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帖丨柳濰丨孩子究竟是誰?教育源於對孩子的了解丨(音視頻收藏版本)

講座回放

(建議在Wifi覆蓋時收聽講座,節省流量)

加拿大幼教先鋒計劃優秀園長兼老師

加拿大BC省幼教老師兼特殊教育老師

Amazement Park 幼兒園園長

BC省幼教聯盟成員

溫哥華瑞基歐協會會員

在海外從事嬰幼兒教育工作十多年

對海外嬰幼兒教育經驗豐富,研究深入

講座提綱

1.作為父母和孩子的重要教育者,你認識自己嗎?

2.教育的目的是什麼?

3.孩子究竟是誰?

4.如何開始教育規劃

講座時間形式和地點


主辦方:古都媽媽GoodMom

合作方:百群直播平台

講座時間:2016-5-30 12:00

講座內容:40-60分鐘講解介紹 20-30分鐘問題答疑

講座地點:【古都媽媽GoodMom】公益講座群

講座回顧

各位聽眾朋友們你們好,今天受邀古都媽媽GoodMom科學育兒平台來跟大家分享我的加拿大教育經驗,我覺得很榮幸。心情也有一點緊張,這是我第一次做這樣的直播分享,並沒有面對面的跟聽眾在一起,下面簡單介紹下我自己。我叫柳濰,出生在新疆,祖籍山東濰坊,現居住在加拿大的華人。我在國內大學畢業後工作多年,1999年離開濰坊學院跟我先生一起帶著5歲的兒子移民加拿大定居溫哥華,接下來就是17年的學習工作,後又生了雙胞胎女兒。我現在的社會角色大概是3個孩子的媽媽,兩個幼兒園的園長兼老師,一個合唱團的團長。我平日工作和生活非常繁忙,在國內雖然是做教育的,但是沒有做過幼教,所有幼教專業理念和經驗全部是在加拿大學習積累的。我個人的學習和實踐是受到義大利瑞吉歐理念的影響,我簡單介紹下這個理念。它在北美已經被公認為最優秀的幼教理念之一,被主流社會認可的優秀幼兒園基本都是以這個理念為主導,比如溫哥華有名的有UBC幼教集團,溫哥華兒童研究中心等頭SFU幼教集團等基本都是利用這種理念。甚至溫哥華大學的幼師培訓計劃也是以它為主導思想的。據我了解,美國各個州都有關於瑞吉歐理念的應用,比如矽谷的google的員工幼兒園就是其中之一,西雅圖,波特蘭的幼兒園不僅僅以本身優質的教育出名,也是行業內的先驅,在同行中傳播和溝通。我是2002年開始從事幼教行業,已經14年,我擁有這邊幼教從業老師需要的所有證書。我在2010年開設了自己的第一間幼兒園,第二年就被推薦參加了全省先鋒計劃。我在省內優秀同行的參與陪同中,在維多利亞大學高級幼教的教授和博士生的專業指點下,我們每周一次一起討論教學和實踐。接下來兩年里,我在實踐和理論上對嬰幼兒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專業上的提升。這個項目本身就是為了讓從業人員更加理解省里的教學大綱,積極的去實施它,然後在社區里培養出了優秀模範幼兒園給家庭和孩子們帶來比較高質量的教育環境。如果大家對這邊幼教體系有興趣,可以反饋給古都媽媽科學育兒平台,我以後可以單獨介紹給大家。

我們今天的主題是—了解孩子究竟是誰?這個題目看起來好像很荒謬,肯定有父母想我自己10月懷胎生下的孩子我會不知道他是誰嗎?當古都媽媽邀請我的時候,我就決定講一個之前講座還沒有涉及的內容。今天聽完講座,希望家長們認真思考一個問題:我真的了解我的孩子嗎?當你開始反思這個問題的時候,那就祝賀你,你已經開始真正的跟教育接軌了。也就是說父母教育者,你的思想意識已經設置在start這個按鈕上了。我的體會是家庭教育其實是父母一方和孩子一方在搭建溝通的橋樑,如果這個橋樑沒有搭在一起的話,是無法講教育的,父母對自己的孩子都沒有充分的了解,這個橋樑也是搭建不起來的。試想一下你是孩子,一個你並沒有親密信任關係的人告訴你:你必須要這樣做,那樣做,你的反應會是什麼?對孩子來說是一樣的。如果是親密和信任的人,以平等和幫助的態度告訴你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那你的反應可能會截然不同。所以今天我們想要做的是:一方面是你的理解認識,固有思想,另一方面是孩子的特性,認識,方式。這個中間怎麼用橋樑把它搭建起來,這才是教育的起點。今天就講這一個主題,怎麼把這個起點搭建起來。

首先第一個話題是:你是誰?

