血耐受能力差,易發生炎症和水腫[1]。梅氏[4]報道對術中下腰段受累增粗之脊神經行脊神經鞘膜切開減壓,結果發現術後轄區麻木癥狀很快就消失。本組術中發現受累增粗之神經根顏色或紫暗或蒼白,術後辨證多屬瘀熱型共21例佔61.76%(21/34),經內服通腑瀉熱、化瘀利水之中藥後,麻木疼痛很快改善,腹脹、二便不通等症也一併解除。說明消腫減壓是恢復神經根功能的重要環節。本文治療組用藥與脊神經鞘膜切開術具有異曲同工之妙。  本文治療組在疼痛改善,術後神經功能恢復以及在早期併發症如腹脹、尿瀦留等方面療效優於對照組。其可能機制是:(1)通過重用化瘀利水之品促進間盤內化學物質和炎性介質排泄。(2)拮抗術區造成體內氧自由基等有害物質對神經根的繼發性損傷。(3) 通過消腫達到鞘 膜的減壓作用,改善神經根內的微循環,使神經纖維獲得充分的氧供,以取得活血化瘀藥物常規應用難以達到的效果。(4)通過輔以通腑瀉熱、養血舒筋、補益肝腎等法以正本清源、標本兼顧達到調整各臟腑功能,促進機體機能儘快恢復的目的。作者簡介:蘇寅(1962-),男(漢族),福建省閩清縣人,副主任醫師。 益腎定痛湯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   中醫正骨 2000年第12期第12卷 楊恆憲 張聚府 祁培延河南省平頂山市第一人民醫院 467000  自1995年至今,作者採用自擬益腎定痛湯內服配合牽引治療腰椎間 盤突出症96例,取得了顯著療效,與結照組比較,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1 臨床資料  治療組96例中男64例,女32 例;年齡分布在20~70歲之間,平均39歲;病程1年以內者12例,2~5年者48例,5年以上者 36例;住院67例,門診29例。對照組96例中男62例,女34例;年齡最小28歲,最大71歲 ,平均40歲;病程1年以內者18例,2~5年50例,5年以上28例;住院71例,門診25 例。46例以腰痛向臀部和下肢放射,咳嗽和噴嚏時加重,脊柱活動受限,病變部位棘突旁壓 痛並向下肢放射。21例有程度不同的大小便功能障礙。25例下肢受累神經支配區感覺減退或 過敏,肌肉無力或萎縮。全部病例均直腿抬高試驗和屈頸試驗陽性。均經影像學檢查證實有 不同程度的腰椎間盤突出徵象。2 治療方法2.1 治療組 在卧硬板床休息並常規行牽引治療的同時給益腎定痛湯,藥用補骨脂12g、狗脊12g、 續斷15g、杜仲15g、杞果12g、桂枝6g、白芍15g 、細辛3g、懷牛膝15g、丹參30g、雞血藤30g、伸筋草30g。偏寒者加制草烏、附片;偏濕者 加蒼朮、薏苡仁;偏風者加防風、威靈仙;病久痛劇,痰瘀交阻者,加五靈脂、山甲、乳香 、沒藥、全蟲;氣虛者加党參、黃芪。上藥每日1劑,水煎服。2周為1個療程,連服1~4個 療程。藥物劑量根據病人的年齡、性別和體質不同而靈活應用。2.2 對照組 在卧床休息,常規牽引治療的同時給西藥口服,藥用消炎痛25mg、維生素B120mg、腺苷輔 酶B12500μg,每日3次。10天為1個療程,連服4個療程。3 治療效果3.1 療效評定標準 治癒:癥狀體征消失,肌力正常,腰及下肢功能恢復正常,能參加正常勞動。顯效: 癥狀體征減輕,肌力正常或大部分恢復,腰及下肢功能改善,能自理生活並從事一般性勞 動。有效:癥狀體征減輕,肌力接近正常,腰及下肢功能好轉,能自理生活。無效: 癥狀體征無改善或加重。3.2 療效評價結果 治療組96例中服藥最多4個療程,最少1個療程。按上述標準評定,治癒45例,顯效26例, 有 效21例,無效4例。對照組治癒19例,顯效26例,有效32例,無效19例。兩組比較有顯著差 異(P<0.01)。治療組未出現不良反應,而對照組在第2、3療程 時38例有不同程度的胃腸道反應。4 討 論  腰椎間盤突出症發病機制較為複雜,目前尚缺少有效的治療方法。依照祖國醫學理論,該症 伴隨的 坐 骨神經痛屬中醫「痹證」、「腰腿痛」範疇,多因勞累過度、跌扑損傷、外感風濕之邪,致 腎虛血瘀,脈絡瘀滯而發病。腰為腎之府,腎虛則腰痛。自擬益 腎定痛湯以補腎為主, 其中補骨脂、狗脊、斷續、牛膝、杜仲、杞果具有補腎強筋骨之功;而 白芍、丹參、雞血藤則活血化瘀,養血通絡;伸筋草舒筋活絡;桂枝和細辛溫經散寒通絡, 諸葯合用,有補腎化瘀,通絡止痛的功效。 作者用本方辨證加減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總有效率達96.9%。與對照 組相比較,該法不僅療效顯著,而且副作用小,藥物取材方便,造價低廉,適宜於推廣應用 。
守真 於 2008-01-27 18:17
