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基因食品
開放分類: 生物醫學工程 科學 食品 食品安全
收藏分享到頂[3]編輯詞條目錄
摘要 糾錯 編輯摘要
轉基因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GMF)就是生物技術的產物。利用現代分子生物技術,將某些生物的基因轉移到其他物種中去,改造生物的遺傳物質,使其在性狀、營養品質、消費品質等方面向人們所需要的目標轉變。轉基因生物直接食用,或者作為加工原料生產的食品,統稱為「轉基因食品」。
轉基因食品-簡介轉基因食品
轉基因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GMF)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學手段,將某些生物的基因轉移到其它生物物種上,使其出現原物種不具有的性狀或產物,以轉基因生物為原料加工生產的食品就是轉基因食品。通過這種技術人類可以獲得更符合要求的食品品質,它具有產量高、營養豐富、抗病力強的優勢,但它可能造成的遺傳基因污染也是它的明顯缺陷。
含有轉基因生物體或其成份、或者含有轉基因生物體外源性基因表達產物的食品。轉基因生物體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術而獲得的生物體,包括轉基因動物、轉基因植物和轉基因微生物。轉基因生物體與普通生物體的主要區別之處在於它的遺傳物質中含有其他生物體的基因(也叫「外源性基因」),而且這些外源性基因能夠在轉基因生物體中發揮作用或表達出特定產物。
也就是說,通過基因工程手段將一種或幾種外源性基因轉移至某種生物體(動、植物和微生物),並使其具有效表達出相應的產物(多肽或蛋白質),這樣的生物體作為食品或以其為原料加工生產的食品。生活中最常見的幾種轉基因食品包括:西紅柿,大豆,玉米,大米,土豆等。
轉基因食品-種類
為了提高農產品營養價值,更快、更高效地生產食品,科學家們應用轉基因的方法,改變生物的遺傳信息,拼組新基因,使今後的農作物具有高營養、耐貯藏、抗病蟲和抗除草劑的能力,不斷生產新的轉基因食品。第一類,植物性轉基因食品植物性轉基因食品很多。例如,麵包生產需要高蛋白質含量的小麥,而目前的小麥品種含蛋白質較低,將高效表達的蛋白基因轉入小麥,將會使做成的麵包具有更好的焙烤性能。番茄是一種營養豐富、經濟價值很高的果蔬,但它不耐貯藏。為了解決番茄這類果實的貯藏問題,研究者發現,控制植物衰老激素乙烯合成的酶基因,是導致植物衰老的重要基因,如果能夠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抑制這個基因的表達,那麼衰老激素乙烯的生物合成就會得到控制,番茄也就不會容易變軟和腐爛了。美國、中國等國家的多位科學家經過努力,已培育出了這樣的番茄新品種。這種番茄抗衰老,抗軟化,耐貯藏,能長途運輸,可減少加工生產及運輸中的浪費。第二類,動物性轉基因食品動物性轉基因食品也有很多種類。比如,牛體內轉入了人的基因,牛長大後產生的牛乳中含有基因藥物,提取後可用於人類病症的治療。在豬的基因組中轉入人的生長素基因,豬的生長速度增加了一倍,豬肉質量大大提高,現在這樣的豬肉已在澳大利亞被請上了餐桌。第三類,轉基因微生物食品微生物是轉基因最常用的轉化材料,所以,轉基因微生物比較容易培育,應用也最廣泛。例如,生產乳酪的凝乳酶,以往只能從殺死的小牛的胃中才能取出,現在利用轉基因微生物已能夠使凝乳酶在體外大量產生,避免了小牛的無辜死亡,也降低了生產成本。第四類,轉基因特殊食品科學家利用生物遺傳工程,將普通的蔬菜、水果、糧食等農作物,變成能預防疾病的神奇的「疫苗食品」。科學家培育出了一種能預防霍亂的苜蓿植物。用這種苜蓿來喂小白鼠,能使小白鼠的抗病能力大大增強。而且這種霍亂抗原,能經受胃酸的腐蝕而不被破壞,並能激發人體對霍亂的免疫能力。於是,越來越多的抗病基因正在被轉入植物,使人們在品嘗鮮果美味的同時,達到防病的目的。
1、增產型。農作物增產與其生長分化、肥料、抗逆、抗蟲害等因素密切相關,故可轉移或修飾相關的基因達到增產效果。 2、控熟型。通過轉移或修飾與控制成熟期有關的基因可以使轉基因生物成熟期延遲或提前,以適應市場需求。最典型的例子是延熟速度慢,不易腐爛,好貯存。 3、高營養型。許多糧食作物缺少人體必需的氨基酸,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可以從改造種子貯藏蛋白質基因入手,使其表達的蛋白質具有合理的氨基酸組成。現已培育成功的有轉基因玉米、土豆和菜豆等。 4、保健型。通過轉移病原體抗原基因或毒素基因至糧食作物或果樹中,人們吃了這些糧食和水果,相當於在補充營養的同時服用了疫苗,起到預防疫病的作用。 5、新品種型。通過不同品種間的基因重組可形成新品種,由其獲得的轉基因食品可能在品質、口味和色香方面具有新的特點。6、加工型。由轉基因產物作原料加工製成,花樣最為繁多。轉基因食品-歷史轉基因食品
