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剖析:女人這個生物!
●「與眾不同」的女性
「女人,」亞里士多德說,「比男人更加富有同情心,更加容易受感動而掉淚。同時,她也更愛嫉妒、更暴躁;更容易責罵和頂撞別人。而且,她傾向於比男人更容易失去勇氣和希望,更缺少羞恥感和自尊心,更容易說假話。她的記性更好,也更具有欺騙性,她還更容易驚醒,更容易猶豫不決,更難於果敢行動,並且需要稍微更多一點營養。」歷史上早就有一些世界級的偉大思想家和研究者,他們提出了種種「與眾不同」的女性天性的事實依據。1855年,一次選舉大會上,拉爾夫·沃爾多·愛默生就女人的本性說了一番比較友善的話,他闡述的是19世紀的觀點,即認為女人的與眾不同之處在於她擁有更好的品德:「女人,」他讚美道,「是人類文明的開導者。文明是什麼?我的回答是,優秀女人的能力……女人頭頂上環繞著一頂星光閃爍的皇冠,那就是她友愛和豐富的感受能力,及其無限放大後所導致的一切。」里根總統也曾說過一番話,他說這話的時候,腦海里浮現的大概是和愛默生一樣的觀點,不過他說得更俏皮:「要不是為了女人,我們男人為什麼還要穿著性感服裝拿著高爾夫球杆到處走動呢?」1970年,在心理學領域中,有一個著名的《布羅弗曼報告》很出名,報告說「非常容易流淚」被一組心理學家確認為非常女性的特徵。其他女性特質還有「非常感情用事」「對不重要的小事非常過敏」以及「容易感到受傷害」。所以她們「非常容易受影響」「非常主觀」「不能區分想法和感覺」「非常沒有邏輯性」以及「非常怯懦」。可以想見,作為其反面的男性特質是一些更加堅強的品質。「非常直接」「非常有邏輯性」「容易作出決定」「從不流淚」。《布羅弗曼報告》的重要意義不在於它確認了有關兩性特徵的一些流行看法和傳統觀點,使之從心理學上得以確立。其重要意義在於,依據作者的觀察。女性特質總體上說都是些負面的因素,而且,所謂的女性特徵中有許多同成熟、健康的精神狀態是背道而馳的。●愛流淚的女人
無論在影視中,在新聞中,很多國家的葬禮上,我們都可以看到站在一旁哀哭的婦女,極度的傷心似乎是適合女性充當的角色,至少那是內心痛苦的表達方式。在國家新聞雜誌的照片庫里,當國家遭遇災難之際,婦女為民眾哭泣(恐怖主義的爆炸襲擊、空難、暗殺)。女人的淚水是受鼓勵的——來吧,來吧,哭吧——而人們卻告訴男人要堅強,對男人來說,勸他「痛哭一場」好讓自己覺得舒服一點兒,這可不是一個鼓舞鬥志的好辦法,因為失去對情感的控制不是男子漢應有的表現,正是這個令人不快的念頭阻礙了男人們選擇訴諸淚水的宣洩情感方式。1972年,新漢普郡總統的第一人選,參議員愛德蒙德·穆斯基,當時是一個民主政治的先驅,他因為在競選演講時當眾流淚而斷送了自己的政治前途。穆斯基在講到針對他妻子的一些尖刻的新聞評論時流下眼淚。回想起來那是他事業急轉直下的轉折時刻:能指望一個在政治戰役中遇到困難就哭鼻子的人去面對俄國人嗎?這對於一個曾經為約翰·肯尼迪那不戴帽子,不穿外套,充滿陽剛氣的身姿,為艾克將軍的軍事勝利以及忍無可忍地說出「去死吧」的哈里·杜魯門而歡欣鼓舞的國家來說,答案是否定的。媒體對穆斯基那再人性不過的淚水所做的評論是殘忍的。1983年,以色列總統梅納傑姆·比根在他妻子去世時不加掩飾、不聽勸阻地表現哀痛之情,以色列和美國的新聞把這一點當作一位堅強的老戰士已經不再能夠勝任總統職位的證據。或許,比根也對自己的情緒狀態做了同樣的理解吧,不久之後,他辭去了總統職務。●不可憤怒的女人
