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學太極拳的不平凡經歷(第14頁)

樓主:2010無極之談 時間:2011-11-28 11:31:57   作者:zzbj007 回復日期:2011-11-27 16:53:24  回復         學拳與學其他東西一樣,是一個不斷除去謬誤探究真理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能裝神弄鬼、自欺欺人,練成什麼樣就是什麼樣,有功夫就是有功夫,沒功夫就是沒功夫,一切說法、理論都要靠自身來體驗,光說不練是假把式,光會走架子不會實戰也是假把式。全世界練太極的有幾億人,有幾個真把式?為什麼人家練了十幾二十年還是假把式?      國人一大特點,就是特能裝,裝大俠,裝大師,尤其在網上。呵呵。老外就不裝,俺一個英國師弟,拜師前練自由搏擊和合氣道的,上來就打,管你大師二師,有些大師就現了原形。    ==================================================================================   007參透玄機了! 的確,當你刻苦練拳多年而功夫不能上身時,你和師傅論證,你師父會來一句「太極十年不出門」就搪塞過了。真不害臊啊!   自我從師於陳沛菊老師改學小架,不到6個月就達到了脫規矩的階段了----不再練架子,而是練勁力,也就是不練體力練筋力。整整12個月後就開始練推手實戰了,就連我本人對這個速度感到不敢相信。詳情我會在今後慢慢道來。     舉報 | 回復 樓主:2010無極之談 時間:2011-12-01 12:17:10   又一個月很快過去了,這次來鄭州,隨行的還有一位練陳式太極拳二十多年的拳師,他在我們當地太極拳圈子裡還是很有威望的,也是名師的弟子,一直很想拜見陳沛菊老師。他向陳沛菊請教了一個既很簡單有很複雜的問題-----放鬆。這個情景在我開篇時候就已經提到過了。陳老師用了大約十分鐘的時間給他講了放鬆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在身體的應用效果。這位拳師佩服得簡直是五體投地:「聽您一句話,勝過我練十年拳,我真是相信了。」   接下來陳老師開始給我上課了。我首先是彙報練拳的效果,並連聲道謝:這一個月的練習過程收穫太神奇了,所謂「上中下一氣把定,身手足八面支撐」基本能掌握到位了,虛靈勁真真實實地有了「若有鬼神,助我虛靈」的感覺。活步雲手基本上達到力走骨縫、力達四稍,兩胯根筋力更強,腰襠勁能靈活運用了。這個效果在練習之初是根本不敢期望的。太感激陳老師教拳的慷慨和無私。   陳老師竟然很認真地說:「我也應該謝謝你呀。」   我驚愕、納悶。   陳老師繼續道:「謝謝你這麼多年有心於太極拳研練,你現在能踏實勤奮地練拳,就是對太極拳事業的支持。我們陳氏太極拳很需要更多像你這樣的人士來傳承推廣,我也很想有一批人品好、有志向的人能作為專業人才培養啊。我只是我們陳家溝陳氏太極拳的其中一個傳承人,我沒資格把家族傳下來的精華保守封閉,我有的只是責任,這個責任就是把陳氏太極拳全面地推廣出去、發揚光大。」   寬廣無私的胸襟,高尚偉大的思想!我非常感動!   陳老師看了一遍我的活樁練習後,開始提問我的練拳細節效果,比如「五趾抓地的方法和效果」、「胯跟轉換時的勁力傳遞過程」、「力達四梢的勁力傳遞和效果」、「背絲扣的整體勁力傳遞」等。又是整整一個上午的捏架子和講解。   隨行的拳師朋友看得目瞪口呆,下課後對我說,很多地方他都聽不懂,但是他能感覺到這些東西的珍貴和神奇,後悔認識陳老師太晚。   下午上課,陳老師說我:你這個月要完成了第一階段的訓練,即點對點的訓練,把雲手的各個點找出來、練出來。這個內容太大,一個下午靠腦子是根本記不完的,所以我用錄像把陳老師講解的雲手每個找「點」的過程錄了下來。