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梅詩意圖
任熊的繪畫藝術繼承了明代畫家陳洪綬的很多因素。在人物造型上,較陳洪綬的誇張變形又有所區別。「大梅」是指號稱「大梅山人」的晚清詩人姚燮。任熊與姚燮交從甚厚,曾得詩人器重,得以觀賞詩人所藏金石字畫。此畫中的人物形象比例大體準確,頭與全身的比率約在一比七上下,相對而言,更有頭小身體大的趨勢,略帶一點臃腫。但很能體現詩人的那種意氣風發和氣質。
自宋代以來,「詩畫一律說」大受推崇。許多詩句被畫家作為畫題加以描繪,而同時許多畫面也被詩人再三吟誦。但不論是由詩而畫或由畫而詩,都是一種再創造,而不僅僅是形式上的轉化。任熊作過多幅姚燮的詩意圖,大多意境悠遠,耐人尋味。《大梅詩意圖冊》共有12開,在此選其中四開。筆法或清麗疏朗,或意動韻飛,或工或寫,運用自如。而線條也因人而變,因景而異,或細勁圓潤,或剛勁削力,或宛轉輕柔,採用鐵線描、釘頭鼠尾描以及戰筆等來刻畫人物,形成不同的特徵及風格。設色清雅柔和,只是個別人物過於媚俗。清代晚期著名畫家:任熊(1823-1858)簡介: 中國繪畫史上崇高的藝術地位,海上畫派」開派之祖 任熊(1823-1858) 任熊,1823年(道光三年)6月生於蕭山縣城,清代晚期著名畫家,字謂長,號湘浦。他幼時家貧,跟塾師學畫人像,寓居蘇州、上海以賣畫為生。後流浪到寧波,得遇名師姚燮,在其家"大梅山館"學畫,深得宋人筆法。任熊是繪畫全才,山水、人物等無一不能,畫法宗陳洪綬,線條如銀勾鐵畫,風格清新活潑。他居姚燮家時,曾為詩配畫作《姚大梅詩意圖》一百二十幀。興酣落筆,兩月余始成,為生平傑作之一。人物花鳥、山水均俱構思奇異,布局奇巧,筆墨精微,色彩繽紛。他的三幅名作現已流落到日本,一幅是作於1848年的《博古圖》,一幅是1850年作的《梅花仕女圖》,另一幅是1854年作的《鍾馗圖》。 青年時期的任熊,遊歷杭州、寧波、蘇州、鎮江等地,畫技大進。特別是在寧波,得遇名士姚燮,在其家「大梅山館」看書臨畫,深得宋人筆法。在姚燮影響下,詩書畫得到很大的提高。他居姚燮家時,曾為姚詩配畫作《姚大梅詩意圖》一百二十幀。興酣落筆,兩月余始成,為生平傑作之一。 任熊後寓居蘇州,往來於上海、蘇州一帶,以賣畫為生。成為海上畫派的領袖人物。 海上畫派,是在借鑒外來繪畫的同時注重雅俗共賞,由傳統基礎上開創出的一代新畫風,在中國繪畫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任熊是海上畫派「三熊(張熊、任熊、朱熊)」四任(任渭長、任阜長、任伯年、任預)」的中心人物。 任熊是繪畫全才,山水、人物等無一不能。他的山水畫,數量較少,但意境開闊,結構宏偉,精微絢麗,有《十萬圖》山水冊頁。其花鳥畫,工筆重彩與沒骨寫意兼收並蓄,將民間藝術與文人畫融為一體,並吸取了外來的水彩畫的方法,情調清新富有裝飾趣味,有縱筆恣肆的畫風。他工於人物。其人物畫,宗陳洪綬,線條如銀勾鐵畫,風格清新活潑,筆法圓勁、形象誇張,多以歷史故事和仕女為題材。肖像畫也富有個性,在其《自畫像》中,準確地刻畫出他內心深處的苦悶與矛盾。任熊以畫名世,與傳統文人不同的是,除了詩書畫以外,在他身上顯然還有一股豪俠氣質。 任熊生活在晚清鴉片戰爭、太平天國運動時期,帝國主義列強用堅艦利炮轟開了中國國門,同時國內農民運動風起雲湧。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任熊不是以隱逸避世,而是以他的畫筆,用他特有的筆法,反映一種抗爭精神。 