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幸福很近》第23課 「勝利道歌講記2」法師輔導文字版

《離幸福很近》第23課

「勝利道歌」法師輔導文字版

《勝利道歌》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 著

勝利道歌- 丙二、修密法之因緣

遇此勝法善緣眾,前世累劫積資果,

與普賢王同緣分,諸道友當生歡喜。

今生中有緣遇到大圓滿,是多生累劫積累資糧的結果。能遇到這樣的密法,實際上已與普賢王如來同等緣分,諸位道友理當心生歡喜。

無垢光尊者在《勝乘寶藏論》運用兩個推理說:

v我們前世肯定供養承侍過無量如來,並且成為過他們的眷屬,因為今生遇到無上密法之故;

v我們在今生或中陰或來世,一定會獲得成就,因為遇到無上密法之故。

凡值遇無上密乘者,往昔必定已供養過無數佛陀,並已成過普賢如來的眷屬……若男若女入此勝密,並獲得傳承教言,雖其未證悟,然以聽聞之功德力,決定速疾解脫,因彼逢遇無上果法之故。

今生中你能遇到密法,其實跟普賢王如來同等緣分,因為普賢王如來一剎那獲得自現自解脫的境界,也是依靠這樣的殊勝密法。

《般若攝受》

入多由旬荒道人,見牧牛人交界林,

思乃臨近村城兆,得安慰無盜匪懼。

如是尋覓菩提時,得聞諸佛此般若,

彼得慰藉無畏懼,非羅漢果緣覺地。

我相信在座的人,如果對金剛上師沒有矛盾,將來肯定不會墮入地獄等惡趣,也不會再入輪迴。因此我們可以被稱為是最後有者,也可以說是一個名義上的菩薩。 ——《諸乘要訣》

法王在《修行歡歌》中說了,即生中只要不破誓言,哪怕你沒有好好地修持,來世也定會獲得成就。應該要有這樣的信心。

在密乘戒律三昧耶的基礎上,並對大圓滿的法本經常地頂禮、供養,今生當中就可能得到解脫。

蓮花生大師曾說過:修行得成就的法,各個教派都有,但是不修行得成就的法,只有我的宗派才有。

蓮花生大師也曾說過:「時代越趨向末法,我的無上密法將越加興盛。」

丙一、發心之理

為沉恐怖輪迴眾,獲得永樂之佛果,

當負利他之重任,捨棄愛自如毒食。

為令沉溺於恐怖輪迴中的眾生,獲得永遠安樂的佛果,我們當承擔起利他之重任,捨棄如毒食般的自我愛執。

為沉恐怖輪迴眾,獲得永樂之佛果,當負利他之重任,捨棄愛自如毒食。

沉:龍樹菩薩說:「每個眾生無始以來流轉輪迴中,其生於地獄中所飲過的鐵水,若能積聚者,較四大海洋還要多;其復生於微小旁生,如螞蟻等之身肢,若能積聚者,則較須彌山還高。」

恐怖:如《華嚴經·普賢行願品》云:「假設罪業有體相者,盡虛空無法包容。」我等煩惱深重,只靠微薄的善行怎麼能夠遣除呢?但是若靠圓滿殊勝的菩提心就可以對治惡業習氣,消除罪障。」

