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從窮困到首富的傳奇人生
一、辛酸的童年
1939年6月,日本帝國主義的鐵蹄開始踐踏這片寧靜的土地。李氏一家冒著隨時可能被殺的危險,躲著不時而來的流彈,爬過一道道封鎖線,步行十幾天,一路風餐露宿,歷盡千辛萬苦,輾轉到香港。一家人寄居在舅父庄靜庵的家裡。
禍不單行,這時李嘉誠的父親李雲經因勞累過度不幸染上肺病。身為長子的李嘉誠一邊照顧父親,一邊拚命地溫習功課。他知道父親是給累病的,因此,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以取得好成績,讓生病的父親能獲得一份精神上的慰藉。
為了給父親治病,李嘉誠一家的生活過得相當清貧。兩頓稀粥,再加上母親去集貿市場收集的菜葉子便是一天的美食。全家唯一的希望都寄托在李嘉誠的父親身上,希望他能儘快把病養好,讓全家能度過這一難關。父親沒能熬過那年冬天,還是撒手歸西了。作為長子,李嘉誠從此不得不眼含熱淚,無奈地結束他的學業出來打工,以維持一家人的生活。父親死後,14歲的李嘉誠被迫離開了心愛的學校用他還很稚嫩的肩膀,毅然挑起贍養慈母、撫育弟妹的重擔。
李嘉誠先在舅父庄靜庵的中南鐘錶公司當泡茶掃地的小學徒。李嘉誠到這裡之後,學到的第一個功夫就是察言觀色,見機行事。他每天總是一個到達公司和最後一個離開公司。
辛苦而困難的3年過去了,當年那個14歲的少年已經長成精瘦但結實、英氣十足的小夥子了。17歲的李嘉誠在一家五金製造廠以及塑膠帶製造公司當推銷員,開始了香港人稱之為行街仔的推銷生涯。
當今世界很多傑出的企業家都從事過推銷工作。推銷是一門十分複雜而且不容易學會的工作。李嘉誠酷愛讀書。每天白天工作之後,晚上他還要買些舊書來自學,學完的舊書再拿到舊書店去賣,再用賣掉的錢買新的舊書。這樣既學到了知識,又節省了很多錢。最初,李嘉誠向客戶推銷產品之前,心情總是十分緊張。於是他就在出門前或者路上把要說的話想好,反覆練習,從而成功地克服了緊張的心理。漸漸地,李嘉誠發現自己不僅推銷有術,而且大有潛力。他那與生俱來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十分適合於做推銷員。他總是能憑著直覺看出客戶是什麼類型的人物,並且能馬上了解客戶的心理和性格,從而定好相應的推銷策略。
李嘉誠認為,在從事推銷工作的時候,必須充滿自信,而且要熟悉所推銷的產品,盡最大努力,設法讓客戶感到你的產品是廉價而且優秀的。很快,李嘉誠成了全公司的佼佼者。但李嘉誠從來不喜歡高談闊論,他認為從事推銷工作,重要的有兩點:一是勤勞,二是創新。由於出色的推銷成績,李嘉誠18歲就做了部門經理,兩年後又被提升為這家塑膠帶製造公司的總經理。
走南闖北的推銷生涯,不僅初步形成了李嘉誠的商業頭腦,豐富了他的商業知識,而且也使李嘉誠結識了很多好朋友,教會了他各種各樣的社會知識。同時,在推銷過程中,也使他學會了寬厚待人、誠實處世的做人哲學,為他日後事業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塑膠花大王