作為家長,父母你可能很少思考這個問題。認為我就是孩子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或者是親戚,我為什麼在教育孩子之前要考慮我是誰?其實,這個問題很重要。所以希望提起來,讓你回去思考一下。你就是你,你是一個獨一無二的你,值得祝賀的是你今天為了你愛的寶貝孩子能在這裡聽到各位專業人士的分享用來提升自己。但你的孩子不是縮小的你,他就是他自己,他也不是白紙,他具有各種獨特的探索能力,而且精神強大。只是孩子所有的經驗都是全新的,所有的思考也都是全新的,這其實就給了父母和教育者空間來塑造他們。不要擔心自己是個不完美的人,每個人都不完美。我們只要集中精力在你可以做的,有效的事情上就行了。你可以回顧你的人生之路,你現在所有的思想全都來源你的人生經驗。這一點希望你認同。你都教育理念從哪來:父母?生活經驗?祖輩?同事?首先你的思想或理念已經存在在你的腦子當中,我是不可能一個小時的時間來改變你的思維方式或者改變你的理念。但我希望你能夠回過頭來考察一下,你在學習什麼?你的觀察和思考是什麼?如果你對一個理念含糊不清,那你周圍人的意見就會對你產生很大影響。比如你剛剛生了女兒,你的同事跟你說她家的兒子調皮,女兒乖巧;她可能會祝賀你有了一個乖女兒,小棉襖,這樣你就可以省心了。但如果恰恰你女兒是個運動型的人才,就是很調皮好動,這時候你就會很沮喪,原來女兒乖巧的這種想法就被打破了。在這種心理指導下,教育女兒的過程中可能會有很多的衝突和痛苦。我自己就是個,我第一個孩子是男孩非常乖巧,後面是兩個女兒,一個比一個個性強,非常不容易帶。所以我覺得男孩子女孩子其實是沒有什麼特定性格特徵。

請你思考一下你的童年時期最快樂的事情是什麼?最親近的人是誰?這可能是你長大以後會經常想起來的事情,但是卻很容易被忽略,繼續來給予自己的孩子。而你童年時最大的遺憾和缺失是什麼?也是你長大以後常常會想起的。很多家長們就因此有了補償心理,不想讓我的孩子再受苦,您的愛就開始用各種你認為合適的補償方式來表現。比如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從你的角度沒錯!可是從孩子的角度不公平,他不需要。他其實是一個什麼都擁有的,很豐富的人。所以在你過往人生中你理想的高素質是什麼?是數理化好,還是有藝術氣質,積極的人生態度等,所有的這些東西里是什麼可以給你帶來幸福感?怎麼來定義一個幸福的人生,我覺得這些東西都很重要。在你思考過程當中,您就能想到您想要自己的孩子將來成為什麼樣的人,有怎樣的生活?固有的理念是不是科學的我們都不用說,但是你已經擁有它了。你的這種教育理念有效嗎?有沒有符合你的教育目的,那我有沒有與時俱進,跟上這個時代?背唐詩,學奧數好像都沒有錯,它可以鍛煉孩子的記憶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但這過程很重要,有沒有逼迫孩子?逼迫孩子可能會使他出現逆反心裡,會厭學。如果逼迫不是你想要的,你就該停止你的行為。

美國有個心理學家的Diana Baumrind,她是上個世紀總結出4類父母教養孩子的類型。雖然是上世紀的研究成果,可是在今天仍然有一定的指導意義。1.恩威病重型,這個總的來說屬於比較關心孩子的;2.放任型;3.忽視型,屬於不關心孩子的那一類的;4.權威型,和忽視型實際上都屬於不真正關心孩子的。

放任型,孩子是父母心中的王子、公主,孩子只要略施小計家長就會馬上就範,一心只希望孩子高興,要什麼給什麼。千萬不要破壞親子關係,那樣孩子就可以任意的表達自己的情緒和衝動。不對的地方父母也不忍心責備,甚至把問題怪罪到孩子身邊的人。

如果有一個孩子說:爸爸媽媽我想去逛夜市來作為例子,我們來看看4種不同的父母會有不同點回答。忽視型父母會說:隨便你啊。放任型父母會說:好啊,你玩得開心點,去吧。權威型父母可能會說:你必須晚上9點前回來,否則你就會受到懲罰,一個月不許逛街,零用錢也沒有。恩威並重型的父母會說:我希望你在9點之前回來,因為我覺得9點之后街上不安全,如果你有困難的話就在9點之前打電話給我,我可以去接你。您可能發現也許自己是混合型的,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心情會有不同的方式。我想說,如果是這樣那很糟糕,請停止這樣做。你是孩子研究和學習的重點對象,你不要困惑他。你在任何時候真實的去表現自己就好,不是分場合地點然後表現出很不一樣的對待他的方式。

下來我會教你幾招比較簡單的原則,你一定可以做一個很快樂的父母。你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教育理念,是對你下一步達到自己教育目途徑。想請父母回到家裡仔細分析下你的教育理念是什麼,你固有的是什麼,你在哪些方面想要改進?