陳老師說,初練雲手,是四個點,熟練後是八個點,再往後是16個點,每個點都是一個開合、轉換、發力的地方。這16個點都練到身上了,下一階段開始把各個點串聯成圓的過程,也就是把原先的橫平豎直方型的架子逐漸找圓的過程。也就是在松、活、柔、順的基礎上,內勁一氣貫穿,勁力上的找「圓」。   說道這裡給大家補充說明一下:陳鑫有言,先方後圓。太極圖之圓,取材於河圖洛書之方。初練太極拳,先練方,即陳老師說的找各個動作點,這個過程在陳家溝叫「娃娃架」、「基礎架」,比如單雲手,手劃的是方形而不是圓形,單鞭、攬扎衣出手是直線而不是弧線。待把各個運動點都練到位了,基本功法要領都練到身上了,開始找圓,即不斷地把方形「削角」的過程,把四角都削成8角形,8角形削成16角形……漸漸練到出手即是弧,雲手即是圓,周身一個大圓,全身無處不是圓。   現在市面上有許多大師、宗師們的教拳光碟,一出手就是「成手架」,讓許多初學者跟著學習,一上手就是兩手畫圈、畫弧,身子亂晃著去找重心、找轉換、找內勁、找纏絲……沒學會走路,就開始學跑,你能跑嗎?看了馮志強老師的視頻動作,彷彿輕描淡寫地隨意一揮舞而已,其實已飽含諸多高層武學功法,若你去模仿他的動作,豈不貽笑大方?!   前面有讀者說到張先生與鮑靜潛先生的對比,我壓根就不想去講解。行家一看就知,鮑是在以點對點地示範教學動作,不是表演動作。結果有些讀者就說鮑的架子沒功夫、鮑水平低,呵呵,真是好笑。張先生則純屬表演動作,而且是陳家溝稱之為「小手」表演。所謂「小手」,就是「成手」之前的東西。你啥時候看見過小旺老師、正雷老師表演過「小手」?   是行家就能一眼看出,鮑靜潛的勁力轉換過程達到了轉換於無形,所以勁力始終是連綿不斷的。有的人練一輩子始終腰襠不活,胯不到位。也就是尾椎未呈「人」字開松,腰襠不活,後背始終無法撐圓,所以他的發勁主要在手上,而不是在身上,即「後背」。   舉報 | 回復 樓主:2010無極之談 時間:2011-12-02 12:10:22   歡迎「飛花問禪」來此探討,各位也應有包容之心聽他講解,所謂「言者無罪聞者足戒」嘛。   針對「飛花問禪」提出的三點,在下也想向他請教。   「 一、名師非明師,學太極一定要拜明師,否則別學,學了也徒勞」==============這句話錯在哪裡?另外,「訛人錢財」之說,危言聳聽啊!這可是你說的。當然現在的確有不少「名師」是只見收錢不見功夫,你也不認同嗎?    「二、陳式太極拳的正宗是小架,大架似乎只是為了表演,甚至是用來騙人的把戲。」===============(1)當初陳家溝有人特地拜訪楊澄甫,問楊露禪當初跟陳長興學的是大架還是小架,楊澄甫回答是小架;截止解放前,陳家溝多個族門都是練小架的,練大架主要只是在陳耕耘一個族門內。所以,你說哪個架子正宗?(2)社會上練拳多年而毫無功夫可言的宜乎眾矣,那就是表演。「大架是用來騙人的把戲」,這是你說的。呵呵    「三、「明」師無幾,學小架的明師似乎只有陳式十二代太級拳謫傳人陳沛菊老師等廖廖幾人。而自己,則親受陳沛菊老師提耳相授。」=============明師肯定很多,我可沒說小架的明師只有陳沛菊,我說她是明師,是我學拳多年付出多少金錢、精力、走過多少彎路後的際遇。請教,你認識的明師有哪些?我當然很願意虛心拜訪請教,畢竟咱是為了把拳練好。     看得出「飛花問禪」是練大架的練家子,請教如何「脊柱走拳」?        舉報 | 回復 樓主:2010無極之談 時間:2011-12-03 12:02:07   作者:bobbydjl 回復日期:2011-11-30 09:41:37  回復       @changgaoxiang1 2011-11-29 16:58:26      我老師的教法:先教腰胯,再教平園、前後立園、左右立園,然後教套路的前三個金剛倒錐,接下來就是推手,推手與套路相互促進,相互糾正,最後教太極八法的發勁,三年既有大的斬獲,毫無這熱那脹,氣什麼的臆斷,如果把氣掛嘴上的老師,呵呵,就是術士,你趁早離開,只教套路的老師也不是好老師。