中醫辨證論治腰椎間盤突出症56例報告 中醫正骨 2000年第12期第12卷 臨床報道 周永朴(山東省濰坊市中醫院 261041);周安妮(山東省濰坊市立二院)  自1996~1998年,作者以中藥為主配合手法及骨盆牽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56例 ,取得了滿意療效。報告如下。1 臨床資料1.1 一般資料 本組56例,男34例,22例。年齡19~58歲。CT檢查示L4 ~5椎間盤突出17例,L5S1椎間盤突出13例L4~5、L5S1兩節段椎間盤突出21例,L3~4、L4~5、L5S1三節段椎間盤突出5例;突出程度最小3mm,最大7mm;中央型20例,右側後型19例 ,左側後型17例;其中5例伴有後縱韌帶與突出的髓核鈣化。1.2 辯證分型 ①肝腎虧虛型:臨床主要表現為腰腿酸痛,麻木軟痿。疼痛的 特點為酸痛,墜痛。其中偏陽 虛者,兼有畏寒肢冷,舌淡苔薄白,脈沉弱微緊;偏陰虛者,腰腿夜間酸楚疼痛較重,舌質 紅無苔,脈沉細微數。本組25例。②寒濕痹阻型:臨床主要表現為腰腿痛重麻輕,重著僵硬 , 活動不利。疼痛的特點為痛有定處,遇寒則重,得溫則減。臨床癥狀受氣候影響明顯。舌淡 苔白滑或膩,脈沉緊或沉緩。本組14例。③痰瘀蘊阻型:臨床主要表現為腰腿麻痛俱重,症 狀 反覆發作,纏綿不愈。疼痛特點為腰部壓痛明顯,拒按。舌紅邊尖有瘀點,苔白厚膩或 黃膩,脈沉弦澀。本組17例。2 治療方法2.1 中藥內服 以《千金方》的獨活寄生湯為基本方辨證加減。藥用獨活12 g、寄生20g、杜仲15g、熟地3 0g、牛膝12g、秦艽12g、防風12g、細辛3g、肉桂15g、人蔘或党參12g、茯苓15g、當歸15g 、川芎12g、甘草6g。肝腎虧虛型偏陽虛者,加熟附子10g、桂枝15g、黃芪30g;偏陰虛者, 去肉桂,熟地增至45g,加枸杞15g、知母12g、黃柏10g。寒濕痹阻型偏寒者,加制川烏10g 、制草烏10g、桂枝15g、細辛加至5~6g(煎藥延至半小時以上);偏濕者,加防己12g、蒼朮 12g、木瓜15g、陳皮12g。痰瘀蘊阻型者,去人蔘、肉桂,加制南星10g、天麻10g、丹參3 0g、土元12g、乳香12g、沒藥12g、桃仁12g、紅花12g、雞血藤15g;有化熱跡象者,加丹皮 12g、赤芍12g、木通12g、黃柏12g。以上各型久治效不顯者,酌加蜈蚣、全蠍、烏蛇、山 甲、水蛭等通經破瘀之猛品。上藥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10天為1個療程。2.2 手法治療 患者俯卧位,先採用推、揉、滾手法松解腰部肌肉韌帶,然 後分別取俯、側、仰卧位對腰部施以 旋、扳、抖等手法,繼之,取仰卧屈髖屈膝位讓患者作主動蹬伸活動,同 時術者握患肢踝部作順勢牽引。然後患者改俯卧位,術者握其雙踝在對抗牽引下以腰為軸作 抖 動手法。以上手法的力度應由輕漸重;其幅度亦應從小到大,不可過猛,以患者 無不良反應為度。手法治療隔日1次,5次為1個療程。2.3 骨盆牽引 下肢疼痛較重者,配合骨盆牽引。牽引重量為體重的1/7~1 /10 。每日2次,每次1小時,不可太長,以免造成椎間盤的彈性疲勞。對牽引後癥狀改變 不明顯者,適當增加牽引重量以每側每次增加1kg為宜,直至牽引後癥狀有改善為度。牽引1 0天為1個療程。3 治療結果3.1 療效評定標準 優:治療後自覺癥狀與陽性體征基本消失,腰及下肢功能恢 復正常,能從事日常工作。良 :治療後自覺癥狀與陽性體征明顯好轉,腰及下肢功能基本恢復正常,可從事一般性工作。 差:治療後癥狀、體征及功能無改善。3.2 療效評定結果 本組56例,經3個療程治療,按上述標準評定,優26例,良2 8例,差2例,總有效率96.4%。4 討 論4.1 發病 本組病例病程均在半年以上,但多無明顯腰扭傷史 。 考慮是由於患者長期不正確 的工作姿勢,不協調的工作動作使腰椎間盤長期受力失衡,造成了纖維環局部的應力積累, 進而出現彈性疲勞,逐層破損,髓核外移而成突出。突出的椎間盤及髓核直接或間接壓迫 周圍脂肪結締組織及神經根,造成了局部循環障礙炎性水腫,引起腰及下肢麻木疼痛,隨 著壓迫的不斷增大和炎性水腫的反覆發作,使局部組織發生粘連,進而造成神經根營養障礙 ,局部致痛物質的不斷產生,使腰腿麻痛進一步加重。中醫認為,腰部長期勞損必耗傷肝腎 ,損傷氣血,使腰府空虛,筋骨經脈失養,骨弱筋軟支撐無力,風、寒、濕邪乘虛而入,痹 阻經脈,凝滯氣血。久之,痰濁瘀相搏結,致經脈氣血瘀阻不通,故腰腿痛 纏綿難愈。4.2 治療 CT檢查顯示,腰椎間盤突出的程度與患者自覺癥狀 和陽性體征並不成正比。因此,臨 證時我們把患者的癥狀和體征作為治療的主要依據。經觀察認為,慢性腰椎間盤突 出證的 病理特點為本虛標實,所以治療上我們主張以治本為主兼以治標的原則,方葯中施以 杜仲、熟地、黃芪、當歸等補益肝腎、補養氣血、強壯腰府之品固其元本。同時,根據痹阻 之邪不同的致病特點,分別佐以獨活、制川烏、蒼朮、木瓜、茯苓、制南星、丹參、桃仁、紅 花等散 寒、除濕、祛痰、化瘀之品以祛其邪。