我們談一下我們教育的目的是什麼。家長很喜歡問孩子這樣的問題:你長大了喜歡幹什麼?孩子就會回答:科學家,運動員,糖果店老闆,老師,醫生,郵遞員,售票員,品酒師,或者香水鑒定家,這些回答會很多很多。孩子的回答基本源於自己的經歷和自己的想法,他還會變化。大人們通常會一笑了之,其實這些將來的工作只是很外在的東西,就像將來會穿什麼衣服、留什麼髮型一樣,我們都知道教育的真正目的不是這些。不管孩子將來選擇什麼樣的職業,大多數家長的教育目標都是一致的。我們想要一個有目標,有能力,熱愛生活,積極樂觀又自信,不管他做什麼工作都會很成功的這麼一個社會人。這是一個長遠目標,可每個家庭對自己的孩子上什麼小學,中學,大學都會根據自己的認識變化以及周圍環境的影響適時地做出調整。比如郎朗成名以後,就會有很多家庭效仿他父親的做法,很多無辜的孩子生搬硬套的效仿郎朗的成名路,很受罪。鄰居家的孩子考上清華北大了,鄰裡間就開始反思自己的培養目標不能是省立大學,必須是北大清華才是我的教育目標。

孩子在幼兒園,我又該教他什麼?我的教育目標到底是什麼?我在這裡貼的加拿大幼教領域:6歲以下的孩子需要學習的4個領域:第一,優良的品德和歸屬感。任何一個孩子沒有安全的、溫暖的環境,沒有自己感覺到舒服的教室,是沒有辦法學習的。試想一下他到了一個新的地方,很緊張,完全不舒服的狀態下,孩子怎麼學習。第二,探索和創造。在孩子感到舒服的環境中開始,孩子總是在很主動的考慮我怎麼樣來改變我周圍的環境,我到底能做些什麼才能發揮出我的創造力。第三,語言和文學。語言是孩子跟這個世界,跟周圍的環境交流的工具,他必須要想辦法趕快掌握它並表達自己,也能夠接受信息。所以這是他和外界交流非常重要的工具。第四,社會責任感和差異認同。你要對這個社會負擔起你應有的責任。比如:我們要保護環境,回收垃圾,要對別人友好,讓這個環境很安全、很快樂。並且能夠接受每個人的不同,不管是殘疾兒童,特殊需要兒童,還是來自不同族裔的人群,都能有足夠的空間來容納所有的不同。

這就是我們在幼兒教育階段的4個領域希望對孩子的改變,同時作為父母的您在家裡有沒有考慮這4個方面,有沒有做出一些事情來教育自己的孩子。如果你的在幼兒階段教育目孩子要背課文,學奧數,倒數,學會500個英文單詞和2000個中文字,然後不考慮其他的問題,我想提醒你孩子會遭受很大的困難。我有一個例子:我的幼兒園很少有國內來的小朋友,但是有一個來自國內的小朋友的媽媽就跟我說"孩子在國內讀私立幼兒園,英文已經學得很好了,還認了很多文字,聽說你的幼兒園不錯,我想把孩子送過來。後來她發現一個星期了,自己的孩子只是玩沙子,玩水,玩橡皮泥,從來不離開這些這些區域。她就很生氣說為什麼不教孩子東西"。我跟她解釋說孩子正在經歷一個新的環境,新的語言環境,雖然說他在國內學過英文,可是我們這邊用的英文他能聽懂10%就不錯了。他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慢慢的消化,慢慢的接觸和熟悉語言環境。在這個熟悉環境的過程中玩是非常輕鬆和放鬆的一種方式,讓他達到這個目的。您的孩子已經很積極很努力的在做他所有的適應工作。可這個家長還是耐不住,大概3個星期他還是不懂新的英文單詞,什麼東西都沒有教會他,我們打算轉園。但是看得出來那個孩子非常喜歡我們幼兒園,每天來了就不想走,每天都最後一個離開,恨不得住在這裡。因此可以看出孩子在家庭中並沒有得到滿足,幼兒園卻給了他滿足。但由於沒能留住他們,我們也覺得很遺憾,家長覺得孩子就是在玩兒。孩子是在玩嗎?不是的。孩子在工作,孩子一直不停積極的在工作,他在玩的過程當中,把我們教學的4個方面都涵蓋進去了。如果你有時間仔細觀察自己孩子的玩耍你就會發現:通過玩提高了表達能力,學會了分享和交流,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孩子在玩的過程中動用了他所有能量去探索。