從世界上最早的轉基因作物(煙草)於1983年誕生,到美國孟山都公司研製的延熟保鮮轉基因西紅柿1994年在美國批准上市,及中國水稻研究所研製的轉基因雜交水稻1999年通過了專家鑒定,轉基因食品的研發迅猛發展,產品品種及產量也成倍增長,有關轉基因食品的問題日漸凸顯。
1999年,全世界有12個國家種植了轉基因植物,面積已達3990萬公頃。其中美國是種植大戶,佔全球種植面積的72%。世界很多國家紛紛將現代生物技術列為國家優先發展的重點領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扶持生物技術的發展。但是,轉基因食品在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之間的發展是不均衡的。
聯合國《生物安全議定書》明確賦予各國公眾對轉基因食品的知情權和選擇權。這種權利在許多國家已經得到落實,比如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的超市,轉基因食品的成分、原料、產地等,標識得非常清楚、詳細,一目了然,讓消費者自由選擇。2001年5月,中國政府頒布《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條例》。2003年3月20日,與該條例配套的《農業轉基因生物標識管理辦法》等3個法規正式施行,要求對大豆、玉米 、油菜類轉基因食品必須進行轉基因標識,否則不得進口和銷售。
轉基因食品-由來轉基因食品——西紅柿
雖然傳統農業基本上能夠解決當今世界的糧食需要,但是傳統農業不僅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破壞了生物多樣性,也增加了生產成本。以基因工程技術為代表的現代生物技術已經在農業、醫藥、食品等領域展示了巨大的生產潛力,其在農業上的應用就是為解決上述問題而出現的。例如,用基因工程技術培育出的抗病蟲害轉基因作物自身就可以殺死或抑制病蟲害,不再需要單純依靠農藥解決病蟲害問題,不僅提高了產量,降低了生產成本,而且保護了環境。已推廣的轉基因作物主要有玉米、大豆、油菜、西紅柿等。
美國農業基因工程技術的研究開發水平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孟山都、杜邦等跨國公司開發的轉基因作物品種在世界很多國家推廣。在美國,人們日常熟悉的許多食品都利用轉基因玉米製作,比如早餐食品和油炸三明治卷。軟飲料、糕點和糖果等許多食品現在都用轉基因玉米糖漿作為致甜劑。轉基因大豆也用於製作數百種食品包括食用油、糖果和人造黃油。儲藏期長的轉基因西紅柿也已經在美國上市銷售。
轉基因食品-作物功能轉基因食品——草莓
世界上第一種轉基因食品是1993年投放美國市場的西紅柿。至今才短短几年,動物來源的、植物來源的和微生物來源的轉基因食品發展非常迅速,各種類型轉基因食品應運而生。儘管至今尚無人給轉基因食品進行分類,但按慣例,按轉基因的功能是可以對其分類的。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幾種類型:
增產型農作物增產與其生長分化、肥料、抗逆、抗蟲害等因素密切相關,故可轉移或修飾相關的基因達到增產效果。
控熟型通過轉移或修飾與控制成熟期有關的基因可以使轉基因生物成熟期延遲或提前,以適應市場需求。最典型的例子是延熟速度慢,不易腐爛,好貯存。
高營養型許多糧食作物缺少人體必需的氨基酸,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可以從改造種子貯藏蛋白質基因入手,使其表達的蛋白質具有合理的氨基酸組成。已培育成功的有轉基因玉米、土豆和菜豆等。
保健型
通過轉移病原體抗原基因或毒素基因至糧食作物或果樹中,人們吃了這些糧食和水果,相當於在補充營養的同時服用了疫苗,起到預防疾病的作用。有的轉基因食物可防止動脈粥樣硬化和骨質疏鬆。一些防病因子也可由轉基因牛羊奶得到。
新品種型通過不同品種間的基因重組可形成新品種,由其獲得的轉基因食品可能在品質、口味和色香方面具有新的特點。
加工型由轉基因產物作原料加工製成,花樣最為繁多。
轉基因微生物食品微生物是轉基因最常用的轉化材料,所以,轉基因微生物比較容易培育,應用也最廣泛。例如,生產乳酪的凝乳酶,以往只能從殺死的小牛的胃中才能取出,現在利用轉基因微生物已能夠使凝乳酶在體外大量產生,避免了小牛的無辜死亡,也降低了生產成本。