並輔以桂枝、細辛、乳香、沒藥、蜈蚣、烏蛇等疏通 經絡、 活血止痛。再配以手法、骨盆牽引舒筋活絡,解痙鎮痛。使其腰府得強,經脈得安,氣血得 順,病症自愈。從現代醫學看,中藥對消除神經根及周圍組織炎性水腫,改善局部微循環, 抑制致痛物質的產生,延緩組織退變確有療效。手法推拿、骨盆牽引則能有效地鬆弛腰部肌 肉、韌帶痙攣,松解神經根周圍組織粘連,增加局部血液供應,促進局部無菌性炎症吸收, 降低椎管壓力,恢復椎間盤彈性。 中藥內服治療腰椎間盤突出 高磊 gaolei75@sina.com  為病人解除病痛是我最大的幸福,和大家交朋友也是我最大的幸福主要採用我科自擬寧腰膠囊內服,療效顯著,組方:威靈仙70克,制馬錢子60克,乳香,沒藥各50克,桃仁,紅花,僵蠶各45克,全蠍,蜈蚣,土鱉蟲各40克,蒼朮,甘草各35克,桂枝30克,麻黃20克,共研細未,分裝膠囊,0.25克/粒,每晚睡前1小時服3~7粒(從少量開始,逐漸增加,但服藥量一次不能超過7粒),用黃酒加白開水適量送服,有心,肝,腎疾病及孕婦忌服。
守真 於 2008-01-27 18:17
周氏腰痛膠囊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38例 臨床報道(2000年 第3期 第11卷)錢偉(江蘇省江都市人民醫院 225200)  腰痛膠囊由本市大橋鎮針灸世家周靜山祖傳方腰痛散改制而成。周氏常用酒調腰痛散內服,輔助治療腰腿痛。筆者偶將腰痛散劑試用於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引起的腰腿痛,獲得非常滿意的效果,1周見效。又針對散劑服用困難,用量不易掌握,筆者將腰痛散改製成膠囊劑。3年來,運用其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38例,取得顯著療效。現報告如下。1 臨床資料1.1 本組38例中,男性16例,女性22例;年齡31~40歲10例,41~50歲19例,50歲以上9例;有腰腿痛病史最短3個月,最長13 a。1.2 診斷依據:除根據典型的癥狀和體征外,還須X線檢查、CT檢查作為診斷依據。2 治療方法2.1 方葯組成:全蠍、蜈蚣、穿山甲、地鱉蟲、烏梢蛇、川芎、乳香、沒藥、羌活、獨活、丹皮、枸杞等。2.2 製劑方法:將上藥經炮製後粉碎成細粉,過6號篩,混勻後裝入0號膠囊(每粒含葯0.5 g),密封包裝。2.3 服用方法:成人2次/d,6粒/次,用黃酒送服,宜飯後服。1個月為1個療程,需連用3個療程。3 療效觀察3.1 療效標準3.1.1 痊癒:腰痛、坐骨神經痛消失,身體運動正常,能參加正常勞動和工作。3.1.2 顯效:腰痛、下肢痛基本消失,能從事輕體力勞動。3.1.3 好轉:治療1個月後,腰及下肢痛減輕。3.1.4 無效:治療1個月後,腰及下肢痛無減輕。3.2 療效:痊癒19例,顯效10例(其中2例曾採用「骶管滴注」無效者),好轉9例。總有效率100%。4 典型病例  呂某,女,55歲,退休工人,有腰腿痛13 a病史。兩周前,腰部突然疼痛,疑是扭傷,經傷科治療用藥數日。卧床休息卻未見好轉,反而疼痛日漸加重、並由左側臀部向左下肢放射,進而站立、行走困難。檢查:L4,L5左椎棘突旁有壓痛,並伴向左下肢放射痛,左直腿抬高試驗<20°。椎間盤CT平面掃描(片號:21690)提示:L4~L5椎間盤左後突出,鈣化,滑移;L3~5椎盤突出。遂服用腰痛膠囊,第2天疼痛有所減輕,1周後疼痛漸漸消失。然後每日堅持腰部鍛煉並持續服藥1個月,腰腿痛基本消失。堅持服藥3個月,腰痛、坐骨神經完全消失,至今未複發。5 討論  中醫認為腰痛的發生主要是肝腎不足、氣血虧虛、氣滯血瘀、筋脈勞損所致。方中川芎、乳香、沒藥、地鱉蟲、穿山甲、丹皮具有活血祛瘀,行氣止痛之功效;輔以全蠍、蜈蚣、地龍、烏梢蛇搜風通絡,解痙止痛;配以羌、獨活祛風除濕止痛;枸杞子補益肝腎。眾葯合用,相互協調,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療效較為理想。筆者也用其治療風濕引起的腰腿痛,療效更為迅速。周氏祖傳腰痛膠囊為純天然藥物製劑無毒副作用,用於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方法簡便,痛苦小,費用低,風險小,見效快,是一種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頗有前景的中藥製劑。另外,睡硬板床,平時注意坐立姿勢的正確,以及每天堅持腰部的鍛煉,是預防腰椎間盤突出症切實可行的措施。作者簡介:錢 偉(1954-),男(漢族),江蘇省姜堰市人,現任江蘇省江都市人民醫院主管中藥師,學士學位.