孩子是誰?傳統意義上小孩被賦予聰明的和不聰明的兩種。事實上的現代的幼教理論根本不是這樣看的。有一位哈佛大學教授得出一個孩子的多元天分理論,這也更符合現在的社會。

孩子的7種天分。孩子不是天生就有一種天分,而是有7種,第一是語言,第二是邏輯思維,第三是音樂,第四是繪畫和空間,第五是身體方面,第六是與人交流方面,第七個是自我反省、自我建構這種能力。孩子天生有自我設定目標,自我建構的能力。有語言天分的孩子通常長大後可能會成為作家記者,報導員這樣的這樣的工作。他們很小的時候就會對詞語的意思,順序和詞的聲音很敏感,他會運用不同的辭彙和語言,也會講話很清晰,喜歡去解釋和用語言來說服別人。他喜歡玩文字遊戲,喜歡聽故事、講故事,喜歡比較有節奏的文字。對於人名,時間都有非常好的記憶力。第二類邏輯思維數學能力。喜歡為一個理由來做一件事情。他們喜歡問為什麼,他們喜歡解決問題,也會對問題分析再總結。他也很喜歡抽象的概念和玩具玩具,並且有很強的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對於複雜規則的東西他們也很拿手。有音樂天賦的孩子唱歌的時候音很准,節奏、音調都很準確,並且聽力也很好,能聽出很小的不同,還有能力來創造一段音樂學習樂器更不在話下。第四種是視覺和空間的智能結合。這樣的孩子善於想像,空間想像力和視覺想像力都很強,他們可以把自己想像置身在一個環境當中,很容易把自己的思想超速反饋在頭腦中,他們喜歡用一些物體來布置一個空間,對設計和裝飾很有天分。這一類孩子將來有可能是舞蹈家,運動員,演員甚至有可能是醫生。他們會用身體去表達情緒和想法。第六種天分就是擅長與人交流。這種人將來可能會做老師,顧問或者領導者。因為他能夠細微的觀察到別人情緒上的變化,性格上的變化和感覺上的變化,並且他能發現比較深層的一些行為或是預測。非常容易交朋友。只通過表情和動作他就能夠立刻的跟人家交流起來,不管是通過語言的還是非語言的他都能跟別人交流。還有一種就是可能會成為詩人或者專家級的人。他很會架構自己的未來,非常敏感,且經常反思自己。非常喜歡發現自己內在的東西,會非常理解自己的長處和短處,這也是一種天分。

有的家長可能會說為什麼我的孩子感覺好像有很多種天分聚集在一起。是這樣的!幾乎每一個孩子都是有超過兩個以上天分聚集在一起的。家長也可以考慮一下自己有哪幾方面的天分?孩子很有可能會遺傳你的天分,但他也有可能有自己的獨特的天分,這個需要你去觀察,慢慢的認識和發現。

孩子就是天生的科學家。為什麼?你會發現孩子在玩積木,會用各種方式來做,或是測試他可以想得到的所有東西。這其實就是科學家的做法,科學家做科學研究的時候就是這樣。取樣品,然後不斷的去實驗探索,發現規律得出結論。孩子在這個探索環境的過程中其實一直都非常積極的做科學家做的事情,不停的去測試和探索。

孩子還是天生的藝術家。從孩子的角度來說他看這個世界是全新的,全新的視角是成人無法得到的。所有的成人藝術家做出了最終的努力就是希望自己能像孩子一樣,用孩子的眼睛來看這個世界,來創造出藝術作品。這就是為什麼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都是最原始、最初的、最新鮮的,敏感的。

孩子也是天生的社交家。孩子願意和孩子在一起,而他們也需要通過自己的實踐提高他們的社交技巧。

怎麼開始教育規劃?我的教學環境是很多元化的。由於加拿大特殊的移民政策,這裡居住著全世界各種族裔的人民,家庭差異也很大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不同宗教,信仰,文化對孩子的影響,以及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很大。同樣是加拿大,家庭背景,生養方式的不同孩子的表現也會差很多。這裡可能誇大了差異,而在中國父母可能不會這麼感受這麼明顯,但是也會通過別家孩子感受到不同家庭背景教育的不同。

我簡單介紹下我在理論和實踐中總結出的教學方法。我希望家長能夠通過我實踐的活動來看到你在這其中可以做些什麼?通常我會在孩子剛入園時了解他的家庭背景和家庭生活規程,這樣會對孩子的生存環境有一個大概了解,再與家長談論孩子出生到最近的狀況從中了解一下家庭的育兒理念和孩子成長發育的過程。這樣其實是便於老師以後觀察他一些行為的時候能夠知道這種行為是從哪裡來的,出處在哪裡。第二步就是通過一些活動接觸孩子,歡迎孩子入園,在這個過程中來觀察孩子。比如介紹新朋友給他,設置一些他愛玩的遊戲,愛吃的點心,其實就是拉近關係,這是一切的基礎。如果一個孩子沒有感覺到這個幼兒園是舒適的和快樂的,他是屬於這裡的,接下來的學習是很難進行的。這個也是應該家長選幼兒園的參考之一。如果自己的孩子已經一個月了,仍然不願意去這個幼兒園,一定是有什麼問題,如果問題解決不了我覺得最好的辦法就是轉園。