接下來,我們要說一說憤怒。表達憤怒和氣惱無損於男子漢氣質,男人發怒如果是有原因或有根據的,那常常能得到理解和諒解。而且,不僅如此,男人發怒甚至有助於塑造其英雄氣質——這是對其榮譽的侮辱作出的正當反應,並是某種男子漢的果敢行為的前奏。而與此相反,憤怒被認為是女性最不應該表現出來的一種情緒。無數的人認為,對女人來說,發怒是不好的,一個怒火中燒的女人是最沒有吸引力的。發怒的女人是難相處的,卑下的,令人厭惡的。她失去自製是靠不住和不文雅的。她的臉因為扭曲而讓人討厭,下巴突出,眼睛變小,牙齒露出來。女人應該有無限的剋制和忍耐,她不應該有任何的憤怒反應。然而,由於無可宣洩,女人無法排解的憤怒情緒在她內心發酵,並以某些卑鄙、低劣的方式彌散出來——充滿嫉妒、幻想報復、邪惡的復仇陰謀——或許,這還不如大聲喊出來更安全。西蒙波伏娃曾寫道:「女人有輕易流淚的傾向,很大程度上來自以下事實,即她的生活是建立在一種虛弱的反抗的基礎上的。」社會強加給女性的禁忌,社會對男子氣概的偏愛,或者所有這一切加在一起——無可爭辯的是,女性內斂的憤怒和非暴力的急躁情緒的代價抵得上一筐眼淚了吧。●謙卑順從的女人
像憤怒的情緒一樣,為個人取得成功而歡喜雀躍也被認為不是女性應有的反應。當然,一個有教養的贏家,無論男女,都應該適度的,光明磊落的謙卑,但是,為自己取得的勝利感到最起碼的驕傲和滿足——是我,是我,是我,我做成了這件事,也是同女人和女孩應有的謙虛和順從不相符合的。最起碼,在職業拳賽、摔跤比賽或者網球錦標賽的頒獎高潮,舉起手臂向獲勝者致敬不是女性應有的舉動。勝利帶來的強烈情緒、登上巔峰或達成某種其他的成就感,這些對女性而言都是不適當的情緒。更加適合女性特質的是,當新的冠軍小姐接過花冠和節杖的時候,要流下人們意料中的淚水。顫抖的嘴唇和噙滿淚水的雙眼使人聯想到那位不可思議地撞到不該她得到的好運氣的灰姑娘。在勝利的時刻,在美國最受歡迎的盛典上,獲勝者怎麼看都不像是一位獲勝者,倒像是一位敗下陣來的失敗者。一位將節杖高高舉起,像拿著戰利品一樣的美國小姐,同女性的理想形象是不相符的。不過,在現代社會,女性的情感變得大聲了。在一些音樂會、歌舞現場,我們看到了女性高聲的尖叫和呼嘯。然而,這在伊麗莎白時代,是下流的,是下層社會的標記,是放蕩和放縱的表現。時下有一種很流行的做法,就是一些人喜歡把男人和女人描述為人類的兩個極端,並且鮮明地表明所有人當中都存在著兩極:太陽和月亮,陰和陽,軟和硬等。那麼男女最基本的差別是什麼呢?男性的原則最好是被看成一種強勁的有優勢的精神,激發出直接的、有信心的成功。女性的原則則由易受攻擊、需要保護、順從的禮節以及對衝突的避免組成,總之,是一種依賴於男性的要求,以及給男性原則誇大的合法性和欽佩的掌聲的良好願望。●理應有愛心的女人
