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太監為防死後被挖「絕戶墳」想盡辦法 最後想到一招

太監可能是皇宮裡最悲催的一群人了,特別是在清朝。

在漢朝、唐朝和明朝的大部分時候,太監比較風光,一度還壓倒了皇族勢力。可是在清朝,除了安德海、李蓮英、張蘭德少數人外,其餘太監普遍地位低下,管束嚴厲,生活困苦毫無尊嚴,徹底淪為「奴才」角色。

太監除了在生理上與普通人有所不同外,其餘都一樣,照樣面對生老病死。太監沒有子孫後代,當他們死亡了,誰來料理他們的後事?誰來祭奠和保護他們的墳墓?如何防範盜墓賊來挖他們的「絕戶墳」?

凡此種種,都讓大部分太監傷透了腦筋。

當然,那些有錢有勢的太監,比如李蓮英、張蘭德等人,他們不但有田有地,還有養子養女。李蓮英36歲時,就收了四個侄子作嗣子。這些養子還依靠李蓮英在朝中舉足輕重的作用撈得了一官半職。後來,晚年李蓮英出宮後,死於痢疾,就是被他的養子們埋葬的。

只不過,李蓮英千算萬算,都沒有想到,半個世紀後,他的墳墓會被一群頭腦發熱的年輕人挖掘、破壞。

那麼,那些地位遠遠不及李蓮英的大多數太監,他們一輩子可能都沒積攢下什麼錢財,更別說田地了。他們該怎麼辦呢?

在絞盡腦汁後,他們終於想到了一招:成立太監公會。

「團結起來力量大」。太監也明白了這個道理。他們單獨拿不出多少錢來,可大伙兒你一點我一點湊起來,還是能夠湊到一筆可觀的錢財。太監公會負責管理和使用這筆太監籌措的辛苦錢,主要用於兩個方面。

一是太監退休後,用於太監的養老;二是太監死後,料理他們的後事,祭奠和保護他們的墳墓。

為了解決太監的後事,太監公會在當年的永定河故道一帶,即現在的中關村附近,人煙稀少的沼澤地帶賣了一塊土地(地段好的地方他們也買不起),作為太監的墓葬之地。最初這塊地叫「中灣兒」,隨著太監墳墓的增多,人們便改稱為「中官兒墳」,又叫「中官屯」。

為了解決太監的養老,太監公會在北京城郊一帶聯繫了許多寺廟。太監公會出一點錢,宮中那些有錢的大太監平時再捐贈一些錢,當太監老了,從宮中出來後,就生活在這些寺廟裡,晨鐘暮鼓,聊以養老。

這些在寺廟裡養老的太監還會承擔一個責任,就是看管已故太監的墳墓,掃墓上墳,燒香祈福之類。養老太監非常負責。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死了後,還得依賴別的太監給自己上墳燒香呢。

只不過,隨著清朝的覆滅,太監這個群體退出了歷史舞台。太監的數量也越來越少。到了後來,雖然還有少部分太監倖存,可他們不但無法維持太監公會的運轉,也無力保護太監的墳墓。

再到後來,新中國成立,中國政府選擇在「中官兒墳」一帶建中國科學院。

在北師大校長陳垣先生的提議下,「中官屯」改名為「中關村」。太監的墳墓陸續被挖掉,真正成了「絕戶」。

自然,太監這個畸形群體的最終絕跡,倒是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體現。

推薦閱讀:

投降清朝的漢將眾多,為何只有此人死死釘在恥辱柱上?
「滿洲」、「八旗」、「中國」這三個名詞,在清朝有何異同?
你認為清朝最傑出5位統治者是誰?
清朝皇帝尊崇岳飛 五次重鑄秦檜跪像(圖)
清朝迴文詩

TAG:清朝 | 辦法 | 太監 | 想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