我們的幼兒園是做課題的,並不是提前預先想好的。我們會觀察孩子喜歡什麼,孩子的興趣點在哪裡。然後根據孩子的興趣點出發,來設計一些教學活動。比如有一年我們孩子出去郊遊的時候發現地下蘑菇,他們對蘑菇非常有興趣。我們幼兒園的老師和孩子們就對蘑菇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一邊讀書一邊認識一些蘑菇,去商店買了各式的蘑菇來進行研究,把各種藝術品做成蘑菇的形狀,探討蘑菇的種類和它們的顏色。然後通過這些大家分辨有些蘑菇是可以吃的,有些是有毒的;這些有毒的蘑菇怎麼辨認?可以吃的蘑菇到底怎麼吃?吃對於小朋友來說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也就是說對他吃對他們來說是容易理解的行為過程。小朋友自己設計出了各種不同的菜單,都準備好這些東西,讓小朋友做蘑菇湯。在這個教學過程中你會發現,孩子因為積極的投入,忘我地投入到這個活動學習中,玩的同時不知不覺地掌握了很多科學術語。運用了語言,掌握了知識而且和小朋友們建立了很好的交流關係。因此全方位的學習實際上是通過這些活動在潛移默化中進行的。所以老師的觀察力就是最關鍵的,老師必須要有足夠的觀察能力來觀察到孩子的興趣點在哪裡?比如有一個小朋友對汽車很有興趣,可通過老師觀察發現他是對汽車從斜坡滑下有興趣,後來我們給他提供一些別的東西,等他玩了一兩次後發現他其實在觀察一個物理過程。不管是什麼東西滑下這個坡他其實都是在不斷的測試,不同物體的摩擦力,角度,大小等,這個觀察過程中老師就要鼓勵他跟他一起討論學習,讓這個小朋友更有自信。這兩個小例子是給父母們的建議。我是老師,我在教幼兒園的小朋友學;在家裡實際也是一樣的,只有細微的變化。不同的理念下怎麼樣把孩子培養成一個自信的,有參與感的,熱愛學習,熱愛生活這樣的一個人?給您一個捷徑。第一,你已經跟孩子有一個很積極的交流關係了,所以只需要隨時隨地用心跟孩子保持這樣的交流就好,表示您的關愛,讚美,認可,指導就好。第二,通過觀察了解自己的孩子,了解他的長處短處,喜好期望到底是什麼?第三,滿足不同時期孩子的需求。孩子會清清楚楚地告訴你他這段時間的需求是什麼,你只要注意觀察和聆聽就可以。第四,帶孩子盡量多參加社會活動。孩子是社會性的,他們喜歡各種不同的活動來探索和認識這個世界,對他們開闊思路,認識自己,個性的培養和成長都非常有利。如果滿足了這4點,你會發現自己孩子很少有行為問題;如果已經有了,再做一輪觀察,觀察問題究竟出在哪裡。

作為父母,家長,不管你的孩子是什麼樣,你是什麼樣的。如果你想培養自己的孩子領上正路,我給大家的建議就是這4點。

其實我們老師在幼兒園也是做這些:第一,保持一個積極的關係;第二,觀察;第三,滿足孩子的需求;第四,多帶孩子參加活動。

上面是我幼兒園小朋友做活動的照片,其實一張照片抵過1000句語言。大家可以看得出來孩子的專註,你的環境如果創足夠有創意,夠滿足孩子的各種需求,孩子在這裡面就是快樂的,很少會有行為問題。

我的講座快結束了,希望大家能夠有所收穫。教育是不公平的,教育就是各取所需,如果拿千篇一律的方法和教材來教千差萬別的孩子,那就是在毀壞孩子的天賦。親愛的家長朋友們,請珍視您面前的這個孩子,不要辜負他的信任,他有無窮的潛能等待你開發。

每個孩子無一例外。開發的金鑰匙就是培養他的成為思考者,挑戰者,解決問題者,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學習的熱情。希望爸爸媽媽們能盡情地舒展自己的身心,把對生活的熱愛傳遞給下一代,孩子就是你們的希望,孩子也是社會的希望。

今天就講到這兒,下面是回答問題的時間。

問題答疑

家裡兩個小孩 大寶和小寶的教育理念是一致還是有所區別呢?孩子的教育上女孩子與男孩子的主要差異是什麼?