輪迴眾:輪迴是輪轉不斷之義,其中有六種不同的種姓,即天道、阿修羅道、人道、旁生道、餓鬼道、地獄道。

輪迴是輪轉不斷之義

月稱菩薩在《入中論》中說輪迴中的眾生是「如水車轉無自在」。

佛菩薩的聖言量、修行者的現量以及推理的比量中,我們已清楚地知道所有這些受苦的眾生,都曾做過自己的父母。

為了讓他們獲得暫時的快樂——有吃的、有穿的,城市裡的人說是有養老保險、有醫療保險、有錢花等等;究竟得到阿羅漢、菩薩、佛陀的果位,我們務必要肩負起利益眾生的重任,

盡量要捨棄毒藥般的自私自利。

《入行論》也說:「為自而害他,將受地獄苦。」「此於生死中,百返損害我,意汝欲自利,雖經眾多劫,以此大疲勞,汝惟引生苦。」

一切利樂的來源,其實就是利益眾生之心。

《入行論》云:「所有世間樂,悉從利他生。」

華智仁波切也講過:「如果沒有以菩提心為前提,即便修持無上大圓滿,也會成為小乘法,或者變成外道法。」

華智仁波切說:「沒有菩提心的基礎,光是念經、加持、傳法、聞法等等,實際上沒有很大的功德。若有了菩提心,即使沒有行很多善事,實際上他的功德也日益增上。」

佛經:若希望圓成佛道,你並不需要修學許多法門,只要一個法門就夠了,那就是菩提心。

《大智度論》:菩薩初發心,緣無上道,我當作佛,是名菩提心。

從前,熱羅扎瓦在寂靜處修習本尊法,他很想終生都這樣閉關。一天,本尊告訴他:「你於寂靜處千百萬劫中精進閉關修本尊,不如去世間一剎那利益眾生的功德大。」

阿底峽尊者:

如果沒有菩提心,縱使多有聞思,廣修生圓二次第以及中觀見乃至念誦密咒等,都沒有利益!不含菩提心的善業和有損菩提心的善業,全部都是魔業。

《釋菩提心論》: 「世間善惡趣,其愛非愛果,皆由於有情,作利損而生。

丙二、發心功德

以此可阻惡趣門,亦可獲得善趣樂,

趨至究竟解脫地,切莫散亂修此要。

以此發菩提心的功德,可以阻塞惡趣之門,亦可暫時得到善趣人天安樂,究竟獲得解脫。明白這個道理之後,諸位道友切莫散亂,應著手修行此殊勝要訣。

《華嚴經》云: 「菩提心者,猶如一切佛法種子。」

永明延壽禪師在《宗鏡錄》中說:「若一發心,功德無際,念念圓滿十波羅蜜。」

菩提心的功德可從三方面得以體現:

1、若能生起無偽的菩提心,從此之後,相續中的罪業會全部遣除,以菩提心的功德已阻塞了地獄、餓鬼、旁生的惡趣之門。

寂天菩薩說過:「菩提心如劫末火,剎那能毀諸重罪。」

2、有了菩提心的話,一切善根功德越來越增上,暫時能轉生於天界人間等具福報之處,享受善趣的一切安樂。

寂天菩薩說:「珍貴菩提心,眾生安樂因。」

3、趨至究竟解脫地

菩提心的功德利益在此概括為下面五個方面:

一、能消重罪。眾生由於往昔無明愚痴,身、口、意造無邊罪業。

《優婆塞戒經》云:「善男子,有智之人發菩提心已,即能破壞惡業等果如須彌山。」

二、能獲妙樂。《入行論》又云:「佛於多劫深思維,見此覺心最饒益,

三、圓滿所求。若欲滅除種種痛苦災難,以及除卻眾生的不安,當恆常莫舍菩提心。要想享受種種快樂者,亦莫捨棄菩提心。

四、轉劣為勝。《入行論》:垢得此將轉成,無價之寶佛陀身。

五、得果無盡。若以菩提心攝持,修行一切善法,其所獲果報無有窮盡。

《入行論》云:「其餘善行如芭蕉,果實生已終枯槁,菩提心樹恒生果,非僅不盡反增茂。」

菩提心對眾生來講,利益真的非常大。

如云:「佛於多劫深思維,見此覺心最饒益,無量眾生依於此,順利能獲最勝樂。」

「切莫散亂修此要」在修學菩提道的過程中,千萬不要讓自己的心被世間八法等外境誘惑而迷失方向,一定要認認真真地修持菩提心這種秘訣,這是一切修行中最重要、最可貴的修法。

泣血稽顙,哀告現前大眾。嘗聞入道要門,發心為首。修行急務,立願居先。

故華嚴經雲,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忘失尚爾,況未發乎。故知欲學如來乘,必先具發菩薩願,不可緩也。

《法華經》窮子喻,大富長者之子幼時,舍父逃逝久住他國。後加復窮困,馳騁四方以求衣食。其家大富財寶無量,無人繼承。五十年後,父子偶遇。父見子便識,遣傍人急追將還。窮子見父有大力勢,即懷恐怖,於使者執之強牽將還之際,惶怖悶絕躄地。經其父循循善誘,方漸除下劣之心,成就大志,自鄙先心。父子相認,窮子驟然富貴。

佛出現於此世間,亦如大富長者,循循善誘,令其窮子(眾生)整體接納其所有之富麗輝煌(成佛)。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並非只想讓眾生追求人天福報,或是止於聲聞、緣覺之化城,而是為了一切眾生成佛。是故,吾人不能志意下劣,得少為足,應敢於當下承擔,立志成佛。

出離心

1 修法 :人身難得壽無常,修此可斷今生執,無欺業果輪迴苦,修此可斷後世執!