任熊的抗爭,是在人物畫中大力弘揚中國傳統的俠氣,他畫了不少遊俠圖,還有《三十三劍客圖》木刻畫集,由蕭山蔡照初刻成於咸豐六年(1856),後將唐人傳奇文附刊在後為定卷,改版為《劍俠像傳》。內繪刻趙處女、嘉興繩技、西京店老人、聶隱娘、虯須叟、行者(韋洵美)、李勝、青巾者(任願)、解洵娶婦、角巾道士(郭倫觀燈)等三十三人像圖。人物造型,吸收陳洪綬的傳統;蔡照初的刻工刀法精練,《劍俠像傳》為任熊四部版畫作品中最為得手的一部。《劍俠像傳》與其他三部人物畫木刻畫譜《于越先賢傳》、《高士傳》、《列仙酒牌》等組成《任渭長四種》,是晚清木刻的精品,流傳廣泛,對清代末期版畫藝術發展,也起了重大作用。 任熊(1823-1858)藝術風格: 任熊畫過一幅頂天立地的《自畫像》,在中國美術史上,這是一幅前無古人的自畫像。以前畫家的自畫像,大多反映文人生活,以看書、賞菊、彈琴、宴飲等背景,任熊的自畫像是一種怒目金剛石的人物畫,而且比他本人還要魁偉。 這是一個很有思想的畫家。任伯年在中國繪畫史上有崇高的藝術地位,就繪畫題材、思想性而言,任熊比任伯年要來得更加廣泛和深邃。歷史上,凡是開宗立派的畫家,一般除了過人的技法以外,都必須有獨到的思想。任熊與弟任董,兒子任預和侄輩的任伯年合稱「四任」,以此形成「海上畫派」的中堅,而任熊則是開派之祖。 善畫人物、花卉、山水、翎毛、蟲魚、走獸,無一不精。其畫師法陳洪綬,深得宋人神髓,而又能創造出自己的風格。任熊有詩、書、畫、印等多方面的文化修養,但不像一般的文人畫家那樣拘束,他將大紅大綠的民間美術的色調注入畫面,反而有一種大俗即大雅的審美效果。
清任熊 臨陳洪綬鍾馗圖 說明:絹本設色 蘇州博物館藏 縱97.6厘米 橫35.6厘米
《採藥圖》 清 任熊 絹本設色
《丁藍叔小像圖》 清 任熊 絹本設色
《人物》 清 任熊絹本設色
《仕女圖》 清 任熊 紙本設色 縱88厘米 橫28厘米 天津藝術博物館藏
姚燮(1805--1864)簡介 |
姚燮,1805年-1864年,為晚清文學巨匠。字梅伯,號復庄,又號大梅山民,另號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復翁、復道人、野橋、東海生等。浙江鎮海(今寧波北侖)人。
|
生平
清朝嘉慶十年,姚燮出生於鎮海縣城謝家河塘。
道光二年,遷居於鎮海縣(今寧波市北侖區)姚墅嶴東崗碶附近下邵姚張村姚家斗(兜)。
道光十四年(1834年),中舉人,三次參加會試都不第,從此絕意仕途。
文學姚燮博學多才,精通詩詞、戲曲,擅寫駢文,工於繪畫。
姚燮是個多產作家,曾寫過一千餘首詞和一萬二千餘首詩。姚燮並在戲曲研究和《紅樓夢》研究上均有成就。
姚燮文學成就最大的是他的詩。當時為晚清鴉片戰爭時期,姚燮親身經歷了英國侵略者和清朝軍隊在甬東的戰役,並用詩歌詳細生動地描繪了這場戰役,具有歷史意義。
他繼承和發揚了前代樂府詩的風格,作品具有強烈的現實主義精神。詩詞作品的語言趨於平民化,通俗易懂。他的很多文學作品採用了歌謠體的體裁,琅琅上口,具有很強的敘事性和形象性。
著作參見條目
參考
書法
姚燮懺綺圖
※.古典詩詞名篇詩意賞析朗讀(點擊即用)
※瓊瑤:情有多深,詩意就有多濃
※古典詩詞名篇詩意賞析朗讀*
※流年歲月,一手煙火一手詩意
※陸儼少《杜甫詩意百開冊頁》高清完整版上冊
TAG:詩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