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送書 | 未來十年,世界真的會變成這個樣子嗎…

送書規矩:評論回復你的觀點,進步君將抽取 3 位小夥伴送書一本哦!

你可能並不知道:

我們沒有自己以為的那麼聰明。世界越來越複雜,人類越來越無知。

雖然人類比史上所有動物都更聰慧,但是,人類並不善於思考。

知識掌握在誰的手裡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擁有獲取知識的能力。

集體並非永遠正確,集體觀念誤入歧途時,個體應避免其負面影響。

我們總是高估自己的知識量,也高估自己的理解力。這一頑疾無法根治,但可以改善,我們的無知總是超出自己的想像。

對「無知」的了解,是我們認識自己、他人與社會的一種絕佳方式。這有助於我們更好地與人相處,更理性地對待技術,更客觀地面對煩冗的信息,與人類的理性與非理性和諧共處。

我們何以知之甚少卻成就頗高?

今日薦讀《知識的錯覺》

1 / 一味追求大存儲量的記憶體是徒勞的,因為我們的記憶不可能窮盡這個世界。

2 / 人腦不像電腦一樣只依賴一個中央處理器,用寫入和讀取記憶的方式思考。人們的思考還依賴於他們的軀體,他們身處的世界,以及其他人的心智。

3 / 進化創造了如此複雜的大腦,以至我們都意識不到其複雜性的全部所在。

4 /分形能在你看得到的每一層級維持其複雜性。自然界眾生萬物都遵從分形模式。

5 / 變得聰明即意味著有能力從感官接收到的信息洪流中攫取更深層、更抽象的信息。

6 /儲存細節無益於有效行動;通常,全局概貌才是我們需要的。

7 / 思考的目的是在當前給定情境下選出最有效的行動方案。

8 / 故事建構了我們從個體自我到集體成員的身份認同。

9 /因果推理是人類認知的基礎,也是心智的主要任務,但其各個面向也有難易之分。

10 /人之所以為人,即在於我們能釐清那些深沉而穩定的特質,那些需要人類智慧才能辨識出的核心特質。

年輕時的弗蘭茨·約瑟夫

在 17—20 世紀的400 年間,西方哲學相信人人都能獨立思考,將個人理性奉為圭臬,並把這些視為現代社會的基石。

過去的幾十年以來,這種理想化的個人理性備受各方抨擊。後殖民主義者和女權主義者認為它不過是西方沙文主義的幻想,用以美化白人男性的無上權力和榮光。但行為經濟學家和進化心理學家的論證已表明,人類的大多數決策都不過是情緒使然和拇指法則的產物而非來自理性的分析,我們的這種情緒與經驗或許更適合因應石器時代的非洲大草原,而對電子時代的都市叢林望塵莫及。

斯洛曼費恩巴赫要討論的遠不止於此,他們指出,人類鮮有獨立思考的時候。相反地,我們會採取群體思考的方式。正如族人共同養育後代,發明工具、化解紛爭、治癒疾病也都需要群策群力。沒有人能憑一己之力蓋出一座教堂、造出一顆原子彈或一架飛機。讓智人從眾生當中脫穎而出,稱霸地球的並非我們的個人理性,而是那無與倫比的群體思考力。

人類個體對這世界的了解少得可憐,而且隨著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這一了解越來越有限。石器時代一個靠漁獵採集為生的人尚懂得如何制衣、生火、捉兔子以及獅口脫險。

如今,我們自以為知識更淵博了,但就個體層面而言,我們實際上越發地無知了。我們生活中方方面面的需求幾乎都仰仗著別人的專業知識與技能。

在一項原本不起眼的實驗中,受試者被問及他們是否了解拉鏈的運作原理。大多數人都自信滿滿地給出了肯定的回答——畢竟這玩意兒他們天天都在用。接著,受試者被要求對拉鏈的原理給出準確的解釋,並儘可能詳細地描述「拉」拉鏈時的每一個步驟。大多數人都傻眼了。

這便是知識的錯覺。

儘管人人都一知半解,但由於我們把別人腦袋裡的知識當成了自己的,便自以為上知天文下曉地理。不過,這也未必是件壞事。正是對群體思考的依賴成就了我們世界霸主的地位,知識的錯覺讓我們不用花大把力氣親力親為地弄清楚每件事情,日子也能過得一帆風順。從進化的角度看,人類相當擅長采他者之長為己之用。

未來的數十年間,世界或將變得比今日複雜更多。

倘若斯洛曼和費恩巴赫所言屬實,讓選民看到更多的真相,向消費者提供更多的信息也無益於問題的解決,那麼,我們還有別的辦法嗎?

正如書中所言,斯洛曼和費恩巴赫對自身理解力上的限制也心知肚明,他們自知無法提供答案。

十有八九根本沒人知道。

插圖 | Pinterest

在留言區評論回復你的看法,選取 3位,

送出新書《知識的錯覺》一本。

· END ·


推薦閱讀:

這4大生肖未來十年被好運圍繞,富貴平安
美國勞動局公布未來十年最熱門職業TOP20,有你的專業嗎?
蓋特納:未來十年全球貨幣體系毋需變革
未來十年功成名就,大富大貴的3大生肖

TAG:世界 | 未來 | 深夜 | 十年 | 未來十年 | 這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