答:在一個家裡面理念一定要一致,不管有多少孩子。還有就是家庭,社會,幼兒園都要盡量的保持一致。但是每個孩子在實施方法上又不同。但有一點就是要做到不要比較兩個孩子,這一點非常不好。比如你要想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可能大寶小寶能力不同,大寶兩歲就會自己穿衣服,小寶兩歲半了還是不行。在這方面,請你不要比較。因為他們是兩個完全不用的孩子,他們有不同的接受能力,有不同的天分,小寶可能就是穿衣方面不如大寶,所以不要在這方面給他太大壓力,他到了會穿的時候他自己就會穿,你只要給他足夠的練習時間。另外孩子的教育上,我個人感覺青春期之前都沒有太大差異。全方位教育這個目標是一致的,不管是男孩子還是女孩子。孩子在很小的時候,他們都會觀察自己的家庭角色,爸爸和媽媽的角色,那媽媽是女孩子爸爸是男孩子,在很小的時候他們對這種角色的劃分都很敏感,也很快在過家家的時候學會這種角色的認識。在何種社會環境和家庭角色的影響下,角色會有不同。女孩子會練習怎麼當好媽媽,男孩子會練習當一個好爸爸這種角色扮演是非常健康的。但是我一直認為在全方位教育的目標,男孩子和女孩子應該是一致的。比如教育他語言上的發育,身體獨立能力,他們的動手能力,他們的思考解決問題能力,這些方面的目標是完全一致的。

除了表揚怎麼樣才能讓自己的孩子更加自信和積極的面對困難?我們可以從大人的角度上想想我們大人是如何面對困難,比如想一些解決的辦法,跟孩子一起思考,鼓勵他的想法,如果他有一些好的辦法那我們就可以試一試,這樣的過程當中,提高自己。

我家大寶非常非常好動,沒一刻安靜的,除非睡覺時間,脾氣很燥,很愛生氣;又愛哭,一不順他的意就哭,快四周歲了,還愛撿頭髮放嘴巴,愛咬手指,他知道這樣不好,但就是故意的,請問我該怎麼對待他這些問題呢?

答:這是典型的行為問題,當一個行為出現問題的時候,後面一定有一個原因。我猜測可能以下幾點:第一,大寶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如果父母願意花時間觀察一下孩子,找到原因,這是最好的辦法。是不是他的生活環境不夠放鬆,飲食起居不太規律,沒有符合他的要求。對於這些行為問題出現,他不是沒有原因的,我們應該想辦法觀察找到原因。另外,要有耐心,你找到原因後就試著去改善它,也許沒有改進就需要再繼續觀察看看是不是另外一個原因,要不斷的嘗試。通常一個行為一旦出現後,你要想把它改掉至少要兩個星期以上的時間。

家庭教育對一個孩子在他成長的歷程中佔比更大,如果父母覺得自己在成長中並沒有被給予足夠的愛與支持,當自己為人父母時,覺察太多來自原生家庭的情緒影響,問題來了,縱使如此,如何真正的把自己的愛和支持給到孩子?

答:這個問題我前面的後半部分已經講過了。首先,我建議就正視自己的情緒。因為你沒有辦法改變已經發生的情緒問題,因此就正視它,面對它。盡量避開孩子,不要把這些負面的情緒傳遞給他,等自己情緒穩定再去面對孩子。孩子會因為大人情緒不穩定發貨而自責是自己錯了,會歸罪於自己,對孩子的心理發育不好。因為這完完全全是大人的問題,希望大人能夠盡量剋制,如果實在控制不了,就離開孩子讓其他人來帶孩子,自己去平復一下。

家有40多天的小寶一個,想請問老師:家裡老人一直說以前小孩兒三歲就會熟背唐詩三百首,而且還自己抱著小孩念拼音,我看現在的育兒書說不需要特意教孩子拼音或者背什麼?不然以後會產生厭學,所以很迷茫到底應該怎麼做才是正確的育兒方式。希望老師可以解惑,謝謝!

答:您這種態度是很好的。您可以反問家裡的老人說:那個3歲就會熟背唐詩三百首的孩子現在如何了,他的人生有什麼不同嗎?兩代人觀念不同,在這變化迅速的社會裡,有這麼多信息和知識,我的孩子要背他背得過來嗎?我們要教給孩子的是一種學習方法和一種對學習的好奇心和熱心,而不是死記硬背。這種東西你在網上很容易查到,我們為什麼要背誦它。我們要教孩子做人,鼓勵他創造,教給他一些方法,怎麼控制情緒等。

孩子一年級了,每次一寫作業就沒精神,寫錯了不願意改,這一次作業就哭一場。想盡辦法,不知道是什麼地方做得不對,結果總是大人生氣,小孩哭泣。怎樣才能養成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呢?