轉基因特殊食品科學家利用生物遺傳工程,將普通的蔬菜、水果、糧食等農作物,變成能預防疾病的神奇的「疫苗食品」。科學家培育出了一種能預防霍亂的苜蓿植物。用這種苜蓿來喂小白鼠,能使小白鼠的抗病能力大大增強。而且這種霍亂抗原,能經受胃酸的腐蝕而不被破壞,並能激發人體對霍亂的免疫能力。於是,越來越多的抗病基因正在被轉入植物,使人們在品嘗鮮果美味的同時,達到防病的目的。
轉基因食品-技術實質轉基因食品——土豆
用基因工程方法將有利於人類的外源基因轉入受體生物體內,改變其遺傳組成,使其獲得原先不具備的品質與特性,以這些生物為來源的食品即轉基因食品。這項技術可增加食品原料產量,改良食品營養價值和風味,去除食品的不良特性,減少農藥使用。因而,它具有無法估量的發展潛力和應用價值。
轉基因食品在商品化之前,往往經過了嚴格的審批。例如,美國涉及轉基因生物安全性的政府管理機構就有食品與藥物管理局、農業部和環境保護署,各個部門分工明確,形成了一個十分高效而嚴密的安全保證體系。全世界的大多數科學家均對轉基因技術持支持態度,並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予以了肯定。自從1996年美國允許第一例轉基因食品在超市出售以來,2億多美國人已吃了約6年,幾千萬澳大利亞人和加拿大人也在吃,至今還沒有發現一個證明它是有問題的案例。
雖然尚無證據表明轉基因食品是不安全的,但相對於傳統的自然食品而言,它還是一個新生事物,的確存在著不確定的因素與未知的長期效應,其安全性還有待於進一步實踐的檢驗。轉基因食品的這一屬性引發了激烈的爭論:支持者認為它是新一輪農業革命的曙光,是第二次綠色革命;反對者卻認為它是危險的和有污染的,會給消費者安全和環境安全造成毀滅性的災難。但是,爭論的各方卻往往並非簡單地出於對食品安全性的考慮,因而也不完全是以科學為其出發點的。
轉基因食品-意義轉基因食品
基因工程如果能在相應的法律、法規嚴格控制下,有序健康地朝著有利於人類需要的方向進行發展,它將給人類帶來不可估量的貢獻。
轉基因植物轉基因植物是基因組中含有外源基因的植物。它可通過原生質體融合、細胞重組、遺傳物質轉移、染色體工程技術獲得,有可能改變植物的某些遺傳特性,培育高產、優質、抗病毒、抗蟲、抗寒、抗旱、抗澇、抗鹽鹼、抗除草劑等的作物新品種。而且可用轉基因植物或離體培養的細胞,來生產外源基因的表達產物,如人的生長素、胰島素、干擾素、白介素2、表皮生長因子、乙型肝炎疫苗等基因已在轉基因植物中得到表達。
轉基因動物
轉基因動物就是基因組中含有外源基因的動物。它是按照預先的設計,通過細胞融合、細胞重組、遺傳物質轉移、染色體工程和基因工程技術將外源基因導入精子、卵細胞或受精卵,再以生殖工程技術,有可能育成轉基因動物。通過生長素基因、多產基因、促卵素基因、高泌乳量基因、瘦肉型基因、角蛋白基因、抗寄生蟲基因、抗病毒基因等基因轉移,可能育成生長周期短,產仔、生蛋多和泌乳量高,轉基因超級鼠比普通老鼠大約一倍。生產的肉類、皮毛品質與加工性能好,並具有抗病性,已在牛、羊、豬、雞、魚等家養動物中取得一定成果。
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爭論轉基因食品——安全評價
最早提出轉基因食品安全問題的人是英國的阿伯丁羅特研究所的普庇泰教授。1998年,他在研究中發現,幼鼠食用轉基因土豆後,會使內臟和免疫系統受損。這引起了科學界的極大關注。隨即,英國皇家學會對這份報告進行了審查,於1999年5月宣布此項研究「充滿漏洞」。1999年英國的權威科學雜誌《自然》刊登了美國康乃爾大學教授約翰·羅西的一篇論文,指出蝴蝶幼蟲等田間益蟲吃了撒有某種轉基因玉米花粉的菜葉後會發育不良,死亡率特別高。目前尚有一些證據指出轉基因食品潛在的危險。
面對越來越多的轉基因食品,人們的認識並非一致,以美國為首的主吃派和歐洲為首的反對派在全球範圍內形成了兩大陣營。不久前調查表明,美國、加拿大兩國的消費者大多已接受了轉基因食品,僅有27%的消費者認為食用轉基因食品可能會對健康造成危害。而在歐洲,大多數人是反對轉基因食品的,英國尤為明顯。緣由是1998年英國的一位教授的研究表明,幼鼠食用轉基因的土豆後,會使內臟和免疫系統受損,這是對轉基因食品提出的最早質疑,並在英國及全世界引發了關於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的大討論。
