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原歷史 講述一個真實完整的袁世凱(二)

武昌起義

袁世凱隱居2年多出山,源於武昌起義。我們先講講武昌起義是怎麼回事。

1911年年10月10日傍晚,武昌新軍營內一聲槍響,武昌首義爆發。

武昌首義是計劃之中,也是意料之外。起義之前,10月9日因為武漢的革命黨領袖之一孫武製造炸彈時發生意外爆炸,驚動了官府。孫武逃跑的時候,沒有帶走的機密文件落到了官府手中。很快,當晚,官府就圍捕了在武昌的起義籌備總部,抓獲並在第二天早上殺了彭楚藩、劉復基、楊洪勝三人。

10月10日,不是預定起義的日子。但是彭劉楊三人的死,還有滿城風傳的捉拿革命黨人的緊張氣氛,促成了新軍們自發決定傍晚起義。一聲槍響後,起義出奇的順利。不到12個小時就拿下來整個武昌。10月12日,湖北宣布從清政府獨立。

武昌起義的主力,是湖北新軍。也就是清政府軍主力的一支。當時在武漢的駐軍大約9000人,參加起義的有3000多人。這麼大比例的官兵起義,充分說明了當時人心所向,清政府確實大勢已去。

10月22日,湖南革命黨人和湖南新軍起義。守城的巡防營直接倒戈參加起義,長沙巡撫的衛隊主動投降,巡撫倉皇出逃。比武昌更順利,幾乎沒有怎麼開槍就拿下了長沙城。10月23日,湖南宣布獨立。

也是10月22日,陝西新軍起義,也是當天就佔領了西安城。幾天後,宣布陝西獨立。

10月23日,江西九江新軍起義,起義的槍炮一響,九江的官老爺們就跑光了。起義軍兵不血刃拿下九江城。10月30日,南昌新軍起義。10月31日,江西宣布獨立。

10月29日,太原起義,宣告山西獨立。11月1日,雲南也宣告獨立。

從武昌起義起不過20天,全國有6個省宣告獨立。這個過程中,基本沒有什麼激烈戰鬥。起義的主力基本是清政府自己訓練的新軍。

起義為什麼這麼順利?要知道,以孫中山、黃興為首的革命黨人之前就舉行過多次起義,均告失敗。非常有名的黃花崗72烈士就是死於辛亥革命半年前的廣州起義。

這是因為1911年發生了兩件事情。一是清廷出台的皇族內閣傷了廣大士紳和漢族官員的心。二是四川保路運動造成全國人心動蕩,給了武昌起義機會。關於這兩件事情,我單獨寫一篇小文簡述。限於篇幅這裡就不展開。

袁世凱復出

武昌起義後。清政府很快就想到了袁世凱。畢竟,北洋軍是全國實力最強的新軍。

清政府先是10月12日命令陸軍部大臣蔭昌統領兩鎮陸軍開往湖北不惜代價收復武漢。三天後,又任命袁世凱為湖廣總督,前往統領在湖北各地的清軍。

此時的袁世凱,還在河南安陽洹上村隱居呢。突然被朝廷罷了官,現在要打仗了,又突然重新任命。袁世凱沒有馬上啟程赴任,也是人之常情。

當然,袁世凱也沒有閑著。他在洹上村設了一個電報房,這幾天來自清廷上下和原北洋軍下屬的電報不斷,前來通報情況打聽消息的各色人等也是絡繹不絕。畢竟,自太平天國以後,這是第一次對清政府有真正打擊的起義。上上下下對時局關心的人也都關心著袁世凱的一舉一動。就連蔭昌前往湖北的路上都特意到洹上討教對策。

客觀的說,湖廣總督一職對袁世凱缺乏吸引力和可操作性。湖北最有戰鬥力的新軍主力已經起義,沒有起義的潰敗逃散,讓袁世凱去收集這些殘兵和其他各地沒有太大戰鬥力的部隊參與戰鬥,有什麼獲勝的把握呢?

袁世凱對於重新出山提了一些條件。包括進行君主立憲改革,1912年組織國會,重組責任內閣,解除黨禁,對參加起義人員如果反正不再追究責任等等。

10月27日,朝廷答應了袁世凱的條件,任命他為欽差大臣,統管前線所有事務。

袁世凱出任欽差大臣後,當天就到了河南信陽蔭昌的指揮部,任命馮國璋為第一軍總統官,進攻漢口。

在袁世凱出山前,漢口的戰鬥一直在進行中。起義軍相對佔優。現在,情況馬上就變了。馮國璋帶領北洋軍從10月27日開始進攻,到11月1日,佔領漢口。湖北革命軍在黃興的指揮下,佔據龜山制高點,希望憑漢水天險守住漢陽。兩軍暫時處於僵持階段。

戰場之外,大家也都沒有閑著。11月1日,清政府任命袁世凱為內閣總理大臣。希望袁世凱能盡全力拯救大清江山。

袁世凱寫信給湖北軍政府都督黎元洪,希望黎元洪和湖北軍政府能坐下來談判,接受朝廷的君主立憲,和平解決南北紛爭的一切問題。11月8日,黎元洪回信袁世凱,勸說袁世凱加入革命軍,信中說如果袁世凱能共扶大義,將來民國總統選舉,第一任大總統非你莫屬。