2 標準 :於諸輪迴諸盛事,剎那不生羨慕心,日夜欲求得解脫,爾時已生出離心。3 釋義 :四聖諦的第一諦就是苦諦,所以我們首先要明白什麼叫做苦,苦的現象是什麼,這樣才能使我們升起出離心。

丙一、護戒功德

於諸輪迴之盛事,不起羨慕之心念,

當持人天供養處,殊勝嚴飾之凈戒。

於此輪迴中令人炫目的盛事與富足,不要有絲毫羨慕之心,應當一味守持人天眾生的殊勝供養處——清凈戒律。

《正法念處經》:若滅貪火者,以智慧為水,不滅貪心人,解脫不可得。

不凈、無常、樂善法 無我智慧的清涼水

《佛子行三十七頌》中講:「三有樂如草尖露,乃是瞬間壞滅法,了知恆時無變法,希求解脫佛子行。」

「人身難得壽無常,修此可斷今生執,無欺業果輪迴苦,以此可斷後世執。」

宗喀巴大師在《三主要道論》中說:修後於諸輪迴福,剎那不生羨慕心,日夜欲求得解脫,爾時已生出離心。

什麼樣才是生起出離心呢?

對上述四個共同加行精勤修行之後,何時對輪迴的榮華富貴一剎那也不起羨慕之心,日日夜夜唯獨希求解脫,如關在監獄裡的犯人渴望被釋放一樣,何時就已經生起了真實無偽的出離心。

一位叫寧莫的修行人請問薩迦班智達「捨棄今世的因、緣、量、驗相」是什麼?捨棄今世

因:懂得輪迴一切瑣事無有實義

緣:了知輪迴的諸多過患

驗相:不被世間八法所染

量:對世間八法興趣索然

最關鍵的就是明白道理,不被世間八法所轉

有了出離心之後,一定要受持人天眾生的供養處、整個世間的莊嚴——清凈戒律。

戒律是一切功德的根本

倘若具足清凈戒律,這才是最莊嚴的裝飾,值得人天眾生頂禮、膜拜、供養。

《別解脫經》中也說:「戒為趨善趣,渡河之橋樑。」

《涅槃經》中說:「一切眾生,雖有佛性,要因持戒,然後乃見。」

《佛遺教經》中記載,佛涅槃前最後一次說法中說:「汝等比丘,於我滅後,當尊重珍敬波羅提木叉,如暗遇明,貧人得寶,當知此則是汝等大師。」

《入中論》中說:諸異生及佛語生,自證菩提與佛子,增上生及決定勝,其因除戒定無餘。

《忠言心之明點》:「猶欲空中建花園,增上定勝諸圓滿,無戒無此機會故,念知謹慎調自續。」

法句譬喻經:

波利商主將海神送給他的七寶裝飾的香瓔呈奉給波斯匿王,波斯匿王想給六萬夫人中最美麗的一位。末利夫人素服而出在眾人中,猶如日月倍好於常。王問:有何道德炳然有異?末利夫人答:「……日月奉佛法齋。」栴檀多香,青蓮芳花,雖曰是真,不如戒香。

八關齋戒

《建立家屋經》中曾云:只要受持一次八關齋戒,就不會轉生於刀兵劫以及饑荒劫等苦難劫中。

《藥師經》云:「若有病人,欲脫離苦者,當為其人,七日七夜,受持八分齋戒。」又云:「有能受持八分齋戒,或經一年,或復三月,受持學處,以此善根,願生西方極樂世界無量壽佛所,聽聞正法,而未定者,若聞藥師瑠璃光如來名號,臨命終時,有八大菩薩……乘空而來,示其道路,即於彼界種種雜色眾寶華中,自然化生。」