國際上,尤其是西歐出現了強烈抵制轉基因食品的潮流。歐盟對轉基因食品的生產和銷售制定了一系列法規,要求基因改變不得超過基因總量的1%,市場上出售的轉基因食品必須貼標籤,還要求有關國際機構對轉基因食品的無害性及其對環境的影響進行科學檢驗。2000 年3 月,聯合國糧農組織即發出警告:「為了減少將毒素從一種生命形式轉移到另一種生命形式的風險,降低產生新毒素或將可以導致過敏症的化合物從一個物種轉移到另一個物種(這種轉移也許會引起意想不到的過敏反應)的可能性,我們必須保持小心謹慎的態度。」 在中國,科學家們對轉基因的安全也涇渭分明地分為兩派。中國農業大學校長陳章良曾說,「我是一個堅決支持轉基因的人。轉基因食品美國已經吃了 6 年,我們已經吃了 3 年,沒有見過有一個人吃了有什麼不好的結果。中國大豆的 50%是進口的轉基因大豆,它們主要來自於美國和阿根廷,這些大豆主要用來榨油。我們吃的豆油、豆腐、豆漿等等,其實都是轉基因的,我們一直在吃,但並沒有什麼問題。」。他還說,我們注射的乙肝疫苗就是轉基因製品,沒有人提出疑義。 在回答中國為什麼要發展轉基因食品的提問時,陳章良表示,發展轉基因食品最重要的是國家糧食安全問題,轉基因作物具有抗旱、抗雜草、抗蟲、抗病毒、高產等特性。它對農業生產品質改良都有重大意義。 2010 — 2020 年,世界人口增長加快,糧食壓力很大。現在很多人認為我國的糧食已經多得吃不完了,實際並沒有這麼樂觀。我們國家糧食貯藏技術並不很好,糧食的緩衝能力很弱。在與周邊國家關係好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購買糧食把自己的土地養起來,但一定要有基因技術作保障。 中科院《科學新聞》發表的文章將轉基因食物「可能」對人類健康的危害總結為三點: 1. 轉基因作物中的毒素可引起人類急、慢性中毒或產生致癌、致畸、致突變作用; 2. 作物中的免疫或致敏物質可使人類機體產生變態或過敏反應; 3 . 轉基因產品中的主要營養成份、微量營養成份及抗營養因子的變化,會降低食品的營養價值,使其營養結構失衡。 香港綠色和平組織對不肯做出「不使用轉基因原料」承諾的食品商,貼上了紅色標籤,共有 112 種產品因此被載入「紅色警報」之列。它們都是一些大名鼎鼎的品牌:雀巢、樂天雪糕、旺旺薯片、品客薯片、美極鮮醬油、頂好調味、朝日啤酒、麥斯威爾咖啡、新奇士橙汁等,「紅色警報」的傳播幾乎立刻引發了轉基因恐慌,最早被曝光的世界第一大嬰幼兒營養食品雀巢公司,瞬間在中國內地遭受了嚴重的信任危機,大多數是對雀巢的抨擊和不滿之聲。上海一家媒體就此發表題為《 6 種雀巢食品含有不明基因為何在亞洲銷售?》的文章,發布了香港綠色和平組織對在中國銷售的雀巢奶製品和嬰兒食品的質疑,並暗示轉基因可能導致對人體不可預測的疾病與突變。一時間轉基因食品鬧得滿城風雨沸沸揚揚。
轉基因食品-安全性評估2002 年10 月中旬,世界衛生組織公布了有關轉基因食品 20 個問題的調查報告,系統而全面地闡述了轉基因食品的現狀與未來發展趨勢。該報告旨在消除人們對轉基因食品的疑慮,使現代生物技術能造福人類。 報告對轉基因食品無害性的評估主要有以下幾方面:是否有毒性、引起過敏反應、營養或毒性蛋白質的特性、注入基因的穩定性、基因改變引起的營養效果及其它不必要的功能等。對人類健康而言,專家們認為,主要應審查轉基因食品有無毒性及對環境的影響。 目前,國際市場上的轉基因食品都按照上述要求經過了嚴格審查,證明它們對人類健康無任何副作用。這些檢驗不僅在生產國進行,而且由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委員會負責監管。該委員會正在制訂轉基因食品的商品化標準及監督辦法, 2003 年 7 月可望通過,這將是第一部關於轉基因食品的國際法規。 專家們認為,由於轉基因作物能更好地防治病蟲害,抵禦乾旱,提高產量,營養成分高,因此發展前景十分廣闊。到 2015 年,全球人口將增至 90 億,只有提高農業生產率才能滿足人類對食品的需求,而現代生物技術無疑是提高農業生產率的重要手段之一。人們還可利用基因技術生產速生魚類和醫藥工業所需的疫苗等,以滿足人類的生活需要。但專家們也強調,發展轉基因食品必須有嚴格監督、科學檢驗、國際立法,以避免它對人類健康和環境造成損害。
轉基因食品-評價原則 1993年,經合組織(OECD)首次提出了轉基因食品的評價原則--「實質等同」的原則,即:如果對轉基因食品各種主要營養成分、主要抗營養物質、毒性物質及過敏性成分等物質的種類與含量進行分析測定,與同類傳統食品無差異,則認為兩者具有實質等同性,不存在安全性問題;如果無實質等同性,需逐條進行安全性評價。 [1]轉基因食品-轉基因食品與消費者權益 最近,有3條信息令人關注,它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一是國際消費者聯合會已將2002年3月15日(即國際消費者權益保護日)的主題確定為「轉基因食品安全」;二是國際綠色和平組織公布了對我國一些地區的食品抽查結果,發現很多含有轉基因成份的食品未貼標籤或註明;三是中國農業部在5月中旬開展轉基因生物安全督查。