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瓷板畫創新先驅——珠山八友

瓷板畫出現在明代中期,幾百年來,它在陶瓷藝術與繪畫藝術的邊緣獲得了發展空間。特別是民國初期的「珠山八友」,他們以瓷入畫,用胎作紙在瓷板上彩繪,創造了秀美而大氣、寧淡而悠遠的新粉彩。

王大凡《富貴壽考》粉彩瓷板畫,榮獲巴拿馬博覽會唯一金質獎章

民國時期著名的「珠山八友」很多人在早年都曾畫過淺絳彩,但後期亦都轉用新粉彩了。到民國初年,淺絳彩瓷便已完全退出了歷史舞台,為粉彩所代替,至今景德鎮也沒有人能畫淺絳彩。但是淺絳彩的技法與創造力並未隨之消失,而是被「珠山八友」為首的彩瓷藝人在其它領域成功地繼承和發展,其流風餘緒至今未絕。

王琦粉彩《糊塗即是仙》瓷板畫

清代至民國瓷板畫行情近年大漲,令不少人士質疑其中存有泡沫,景德鎮瓷板畫專家張小弟卻認為「珠山八友」的炒作並不多:「珠山八友的瓷板畫價格簡直是『後知後覺』。」在他眼裡,瓷板畫名家精品價格應該比晚清官窯高才合理,主要是因為歷代陶瓷藝術均四平八穩,只有直到「珠山八友」,才把國畫藝術真正融入瓷器。

汪野亭粉彩《竹籬茅舍風光好》瓷板畫

「珠山八友」對傳統文人畫與傳統瓷藝,採取兼容並蓄的現實態度,將陶瓷的商品化與藝術化融為一體。他們各人的性格、閱歷、修養、氣質都有所不同,在選擇題材、描寫景物、表現技法等方面也各不相同,長期的創作,逐漸形成了各自獨特的藝術風格。徐仲南的蕭疏,鄧碧珊的工整,王琦的雄奇,何許人的荒寒,田鶴仙的朴茂,畢伯濤的雋永,汪野亭的蒼潤,王大凡的古雅,程意亭的綺麗,劉雨岑的韶秀,堪稱是異彩紛呈,顯現出「珠山八友」瓷畫藝術風格的多樣性。

畢伯濤粉彩《鷺鷥》瓷板畫

那怎楊判斷「珠山八友」的瓷板畫呢?「珠山八友」所用材料首先都經過嚴格挑選,瓷板均要求胎質細膩,製造規整,厚薄均勻,絕對不允許有任何瑕疵。其作品上的題款均揮灑自如,很少有簡化字,如果書法生硬拘謹,那就絕對不會是真跡。作品品相畫面一般都還保持得光澤亮麗,圖文清晰。如果出現題款文字磨損,或者畫面脫彩、模糊不清的現象,一般可以認為是故意作舊造假。看落款紀年,如果發現有「珠山八友」卒後的年款,肯定是偽作無疑。「珠山八友」的每幅瓷板畫都十分精美,生氣盎然,而偽作一般生硬造作,死氣沉沉,絲毫沒有半點大家風範。然而對少數臨摹極精的「高仿」。

王大凡《禹王治水圖》粉彩瓷板2011年中國嘉德920萬元成交

誠邀廣大藏友共同交流 微信:13167075256


推薦閱讀:

怪才塗:創新、新奇、奇葩
論術數創新必根於繼承
鎣石在新造車運動中做了什麼?——高衛民在同濟汽車創新論壇發言
弔兒郎當的年紀
「人類極限實驗小豚鼠」-蒂莫西??費里斯

TAG: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