《涅盤經》云:「波羅奈國,有屠兒名廣額,於日日中,殺無量羊,見舍利弗,受八戒,經一日一夜,以是因緣,命終為北方天王毗沙門子。」

《普達王經》云:「先王在世時,有持善小兒,隨先王齋戒一日,奉行正法,清凈守意,其後過世,魂神還生,為王作子,今致尊貴,皆由宿行齋戒所致。」

《護凈經》云:「一日持戒齋,得六十萬世餘糧。」

如同龍樹菩薩所講:戒如動靜之大地,一切功德之根本。

《佛子行三十七頌》說:無戒自利尚不成,欲成他利誠可笑,故於三有無希求,守護凈戒佛子行。

丙二、破戒過失

一切增上定勝樂,悉皆依此而生故,

倘若破戒墮惡趣,切莫迷惑當取捨。

增上生的暫時人天福報、決定勝的究竟解脫果位,全部依靠戒律而生。倘若破戒而沒有懺悔清凈,則一定會墮入三惡趣。因此,修行人切莫迷惑顛倒,務必要對自己的行為善加取捨。

《別解脫經》中說,破了戒的人,唯一的去向就是地獄、餓鬼、旁生。

如《般若攝頌》云:「破戒自利尚不能,豈有成辦利他力?」

眾生犯戒有四種原因:

一個是不明理,就是不懂真理;

第二個是不深信;

第三個是煩惱重;

第四個是有習氣。

《寶鬘論》論述只有二地以上的菩薩才能真正持守清凈戒律

《入中論》也說,二地菩薩即使在睡夢中也不會犯戒

佛在《福蓋正行所集經》說: 「破戒之人,無所堪任,如彼破車,不能運載。」 

佛在《正法宣揚經》中說:「破戒之人,千萬生中,遠離種姓與安樂,墮入地獄感受痛苦。」 

《入中論》中說:失壞戒足諸眾生,於惡趣受布施果。

在《菩提正道論》中,宗喀巴大師專門引用了佛經的一個教證,即在末法時代,哪怕守持一天的戒律,其功德比在千百萬劫中供養諸佛菩薩的功德還大。

如果有人破了根本戒,或者破犯了相關重戒,於一生中也沒有懺悔清凈,那麼此人肯定會墮入惡趣,反覆漂流而無有出期。

《入菩薩行》中講:破戒之人即使多行布施,他的果報還是轉生到餓鬼中當護財鬼之類。

丙一、修習賢善人格之理

言行恆時隨順友,秉性正直心善良,

若欲長久利己者,暫時利他乃竅訣。

所謂的賢善人格,是指言行舉止恆時隨順親友,為人秉性正直,心地善良。若欲長久利益自己,暫時利益他眾乃是竅訣。

非常壞的人不可能有出離心,沒有出離心就無法生起菩提心,沒有菩提心就不會有大圓滿的開悟。

修行需要人格賢善,這是法王如意寶多年總結的精華教言。

《二規教言論》中,麥彭仁波切這樣強調了人品的重要:「世法即是佛法根,若無世間高尚行,則彼始終不容有,殊勝佛法之規故,如無樹根即無莖,或如無福即無財。」

人格賢善的標準:

1、「言行恆時隨順友」

言行舉止跟上上下下的親友和睦相處,跟誰都合得來,不會動輒橫眉怒目、處處與人作對、不論到哪個團體都攪得雞犬不寧。從世間角度講,人格好的人對上者恭敬,對下者悲憫,對中者和睦。

佛陀在經典中說「我要隨順世間人」,當然,隨順他人並不是沒有原則,如理如法的行為應當隨順。

不要所有人都上去時,你非要背道而馳,就像藏地有個比喻說:「一百頭氂牛上山的時候,嘎巴牛(氂牛中的敗類)非要往下跑。」

2、「秉性正直」:

不管說話還是做事,心要正直,不貪執自方、嗔恨他方,也不會做什麼都把自己放在主要位置上,一直不公正地評價,而是始終以真理為主,不偏袒任何一個人。

麥彭仁波切在《二規教言論》中讚歎正直的人說:「直士之前天喜聚,直士順利抵天界,直士做事極穩妥,直士國王亦勝任。」

又讚歎正直的功德說:「所謂正直之功德,一切德中最超勝,清凈世規之精要,無需饒舌讚歎之。」

3、「心善良」:

如果為人正直、隨順別人,但心腸狠毒的話,人格也好不到哪兒去。因為心是一切之根本,宗喀巴大師也說:「心善地道亦賢善,心惡地道亦惡劣。」

法王又進一步指出,倘若你想長期利益自己,暫時利他是很好的竅訣。

「人格要賢善」大家務必應牢記,倘若沒有做好人,做佛是不可能的。

釋迦牟尼佛在轉法輪時,也為隨順一般的凡夫而講了很多方便語。佛陀對我執很重的人,講補特伽羅有我;對稍有解脫根基的人,宣講了相應的暫時解脫法門,而這些從實相上說都是不了義的。

丙二、賢善人格之功德

此乃清凈人規法,三世諸佛方便道,

亦為四攝之精華,諸位弟子切莫忘!