在這段時間,11月3日,上海獨立。11月4日,貴州獨立。11月5日,浙江獨立。11月7日,廣西獨立。安徽獨立。11月9日,廣東獨立。截止11月上旬,全國有18個省宣布脫離清廷成立獨立政府。

邊打邊和談

這個時候袁世凱的北洋軍在武漢戰場是有絕對優勢的。但是,幾萬人的北洋軍隊能不能在贏了武漢的戰鬥後,成功收復全國10多個宣布獨立的省份?即便能,戰鬥需要打多久?會死亡多少將士和百姓?需要多少兵餉?後面會不會還有新獨立的省份?我猜想,這些都是作為統帥的袁世凱一直在考慮的問題。

另外,從袁世凱在直隸總督任上幾年的政績來看,他是心向進步希望國家富強的開明進步官員。但同時,他又和那個時候多數進步官員、地方士紳一樣,在走向富強的道路選擇上,是傾向於君主立憲的。他可能認為,南方宣布獨立的各省,有很大部分其實只是對朝廷以前的所作所為失望,不是那麼堅決的要造反要反對朝廷的。

既然這樣,能和談解決問題當然是最佳選擇。

11月11日,袁世凱派特使到湖北軍政府進行第一次談判。雙方都不希望同胞自相殘殺,都希望國家能走向民主。但是一邊主張在保留清朝皇帝的前提下實行君主立憲(模仿英國、日本體制),一邊堅持徹底廢除封建帝制,實行共和(學習美國、法國體制)。談判沒有結果。

11月13日,袁世凱在北京朝廷的再三催促下,回到北京赴任內閣總理大臣,組閣新政府。袁世凱選了一個全部是由漢人組成的專業內閣,內閣名單成員都是國內相對威望較高、能力較強的改革派。當然,裡面不少都曾是袁世凱在任直隸總督時候重用過的老部下。

11月16日,湖北軍政府頒布了由宋教仁草擬的《中華民國鄂州約法》,頭一次提出了中華民國的概念。

11月20日,袁世凱再次提出談判解決爭端,表示現在皇族內閣已經不存在,他有把握說服清廷走上君主立憲道路。被南方代表回絕,表示獨立了就不會回頭再承認清朝政府。

既然對方不讓步,就再展示一下戰鬥力,給對方一點顏色看看。11月21日,袁世凱下令加強對漢陽的攻勢,11月27日,清軍佔領漢陽。

黎元洪迫於戰場壓力,提出雙方休戰15天,並表示現在南方有10多個獨立省,自己不能代表,需待南方選出全權代表後繼續談判。12月1日,雙方正式休戰。

南京光復 革命軍掌握主動權

12月2日,2萬清軍把守的南方最後一個重鎮南京被革命軍光復。南京光復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這是革命軍在這兩個月中打得最艱難的一場勝仗。它標誌著清軍在東南全面失守。同時,也向袁世凱展示了革命軍不俗的戰鬥力。

這一天,南方代表公布了兩項決議,一是成立南方臨時政府,二是承諾袁世凱反正,南方推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12月5日,南方提出南北和談的幾個先決條件,其中有推翻清政府,禮遇舊皇室,人道主義對待滿人等。

從此時南方獨立的各省來說,他們是清楚袁世凱的北洋軍有拿下武漢的實力的。如果袁世凱鐵心要打,南方地區相對輕鬆取得的革命勝利果實能不能保得住會有很大的不確定因素。而現在廣大北方還在清廷手上,除了袁世凱的部隊,清廷在北方各地都還有駐軍。

如果一直打下去,戰爭可能會很持久,雙方傷亡都會很大。全國統一走向共和遙遙無期。袁世凱在全國的名聲此前一直都是不錯的,如果袁世凱能和談加入革命軍,全國的局勢無疑會馬上逆轉。如果袁世凱能幫助推翻清政府,以最小損失拿下北方地區,那更是好上加好。

如果袁世凱能做到這些,他在這場革命中的貢獻是足夠讓他坐上大總統的。再說,如果袁世凱堅持要打,陷入長期混亂全國生靈塗炭的話,誰做大總統又有什麼意義呢?