李嘉誠經過幾年生活磨礪之後,逐漸成熟了起來。干推銷工作的這段時間雖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便畢竟只是一名高級打工仔,而他所管理的塑膠企業、塑膠公司的財產畢竟是董事長的,失敗的最終承擔者也只有董事長本人。企業的成敗都與李嘉誠的關係不大,這使十分渴望向社會證明自身價值的李嘉誠下定決心要自立門戶。因此無論老闆怎樣賞識,再三挽留,他都決意要離開,他要用自己平日點滴的積蓄從零開始,自己來親自創業。
1950年夏天,說干就乾的李嘉誠以自己多年的積蓄和向親友籌借的五萬港元在筲箕灣租了一間廠房,創辦了長江塑膠廠,專門生產塑膠玩具和簡單日用品,由此起步,開始了他叱吒風雲的創業之路。
在創業最初的一段時期,李嘉誠憑著自己的商業頭腦,以待人以誠,執事以信的商業準則發了幾筆小財。但不久之後,一段慘淡經營期來臨了。幾次小小的成功,使得年輕且經驗不足的李嘉誠忽略了商戰中變幻莫測的特點,他開始過於自信了。幾次成功以後,他就急切地去擴大他那資金不足、設備簡陋的塑膠企業,於是資金開始周轉不靈,工廠虧損愈來愈重。過快的擴張,承接訂單過多,加之簡陋的設備和人手不足,極大影響了塑膠產品的質量,迫在眉睫的交貨期使重視質量的李嘉誠也無暇顧及愈來愈嚴重的次品現象。於是,倉庫開始堆滿了因質量問題和交貨的延誤而退回來的產品,塑膠原料商開始上門催繳原料費,客戶也紛紛上門尋找一切借口要求索賠。
從做生意開始就以誠實從商、穩重做人處世的李嘉誠付出的代價是很慘重的。這種代價幾乎將李嘉誠置於瀕臨破產的境地。
這段時間,痛苦不堪的李嘉誠每天睜著布滿血絲的雙皮眼,忙著應付不斷上門催還貸款的銀行職員,應付不斷上門威逼他還甭原料費的原料商,應付不斷上門連打帶鬧要求索賠的客戶,以及拖家帶口上門哭哭鬧鬧、尋死覓活要求按時發放工資的工人們。
充滿必須信心的李嘉誠做夢也沒有想到,在他獨自創業的最初幾年裡初嘗成功的喜悅後,隨之而來的卻是滅頂之災。1950年到1955年的這段沉浮歲月,直到今日,李嘉誠回想起來都有心有餘悸的感覺。這是李嘉誠創業史上最為悲壯的一頁,它沉痛地記錄了李嘉誠摸爬滾打於暴雨泥濘之中的艱難歷程,它用慘重的失敗反映李嘉誠成功之路的坎坷不平和最為心痛的一段際遇。
失敗其實並不是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失敗之後是否仍有信心,能否繼續保持或者擁有清醒的頭腦。像任何身處逆境的人一樣,李嘉誠經過一連串痛定思痛的磨難後,開始冷靜分析國際經濟形勢變化,分析市場走向。
在種類繁多的塑膠產品中,李嘉誠所生產的塑膠玩具在國際市場上已經趨於飽和狀態了,似乎已經沒有足夠的生存能力。那麼意味著他必須重新選擇一種能救活企業、在國際市場中具有競爭力的產品,從而實現他塑膠廠的轉軌。
一天深夜,李嘉誠自修完當天的功課後,仍象平日一樣隨手翻閱著一些雜誌。當他閱讀最新英文版《塑膠》雜誌時,發現在一個不太引人注目的地方,刊登了一項有關義大利一家公司用塑膠原料設計製造的的塑膠花即將傾銷歐美市場的消息。
李嘉誠馬上聯想到和平時期過著平靜生活的人們,在物質生活有了一定保障之後,必定在精神生活上有更高的要求。如果種植花卉等植物,不但每天要澆水、除草,而且花期短,這與當時抓緊時間工作的人們的生活節奏很不協調。如果生產大量塑膠花,則可以達到既價廉物美又美觀大方的目的,能很好地美化人們的生活。想到這時,李嘉誠興奮地預測著:一個塑膠花的黃金時代即將來臨。
1957年,李嘉誠帶著企業復活的希望踏上了學習塑膠花製造技術的征途。精明的李嘉誠深知生意人對於剛面世的新產品是十分重視的,而且在技術上會有很大的保留,不會輕易地讓人學去,故不斷以購貨商、推銷員等身份,甚至不惜打短工,千方百計地搜集點滴有關塑膠花製作的技術資料。