修習賢善人格,是世間清凈的人規法;從出世間而言,也是過去、現在、未來三世諸佛成佛的方便道;它還是菩薩行持四攝法的精要,諸位弟子切切不可忘記這一殊勝竅訣。

「人規」就是做人的基本原則。國王松贊干布對全藏人民規定了「人規十六條」:

一、敬信三寶;

二、修行正法;

三、孝敬父母;

四、恭敬有德;

五、敬重尊貴耆長;

六、對親友有信義;

七、對國人作利益;

八、心性正直;

九、仰瞻賢哲;

十、善用資財;

十一、以德報恩;

十二、秤斗無欺;

十三、不相嫉妒;

十四、勿用婦言;

十五、婉和善語;

十六、心量寬宏。

「三世諸佛方便道」,以上所講善良人格,不僅是世間人道規範法,而且從出世間法而言,也是過去、現在和未來三世諸佛度化眾生時所實行的方便道。

賢善人格是三世諸佛成佛的方便道,無論是哪一尊佛,因地時都會做好人,一個壞人不要說成佛,連菩薩、阿羅漢也無法成就。

六祖惠能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

這裡所說的「方便」,方是方法,便是適宜。濟度眾生,要用適宜的方法,稱之「方便」。這並不是指世俗上所用的虛偽欺騙,叫做「方便」。在《法華文句》中,有三種意義解釋「方便」:

1.方是法,便是用,隨順眾生的心意,用種種的方法來教示他。

2.方便是門,以這個方便而能引入佛門之義。或是隨眾生心意,或是隨自己意,以種種方便教示眾生。

3.方是秘,便是妙,不敢猜測他意,照自己的意思說法而令他得益。

隨他的意,隨自己的意,或兩者兼用,用這樣的方法濟度眾生,指的是方便之力。

「亦為四攝之精華」,這是菩薩行持四攝法之精要。諸佛菩薩度化眾生的方法總結為四攝法,而四攝法又可總結為一句話,即是「賢良人格」。

第一是布施攝,從下往上分為財布施、無畏施、法布施三類。

第二是愛語攝,上師在攝受弟子的過程中要運用善巧方便的語言,即用弟子容易接受的語言來轉變弟子的相續,使其心行合乎於佛法。

第三是利行攝,上師應該具備度化弟子的良好心愿和真實利益弟子的行為。

最後一個是同事攝,上師要培養弟子,首先自己必須如理如法而行,為弟子起表率作用。

「諸位弟子切莫忘」,上師仁波切語重心長,反覆叮囑我們,千萬不要忘記了這一殊勝的竅訣!

法王語重心長地叮囑:對我有信心的弟子們,無論是現在還是未來,千萬千萬不要忘記做好人,倘若人都做不好,其他修行境界如無根之樹,不可能真實生起。

自己始終會像純金一樣發出真實善良的光,不被任何黑暗和違緣所覆蓋。

心一定要善良!

過去噶當派很多格西,在攝受弟子之前,首先都要觀察他的人格:如果是壞人,則不予攝受、不給傳法;如果是好人,雖然比較愚笨,但認為可以教得出來。

不管是顯宗、密宗的四眾弟子,跟信佛或不信佛的人接觸時,應該有種和諧團結的氣氛,這也是人格賢善的一個表現。

乙一、迴向

以此善根願諸眾,超越輪迴之深淵,

令諸心子皆歡喜,往生西方極樂剎。

以此造論善根,迴向一切老母有情,願其超越六道輪迴的恐怖深淵。同時,八萬四千法門的精華要義攝於上述四種竅訣中,願對法王和佛教有信心的心子生起極大歡喜。並願一切有緣眾生往生極樂世界,獲得無上的安樂,將來利益無量眾生。

在茫茫無盡的輪迴苦海中,我們能遇到這樣如意寶般的竅訣,實在是極大福分,對此應生歡喜心。


推薦閱讀: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夢參法師宣講
慧律法師《聖一法師地藏經講記》學記73?【如來讚歎品第六(11)】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凈空法師)第一00一卷——第一0一0卷
延參法師的禪語佛偈
凈空法師:真正學布施大概六個月就有很明顯的效果

TAG:幸福 | 文字 | 法師 | 輔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