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幫您冬病夏治
什麼病適合冬病夏治?
1、有上呼吸道疾病(例如冬天慢性咳嗽、易感冒、支氣管炎、哮喘、咽炎、鼻炎、扁桃體炎等)體弱怕冷,四肢發涼等。2、疼痛疾病:頸椎病、肩周炎、虛寒所至的腰腿痛、風濕性疾病等。都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冬病夏治的方法有那些呢?
貼膏藥、穴位艾灸、穴位注射、穴位埋線、穴位拔罐、刮痧、臍療、葯膳等等也都是「夏治」的重要手段。
在此吾要艾灸網作重講講其中最常用的方法:艾灸方法。
因為艾灸既方便又實用,而且價格低廉,效果好。特別是在夏天艾灸,比平常都好。
艾灸療法是最古老的療法之一。《千金方》中說過「針而不灸。灸而不針,皆非良醫也」。為什麼吾要艾灸網反覆跟大家講艾灸呢?是因為這種方法特別適合自己做。艾灸不需要什麼專業性,沒學過中醫的老百姓自己在家裡就能用,而且安全、簡單、費用少。這些優點都是其他方法不具備的。有病的自己治病、沒病的自己養生。吾要艾灸網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艾灸保健中來。
在長達一個世紀對中醫的衝擊和漠視中,不僅是中醫艾灸,而且是整個中醫都大傷元氣。但是從目前的景況看,好象中醫又開始回歸,人們對中醫又重新有所認識。有很多中醫界的老前輩在不斷的努力,傳播中醫文化,讓更多的國人受益,身體健康。中國最著名的醫學著作《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等書中都有對艾灸療法的記載。 我們現在用的針灸就是針法和灸法的統稱。針法和灸法都是建立在中醫穴位的理論基礎上的。但是又有所區別。針法側重於對經絡的開合、疏導、貫通、屬於物理療法;而灸法則是物理方與藥物相結合,在疏通經絡的同時給予藥物的輔助治療,在某些保健和病症方面效果會更好。灸法的作用會更強,應用也就廣泛。所以古人會有「針之不為,灸之所宜」的說法,艾灸扶陽第一。《神農本草經》記載:艾草有溫陽暖宮、除濕通經的功效。宋代名醫竇材把自己喻為扁鵲再生,書中重點倡導扶陽。他認為扶陽有三法,灼艾第一,丹藥第二,附子第三。還有就是成都中醫大學的盧崇漢教授,就是現代中醫的扶陽派代表。人的陽氣足了就是不會生病。這也是我們中醫治病的高明之處。特別是在夏天這個特殊的季節艾灸扶陽,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另外吾要艾灸網為大家講講就是冬天關節冷痛,風濕關節炎的病。膝關節疼痛是一個常見病,也是一個多發原因的疾病,如風濕、勞損、體重過重引發的疾病。 這個病往往是冬天發病率高,疼痛嚴重。這個病的最佳治療時機就是在夏天,這個病的病因病機還是體內寒濕太重,在夏天藉助大自然的陽氣驅除風寒濕邪。
膝關節是人全身複雜的關節,本身承受著每天行走的壓力,自然會出現一定的疲勞現象。特別是老年人,膝關節經過長時間勞累,退性變化嚴重,再加上受寒,就形成了慢性勞損病症。艾灸治療是最佳選擇,驅寒效果很好,特別是隔姜灸。首先要取腎俞穴,姜一定要用老薑,老薑的藥性較強,薑片上多刺幾個孔,這樣艾灸的熱力和藥性才能滲透下去。再然後取膝關節周圍的穴位,和壓痛點,加上腎俞穴,命門穴,效果不錯。艾灸每天一次,溫和灸每個穴位不少於四十分鐘。最好在三伏天內,這樣堅持,冬天有關節
炎的人日子就要好過些。如果在冬天治就沒有夏天治的效果好。冬天穿得多操作也不方便,搞不好,還會感冒,加重病情。所以最好是在夏天治療,就是這個道理。
艾灸穴位是最好補氣方法:中醫認為:「血為氣之帥,氣為血之母」。人的氣血差了,不足了,就會生病。血液循環不好,人的經脈、五臟六腑等都失去營養,長期下去各個器官氣血不足了,什麼病都找到你了。所以任何人都要補氣血,不要認為我好象沒什麼癥狀,就不管,這是不對的,到時候有癥狀了,就晚了。補氣血在夏天補也是最好。特別是老人,但是現在很多年青人也出現了頸、肩、腰、腿痛,椎間盤突出、牙齒鬆動、月經不調、經痛、閉經、尿頻、陽萎、耳鳴耳聾、經常頭暈、自面黃肌瘦、臉色蒼白、自汗、盜汗等等。這些現象太多了數不勝數。所以艾灸可以發揮其作用了。
