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個中國人就有1個可能患上這種病?6個原因已經證實!

隨著網路技術的發展,「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已成為現實,人們坐在電腦前點擊滑鼠就可以在家裡完成工作、看新聞、看電影、購物、點外賣、和朋友聊天……新一代宅男宅女也應運而生,不過,這種看似「省事兒」的生活方式雖然方便,卻因為活動量較少,會帶來不少新的疾病和問題。沒想到吧,「宅」久了會得病,竟還是糖尿病!

根據最新全國糖尿病流行病調查,中國是糖尿病重災區,現有1億患者,患者總數居各國首位。糖尿病,這一原本中老年人的「專屬病」,正悄無聲息地吞噬著每個人。糖尿病低齡化的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樣的原因?

小伙23歲就得上了糖尿病,竟還中了糖尿病足的招?!

來自江蘇海安的楊東(化名),今年33歲,是解放軍第454醫院內分泌科剛收治的一位糖尿病足患者。他的主治醫生孫新娟博士介紹,「這位患者雖然確診糖尿病僅一年半的時間,但從他的入院檢查結果來看,實際他的糖尿病病程已有10年左右。」10年前這位病人才23歲,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他這麼年輕就患上了糖尿病呢?孫博士說:「從和他父母的交談中得知,楊東是個名副其實的宅男。他平時的活動範圍就是自己的家,如果沒有必要,基本不會走出家門。」

據了解,楊東入院時,其右足第一趾潰破,右足紅腫。入院後,孫博士為他制定了合理的治療方案,予以降糖、清創換藥來控制創面。在其前期治療效果良好的情況下,一周後孫博士為他進行生物蛆蟲治療。生物蛆蟲可以進入到外科手術難以到達的深部創面,吞噬腐肉,促進肉芽組織的形成。

目前楊東的病情控制良好,創面已有新鮮肉芽長出。

10個成年人就有一個糖尿病

我國最新一輪糖尿病患病率調查數據顯示,中國成人的糖尿病患病率達11.6%,糖尿病前期率為50.1%,這意味著,中國每兩個人,其中就有一個人可能患上糖尿病。對此,專家建議,公眾應從日常生活中奠定好身體的三大「基石」:均衡飲食、合理運動、定期體檢。

專家介紹,均衡飲食和合理運動是糖尿病治療的基礎,也是預防的基礎。前者可以糾正代謝紊亂,維持標準的體征;後者可以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有利於控制血糖、消耗過多的熱量和營養,改善所有的代謝性綜合征。

II型糖尿病如果發現得早,部分患者通過減肥減輕身體負擔,控制飲食就能控制血糖,也有部分患者要吃藥。但如果拖得時間過長了,導致自身胰島功能出了問題,或者口服藥失效,出現急性併發症或嚴重慢性併發症等情況也需注射胰島素,所以早期發現非常重要。應對糖尿病要做到「四早」,即早診斷、早發現、早預防、早治療。

早診斷,即對糖尿病的高危人群進行早期的篩查,把糖尿病擋在發病之前。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每年應到專業的糖尿病防治機構進行糖耐量篩查,進行早期的診斷。

早預防、早治療,對已經診斷為糖尿病的患者積極採取先進的、科學的針對性治療,儘早使病情得到控制,阻斷、避免糖尿病併發症的產生。

對糖尿病進行早期診斷、早期發現、早期預防、早期治療,能使95%以上的糖尿病併發症得到控制。只要認真地遵循「四早」原則,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幫助糖尿病患者實現高壽命、高質量的生活。

糖尿病不能根治,不要相信廣告!

「到目前為止,糖尿病還沒有根治的方法,也沒有找到斷根的藥物,如果廣告里有這種藥物的存在,那都是假的。」廣東省人民醫院營養科教授余薇提醒道,患者不要盲目相信誇大的宣傳,一定要相信科學,配合好專業醫師的建議,進行綜合治療。她同時指出,有些固執的病人堅持拒絕使用胰島素,只用中藥,這是不可取的。事實上,中藥對於治療糖尿病是沒有效果的,只能起到改善癥狀的作用。

年紀輕輕就得上了糖尿病,除了遺傳外究竟還有啥原因?