不僅如此,李嘉誠又購置了大量在款式、色澤上各具特色的塑膠花品種帶回香港,不惜重金聘請香港乃至海外的塑膠專業人才,對這些購回的塑膠花品種進行研究。他一邊進行市場調查,一邊了解國際市場的發展動態,希望能找出最受歡迎的塑膠花品種進行大規模生產。
1957年,咬緊牙關走出絕境的李嘉誠開始了他的一系列別具新意的轉軌行動:生產既便宜又逼真的塑膠花。這在當時的香港還是一個冷門。經過李嘉誠的努力以及各方面的促銷和廣告活動,塑膠花開始引人注目起來,為香港市民所普遍接受。長江塑膠廠的名字也開始為人們所熟悉。
重新開出一條道路的李嘉誠,在度過危機之後,便漸漸地走上了穩定發展的道路。 1957年底,李嘉誠為了適應大規模的生產需要,將長江塑膠廠改名為長江工業有限公司。李嘉誠開始著手引進西方的管理經驗。他認定不管是現在還是將來,企業內部保持高水平的管理,堅持按責任辦事是非常重要的。
李嘉誠常常這樣告訴身邊的人:我們長江要生存,就得要競爭;要競爭,就必須有好的質量。只有保證質量,才能保證信譽,才能保證客觀,才能保證長江的發展壯大。李嘉誠極其看重自己產品的質量。李嘉誠宣布:從今以後,長江的產品,沒有次品。
今天的李嘉誠給人最鮮明的印象是足智多謀,在經營策略上他從不輕易去冒險,更不會有隨便碰碰運氣的行動。他的所有決策都來源於對全面、廣泛的資料的佔有和分析;他的決定,都是按照理行的實際情況而做出的合理的反應,這也是他最為人稱道的本領。
然而,李嘉誠的膽識和才華並不都是與生俱來的。除了他得天獨厚的天分之外,更多的是來自於他的勤奮和毫不懈怠的求知,以及善於吸取自己與別人的經驗教訓和謙虛謹慎的作風。
李嘉誠雖然率領企業步出了深淵,但並非就此脫離了困境。這時,他的資金仍然十分不足,生產設備仍舊很簡陋。他無法更新設備,增加廠房,招聘技工,生產規模也無法像計劃的那樣擴大。
正當李嘉誠預感到資金問題會給他的企業帶來新的危機的時候,有一位急需大量塑膠花的訂貨商來到他的公司。
第二天,在香港一家酒店的靜謐而優雅的咖啡廳里,李嘉誠和訂貨商對坐著。有那麼幾秒鐘,他們都沒有說話右側是沉默地品嘗著咖啡。接著,李嘉誠從手提包里拿出八種按照訂貨商的要求設計出來的機關報穎別緻的塑膠花,放在外商面前。然後,李嘉誠誠懇地告訴外商。先生,這八款塑膠花是我和公司設計人員昨晚一夜沒睡按你的願望設計出來的,有五款我想基本符合你的要求;而另外三款,因為我考慮到你的訂貨是為聖誕節準備的,因此,在你的要求的基礎上,再揉進一些東方民族的傳統風味,我認為或許你會喜歡,所以全部拿來,供你挑選。精明的李嘉誠明白自己資金不足的劣勢,但他看準了這次薄利多銷的機會。他敏感地預測到如能與這位訂貨商達成協議,那麼長江工業公司不但可以脫離困境,而且還可以在香港取得相當有利的競爭地位。李嘉誠接著說:就我個人而言,我當然十分希望能夠長期與您合作。長江目前雖沒有取得足夠的資金以及擔保,但是我們卻可以給你提供全香港最優惠的價格、最好的質量、最優的款式,並保證在交貨期按時交貨。而且,這八款塑膠花樣品,如果你覺得滿意,我願意送給你,只是希望有機會跟你合作。李嘉誠這翻坦誠相見的話語深深地打動了外商。這位訂貨商以十分驚訝但十分欣賞的目光注視著面前這位華人企業家,欽佩他竟然能在一夜之間設計八種款式的塑膠花供他挑選,訂貨商高興得情不自禁地握著李嘉誠的手連聲說:了不起,年輕人,我同意跟你合作,你會幹好的!