答:寫作業確實是一件痛苦!你不覺得嗎?主要是因為作業是別人布置得,並不是我主動要寫的。我覺得這個孩子已經有一點開始要有厭學,所以我希望你能盡量想辦法。比如:請同學來一起寫作業,跟朋友在一起寫作業;或者是爸爸媽媽陪著一起寫作業,把寫作業當成有趣的遊戲。另外,可以分配好時間,不要再孩子疲憊的時候寫作業。在舒服的環境下寫作業會變得愉快。還有一點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不可以訓斥,不要著急,要對孩子有耐心,不要用哄騙的方法說好你寫完作業你就得到什麼東西。其實孩子對這種交換特別沒有成就感,就好像是就為了吃那個東西寫作業,完完全全偏離了學習的目。如果孩子能夠獨立地完成一次作業,他自己是很有成就感的,他很需要這種成就感。也許這個過程中做作業可能比較痛苦或者對他來說作業的難度有點大,這時可能要父母想想辦法怎麼能夠幫助他,或跟老師溝通或請課外老師,讓作業變得輕鬆。或者給孩子列個時間表,把作業分成幾段來做,而不是一次做很長時間,很累。

獨立思考的習慣不僅僅限於學習和上課,其實是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一個技能和習慣。如果家長能夠在生活中多鼓勵孩子獨立思考,多給他機會思考和拿主意,對他也是非常好的鍛煉。他也會自然而然地應用在學習中,所有的習慣都不是一天養成的,如果能夠應用在每時每刻,相信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是會培養起來的。

我以前的打罵教育給孩子造成了傷害,導致兒子現在有很多問題,做什麼事他都沒興趣,覺得無聊,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經常走神,喜歡看動漫、玄幻類的書,做事拖拉,經常忘帶東西,自從看了尹建莉老師的書後,我開始努力改變自己,給他愛和自由,但兒子已經14歲了,不知道還來得及嗎?我怎樣才能扭轉給他造成潛意識的傷害,讓他找回自己,認識到他自己的價值?

答:雖然很不幸發生了這樣的事情,但我要告訴你還來得及。任何人都不會不需要愛,不管他多大年紀。愛是最有力量的,請你讓他知道不管他是什麼樣你都會愛他,要相信他並要相信自己,這個非常有力量。孩子和父母關係中的修復是比較難的一個過程,希望你能夠注意一下方法,看看能不能想一些有效的溝通方法,重新建立起和他信任的關係。我說的有效不是強制性的,不是你一方面的,而是想辦法雙方的溝通!如果開始比較難,您可以尋求第三方支持,比如有一個你孩子信任的人或朋友,心理諮詢師等。孩子有時候會比較容易對第三方打開心扉,我們找到第三者,就可以把你跟孩子的關係建構起來。一定要記住,跟孩子建立相互信任的溝通關係非常非常重要!而且是你要走的第一步,沒有這一步後面做什麼都沒有用。其實這也是孩子希望的,雖然他的表現可能是不想和你溝通、恨,但你就要記住愛是最有力量的,希望你堅持下去。

關於5歲孩子,如何讓他認識到他的責任是什麼?

怎樣去幫助和引導他?

答:其實這種說起來主題很大,但其實你可以從一些小事著手。可以先帶他來學習下關於你的家庭,成員,還有社區,然後慢慢的擴大這個世界。最重要的是孩子對社會有個很正面、很積極的認識,對他人有基本的信任感,並且懂得尊重自己、尊重別人,在這個過程中制定一些你們小家庭的規則。讓他參與進去,覺得自己的參與可以改變一個小家庭的環境,然後慢慢的他就會覺得他可以參與到更大的環境中去來做更多的改變。我想在這過程當中慢慢做起來的時候,他就會把這種責任感就會慢慢的升起來,自己心裡也會暗示自己可以做到。

孩子再兩個月滿三歲,男孩,為了讓他適應集體生活,最近一個多月以來,我經常帶他參加一些集體的活動,上一些課,比如塗鴉,樂高,孩子從一開始的不接受,一節課出來7-8次,陪上課狀態已經慢慢可以在課堂和老師互動,配合併按要求做一些事,雖然有時候還不配合,坐不住,但總體我覺得是在慢慢適應。但我觀察我的孩子,他似乎很容易在熟悉遊戲或者安排的規則執行一兩次後,就要按照自己的來,即便老師大人再要求他按要求做,他也往往不願意,會不高興,會發脾氣,請問老師,這是他在適應的畢竟階段,還是我們教育上引導的不夠,希望能得到指點。