在此我講講補氣血常用的穴位和作用:穴位有:中脘、關元、氣海、關元、神闕、足三里、腎俞、命門、身柱、三陰交、中脘、湧泉、太沖、太溪、穴等等。
在艾灸使用的灸器方面我建議大家可以使用陳年艾條(需要手持懸灸,對艾煙味不敏感的用戶)或者使用吾要艾灸網的「中華神穴隨身灸」(無煙,且有配套布帶及艾絨墊,可直接固定於穴位處,不影響日常工作)。
下面吾要艾灸網就給大家說說常用的幾個保健穴位:
1、後天之本,氣足之源——足三里足三里位 於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按壓有明顯的酸漲感。足三里是人體穴位中運用最多的穴位,是脾胃作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的穴位代表。在我的臨床中,氣虛血虛首選足三里、消化疾病首選足三里。為什麼呢?因為足陽明胃經屬多氣多血之經,足三里有氣血雙補的功能,常用於治療頭暈、耳鳴、失眠、癱瘓、便秘、胃痛、腹脹、腹泄、消化不良、食慾不好、胃潰瘍、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胃下垂、闌尾炎、急慢性腸炎等疾病。現代醫學研究證明足三里這個穴位能夠提高免疫力,足三里具有雙向調節作用。所以從古代起就被作為要穴來使用。我跟大家說:常灸足三里,勝吃老母雞。大家都知道母雞是大補人體的,可以補氣生血,補腎益精。增強人體的免疫力。但是現在的雞不是自然生長,是靠飼料,激素餵養的,談不上營養,吃了只會對身體有害。所以古代藥王孫思邈《千金方》中曾說過 「若要安,三里常不幹」 。這句話就是說,如果要想身體健康足三里
穴要經常保持不幹燥。在古代使用灸法都是採用化膿灸,經常刺激足三里來強壯身體。足三里還可以用來防止老花眼、中風、治療高血脂症等等。如果身體不錯只是保健保健,一星期灸2-3次,一次一個穴位不少於10分鐘,如果身體差,氣血差的那灸的時間需要長一點,最好是按摩後再灸,效果最好。你自己觀察,如果堅持灸足三里10日,你會感覺你精神好了,睡眠足了,吃飯香了,面色紅潤了。
2、任脈穴位關元關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下三寸。簡便取穴,、四指併攏,置於臍下橫量,在小手指的下緣處取穴。關元穴的作用:溫腎陽、提性慾,補虛,壯陽的作用。關元穴是小腸經的募穴,也是脾經、肝經、腎經、任脈的交穴。位於下焦,內有腎臟、小腸、膀胱、婦胞宮、前列腺等臟腑組織,故有統治三陰經、任脈諸經疾病。具有補腎壯陽、溫通經絡、理氣和血、補虛益損,補一身之元氣等作用。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處。從古到今都把此穴作為保健要穴。常常用於治療元氣虧損的病症:如:中風、脫肛、身體無力、易疲勞、怕冷。男科疾病:如遺精、陽萎、早泄、性功能低下等;婦科疾病:如月經不調、閉經、痛經、白帶病、子宮脫垂,功能性子宮出血、外陰瘙癢等各種婦科疾病。還有就是下焦疾病:如痢疾、脫肛、疝氣、便血小便滴瀝不盡,尿頻尿急、尿痛 等。有一年青性功能障礙患者,在我的指導下,夏天灸關元穴,在那年夏天后病就痊癒了。特別是老年朋友,如果在伏天堅持灸關元穴,尿頻尿急、前列腺問題就自己解決了,中老年人常灸關元穴可以強身健體,延年益壽,大家不妨試試。