歐洲的消費者,可以說是全世界最堅定的轉基因食品「知情權捍衛者」。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歐盟地區爆發了太多的衛生危機——瘋牛病、口蹄疫等,它們已經使歐洲人對於衛生健康問題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因而不再相信政府的判斷,而寧願自己做出選擇。而現實情況是:大多數公眾在知情後,確實對轉基因食品表現了不信任甚至激烈的抵制。據民意調查顯示:在英國只有14%的人表示接受該類食品,66%的法國人認為轉基因食品對健康有害,一些農民把水果、蔬菜甚至牛糞傾倒在快餐店門前,以抗議他們出售的牛肉麵包和土豆中含有轉基因成份。日本最大的消費者團體的一位頭領指出,雖然公眾接受政府的安全方針,但如果能被告知哪些食物中含有轉基因成分,他們將覺得更加安全一些。而日本政府則在社會上大力普及轉基因的知識,告誡國民不要一談轉基因就「色變」。即使在轉基因技術的搖籃——美國,公眾也由於知道了所謂「轉基因污染事件」而爆發了情緒。去年年底,《華盛頓郵報》披露美國Prodi-Gene公司醜聞,該公司將含有轉基因成份的藥用玉米與食用大豆混雜在一起,更糟的是,這些藥用玉米是用來提取胰島素治療乙肝、糖尿病、癌症以及艾滋病的,事件被曝光後,迫於強大的公眾壓力,該公司把受到「污染」、總值270萬美元的大豆全部付之一炬。現在,許多國家的政府都採取了這樣一種折衷但具有現實意義的態度——將懸而未決的轉基因安全「疑案」,留給公眾自己去判斷。為了使廣大消費者能夠明明白白地消費,大多數國家採用的辦法是:給轉基因食品貼上鑒別標識。歐洲是最早為轉基因食品採取標識制度的地區。此外,歐洲議會還建議加強對轉基因污染事故的通報制度。亞太地區的韓國、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沙烏地阿拉伯、斯里蘭卡、紐西蘭也相繼頒布了自己的標識法規。中國政府對轉基因食品同樣有標識制度的考慮,並且已經有了法規。但是,它們卻遲遲沒有被執行。2002年1月7日,農業部頒布《農業轉基因生物標識管理辦法》等規定,要求自2002年3月20日起,凡在中國境內銷售的大豆、玉米、油菜等及其製品若屬轉基因生物,必須進行標識。該辦法將轉基因標識的範圍限制在5類17種產品。但是這些產品的標識管理被國家環保總局的研究人員認為「作用非常有限」。上述《辦法》帶著「農業」二字,因此只能管到農業,管不了與此相關的製藥業、環保,更管不了食品加工——而這三項恰恰是和公眾利益關係最密切的。衛生部2002年發布了《轉基因食品衛生管理辦法》。其中規定:從2002年7月1日起,對「以轉基因動植物、微生物或者其直接加工品為原料生產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劑」必須進行標識。與農業部的辦法相比,衛生部的辦法顯然要覆蓋範圍廣而且細緻得多。但就在它生效後僅僅4個月就基本未再被實行了。2002年12月25日,上海市消費者協會發布了針對市民的消費提示:「在目前國家還未實施嚴格的安全管理和審批制度及轉基因技術還不成熟的情況下,消費者應謹慎食用轉基因食品。」轉基因食品-轉基因食品風險的預防霸佔中國市場的轉基因 食用油麵對轉基因食品的不確定的風險,採取預防原則,很多國家都採取了標識,就是對轉基因食品進行標識。歐盟15國採取了強制性的標識制度,轉基因成分的含量超過0.9%必須要標識,並且歐盟制定的法規還有一個叫做traceability,就是可跟蹤性。轉基因產品在貨架上的食品上面標籤要講清楚,從哪來的,轉的什麼基因,基因的供體、受體、載體么,都要講清楚。從開始,哪來的,都有個系列,可以跟蹤、追蹤。很多國家,像挪威、瑞士等國家控制得比較嚴。包括澳大利亞、紐西蘭也要實施標籤。南韓是亞洲國家,從2001年3月份開始標籤,但是它的要求比較松,要求轉基因的成分超過3%實行標籤,如果不標籤的話,查出來可以罰1000萬韓元,或者是坐3年牢。日本也有標籤制度,日本要求是5%,比較松,是全世界最松的一個標籤。
消費者對轉基因食品持有什麼態度?日本2002年做了個調查,調查結果,80%的日本人對現在的標識不滿,認為5%的標籤太寬鬆,應該要嚴格一點。德國有70%的農民不願意種植轉基因食品,種了以後賣不掉,歐洲人不喜歡吃轉基因的東西,所以不種。廣州中山大學,在「國際綠色和平組織」的資助下,對廣州消費者進行過調查,87%的消費者要求有知情權,80%人要求標識,表達了一種聲音。但是有很多人,約三分之一的人不知道什麼叫轉基因食品,說明公眾對轉基因方面知識比較少。