這次成功使長江工業公司從此站穩了腳跟,並在香港塑膠企業內有了相當的競爭能力,也使李嘉誠清醒地認識到對一個即使是身處逆境,但決意抓住機會的人來說,不管遇到什麼樣的艱難險阻,只要有信心、決心和執著的誠意,機會的大門將永遠為這些胸懷抱負、希望有所作為的人們而敞開。
在接下來的日子,李嘉誠領導長江工業公司迎來了香港塑膠花製造業最為輝煌的時期。歐美各國對塑膠花的需求量更大了,就連中、下等家庭也漸漸養成了插花的習慣。 李嘉誠也充分利用這段鼎盛時期,不斷創新。他以高薪招聘塑膠專業人才,研製出歐美用戶最感興趣的接近天然花的的噴色塑膠花、特種花、熱帶新奇花卉,以及具有中國傳統特色的中國特種花,從而順利地打入歐美市場。李嘉誠利用長江工業公司高品質的塑膠花產品,全方位地爭取到了海外買家的長期合約,業務得以迅速增長。
龐大的塑膠花市場,為李嘉誠帶來了數以千萬港元計的利潤,長江工業公司的塑膠花和李嘉誠本人也愈來愈受到塑膠界的注目。長江因此而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塑膠花製造基地,而李嘉誠則被譽為塑膠花大王。
三、進軍地產業
1958年初春的今晚,剛完成一樁生意的李嘉誠懷著難得的好心情,獨自驅車前往郊外。這幾天,李嘉誠心裡頗不平靜,他在尋求新的發展。經營塑膠花為他帶來一筆可觀的財富,但李嘉誠預測到塑膠花市場有限,只有幾年黃金時間。該從何處著手呢?李嘉誠苦苦思索著。忽然,他眼前一亮:有了,進軍房地產!他想起了連日來工廠的業主只肯簽短期租約,每次續約,又得大幅度加租的情形。如果自己興建一座大廈,不僅可以解決工廠自身的問題,而且可以做業主,將大廈空餘的廠房租出。對,就向土地賺錢。直到今天,李嘉誠一直保留這種習慣,只要一有靈感,他就牢牢抓住,決不讓它成為遺憾。
50年代末期的香港,經濟處於突飛猛進的時期。由於當時特殊的歷史條件和地理環境影響,彈丸之地的香港成了名符其實的東方之珠。特殊的社會環境使香港如同三、四十年代的大上海一樣,成為投資者的天堂、冒險家的樂園。地域狹小、人口眾多的香港,一下子變成了寸土尺金的地方。
1958年,李嘉誠在香港北角購地興建了一座十二層高的工業大廈,開始插足地產界,兼營房地產。1960年,李嘉誠在柴灣購地興建了兩座工業大廈。這兩座大廈的面積共12萬平方米。而在香港經濟迅速發展的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期,香港的港島和新九龍中心地段地價猛升。洞察先機的李嘉誠,統率長江先人一步跨入地產界,並成為其中最積極的一支勁旅。
他將自己的經濟發展方針訂為:穩健中求發展,發展中不忘穩健。儘管是小心翼翼,不勁易冒險,但他還是技高一籌地將經營塑膠花工廠所賺取的利潤,以及第一幢工業大廈源源不斷的巨額收入,全部投資到房地產經營上。
幾年以後,由於香港局勢的動蕩不安,香港的房地產一次一次不由人意地顯示了它大起大落的特色。
在這個人心浮動、百業蕭條的大動蕩中,李嘉誠再一次顯示出他獨具慧眼、遠見卓識的才能:他一方面加緊穩固大後方長江工業有限公司,繼續使之在塑膠工業中獨佔鰲頭;一方面不緊不慢、胸有成竹地用現金、用最低價格收購那些急於將牧業膠手,棄船而去的有識之士的地皮和樓宇。