守真 於 2008-01-27 18:16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治療與康復 現代康復 1999年第9期第3卷 張會中安徽省六安市第二人民醫院,安徽六安 237005  腰椎間盤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最常見的疾病,我院對急性發作期牽引、推拿、針灸,術後直腿抬高及腰背肌鍛煉等,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1 臨床資料  自1988年7月~1998年12月,我科收治各種類型腰椎間盤突出症587例,其中男性467例,女性120例;年齡最小23歲,最大71歲,以30~50歲最多,佔412例;患者大多為體力勞動者,如農民、建築工人、司機等;左側多於右側(382/205);本組採用保守治療93例(卧板床、牽引、推拿69例;卧板床、牽引、硬膜外腔注射治療24例);手術治療494例。2 急性發作期的康復治療2.1 卧板床牽引+推拿治療 絕對卧板床休息,同時行腰椎牽引和按摩推拿治療,持續4周,牽引重量為20~30kg,4周後佩帶腰圍下地,逐漸增加運動量,注意要限制腰部的扭曲和負重活動。推拿治療可解除肌肉痙攣,促進患處水腫消退和髓核還納,但對於合併椎管和側隱窩狹窄者慎用或不用推拿治療。2.2 卧板床牽引+硬膜外腔注射治療 在卧床牽引的間歇期,可給予硬膜外腔注射治療。但必須在無菌手術室內進行,必須嚴格執行無菌技術和硬膜外腔穿刺的操作程序,注入復方利多卡因注射液7.5ml,每周1次。根據臨床實際需要可注射1~3次,一般1個療程為3次。復方利多卡因注射液組成為:醋酸強的松龍1.5ml(37.5mg),氟美松1ml(5mg)、2%利多卡因5ml(100mg)局麻藥可產生神經阻滯,達到止痛,解除肌肉痙攣,便於椎間隙拉開,促使髓核還納。類固醇類藥物可消除神經根水腫,減少炎性滲出和粘連。2.3 針刺加艾灸治療 按常規取穴:環跳、委中、承山、養老、崑崙穴,療程後期可加伏兔穴或阿是穴。同時可行下腰部艾薰蒸治療,1~2次/d,10d為1療程。2.4 體育運動療法 可改善腰痛肌肌力,增強脊柱的穩定性。在卧床牽引間歇期,可進行腰背肌鍛煉。仰卧位時用5點法,即以枕、雙肘、雙足跟為支點,向上挺胸挺腹,使脊柱過伸;俯卧位時用1點法,即以腹部為支點,全身挺直,呈角弓反張狀,使頭上胸部及雙下肢同時離開床面。2.5 手術治療 對急性期康復治療癥狀不能緩解,反而加劇或伴有膀胱,直腸括約肌功能障礙的中央型腰椎間盤突出者,考慮改用手術治療,本組均採用經後路開窗或半椎板切除,髓核摘除術。3 術後恢復期的康復治療3.1 直腿抬高和腰背肌鍛煉 術後2~4周內,卧板床休息,限制腰部扭動,翻身時保持腰背挺直。若用開窗法作髓核摘除者,卧床僅需2周。術後第3d在床上  可進行雙下肢交替直腿抬高運動,可有效防治神經根粘連;術後7~10d可開始腰背肌鍛煉,4周後,可在腰圍的扶持下,逐漸增加活動量[2]。對腰背肌鍛煉,在術後6~12個月內均不間斷。3.2 增強體質,注意減肥 長期進行醫療體育運動,如包括順步和退步走,每天不少於800~1000步,氣功、啞鈴操、太極拳等,並要合理營養,注意減肥,以改善全身情況,增強體質和脊柱穩定性,矯正畸形,防止腰椎間盤突出和再發。4 小結  腰椎間盤突出症診斷,主要依據詳盡的病史,細緻全面的體格檢查和影像學檢查。對初發的輕症患者一般給予保守治療,但對保守治療無效的重症病人或中央型椎間盤突出症,儘快改用手術治療。不管選擇哪種治療方案,康復治療都應貫穿在其中,只有這樣才能改善全身情況和椎旁肌力,增加脊柱穩定性,減少複發和避免下腰椎手術失敗綜合征的發生。
守真 於 2008-01-27 18:15
中西醫結合療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   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 1999年第2期第22卷 蒲育 廖登貴(攀枝花市中醫院,四川 攀枝花 617000);羅忠 金冶(成都市第一人民醫院)  摘 要: 對照觀察了運用利尿、脫水、改善微循環、抗炎、增強免疫及中藥內服、針灸、按摩相結合的中西醫結合療法與傳統牽引、推拿療法對140例腰椎間盤突出症的臨床治療效果,結果中西醫結合療法治療組70例,治癒61例,有效7例,無效2例,治癒率為87.1%,有效率為97.1%;牽引、推拿對照組70例,治癒50例,有效12例,無效8例,治癒率為71.4%,有效率為88.6%,兩者療效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中西醫結合療法療效高於牽引、推拿療法。  