轉基因食品-中國的轉基因食品在中國,中國在國際上的生物技術、轉基因方面水平不低,除了美國、日本、德國,歐洲的一些發達國家以外,中國在發展中國家可能首屈一指,而且在某些方面也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中國總共有50多種植物,包括糧食作物,在做轉基因的開發研究,在動物方面也有,魚的轉基因也在做。從1997年到2001年底,農業部一共受理了轉基因生物的申請有587項,申請進行環境釋放、商業化生產。最後批准環境釋放的有415項,雖然環境釋放可以種,但是只允許很小面積種,而且要有隔離措施。批准商業化生產的有46項,商業化生產沒有隔離措施,可以隨便種,主要是6種。一種是棉花。就是抗蟲,轉Bt基因的抗蟲棉;還有番茄,抗黃瓜花葉病毒的番茄,還有一種晚熟的番茄;也是抗黃瓜花葉病毒矮牽牛的甜椒;還有一些獸用的飼料添加劑,還有微生物的農用產品。現在我們中國的市場上,真正國產的轉基因番茄也就是在湖北或者在廣東可能有少量種植,據說不超過1萬畝。甜椒可能也就限制在遼寧範圍,有一點,因為可能還沒有通過種子審定,因此商業化生產十分有限。最主要的轉基因產品是棉花,棉花不是吃的,不是食品,但是棉花的種子可以榨油。我們做過調查,河北省很多農民是用棉花籽榨油吃的,也是食品,因此他們食用轉基因的棉花油。轉基因的棉花種的面積比較大。從1996年開始種,到2001年,棉花種植面積的30%以上都是轉基因的,轉基因棉花當中,有70%是美國孟山都公司提供的種子。還有30%是我們中國的研究所,中國農科院棉花所,還有很多省里的農科院培育出來的轉基因的棉花品種,30%這個量還是相當大。所以中國成為世界四大種植轉基因生物的國家之一,主要是轉基因棉花的分量比較大。中國市場上沒有多少轉基因的食品,我們自己生產的沒有什麼,但是不是大家沒吃。實際上我們每天基本上跟轉基因的食品不離開的。主要原因是我們進口了轉基因的食品,進口轉基因的大豆比較多。轉基因的大豆榨油製成了油,製成了豆製品,因此我們逃不掉的,是要吃的。比如2001年進口的1394萬噸大豆當中,美國有572萬噸,阿根廷有502萬噸,這兩個國家是主要的。美國當年63%是轉基因的大豆,阿根廷90%以上是轉基因的,所以這些進口大豆,實際上大部分都是轉基因的。2002年,中國國務院的條例發布以後,2002年比2001就有一些變化。我們進口巴西的大豆增加了23.7%,巴西基本上是非轉基因的,進口美國的大豆減少了19%,進口阿根廷的大豆減少了44.7%,在總體上減少了進口18.7%。為什麼中國還進口轉基因大豆?中國現在加入了WTO,國際經濟全球化,哪兒的東西便宜,哪兒的東西比哪兒的東西要好,他就買哪的。我們東北大豆在市場上,美國大豆也在市場上。過去我們東北大豆當時的價格比美國大豆要高20%,但是我們大豆的含油量不如美國大豆,美國大豆含油量達到21%,我們只有18%,所以榨油商要用美國的大豆,出油率高。但是,這個情況現在有些變化。農業部這兩年推廣高油大豆,我們的含油量也達到21%了。而且我們自己的大豆是非轉基因大豆,現在日本人、南韓人都要吃非轉基因大豆。我們的大豆叫有機大豆,或者非轉基因大豆,現在我們大豆的出口增加了。大連的大豆期貨交易所,原來專門交易的是美國的轉基因大豆,現在交易是的中國非轉基因大豆。
轉基因食品-標識根據衛生部頒布的《轉基因食品衛生管理辦法》,食品產品中含有轉基因成分的,要在包裝上標明『轉基因標識』。法律賦予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轉基因產品標識應讓消費者一目了然。
轉基因食品-隱患轉基因食品——存在隱患毒性問題
一些研究學者認為,對於基因的人工提煉和添加,可能在達到某些人們想達到的效果的同時,也增加和積聚了食物中原有的微量毒素。
過敏反應問題對於一種食物過敏的人有時還會對一種以前他們不過敏的食物產生過敏,比如:科學家將玉米的某一段基因加入到核桃、小麥和貝類動物的基因中,蛋白質也隨基因加了進去,那麼,以前吃玉米過敏的人就可能對這些核桃、小麥和貝類食品過敏。
營養問題
科學家們認為外來基因會以一種人們還不甚了解的方式破壞食物中的營養成分。
對抗生素的抵抗作用當科學家把一個外來基因加入到植物或細菌中去,這個基因會與別的基因連接在一起。人們在服用了這種改良食物後,食物會在人體內將抗藥性基因傳給致病的細菌,使人體產生抗藥性。
對環境的威脅在許多基因改良品種中包含有從桿菌中提取出來的細菌基因,這種基因會產生一種對昆蟲和害蟲有毒的蛋白質。在一次實驗室研究中,一種蝴蝶的幼蟲在吃了含桿菌基因的馬利筋屬植物的花粉之後,產生了死亡或不正常發育的現象,這引起了生態學家們的另一種擔心,那些不在改良範圍之內的其它物種有可能成為改良物種的受害者。
最後,生物學家們擔心為了培養一些更具優良特性,比如說具有更強的抗病蟲害能力和抗旱能力等,而對農作物進行的改良,其特性很可能會通過花粉等媒介傳播給野生物種。