李嘉誠充分掌握地產發展的大趨勢,被人們讚譽為商業奇才,他總是能夠因勢利導地變逆境為順境,既大展拳腳,又穩中求進,為他以後的蓬勃發展的事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71年6月,李嘉誠成立長江地產有限公司,走上集中經營房地產業務的軌道。
1972年7月31日,李嘉誠把握香港股市處於牛市巔峰的機會,將長江地產改名為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並於同年10月向遠東交易所、金銀證券交易所以及香港證券交易所申請股票上市,11月1日獲准掛牌,法定股本為2億港元,實收醬是8400萬港元,每股2元,升值1元,即以每股三元的價格開始公開上市發行。在香港股市處於巔峰期時正式掛牌的長江實業,一出台就受到股民的寵愛。
沉穩持重的李嘉誠在塑膠花、房地產經營方面顯示了他的獨創性之後,又在經營股票方面再一次表現出他的遠見卓識,以及對事物發展規律超乎尋呼尋常的領悟力。由於對房地產業行情看好,這樣就在人們用低價賣出物業並用所得的錢去買股票時,李嘉誠統率他的長江實業一邊發行股票,一邊用發行股票所吸收的資金成批地收購那些低價出賣的物業。1974年5月,李嘉誠領導長江實業與實力雄厚、作風穩健的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合作,成立由李嘉誠出任董事長兼總經理的加拿大怡東財務有限公司。這個聯營公司的建立,不僅為發展中的長江實業引進大量現金,而且為長江實業在接下來的拓展海外、橫向發展的過程中,開闢了一條潛力深遠的高速公路。1974年6月,長江實業更大開香港股在加拿大的先河:
在李嘉誠的創業生涯中,最值得一提的是1977年。這一年是李嘉誠和他的李氏財團經過20餘年的穩打穩紮、步步為營的奮鬥,真正脫穎而出的一年。他大開華資吞併外資之先河:著名的美資永高公司帳購戰,以及力挫群雄,擊敗香港置地房地產公司,購得中區新地王的兩次戰役,成為使香港英資、外資驚詫不已、而使中資興奮不已的熱門話題。
位於香港中區地下的中環和金鐘站段,是香港中區最繁華的地段,也是世界上最值錢的地皮之一,每平方米的地價高達1萬港元如果能在這塊享有地王之稱的地皮競爭上奪標並成功地發展物業,不僅能帶來豐厚的利潤,而且奪標公司還可由此增強信譽且名聲大振。
早在1976年,李嘉誠就獲悉香港地鐵公司為購得中區郵政總局舊址地皮,曾與香港政府磋商多次,希望部分用香港地鐵公司的股票部分以現金支付,但是港府堅持用現金購買。於是既精通經營之道、又精通金融之道的李嘉誠,再次利用出售僂宇和發行新股的方式,集資數億港元現金,以打有備之戰。
不僅如此,李嘉誠還獲悉香港地鐵公司與政府達成有關九龍灣車廠及郵政總局舊址的批地協議:地鐵公司必須耗資近六億港元現金購地而急現金儘快迴流的具體情況,提出一個將兩塊地盤設計成一流的商業中心和寫字樓相結合的綜合型商業大廈的建議,而且一反地產界只租不售的常規。為了穩操勝券,李嘉誠還相繼拋出了兩個誘餌。其一是為了滿足香港地鐵公司急需現金的要求,長江實業主動提出提供現金做建築費;其二是將商業大廈出售後的利益由地鐵公司和長江實業公司分享,並且再超平時分紅各五成的常規,由地鐵公司佔51%,長江實業佔49%。
1979年1月14日,香港地鐵公司正式宣布,中環郵政總局舊址公開接受招標競投。素有地產皇帝之稱的置地公司,一度盛傳是奪標呼聲最高的公司。消息傳到長江實業,李嘉誠聽後淡淡一笑,說:傳說總最是傳說,到底名花誰主現在尚無法定論。在這次地王公開招標競投活動中,香港地下鐵路公司先後收到30個財團以及地產公司的投標申請。