如果一個女人,看到嬰孩的照片不發出「噢」、「啊」的讚歎聲,或者,要是別人把嬰孩遞過來而她居然不把他抱在懷裡的話,那她馬上就會受到懷疑。熱愛嬰孩,即任何嬰孩以及所有的嬰孩而不僅是她自己的孩子,這是人們認為女性必須具有的顯著情感。儘管有一半的母親並不真正具有養育孩子的天分,儘管日復一日地盡做母親的本分並非對每個女人都是一個適合的或有趣的工作,但人們依然固執地認為,一個不想要孩子的女人一定是無情的或自私的或不完整的。此外,人們還要求女人應該為愛奉獻自己的生命,母愛、對異性的愛、對信仰的愛、難以名狀的以及大公無私的關愛。毫無疑問,當女人停留在某個愛的舞台上——即便是少女的熱戀或是單相思或是破碎的心——這時的她,最容易展現自己的女人味,也最容易使她確信自己有一副女人心腸。出名的流行音樂女歌手們,無論多大年紀,大多數都是首先推出一些表達愛情的歌曲,而且通常是比較感傷的愛情歌曲。喜憂參半的感傷戀歌,悲傷的輓歌,混雜有一些永遠忠誠於那位曲解她不顧一切的示愛信號的壞小子的誓言——幾乎獨一無二的女性歌手所有的,那種破碎的心靈的讚歌,所表達的都是一種沒有真的關上那扇任情濫觴的心門——只要她愛的人回心轉意。女人從小就在學習怎麼做一個心靈的守望者,一個感傷記憶的守望者。在日記里,在保存過去的情書里,在相冊里,都保留著女人的情感經歷。記住過去發生的事情——生日、周年紀念、去世——這些都是屬於女性的愛的領地。人們認為,女性理應如此,這是她維繫家庭、愛情關係的責任。●挑戰面前的女人
每個女人都面臨著挑戰。總的說來,女性特質是對女性的挑戰,一種每一個驕傲的、自尊的女性都不能忽視的挑戰。從歷史的觀點來看,擔心自己不夠女性化——不論是外表還是內心,一直就像一把沉重的鐵鎚,猛烈地打擊著女性集體的以及個人的志向和抱負。因為缺乏女性特質就意味著男性化或中性化。從我看來,女性特質最大的似是而非之處就在於,一方面,在男人的世界裡隨時隨地識時務地做出退讓。那對於保養好自己的容貌或作為一種生存手段來說,的確相當有效,然而,從另一方面看,在各方面委曲求全也阻礙著婦女們在更重要的領域有所突破,取得成就。無論這女性特質是如何起作用的——如果我們認清了以下事實的話,應該說,正是那種在起著作用的女性特質,在每一條被男人們界定為專門屬於男性追求的道路上,都豎立著一塊禁行或繞道的路牌,上面寫著:「對於女性特質,從這裡轉彎。」「對於女性特質,請返回。」而忽視這些路牌的獨行者就不得不冒險前行。時至今日,婦女們在感情和經濟上仍然是匱乏的,可以理解她們為什麼想要抓住那些在過去似乎奏效、目前也依然對一些人奏效的策略。即使現在她們還在想著讓自己穿上更高的高跟鞋和更短的超短裙,擁有更細的眉毛和更長的睫毛,還在想著退回到全神貫注地挑剔不完美和追求完美效果的獨特的女性意識里去。不過,謝天謝地,現在至少她們不必忍受前幾代人的自欺欺人的全副武裝。因為事情的確在改善,人們在進步,她們正在——如果不是在實際自由選擇中也至少在她們的意識當中——朝著成為她們自己的方向上走得更近了些。編譯:陳櫻來自:上海《大眾心理學》雜誌社
推薦閱讀:
※這個詩人僅存世六首詩,但是其中兩首你肯定會背
※6招提代謝加快燃脂 這個冬天減肥就靠它了
※楊振寧,這個一生走鴻運的科學家,當下他棄美歸根,該贊還是該噴?
※作為本世紀最偉大的「偵探」,波拉尼奧要剖開這個邪惡、卑瑣的世界
※這個部位死皮千萬不能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