12月6日,清政府的實際當家人攝政王引咎退位。袁世凱成清政府實際的當家人。12月7日,袁世凱內閣批准大清國臣民自由剪髮留髮。也就是說,滿清時期那根標誌性的大辮子可以自己決定剪不剪了。

12月25日,孫中山從美國歸來。12月29日,南方17省代表選舉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孫中山當選後,在宣誓就職前寫信給袁世凱,說明自己出任大總統只是因為南方臨時政府需要有負責人。只要袁世凱勸清帝退位,他會信守黎元洪黃興之前做出的承諾,將大總統一職轉給袁世凱。

從最初黎元洪只是希望袁世凱能反正,加入革命黨的隊伍。到現在孫中山是希望袁世凱能說服清帝退位從而能兵不血刃拿下北方,實現全國共和。革命黨領袖對袁世凱的要求在增加,期望值在增加。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宣誓就職民國臨時大總統。1月2日,北洋系將領馮國璋、張勳、曹錕、張作霖等15人致電袁世凱內閣,發誓要維護君主立憲,反對共和。

1月3日,直隸灤州新軍起義,成立北方革命軍政府;7日,新疆伊犁新軍起義;13日,山東同盟會會員登州起義。

清帝退位

對於袁世凱來說,南方的強硬態度已經讓全國和平實現走向立憲變得不可能了。而南北的戰鬥繼續持續下去,可能並沒有必勝的把握。畢竟,南京2萬多守軍堅守了一個多月,還是被革命軍拿下了。對手戰鬥力顯然不容小視。而且,長期戰爭帶來的生靈塗炭,是每一個有良知的人不忍心看到的。

立憲雖不可能,共和也不壞,畢竟,放棄立憲,損失最大的是滿族愛新覺羅家的利益。要是能和南方達成合作,清帝退位,自己能做大總統,和現在的內閣總理比,權力並不會變小。

1月16日,袁世凱覲見隆裕太后,分析現在各地起義不斷,要求共和的勢力日益壯大,繼續維持現有局面力不從心。同時南方政府希望的只是不保留皇帝之名,但仍會尊重優待皇室。建議裕隆太后召集皇族會議,決定做何選擇。據說隆裕太后默默流淚,答應袁世凱一定儘早召集御前會議決定大清的命運。同時請求袁世凱無論如何此時不能放下他們孤兒寡母不管,盡職到底。

也是這一天,袁世凱中午從皇宮出來後,在回家的路上遭遇革命黨人張作培等10人炸彈襲擊和追殺,袁世凱僥倖逃脫,但是他兩名親兵被炸死,護衛總管被炸成重傷。據後來相關資料,北方的一些革命黨人的想法是除掉袁世凱,然後起義進軍北京。(這次刺殺對袁世凱的刺激應該很大,據他的女兒回憶,袁世凱在後來出任大總統住進中南海後,就再也沒有出過中南海一步。)

皇室的御前會議連開了三天,爭爭吵吵,沒有就退位與否形成一致意見。25日,革命黨人彭家珍用炸彈暗殺了頑固堅持滿清天下的宗社黨頭目良弼。皇族成員部分倉皇逃出京城。

26日,段祺瑞率46名清軍將領聯名上奏,希望朝廷支持共和政體,顧全大局退位。

2月3日,朝廷發布太后懿旨,全權責成袁世凱研究退位後皇族及滿人待遇問題。經袁世凱派人和南方代表多個來回談判,隆裕太后與南方就條件達成一致。(直到1924年馮玉祥發動政變佔領北京,皇室成員一直和以前一樣生活在紫禁城,每年都有固定的撥款支付開銷)。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發布詔書,清帝退位。至此,大清王朝結束,中國的帝制結束。

南京政府信守承諾,1912年2月15日,袁世凱被選為中國民國第二任臨時大總統。

如果不是袁世凱從最開始戰局佔優的情況下開始堅持和談,辛亥革命的進程顯然會完全不一樣。武漢幾乎肯定會失手,北洋軍可能會繼續進攻湖南、江西。持續的戰鬥要花很多錢,要傷亡很多將士,要破壞城市鄉村,附帶損傷很多無辜百姓。這對於當時已經非常虛弱的中國來說,將是難以承受的傷害。而辛亥革命是否能一定成功也將不是完全確定的事情。

如果按照以前改朝換代的規律,清廷即便北京失守,還可以退到內蒙和東北繼續頑抗。袁世凱幾乎以一己之力讓清帝和平退位,辛亥革命和之前數千年政權更替相比,傷亡幾乎是最小的。

這個時候袁世凱在當時國人中的聲望可能是極高的。遵守原來主動提出的承諾,讓袁世凱當上大總統,也就是革命黨人包括孫中山本人必然的選擇了。所以,袁世凱不是竊國大盜,他是辛亥革命能夠成功的大功臣。他當大總統算得上眾望所歸。

當了大總統後的袁世凱,有哪些功?有哪些過?有哪些無奈?他可以和在直隸總督任上一樣大展身手嗎?他為什麼會和孫中山鬧翻?為什麼會復辟稱帝?稱帝為什麼會草草收場?我們下次再講。

(儘可能讓事實說話,不隨意猜測當事人的動機。本文除了部分我的分析外,其他地方均盡量只講述客觀事實。)


推薦閱讀:

勾踐滅吳的真實原因是什麼?
這對夫婦現身機場,網友:這可能是娛樂圈最真實、恩愛的夫婦啦
真實狄仁傑是工作狂 史上真有元芳
魯迅愛情故事:一個真實不一樣的魯迅
早安心語130128:如果我們的思想動搖了,我們就看不到真實的世界

TAG:歷史 | 袁世凱 | 真實 | 還原 | 還原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