答:家長做得很好,孩子也沒有問題,不過可以有一些改進。在開始階段,比如你帶他參加一些集體活動,在這之前給他一些準備,孩子會從一開始不接受變得會接受的很快。可以先帶他觀摩,然後鼓勵他試試,從多個班中讓他來決定選哪個,這樣孩子會有自主權,他的接受度會高一些。後面,他適應了開始做的時候,他會按照自己意願來做自己的,這個也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我前面說過孩子有超強的創造力,老師的教學方法他熟悉後他會覺得非常厭煩,沒有新意,他總想創造一些自己的東西,這一點再正常不過了。這個事情上,我覺得老師需要調整教學方法,不能一視同仁,對創造性特彆強的孩子要鼓勵他創造,給他新的東西,表揚他,我想他會在這個過程中得到樂趣,也更願意聽老師的要求。

發脾氣的部分要教一下孩子,除了發脾氣有沒有什麼別的表達方式?不可以發脾氣不高興就表現出打人、推人、罵人、哭,而是自己坐到一邊安靜一會兒會更好。

幼兒性情急躁,總是愛和小朋友做比較,如果做的沒別人好的話,就會發脾氣,喜歡武力與小朋友解決問題,做遊戲只能贏不能輸,怎麼辦?

答:小孩好勝心強本來是一件好事,可以激勵挑戰他的極限,但他的表現過分就不對了,因為這樣會讓他不快樂,他的負面情緒完全控制了他。在這個過程中,作為大人首先是不鼓勵比較的,大人的態度在平常的言談話語中應表現出不願意跟別人比較,這樣他會慢慢的轉。應該讓他接受一個痛苦,就是沒有人和他玩。這樣一來我想孩子就會慢慢領悟反思自己是不是做錯了,下次是不是不這樣做比較好。這個在英文里叫natural consequences,自然的結果。接下來很自然的一個結果發生的他的身上,他就要承受它,這種事情如果大人能夠指出來他就會意識到。他只要有了這個意識,他就會改進。

我覺得教育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成長為一個完整的人,可是作為父母和教育者來說又有幾個稱得上完整呢?一個不完整的人怎麼能把本身就單純地像白板一樣的孩子成長為完整的人呢?那我們應該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

答:這位家長你的教育目的可能需要稍稍調整一下。這個世界上沒有完整的人,你怎麼 可能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一個完整的人呢。如果你是以這個為目標的話,有可能會失 望,或者經受一些痛苦。我們希望培養目標是把孩子自己的潛能挖掘出來,揚長避短,完完全全的做自己,快快樂樂的成長。如果是這種想法你就不會覺得父母的不完整會有什麼問題。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我們只要正確的認識自己,盡心把自己正確的理念盡量灌輸給他,孩子慢慢成長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我覺得就夠了。我們沒必要過分強求必須是一個完整的人。這個問題牽扯到父母怎麼看自己。父母對待自己的態度其實對孩子的教育很重要。父母要認可自己,不管你的工作,收入,社會地位高低,在你孩子面前你就是爸爸媽媽的角色,大家都是平等的。在孩子的眼裡你是至高無上的,你是他最信賴最依靠的人,我在這個過程當中你把愛傳遞給他,陪著他一起成長就是完美的人生。

我其實還收到很多問題,在這裡因為時間關係就不一一解釋了。總結一下,首先我很感 動,父母對自己孩子的那種愛完完全全體現在這些問題當中。這些問題大概就分幾從類,比如父母和孩子關係問題,我們要建立一個積極正確的關係,這是養育的基礎;還有養育方式,理念的問題,理念各不相同,但做法比較一致,就是我們多鼓勵,多陪伴,多觀察,把孩子當成朋友,這種方式是好的;還有一類是行為問題,每當孩子出現一個行為問題的時候背後一定是有原因的,我們要想辦法找出這個原因,觀察自己的孩子,我相信你會找到解決的辦法,解決問題時要有耐心,尊重自己的孩子,尊重他周圍的環境,我相信會有一個好的結果。

今天就講到這裡,謝謝大家!

我們是西安媽媽群體里眾多愛孩子愛生活,謹遵循證醫學,堅持科學育兒理念,善學高知的媽媽們自發集結而成,致力於傳播先進、科學的育兒知識、教育理念,助力自我發現與成長。喚起更多媽媽們的覺醒,讓媽媽們理智照顧孩子,創新教育方式,平衡好事業與教育二者,從心出發,從孩子的角度出發。以善學之心不斷更新媽媽們的知識庫,以愛和感恩為孩子們的成長保駕護航。

For Baby, For Heart.

古都媽媽,be a good mom.

推薦閱讀:

如何開好一個大家都能參與的班會?
性教育到底有多重要性?看完這個故事,或許你就懂了
經濟學屬於民科嗎?
在上海光華劍橋(楊浦)讀書是怎樣一種體驗?
過目不忘是種怎樣的體驗?

TAG:教育 | 孩子 | 視頻 | 收藏 | 了解 | 版本 | 音視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