1977年4月5日各家報紙以大標題報道:長江擊敗置地,奪得舊郵政總局地段。 這塊平均地價每平方米1萬港元的地王,早為大財團覬覦,卒為長江投得。據地下鐵路公司透露,主要原因是長江實業所提交的建議內列舉的條件異常優厚,終能脫穎而出,獨得與地鐵公司經營該地的發展權。
李嘉誠終於力挫多家競爭對手,一舉擊敗一度呼聲甚高的香港地產界巨子--香港置地有限公司,被人們譽為長江實業擴張發展中的重要昊碑,乃華資地產的光輝,值得開香檳慶賀,並一致認為此舉意義重大,算得上三級超升。
1978年5月,李嘉誠投標所建的環球大廈開盤,總價值約5.92億港元的物業,於廣告刊登後8小時內全部售完。
1978年8月,李嘉誠投標所建的海富中心開始拍賣,交易總價為9.8億港元,創造開盤售樓一天交投最大的記錄。
耗資近2.5億港元,以豪華、莊重、典雅的面貌呈現於香港人面前的華人行新大廈,雄踞於港島中區最為繁華的商業中心地帶;並與香港上海滙豐銀行聯手合作,對半出資成立華豪有限公司,以全新的香港速度,重機關報創建華人行商業大廈,可以說是李嘉誠又一傑作。
1978年李嘉誠與包玉剛達成協議,他放棄對尋龍倉控制權的爭奪,從而改善了與滙豐銀行的關係。以此為契機,他於1980年蛇吞大象式地收購了滙豐手下的和記黃埔,轟動整個香港並令股市狂升。香港新聞界轟動到極點,各報刊雜誌紛紛用醒目的標題,形容李嘉誠這次蛇吞大象式的成功收購,有如在香港上空投放了一顆原子彈,其石破天驚的能量,不僅轟動整個香港而且令股市狂升。
1986年,李嘉誠所統率的和記黃埔捷報頻傳。在李嘉誠的揉和中,在西方之精華的高科技管理之下,和記黃埔成為除銀行業之外的香港最大的多元化投資控股及貿易公司,是香港規模最龐大、獲利最豐厚的桂冠集團之一。正如李嘉誠在1986年度和記黃埔的業務報告中所言及的:
本集團堅持不渝之目標是不斷茁壯成為一家基礎廣大,而主要業務以及控股權利中心仍牢固植根於香港的國際性集團。
這一年,和記黃埔屬下的和記電話,通過28處無線電發射,接受台通達全港各地,成為香港分區訊號系統式手提及流動電話的最大經銷商。同時,早在1986年就著手收購的和記傳呼有限公司,動用港幣2億港元收購香港20家傳呼公司,成為佔有率達4O%的全港最大的傳呼公司。
1986年11月,李嘉誠部署和黃與長江實業重新組織一家公司,在歐洲發行總值港幣7.8億元的可兌換的國泰航空公司股份債券。通過這次變相批售國泰航空公司股份,和記黃埔與長江實業在短短半年的時間內,獲利高達2.5億港元。
1987年9月14日,大有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崗之氣勢的李嘉誠在記者招待會上興奮地宣布:其控制下的四家上市公司已經集資1O3億元,並且動用其中的29億收購英國大東電報局4.9%之股份,其餘用於擴建第六、第七號碼頭,以及興建四號碼頭貨物分發中心。
自80年代後半期以來,李嘉誠一改從前在香港所進行的長期策略性的收購活動,重新著眼自身結構與業務的整頓和進一步加重業務國際化的比重之有關政策。
首先他進行了一系列的改組活動:1987年將港燈集團的非電力業務分拆成為嘉宏國際集團有限公司;1988年長江實業進一步將青州英坭私有化;1989年和記黃埔將屬下的安達區大亞集團售予長江實業。