近年來,我們開展的腰椎間盤突出症中西醫結合療法,包括速尿利尿,甘露醇脫水,丹參改善微循環,地塞米松抗炎、抗免疫及中藥內服、針灸、按摩的綜合方法,在當前同類治療方法中是比較新穎的。我院1994年~1998年採用中西醫結合療法與傳統牽引、推拿療法作對照,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140例,取得了較滿意結果,現將臨床觀察結果報告如下。1 臨床資料  1994年~1998年我院共收治腰椎間盤突出症140例,其中男性98例,女性42例;年齡20~30歲者38例,30~40歲者49例,40歲~50歲者32例,50~60歲者12例,60歲以上者9例,年齡最小者20歲,年齡最大者71歲,平均年齡38歲;工人61例,幹部50例,農民10例,其他職業19例;有腰部外傷史者84例,無任何誘因者56例;單側椎間盤突出106例,雙側椎間盤突出18例,中央型椎間盤突出16例;單純腰痛36例,腰腿痛皆有者90例,腰脊柱側彎92例,跛行111例,前屈受限112例,後屈受限98例,棘突間旁側壓痛伴放射痛118例,感覺障礙者128例,肌力減退者102例,跟腱反射減弱或消失者52例,直腿抬高試驗陽性者124例。140例均行常規腰骶椎攝片,均做腰椎間盤CT.2 治療方法  中西醫結合療法治療組及牽引、推拿對照組均以5周為1療程,1療程後評定療效。治療期間患者卧硬板床。2.1 中西醫結合療法治療組治療方法2.1.1 西醫方法 5%GS500mL+丹參注射液20mL,靜脈滴注,Qd;20%甘露醇250mL靜脈推注,Qod;速尿10mL靜脈推注;地塞米松5mL;2%普魯卡因2mL+VitB1100mg+VitB12500mg,肌注,Qd。2.1.2 中藥內服 肝腎虧虛證:治法補益肝腎,強筋壯骨。藥用:熟地20g,太子參、山藥、杜仲、茯苓各15g,山萸肉、牛膝、當歸、枸杞、赤芍、白朮、黃芪各10g,桑寄生12g。血瘀證:治法補腎益氣,活血通絡。藥用:太子參20g,茯苓、熟地、杜仲各15g,白朮、當歸、赤芍、三棱、莪術、牛膝、威靈仙、桂枝、白芍各10g,川芎6g。寒濕證:治法補腎活血,散寒除濕。藥用:秦艽、當歸、太子參各15g,獨活、羌活、桑寄生、赤芍、杜仲、牛膝、熟地、茯苓、白朮、桂枝、白芍10各g。濕熱證:治法補腎活血,清熱除濕。藥用:茯苓75g,黃柏、生地、黃芩、牛膝、山藥、蒼朮、茵陳、三棱、枸杞各10g,桑寄生、木瓜、當歸各12g,杜仲15g,川芎6g。2.1.3 針灸 針刺環跳、委中、殷門、腎俞、足三里、崑崙、三陰交穴,交替刺左、右側穴,1日1次,每次30min,連續針刺5周。2.1.4 按摩 用掌根部拍擊、滾揉腰部及疼痛的下肢部,用兩拇指指腹迴旋按揉脊柱兩側的華佗、夾脊、腰眼、大腸、關元、氣海、八穴,1日1次,每次30min,連續5周,注意手法宜輕柔。2.2 牽引、推拿對照組治療方2.2.1 骨盆牽引 行骨盆牽引,牽引重量20~25kg,每次30~60min,每天1次,連續牽引5周。2.2.2 推拿 用以下步驟施行推拿治療:①拍擊法:患者俯卧,術者用掌根部拍擊腰及雙下肢,使肌肉放鬆,來回拍擊6~8次。②牽抖法:患者俯卧,一助手把持患者雙腋部,術者持緊患者雙踝部,向上牽引並抖顫腰部二十餘次,抖顫時軀體呈波浪式運動。③腰椎過伸法:患者卧位,術者用雙手有節奏按壓腰部,使腰部振動,再用雙手大拇指重疊用力按壓突出的椎間盤部位,同時兩助手握著患者的小腿和雙踝部用力向上抬舉,使腰過伸,腰部離床約10cm,分別抬舉3~4次。④屈膝屈髖旋腰法:患者仰卧,屈膝屈髖,一助手按患者雙肩,術者雙手握住患者的小腿上部,作順時針方向旋轉髖關節3~4周,後將下肢向下撥伸,待患者大腿與床面接近水平時,術者快速用力向下壓,聽到「喀噠」聲響即可。⑤脊柱側板法:有脊柱側彎者施行此法。患者俯卧位,術者用拇指抵住腰脊柱凸出的一側。助手抱住雙下肢向脊柱側彎的反方向水平側扳,反覆2~3次,直至脊柱正直為止。3 結果3.1 療效評定標準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行業標準.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進行療效評定。治癒: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0°以上,能恢復原工作;有效:腰腿痛減輕,腰部活動功能改善;未愈:癥狀,體征無改善。