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言行」為「習慣」
「管理提升、提高執行力」是很多企業孜孜以求的目標,如果世上一切時時刻刻都在發生著「明顯」變化,這意味著「混亂」。系統沒有連續性,管理也就沒有任何意義。管理「連續性」並不比管理「變化性」容易,培養行動習慣不是主張無休無止、毫無目的的行動,而是保持好奇心、警惕性和創新精神,具有「主動」而非「被動」的行動意識。
英國哲學家休謨有句名言:「習慣是人生的偉大指南」。有一些管理者善於思考,然而做事不夠果斷;另一些管理者長於執行,但是不願分析形勢;又一些管理者精於權衡,尋找「抽象思考」和「實際行動」的交匯點。因為沒有思考的行動是魯莽行動,沒有行動的思考是消極思考。
自我管理的反思習慣
任何人總是從「管自己」到「管別人」,許多人都在忙碌工作,沒時間靜下來思考。「認識你自己」是兩千多年前銘刻於古希臘德爾菲神廟內的箴言,「管理你自己」是20世紀末管理大師德魯克的告誡。反思的習慣、反思的時間、反思的內容,就像三角形的三條邊,缺一不可。德魯克提出自我管理要「反思」三個問題,我的長處是什麼?要向周圍的人尋求反饋並加以分析,發現自己真正的長處,努力發揮自己的長處。我做事的方式是什麼?思考自己是擅長團隊合作還是習慣單打獨鬥,是在高壓之下越戰越勇,還是在和諧有序的環境下才能出色發揮。我的價值觀是什麼?探索內心是喜歡突破性創新還是願意持續改善,是信任內部培養人才,還是相信空降外援。反思的價值不在於反思本身,而在於反思之後的行動效果。
團隊管理的合作習慣
職能部門總部建設活動的目標,是使職能部門成為責任型、效率型、服務型、學習型、廉潔型等「五型」管理部門。從我十年的管理經歷中體會到,目標具有重要性和價值性這「兩重性」,重要性促使團隊行動,因為有考核指標的壓力;價值性保證目標實現,受到團隊價值觀的影響。價值觀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只是對人、事、物的輕重緩急有一個排序,作為團隊選擇的「標準」。我提倡「坦率、團結、尊重」的價值觀,坦率是團隊內部需要不同聲音,人不喜歡聽到自己被否定,而坦率不是否定誰,只是要知道真實情況。團結是團隊每個人都應有機會發言,其意見被認真聽取,然後討論並達成共識,做出決定後則按共同目標前進。尊重是團隊每個人都有獨一無二的長處,也有不為人人接納的習慣,成員之間不強求互相喜歡,但需要互相尊重、互相支持。有了正確的價值觀,合作習慣則將「水到渠成」。
文化管理的分析習慣
團隊需要合作習慣提高執行力,企業需要文化管理增強凝聚力。如果通過「報表」看世界500強企業,具有很多相同性;通過「工作」在不同500強企業,就會感覺差異性。全球性企業深受著總部所在國文化的影響,管理者會受到出生地文化和企業所在國文化的碰撞。因此,管理者需要理解各種不同的文化特徵,分析別人印象和自己感受的異同之處,從不同角度看問題,減少管理中的偏見。美國倫理學家加拉格爾·哈德利《誰把孔雀變黑白》書中描述,一隻叫佩里的聰明、能幹孔雀,應聘到企鵝王國。然而,企鵝王國紀律嚴明、企業文化僵化,到處是成文、不成文的規定。雖然佩里的才能有目共睹,但其特立獨行、與眾不同的做事風格,卻讓企鵝們不舒服。佩里自己也感到格格不入,只好選擇離開,去機會王國發展。作者認為,在企業中需要「企鵝」,保存組織記憶,維持企業穩定;也需要「孔雀」,提供新思路,突破舊框框。
系統管理的行動習慣
系統管理是以系統論的科學規律,把人從分散地、孤立地、簡單地看待事物的機械論觀念,轉變為聯繫地、有機地、整體地看待事物的系統論思維,從而解決包括企業在內更大範圍的複雜性問題。有句流行語「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看似真理,實則廢話。變化並非無處不在,變化亦非新的現象。比如,知識更新很快,愛與恨的情感沒有變;服裝琳琅滿目,鈕扣的樣式就幾種。一般人的視線總是關注自己身邊的事,興趣廣的人將目光投向全球各地或各種事物,謂之「廣見」(WideSight);好奇心的人總想發現為人掩蓋或不為人知的事,謂之「深見」(Insight);有經驗的人在過去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里為現在尋找啟發,謂之「後見」(HinderSight);有智慧的人則為正在發生的事尋求未來意義、方向出路或解決方案,謂之「前見」(Foresight)。如果能將這些「見識」匯聚在一起,企業的執行力必將提升,核心競爭力必將增強。最後,用美國詩人曼利·格蘭特的詩句反思:「你是磐石還是鵝卵石?你要做中流砥柱還是隨波逐流?」-------作者:鄭朝華
推薦閱讀:
※這六大習慣是會導致漏財
※冬天出門習慣縮脖子 小心變成「歪脖子」
※習慣與教養
※為什麼要重新定義「習慣」
※是什麼正在毀掉你家孩子正確的書寫習慣
TAG:習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