李嘉誠這一系列調整集團內部的組織結構等措施,不僅僅便於理順集團內部的業務分工和利潤分配,而且也為今後新的投資創造條件。接下來,李嘉誠還通過加強對和記黃埔的貨櫃碼頭和電訊業務等方面的投資,促使業務進一步多元化。 1986年,李嘉誠財團趁石油價格處於低潮時期,收購赫斯基石油公司52%的控股權。其中李嘉誠家族佔9%;和記黃埔和嘉宏國際各占互成權益的Union Faith佔43%,共耗資32億港元。1986年,李嘉誠進軍北美能源業的同時,並沒有放過歐洲能源市場。同年12月初,李嘉誠私人斥資港幣1000萬元,收購英國倫敦上市的克拉夫石油公司4,9%的股權。
1988年4月,李嘉誠聯合新世界發展主席鄭裕彤、恆基兆業主席李兆基以及李嘉誠持有股份1O%的加拿大國際商業銀行,在加拿大成立協和太平洋公司,獲得加拿大溫哥華世界博覽會舊址的發展權。
1988年6月,李嘉誠將擴張的目標回首注目於騰飛之中的亞洲地區。 李嘉誠聯合香港商界巨亨李兆基、邵逸夫、周文軒、曹文錦等,投標獲得政局穩定、深具潛質的亞洲四小龍之--新加坡的展覽中心發展權。
1989年,李嘉誠統率和記黃埔成功收購英國 Quadrant集團的蜂窩式流動電話業務,成為和記黃埔通訊業務進軍歐美市場的起點。
1990年6月,和記黃埔又以1.6億港元收購美國通訊器材製造業AT&E集團的可換優先股。
李嘉誠流灑自如地揮舞著集資收購戰的魔棒,進行了一系列的收購行動。
統率李氏王國內外並舉、縱橫馳騁的李嘉誠,為他嘔心瀝血的大半生所奠定的宏偉基業,在激動人心的全球大商戰中進行著令人為之振奮的全面出擊。
四、知人善任,飲水思源
今日的世界是一個瞬息萬變的世界,今日的世界是一個突飛猛進的世界。貫穿在這種劃時代的大變革之中的世界經濟,也呈現出愈來愈激烈的商業競爭態勢,而這種激烈的商業競爭,實際上是企業與企業之間的人才和智慧的競爭。
李嘉誠正是其中主宰和操縱這些競爭的高手。
5O年代初期就跟隨李嘉誠南征北戰的創業者-一上海人盛頌聲和潮州人周千和,就是李嘉誠創業興家的將相之才。
198O年,被李嘉誠提升為副總經理的盛頌聲,在回答記者關於長江實業在強敵環伺的情況下,終能脫穎而出,原因何在的問題時說:靠李嘉誠先生的決策和長江實業上下齊心的苦幹。李嘉誠先生決策快速而準確,這麼多年來從沒看錯過人,沒做過錯誤的決定……
以誠感人,人亦以誠感之。李嘉誠的真誠與善待下屬,令下屬對他忠心耿耿。
在長江實業發展具有一定規模之後,李嘉誠便開始著手選拔人才和發掘人才。他打破東方家族式管理企業的傳統格局,構架了一個擁有一流專業水準和超前意識而且組織嚴密的現代化內閣,來配合他苦心經營起來的龐大的李氏王國。
正如一家評論雜誌所稱道的:李嘉誠這個內閣,既結合了老、中、青的優點,又兼備中西方色彩,是一個行之有效的合作模式。
李氏王國的業務包括地產、通訊、能源、貨櫃碼頭、零售。財務投資及電力等,十分廣泛。而圍繞在李嘉誠身邊協助他經營的得力助手,計有長江實業及和記黃埔董事局副主席麥理斯、長江實業副董事長兼總經理周千和以及董事周年茂、霍建寧、和記黃埔董事兼總經理馬世民,以及長江實業董事洪小蓮。
畢業於香港大學的霍建寧,自1979年在美國留學歸來後,就進入長江集團,出任會計主任,其後又考得澳洲會計師資格,到1985年被委認為長江實業董事。處事低調的霍建於,有著傑出的金融頭腦和非凡的本領。