3.2 治療結果  中西醫結合療法治療組70例,治癒61例,有效7例,無效2例,治癒率為87.1%,有效率97.1%。牽引、推拿對照組70例,治癒50例,有效12例,無效8例,治癒率為71.4%,有效率88.6%4 討論  根據中西醫對本病發病機理的認識,解除腰椎間盤突出後所產生的免疫反應、神經根炎性水腫、缺血及腰、下肢肌肉痙攣是治療的關鍵。因此我們採用抗炎、抗免疫、脫水,利尿、解痙和針灸、輕柔按摩以及補腎活血中藥內服的中西醫結合療法,可抗炎,抗免疫反應,消除神經根水腫及缺血,緩解腰、下肢肌肉痙攣,改善神經根營養,從而達到解除神經根的壓迫,促使突出椎間盤迴納的目的。其中地塞米松抗炎,抗免疫,消除神經根周圍炎性充血、水腫,抑制結締組織增生,防止炎性粘連;丹參活血化瘀,促進神經根周圍循環,改善神經根缺血、缺氧狀態;甘露醇、速尿脫水、利尿,可便大量水分迅速從小便排出,可減輕神經根水腫;普魯卡因止痛解痙,可減輕肌肉痙攣;維生素B1、維生素B12能保持周圍神經功能的完整,使其修復。內服中藥有益腎養精,強筋壯骨之功,配合活血通絡,散寒除濕的藥物,可使經脈通暢,疼痛緩解;針灸及輕柔按摩具有舒筋活絡、活血通脈的作用,可促進腰腿部的血液循環,緩解腰、下肢痙攣的肌肉,減輕疼痛,促進神經根水腫及炎症的吸收。通過對140例腰椎間盤突出症的臨床對照觀察治療,結果顯示,中西醫結合療法治療組取得了較好的療效,與牽引、推拿對照組療效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中西醫結合療法治療組療效優於牽引、推拿組,是一種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的較好方法,同時運用該法也可避免因按摩過重所引起的後期神經根粘連。作者簡介:蒲育,男,1963年10月生;醫學學士,主治醫師;中醫骨傷科專業;研究方向:腰椎間盤突出症中西醫結合臨床研究。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中西醫結合治療   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 1999年第1期第21卷 潘萬遠廣西欽州市第二人民醫院(欽州 535000)摘要 對132例腰椎間盤突出症採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優良率達90.9%。並著重討論中、西醫結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機理。認為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初發病及病程短者適合於中、西醫結合治療。   腰椎間盤突出症在脊柱病變中是常見的疾病之一,治療方法很多,按分類說,無非是手術治療與非手術治療。後者在治療上方法簡便,患者容易接受。我院於1991年~1996年12月採用局部封閉、骨盆牽引、推拿手法等中、西醫結合治療腰間盤突出症132例,取得滿意的療效。現報告如下。1 臨床資料1.1 性別和年齡 132例中,男83例,女49例;年齡最小22歲,最大66歲,其中22歲~29例,31歲~41例,41歲~35例,51歲~21例,61歲~6例。1.2 發病和病程 急性腰扭傷:在彎腰姿勢下提重物或扛重物扭傷36例,彎腰操作突然轉身扭傷18例,劇烈運動後幾天出現腰腿痛12例,摔跤臀部先著地扭傷5例。慢性腰扭傷:多次輕度腰扭傷而出現腰腿痛癥狀26例。無明顯誘因35例。病程最短2天、最長5年,平均74天。發病後至入院時間:<2個月63例,<6個月47例,<12個月15例,12個月以上7例。1.3 癥狀 腰痛伴一側下肢放射性痛98例,腰痛伴兩下肢放射性痛19例,腰痛伴兩下肢左右交替放射性痛15例。步態改變的有跛行23例、扶拐行走12例,病人取任何體位腰腿劇痛不能緩解者6例,步態無明顯改變91例。1.4 診斷 以有腰腿痛病史、腰椎旁壓痛並向下肢放射、直腿抬高試驗陽性為初步診斷。全部病例用B超掃描腰椎管,均發現在腰椎間盤後緣處有物向椎管內突起影。全部病例作腰部X線照片檢查協助診斷,排除骨性椎管狹窄及骨性病變。部分病例作CT檢查,均支持臨床診斷。1.5 治療方法 急性期的治療:急性發作的病例、跛行、不能行走、甚至任何體位疼痛都不能緩解的,在腰椎棘突旁1.5cm壓痛並向下肢放射點,用2%利多卡因5ml,25%醋酸強的松龍1ml、維生素B12250μg,0.9%生理鹽水5ml混合液作局部注射,每周1次,一般用1~3次,癥狀即可緩解。