其他人的教法不敢恭維     -----------------------------     陳正雷也經常說氣的,是不是也不是好老師?  =======================================================================   陳鑫《圖說》也講氣,有「氣」論,且言「氣不離理,一言可磬」。 舉報 | 回復 樓主:2010無極之談 時間:2011-12-04 11:38:27   作者:dragonlee713 回復日期:2011-12-04 07:19:35  回復       無極之談 我師父會讓你的太極有更高境界的提升 其實太極不是在練拳 而是在練心 師父說他不教我們拳架子 而是一步一步的讓我們明白太極拳的運動規律        ==============================================================================  請問你師父的大名?   舉報 | 回復 樓主:2010無極之談 時間:2011-12-06 17:40:25   「飛花問禪」果然是大家,所見深廣,謝謝指教。在此也續幾段,以供探討。  一、「飛花」在談大小架的關係,是從源流考證入手,所言是從資料中得來的,但在下非常認同其所論。在下是從表象看本質入手,所述情況皆引自實事,故實事求是地披露這一系列現象,去評判當前大小架的傳承效果。或同或異,歡迎大家像「飛花」一樣坦誠商榷。   的確,大架小架同根而生,一脈相存,但是當前的大架和小架是否涇渭分明,不是我說了算,要大家多從相關媒體、資料做個對比則不言自明。大架發展至今的狀況,歸因於陳照丕先生。如果沒有陳照丕冒著政治風險無私教拳,就沒有今天大架的繁榮局面,這個功德是很大的。但是,照丕先生的大架技術缺失太嚴重,傳到「四大金剛」時,技術漏洞就非常明顯。曾經在網上看了一個陳氏太極拳大架著名大師的「太極拳纏絲功教學視頻,看後真叫人心酸!肩胯肘膝手腳根本不講究三合,纏絲纏成了麻花,腰胯不動而上身亂動,這麼基本又基本的技能竟然體現不出來,豈不悲哉!所以,我不是說大架不好,陳發科的大架功夫不是吹出來的,而是說明此「大架」非彼「大架」也。   「飛花」首先肯定了「大小架同根而生,一脈相存」,同時也承認說「遺憾的是,大架一經出爐便形式上與小架切斷了血脈關係」。另外,本人尚不會對大架「深惡而痛絕之」,遺憾還是有的。   二、「飛花」也算是陳太極的老練家子了,何以對當前太極拳的淪落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起碼你也應該站出來發表更深的高見嘛。      百家爭鳴開道場,或同或異又何妨,   成嶺成峰抒己見,「飛花問禪」好榜樣。     舉報 | 回復 樓主:2010無極之談 時間:2011-12-07 09:57:25   透過現象看本質,撥開表層看核心,這應該不是個錯誤的論事方式吧。未去陳家溝村走訪之前,不知道大架小架的內情;沒跟陳沛菊學太極拳之前,不知道太極拳竟有如此豐富神奇的功法。陳述事實,即視為炒作,教人頗費躊躇。然不吐不快,有眾同好藉此一席暢快商榷,不失為一大快事。   一件好笑的事:一周末早晨,偶爾在王城公園練一趟小架套路,幾位練老架的駐足觀看後,問我:「你練的是太極拳嗎」?我回答是。那幾位說:「架子不像太極」。反思一番,李連杰和吳京在影視中的太極神功表演給大家大開眼界,他們那種戲劇藝術化的動作架子現在社會上競相模仿,結果就成了「標準」。      舉報 | 回復
推薦閱讀:

TAG:經歷 | 太極拳 | 平凡 | 太極 | 第1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