曾經由李嘉誠指定為長江實業的專門人才而被送往英國攻讀法律的周年茂,當年3O余歲,是周千和的兒子,1983年就被李嘉誠選為長江實業董事和公司指定發言人。書生型的周年茂是經營地產的老手。
曾經在6O年代末期,也就是長江實業尚未上市之前就作為李嘉誠的秘書,跟隨李嘉誠長達21年之久,為李嘉誠立下汗馬功勞的精明能幹的女強人洪小蓮,直到今天仍是長江實業董事,深得李嘉誠信任。
不僅如此,深悉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李嘉誠,從古代聖賢的做人風範中,不斷學習和領會待人接物的正確態度。
60年代初期的李嘉誠開始注意迴避東方式的家庭化的企業管理,並在當時就開始大膽起用洋人。李嘉誠高薪聘請了一位美國人Erwin Leissner出任總經理,負責日常行政。這之後不久,又聘請了一位美國人Paul Lyons為經理,配合原來的2O0餘位基層管理人員實行企業的國際化管理,自此長江實業的管理格局更加蔚為壯觀。
可以說,李嘉誠今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與他集中西方企業管理的精華,大膽起用外國人是緊密相關的。李嘉誠財團今日成為縱橫東西的跨國財團,一定程度上便是他周圍這些外國人既出謀獻計,又充當大使在前方衝鋒陷陣的結果。
李嘉誠所器重的另一個外國人,就是英國人馬世民。 1966年,雄心勃勃的馬世民來到香港,是為了加入當時控制了整個香港經濟的怡和財團。馬世民聰明好學,積累了大量融合東西方企業管理之精華的企業管理經驗。他已經學會了怎樣在亞洲經營商業,也更精明地看出香港的發展前景。
7O年代末的一天,一個很偶然的機會,馬世民與李嘉誠攀談起來,馬世民感慨之餘說:目前來說,我的經驗及能力還有待於邊干邊學。但香港是這樣,當你拿出真本事做生意時,你就學得很快。這句話給李嘉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時他正在有目的地含而不露地發掘人才,因此他立刻把注意力放在了馬世民身上。
1984年,一直默默注視馬世民發展的李嘉誠,看到任用馬世民的時機已成熟,便通過和黃收購了馬世民自己創辦的公司,並將當時名不見經傳的馬世民提升為和記黃埔董事兼總經理。
在總結自己的用人心得時,李嘉誠曾生動地說:知人善任,大多數人都會有部分長處,部分短處,好象大象食量以斗計,蟻一小勺便足夠。各盡所能,各取所需,以量材而用為原則。又象一部機器,假如主要的機件需要用五百匹馬力去發動,而其中的一個部件則只需半匹馬力去發動,雖然半匹馬力與五百匹馬力相比小很多,但也能發揮其作用。
就如在戰場,每個戰鬥單位都有其作用,而主帥未必對每一種武器的操作都比士兵純熟,但最重要是首領亦十分清楚每種武器及每支部隊所能發揮的作用……統帥只有明白整個局面,才能出色地統籌和指揮下屬,使他們發揮最大的長處以取得最好的效果。李嘉誠的成功,也是他知人善用的成功。
廣羅天下之才而以誠相待的李嘉誠,用思想也用行動成功地證明了古代思想家荀子所說過的一句至理名言: 每一個凡人,其實都可以成為偉大的禹。
關鍵字:李嘉誠 窮困 首富 傳奇人生
推薦閱讀:
※王安平王薌齋奇人憾事
※從張澤華先生批註民國奇人張靜江命造學命理
※一代奇人
※有哪些身邊的奇人奇事?要勵志的?
※一代首富有多厲害?讓盛宣懷的傳奇人生告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