轉基因食品-相關事件 「綠色和平」公布的雀巢轉基因食品一覽表 |
|
日期 | 產品 |
99.11 |
雀巢甘脆朱古力(香港) |
01.3 |
雀巢百福豆漿(香港) |
01.5 |
雀巢嬰兒純米粉(蘋果味)(香港) |
01.6 |
雀巢鳳仙雪條(香港) |
02.4 |
雀巢百福豆腐花(香港) |
02.4 |
雀巢百福豆漿(香港) |
02.12 |
雀巢美極翡翠白玉湯(北京) |
02.12 |
雀巢巧伴伴(南京) |
03.6 |
雀巢百福豆腐花(香港) |
03.6 |
雀巢百福鮮豆漿(香港) |
03.8 |
雀巢巧伴伴(上海) |
2002年環保組織綠色和平組織(Greenpeace)曾指出,雀巢公司雖在歐洲承諾不再在產品中使用轉基因原料,但卻繼續在亞洲銷售轉基因食品。
香港綠色和平組織的一項檢測結論:雀巢的奶製品和嬰兒食品大都含有不明基因的原料,也就是說,雀巢在中國銷售的食品有可能是轉基因食品。
2002年底,一篇題為「把亞洲兒童當『實驗用小白鼠』」的網上文章稱,對歐美市場用戶承諾不使用轉基因原料的全球最大食品商之一——雀巢公司,正在被指責將中國及亞洲兒童當作其轉基因食品的「實驗用小白鼠」。文章同時披露了香港綠色和平組織的一項檢測結論:雀巢的奶製品和嬰兒食品大都含有不明基因的原料。
此文一出,對中國國內的大多數消費者來說,他們首次意識到自己在超市、商場中購買的雀巢食品中可能含有轉基因成分,而這些轉基因成分「可能導致對人體不可預測的疾病與突變」。雖然誰也說不清所謂的疾病與突變是什麼,但是「病從口入」的古訓早已為中國人耳熟能詳,恐慌與不信任開始產生了,一些商場開始出現退貨現象,被退回的食品中除了被曝光的雀巢產品外,還殃及了雀巢的其他產品。
12月4日,雀巢公司向外界否認其違反中國轉基因食品標識管理規定,並且聲明支持轉基因食品。它表示:「認可基因技術在長遠方面對改善食物的質量、可得性以及營養價值上的潛力。雀巢支持在良好的科研基礎上負責任地把基因技術應用在食品生產上。」但針對某些具體產品究竟是否含有轉基因成分這一問題,雀巢公司並未明確給予肯定或否定。
2004年初,上海一名消費者朱女士從互聯網上獲知國內銷售的雀巢產品含有轉基因成分的消息,並自費去權威部門檢測。檢測結果驗證了這一消息,朱女士有一種被欺騙的感覺,她一紙訴狀將上海雀巢有限公司及銷售該產品的某超市告上法庭,提出「退一賠一」,並要求雀巢公司摒棄雙重標準,承諾在中國銷售的產品不使用轉基因原料,如果使用必須按國際標準明確標識,便於消費者識別和慎重選擇。
2003年,綠色和平檢測出「雀巢」產品含有轉基因成分,消費者反應激烈,並促使消費者首次就轉基因食品的知情權向該跨國食品公司提出訴訟;2005年,綠色和平發現卡夫食品公司的產品含有轉基因成分,當時,「卡夫」在中國與歐洲市場實行轉基因政策雙重標準,在於卡夫溝通無效後,綠色和平公布了檢測結果。隨後通過長達8個月的溝通,2005年底,「卡夫」致信綠色和平,在中國市場明確做出與歐盟市場完全一致的承諾;2007年,綠色和平公布日本「格力高」公司的數款產品含有轉基因成分,1天後,格力高公司向綠色和平發來其在全球市場均「不使用轉基因原料」的書面承諾。
隨著事態的發展,關於「雀巢在轉基因問題上歐洲和亞洲實行的雙重標準」的議題新鮮出籠,消費者起訴雀巢侵犯知情權也被炒得沸沸揚揚。
轉基因食品-袁隆平談轉基因食品 袁隆平說對轉基因食品不能一概而論抗病蟲轉基因品種推廣時應慎重袁隆平認為人食用轉基因食品只要兩代人沒問題才安全針對社會各界對轉基因食品提出的種種質疑,3月3日,全國政協委員、「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對轉基因食品不能一概而論,對抗病蟲的轉基因品種,在推廣時應持慎重態度。
「轉基因食品不能全否,也不能全肯,它們中有的不存在安全問題,但也有的還要對其安全性作進一步的深入研究。」袁隆平說,通過轉基因技術,人類可以獲得更符合自己要求的品質好、產量高、營養豐富和抗病蟲強的優良品種,但也可能會造成生物遺傳基因污染。
「比如說毒蛋白基因,對於防蟲效果非常好,但人們擔心對人體的健康也可能產生不利影響。」袁隆平表示,這是有道理的,國家對這一問題也很慎重,到現在抗病蟲轉基因品種並沒有放開生產市場,仍處於試驗階段。
「但我們不能將轉基因食品一棍子打死,認為轉基因食品都是壞的,有部分轉基因食品並沒有毒性,不能一概認為都是有問題的。」袁隆平介紹,水稻和小麥屬於碳3植物,玉米、甘蔗屬於碳4植物,後者的光合效率要比前者高30%-50%,現在他們已將玉米的碳4基因轉移到水稻身上,以提高其光合效率。「對於這樣的轉基因品種,我認為就不存在食品的安全問題。」
袁隆平說,利用生物技術開展農作物育種是今後的發展方向和必然趨勢,轉基因技術是分子技術中的一類,因此必須加強轉基因技術的研究和應用。對待轉基因食品,特別是可直接食用的轉基因品種應持科學慎重的態度,但也不能簡單拒之。