口服布洛芬0.2g,每日3次,直至癥狀消失。癥狀體征較嚴重者,可用20%甘露醇250ml靜脈滴注,每日1次,一般3天即可。  骨盆牽引:患者仰卧牽引床上,作骨盆牽引30min,牽引重量40~55kg,並加電動滾動按摩,每日1次,6天為1療程。  推拿手法:使用老傳統推拿手法,先用揉法解除心理緊張及肌肉痙攣,再進行點穴、斜搬、牽抖等手法,禁粗暴動作,6天為1療程。  腰肌的功能鍛煉:在床上作飛燕式、拱橋式、雙下肢直腿抬高鍛煉,每天3次,每次病人根據自己的體力決定運動量,堅持到治癒。  治療期間卧床休息:在治療期間除大小便外,一律卧床休息。急性期,飲食、解大小便均於床上進行。癥狀消失後還需卧床20~30天。  以上綜合治療一般1個月癥狀已基本消失,治療2個月以上癥狀無明顯好轉者,為無效。1.6 療效標準 優:自覺腰腿痛的癥狀消失,活動正常,恢復全日工作。良:自覺腰痛癥狀明顯減輕、行走正常,能堅持工作。無效:全部癥狀無改善。2 治療結果  132例中,優57例(其中41例為初發病),佔43.2%。良63例,佔47.7%,無效12例,佔9.1%。3 討論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發病基理是椎間盤本身退行性變、纖維環變脆的基礎上,可因一次急性腰扭傷或長期反覆損傷,導致椎間盤後緣纖維環破裂,髓核從破裂口突出,造成馬尾神經或神經根受到擠壓,而出現神經根受壓迫癥狀。突出物對周圍軟組織壓迫刺激,造成局部軟組織無菌性炎症、充血、水腫,更加重對神經根的壓迫[1]。此期亦即臨床上所稱的急性水腫期。在急性水腫期,神經根受壓迫嚴重,腰腿痛的癥狀嚴重,在治療上必需首先消除局部水腫。我院採用腰椎棘突旁局部注射,口服布洛芬以消炎鎮痛,消除局部軟組織水腫。如果癥狀不緩解加用靜脈滴注脫水劑,靜脈滴注地塞米松。急性水腫期禁用骨盆牽引、手法治療,以免癥狀加重。  關於腰椎間盤突出症採用骨盆牽引治療作用機制是使椎間隙增大,關節突關節拉開並使椎間孔擴大,從而解除對神經根的擠壓。使椎間盤間隙產生負壓,並使後縱韌帶緊張,纖維環的張力發生變化、對突出部分髓核組織產生周邊壓力,使髓核有還納趨勢,有利於突出物部分還納或改變與神經根的位置關係[2]。由於椎間隙及椎間孔的擴大,消除神經根通道在椎間孔管部分的狹窄,由此產生對神經根的減張減壓,解除了神經根內及其周圍組織微循環障礙,解除神經根及其周圍軟組織缺血、缺氧、充血水腫,從而起到消除神經根及周圍軟組織無菌性炎症的作用[3]。  手法治療可解除郁滯、調理筋骨、解除腰椎間關節紊亂[4]。手法治療可使突出的髓核變位、變形,即改變了突出髓核與受壓神經根的位置關係而不再壓迫或減輕壓迫神經根和硬脊膜[5]。  卧床休息與腰肌功能鍛煉:早期主要強調卧床休息,減少應力對病變椎間盤的刺激、降低椎間盤的壓力。待癥狀緩解後,指導病人進行腰背肌鍛煉,增強椎管外組織的穩定性,防止突出複發[6]。我院還強調癥狀消失後,繼續卧床休息20~30天,以利椎間盤破裂口的修復,降低複發率。  本組病例中治癒57例,其中41例為初發病者,好轉63例中,大部分也是病情較短,反覆發作次數較少者。從這些病例來分析,椎間盤破裂,髓核突出,未有變性,未有鈣化,未與周圍組織粘連,經過綜合治療,能使髓核回納,或使突出物與神經根的位置關係改變,從而得到治癒或癥狀緩解。所以說初發病,病情短的病例適合於中、西醫結合治療。
守真 於 2008-01-27 18:15
中西醫結合牽引按抖加藥物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189例  姜雪菲 2004-7-24 15:37:00 中華中西醫雜誌 2003年3月 第4卷 第6期 我院自1998年3月~2002年10月應用中西醫結合牽引按抖療法加藥物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189例,療效顯著。現報告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男102例,女87例,年齡16~75歲,平均37.8歲。病程半個月~3年,平均3月。其中有慢性腰痛史135例,有外傷史37例;腰痛伴腿痛132例,單純腰痛21例,單純腿痛36例;患者均進行CT檢查,旁側型突出155例,中央型突出34例,椎間盤突出物有鈣化9例,伴椎管狹窄16例;L 2~3 突出15例,L 4~5 突出92例,L 5 ~S 1 突出56例,兩處椎間盤突出76例。