3、人體先天之本源,生命之根蒂——神闕神闕,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肚臍眼」。我們知道,胎兒在母體的時候,是靠臍帶連接到胎盤接受母體的營養,古今以來,大家都十分注重神闕的保養,稱神闕為人體的「先天之本源,生命之根蒂」。本穴喜灸而禁針刺,能溫通元陽、復甦固脫、調和脾胃、益氣養血。對消化不良、腹泄、下痢、虛喘等有防治作用。還有提高免疫力、調節臟腑功能,延緩衰老的作用。可以按摩和艾灸法,其中按摩最簡單,艾灸最有效。還有貼葯療法,根據病情把中藥研成粉末,用膠布貼在肚臍上,達到治病的目的。這就是我們中醫說的臍療。
4、一切脾胃之疾,無所不療——中脘穴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上4寸。簡便取穴,自己手臍上四橫指。中脘穴為腑會穴,同時又是胃的募穴,因此對於六腑的功能均有調節作用。尤其是對於胃的各種疾病具有良效,總之以治療消化系統為主,如胃痛、腹痛、腹脹、嘔吐、反胃、食不化、腸鳴、泄瀉、便秘、便血,現在常說的胃炎、胃潰瘍、十二脂腸球部潰瘍等一切脾胃之疾無所不療。可以按摩、艾灸療法。如有脾胃不好的朋友,趕快行動吧。
5、生命之門,動力之源——命門穴命門穴在腰部,當後正中線上,在第十四椎下,也就是第二腰椎棘突下,前方平神闕穴。因本穴在兩腎之間,也和兩側足太陽膀胱經腎俞相平。因此有生命之門之稱,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動力源泉所在。命門穴的功能體現了腎陽的作用,對男子所藏生殖之精和女子胞宮的生育功用有重要影響,對各臟腑的生理活動,起著溫煦、激發和推動作用,對飲食消化、吸收與運化,以及水液代謝等都有促進作用。因此認為是藏真火之穴。臨床上命門火衰的癥狀基本和腎陽不足和是一樣的。命門火衰主要表現四肢清冷、虛損腰痛、或五更泄,男子陽萎、早泄、遺精,女子月經不調、經痛、宮寒不孕等虛寒癥狀。根據臨床實踐,命門和神闕穴組方,壯陽第一,採用灸法,命門用大艾柱灸,神闕用隔鹽灸,不必看灸多少壯,要感到有熱感從穴位直透體內,灸命門可培補腎氣,振奮腎經,使陽氣充盛行;神闕屬任脈,為生命之根蒂,灸之可扶陽固脫。二穴相配具有溫腎壯陽,回陽固脫之效。
6、小兒百病之灸點——身柱身柱在背正中線,第三胸椎棘突下凹線陷中。取穴時採取俯卧位,先取大椎穴,然定身柱穴。身柱。身柱子之意,適用於腦力不足出現的眩暈,中氣不足出現的哮喘,大氣不足出現的脫肛,督脈之氣升舉無力出現的腰背痛等
症,還常作為小兒強身健體的穴位,根據臨床經驗我認為是通治小兒之病。小兒臟腑嬌嫩,功能尚未健全,特別是肺、脾二臟較弱,因此小兒易感冒、發熱、咳嗽、哮喘、腹瀉、消化不良等癥狀,特別是三伏灸身柱穴對以上疾病具有很好的預防作用。小兒皮膚嬌嫩,艾條相對要小些,因而一定要小心,一般每次灸的時間表10-20分鐘,開始是隔日一次,灸一個月後可減少灸的次數,每周期性2-3次,或者每周一次。根據小兒的身體狀況來定。如果小兒體質太差,易患感冒,還可配合風門、大椎等穴位治療,加強抗外邪的能力。
著名針灸專家彭靜山教授提到身柱的妙用時,認為有以下作用,可能增強體質,預防感冒、可以抗高燒,小兒疳積、驚風、蟲積等都有很好的效果。另外身柱穴還有具有益智健腦的作用。
補腎首選穴位——太溪
太溪在足內踝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用力按壓時,腳趾會出現麻木感。太溪穴為腎經的原穴,是腎經原氣經過和停留的腧穴。腎藏精,分化陰陽,因此無論腎精虛還是腎陰陽不足,都可以有太溪穴來補養。如治療腎陰不足,陰虛火旺導致的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耳鳴、耳聾、失眠、健忘,或者腎陽虧虛出現的肢冷、下肢水腫、陽萎等疾病。可以按揉、按壓、以酸痛為適,力量大些以腳趾感覺到有麻木為宜,也可用艾灸。
推薦閱讀:
※艾灸與美容
※艾灸這幾個穴位也許會讓你的感冒早點好起來
※這是一個病友的艾灸體會
※艾灸的應用
※【轉載】艾灸神闕穴,百病自然滅
TAG:艾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