他表示,由於轉基因食品存在潛在風險以及基因污染、增殖、擴散及清除途徑不確定等因素,因此一旦轉基因生物出了問題,根本無法控制,誰也擔不了責任。「轉基因食品對於人體是否有傷害,需要非常長的時間來考察,至少需要兩代人才能得出結論。」袁隆平坦言,公眾對轉基因作物之所以存在安全顧慮,主要是有些轉基因作物特別是抗病蟲的轉基因品種,其基因是來自一種細菌中的毒蛋白。由於蟲子吃了毒蛋白可以被毒死,因此長期攝入該物質對人是否有害很難說。「現在的實驗不能讓人來做,都是通過小白鼠。但人是人,白鼠是白鼠,對白鼠沒有任何危害,但對人不一定就沒害,人與它們的機體是不一樣的,所以對一些抗病抗蟲的轉基因食品要慎之又慎,要做好系統的安全評價。「如果轉基因抗病蟲的水稻要人體作實驗,我將第一個報名。」袁隆平說,只要兩代人不出現問題,就說明這種轉基因食品是安全的。
轉基因食品-發展前景轉基因食品
轉基因食品的發展前景在這場爭論中似乎變得撲朔迷離,其實這也並不是轉基因食品才獨有的現象。回顧歷史上技術產品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不難發現,任何技術產品的形成與發展方向都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社會因素的影響。社會需求引導了它的出現,它在社會生產、生活中的應用推動了它的發展,不同社會群體之間相互爭論與「磋商」的結果決定了它的演變方向,這一過程並不是事先可以預測的。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科學技術越來越明顯地成為社會大系統的有機組成部分,它與整個社會大系統及其子系統之間的複雜聯繫與相互作用也變得越來越突出。
對於轉基因食品,應看到,對其社會需求是存在的。它承負著人們渴望緩解飢餓與貧窮的沉重期待,也凝聚著人們改善生活質量,提高生活水平的喜悅憧憬。這就是它賴以存在與發展的意義所在。雖然目前不同國家、不同利益群體之間的爭執一時難以調和,但可以相信:最終的結果是,或是找到一個令全球不同利益集團達成共識的平衡點;或是像醫學之發展一樣??在中國成中醫,在西方成西醫。轉基因食品也會在不同社會環境下適應性地成長。
無論如何,零風險是不存在的,也沒有什麼絕對安全。但是,因噎廢食,無所作為才是最大的風險。
轉基因食品相關知識展開 收起轉基因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GMF)是利用現代分子生物技術,將某些生物的基因轉移到其他物種中去,改造生物的遺傳物質,使其在形狀、營養品質、消費品質等方面向人們所需要的目標轉變。以轉基因生物為直接食品或為原料加工生產的食品就是「轉基因食品」。 |
農桿菌冠癭瘤轉基因DNA《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阿帕德·普茲泰羅伯特·梅 |
世貿組織歐盟染色體轉基因食品蘇雲金桿菌經合組織 |
《中國國家生物安全框架》李昌平鄭風田袁隆平方舟子轉基因作物 | 凝乳酶遺傳工程疫苗食品轉基因大豆抗營養因子伊麗娜·葉爾馬科娃 |
收藏 分享到: 頂[3] 編輯詞條
互動百科的詞條(含所附圖片)系由網友上傳,如果涉嫌侵權,請與客服聯繫,我們將按照法律之相關規定及時進行處理。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於www.hudong.com。
附圖 上傳圖片 更多>>jiyin
shipin
jinyin
jiyin
- 注釋:
- [1] ^北京科普之窗:轉基因食品,2003年9月11日
- 參考資料:
- 綠色和平組織,關於轉基因食品的介紹
- 價值中國網,轉基因食品的相關知識,2008-6-10
- 39健康網,轉基因食品-遊離於是非之間的未知數
- 搜狐,主題:轉基因食品的由來和安全性知多少,2008-12-29
- 上海科技
- 北京科普
- 綠色和平
- 中國網
- 中國新聞網
- 被引用: 轉基因食品已被如下媒體引用 我來補充
- TOM: 轉基因食品,科學家也不能保證的「偽食品」 2009-09-18 刪除 編輯
媒體:
標題:
URL:
作者:
日期:
保存 取消
- 開放分類: 我來補充
- 生物醫學工程
- 科學
- 科學缺陷
- 轉基因與中國食品安全
- 轉基因食品
- 食品
- 食品安全
推薦閱讀:
※霧霾里的基因組學
※人類是否天生攜帶貪婪、自私的基因?
※現在能否通過基因檢測檢查可能致病的基因?
※腫瘤其實是一種基因病!
※歡迎加入解螺旋技術交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