123例患者進行了MRI檢查,未見髓核遊離。1.2 牽引方法 治療前檢查腰部壓痛點並作標誌,測定下肢肌力,畫好感覺減退區的範圍,檢查直腿抬高度數並作好記錄。1.2.1 體位 病人取俯卧位,在下胸及髂腹部各墊一枕,使下腹稍懸空,骨盆及兩肩固定於牽引床上下牽引帶上。1.2.2 麻醉 對癥狀輕者可不用麻醉;癥狀重者可肌注度冷丁50~100mg;癥狀重並肌肉有痙攣者,將0.25%~0.5%利多卡因30~50ml注射於L 4~5 、L 5 ~S 1兩側肌肉至椎板處。1.2.3 自動牽引按抖 根據患者情況,自動牽引機兩端應用30~35kg的牽引力,牽引15min。然後手法複位,用雙手重疊對正L 4~5 或L 5 ~S 1 突出部位,做有節律地快速按抖,頻率約120次/min,持續約25min,使突出的椎間盤複位。按抖後立即檢查腰部壓痛點、直腿抬高試驗、肌力和感覺障礙區的變化。按抖複位後應卧床休息10~14天,起床後3個月內不宜彎腰或抬重物,可用腰圍保護,積極鍛煉腰背肌,使腰腿等部位肌力相對平衡穩定,常用方法有飛燕式、拱橋式等。如按抖1次後癥狀減輕,但未痊癒,休息3~5天後再按抖1~2次。1.3 藥物治療1.3.1 局部外敷藥 當歸、枸杞各120g,石楠藤150g,木瓜、牛膝、伸筋草、骨碎補、丹參、蒼朮、桂枝、桑寄生、透骨草、五加皮各100g,紅花、羌活、秦艽、防風、千年健、威靈仙、尋骨風各50g,制川草烏30g,米醋4kg。將上述諸葯磨成粗粉,分作2劑備用。外敷時,取1劑中藥粗粉摻米醋適量拌勻(以手握成團落地即散為度),入鍋炒熱;待溫度達到50~60℃時,分別裝入兩個長30cm、寬20cm的白布袋內。患者俯卧位輪換敷藥袋於腰部。待葯溫低於體溫時,再入鍋加醋加熱,輪換外敷,日外敷2次,4天1劑,8天為1療程。1.3.2 口服與注射用藥 腰痛寧2片,口服,3次/日,獨一味3片,口服,3次/日,靜脈滴注生理鹽水250ml+復方丹參液20ml+胞二磷膽鹼0.5g,1次/日;靜脈滴注20%甘露醇250ml,2次/日。2 結果189例患者中105例進行1次牽引按抖,63例進行2次,21例進行3次。隨訪1~13月,平均6.8月。療效按Narai標準評定 [1] :分為優、良、可、差四級。優:116例(61.4%),癥狀和體征完全消失,恢復原工作;良:45例(23.8%),癥狀和體征基本消失,勞累後偶有腰痛或下肢酸脹感,恢復原工作;可:8例(4.2%),癥狀和體征明顯改善,遺留輕度腰痛或下肢不適,減輕工作及活動。差:20例(10.6%),癥狀和體征無明顯改善,不能從事正常工作與生活,其中5例按抖後癥狀加劇,改為手術治療而獲得了滿意療效。50例按抖後複查MRI,7例顯示突出消失。優良率85.2%。3 討論腰椎間盤突出症,多數通過非手術療法可取得良好效果,需手術治療的僅為一部分。牽引下按抖手法是一種使椎間盤突出複位的手法,重力持續牽引使腰椎間隙加大。研究證明用50kg牽引力,可使L 3 ~S 1 間隙增大5mm,使其產生負壓,經按抖手法,可使突出複位或部分複位。其中7例在按抖前MRI顯示椎間盤突出,按抖後MRI顯示椎間盤突出完全消失,證明已複位,臨床癥狀完全消失.在急性髓核突出期,受壓的神經根常發生急性創傷性炎症反應,神經根充血、水腫、變粗和極度敏感,任何輕微刺激均可產生劇烈疼痛,如長期壓迫,神經根可發生粘連,神經纖維可變性萎縮,其支配區運動、感覺喪失。同時為緩解疼痛,腰肌出現痙攣。口服中成藥可活血化瘀,理氣軟堅,祛風散寒利濕,溫經通絡,外敷藥可緩解腰肌痙攣。靜脈用甘露醇、復方丹參液可改善神經根的微循環,減輕神經的水腫、防止粘連。胞二磷膽鹼可增強神經細胞的活性,防止變性和萎縮。中西醫結合牽引按抖加藥物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效果滿意。本組病例優良率達85.2%,但有5例按抖後癥狀加劇,改為手術治療,患者CT圖像顯示均有椎管狹窄。其餘療效差的15例患者中,CT圖像顯示椎管狹窄10例,顯示椎間盤突出物鈣化5例。椎管狹窄,如伴椎間盤突出,神經根受壓嚴重,活動幅度極小,牽引可使神經根過度牽拉而使癥狀加重;椎間盤突出物鈣化影響髓核的還納。

推薦閱讀:

中西醫內外婦兒方劑
寒性體質是如何形成的?聽御方堂中醫專家怎麼說?
為什麼只有中醫可以和西醫分庭抗禮?
中西醫結合治療帶狀皰疹臨床觀察
西醫治療閉經?

TAG:西醫 | 腰椎間盤突出 | 治療 | 中西醫結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