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性、本性(如來藏)、識性 、法身、修行 介紹

自性、本性(如來藏)、識性 介紹1.自性自性者,妙明萬德之靈能也,又稱之為[本體]。自性能大能小,「遍現俱該沙界;收攝在一微塵」。在六道中輪迴的是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是祂,做菩薩、成佛的也是祂。輪迴,是自性在輪迴;解脫,是自性解脫;成佛,是自性成佛。2.自性迷與自性覺自性有迷與覺這兩種狀態。《六祖壇經》云:「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2.1自性覺自性覺,這是自性的本原狀態,稱為[本性]。本性是佛,故名[佛性];本性是自性的本原狀態,故名本來面目,亦簡稱[本來];本性是如常不變,是本性無差別,是指心的本性清淨說,故亦名[真如]。本性(佛性)亦名[如來藏]。佛性和如來藏、真如、本來都是本性之異名為了論述的方便,將自性的迷悟兩種狀態分別立名,但實際只是一物,就像人沉醉時與清醒時言行大異,但畢竟還是一人。所以在經論中,常常不加區分地使用自性、佛性、本性、真心、真如,等等。2.2自性迷自性迷,就是自性妄認五蘊身心為自己,於是逐境造業,輪轉生死。這種從無始以來,生心緣境所養成根深蒂固的習慣狀態,稱為[識性],如來藏被無始虛偽惡習所熏,故可名為[識藏],這是說:如來藏(本性)迷,轉為識藏(識性),而有了八識:阿賴耶識、末那識、意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等八個識,又名[神識]。對眾生而言,身體是自性(神識)的軀殼、住宅。以一個週期的生命來說,開始於自性(神識)入胎,結束自性(神識)離體。識性(識藏)按照有無染污,可以分為兩種情形:沒有染污的清淨識和染污識。在十法界中,佛的識性是清淨識,例如釋迦牟尼佛在講經說法時,雖然也有念頭,有八個識在共同運作,但這是沒有染污的;其餘九法界(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天、聲聞、緣覺、菩薩)的識性是染污識。3.如來藏與阿賴耶識自性處於覺的狀態時是如來藏,處於迷的狀態時是阿賴耶識。故云:「眾生迷故,成阿賴耶;如來悟故,成如來藏。」如來藏與阿賴耶識是一體二態,如果以水與冰比喻:H2O以水的形態出現是如來藏;H2O以冰的形態出現是阿賴耶識。全部是水的狀態喻指如來藏;全部是冰或者冰水皆有的狀態喻指阿賴耶識。冰愈少,阿賴耶識之覺的程度愈高。又譬如一塊黃金,可以作成瓶,可以作成盤,也可以作戒指...。4.修行雖然自性有迷跟悟兩種狀態,但實際上還是只是一物,就像人沉醉時與清醒時,雖然言行大異,但畢竟還是同一人。以在三界六道來說,五蘊身心如同是一輛智能汽車,而自性本體是坐在裡面的車主。死了,是這輛汽車壞了;投生,是自性本體坐進另一輛新車。而最大的麻煩在於,自性在昏迷狀態中,還妄自以為五蘊假合的身心就是自己——這叫我執,從而造業受報,生生世世輪迴。六道輪迴是自性在輪迴,成佛是自性成佛。我們修行,是要自性去除我執,由迷(識性狀態)(識藏),還原成覺(本性狀態)(如來藏),不再有生老病死,而出離輪迴;進一步去除法執,由眾生而圓證佛果。5.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明心見性」的意思是:識自本心,見自本性(佛性、如來藏、真如)。「見性成佛」的意思是:見自本性,然後,依性起修,圓成佛道。(「見性成佛」,並不是說見性就成佛。)所以,「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是說:識自本心,見自本性,然後依性起修,圓成佛道。6.法身法身者,佛之真身也,湛然清淨,周遍法界。如若已出無明殼之本性,名法身;至於尚在無明殼中之本性,攝藏如來一切果地上的功德,名如來藏。以果樹做比喻:果實比喻為如來藏,成為大樹王比喻為法身。
推薦閱讀:

人的本性
遵從本性
人之本性
如果評價綠野仙蹤里那隻獅子?
本性禪師:過客旅途

TAG:修行 | 介紹 | 本性 | 如來藏 | 自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