大多數Ⅰ型糖尿病患者體型肥胖,所以肥胖無疑是誘發糖尿病的另一因素。肥胖會使得脂肪細胞膜和肌肉細胞膜上胰島素受體數目減少,對胰島素的親和能力降低、體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下降,導致糖的利用障礙,使血糖升高而出現糖尿病。所以,如果你還不到30歲就開始發胖,在注意「三高」的同時預防糖尿病也非常重要。

環境糟糕惹上病

環境因素也可能成為糖尿病的重要誘因。包括:空氣污染、噪音、社會的競爭等,這些因素誘發基因突變,突變基因隨著上述因素的嚴重程度和持續時間的增長而越來越多,突變基因達到必然程度,即發生糖尿病。為自己創造一個舒適、潔凈的環境和輕鬆簡單的生活方式,才能很好地預防糖尿病的發生。

年輕媽媽多關注

妊娠期間,雌激素增多,雌激素一方面可以誘發自身免疫,導致胰島β細胞破壞,另一方面,雌激素又有對抗胰島素的作用,因此,多次妊娠可誘發糖尿病。在整個孕期要注意進行糖尿病的篩查不僅對自己的身體很重要,對肚子里寶寶的健康也很重要哦。

母乳也是防病劑

最近還有一些研究表明,出生後3個月內用牛奶或牛奶製品配方餵養的兒童發生1型糖尿病的危險性較高。研究認為牛奶中某些蛋白質成分可能是導致糖尿病的因素之一。看來世界衛生組織一直提倡母乳餵養,以及新生兒出生的最初三個月進行純母乳餵養。80後的媽媽們,為了下一代要堅持母乳餵養寶寶才是。

精神緊張也患病

由於精神緊張、情緒激動、心理壓力都會引起某些應激激素的大量分泌,而這些激素都是升血糖激素,與胰島素產生對抗。這些激素的大量釋放,勢必造成內分泌代謝調節的紊亂,引起高血糖,導致糖尿病的發生。保持放鬆的心態,有效釋放壓力,緩解緊張情緒都能很好地預防糖尿病。

身體發胖要不得

大多數Ⅰ型糖尿病患者體型肥胖,所以肥胖無疑是誘發糖尿病的另一因素。肥胖會使得脂肪細胞膜和肌肉細胞膜上胰島素受體數目減少,對胰島素的親和能力降低、體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下降,導致糖的利用障礙,使血糖升高而出現糖尿病。所以,如果你還不到30歲就開始發胖,在注意「三高」的同時預防糖尿病也非常重要。

運動減少發病率

在我國農民和礦工的糖尿病發病率明顯低於城市居民,據推測可能與城市人口參與體力活動較少有關。體力活動增加可以減輕或防止肥胖,從而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使血糖能被利用,從而預防糖尿病。相反,若體力活動減少,就容易導致肥胖,而降低組織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血糖利用受阻,就可導致糖尿病。所以,堅持體育鍛煉是年輕人都應該養成的生活習慣,不要因為你不是體力勞動者,就可以沒有「體」。

1、飲食治療是所有糖尿病人需要堅持的治療方法。輕型病例以食療為主即可收到好的效果,中、重型病人,也必須在飲食療法的基礎上,合理應用體療和藥物療法。只有飲食控制得好,口服降糖葯或胰島胰才能發揮好療效。否則,一味依賴所謂新葯良藥而忽略食療,臨床很難取得好的效果。

2、飲食方案應根據病情隨時調整、靈活掌握。消瘦病人可適當放寬,保證總熱量。肥胖病人必須嚴格控制飲食,以低熱量脂肪飲食為主,減輕體重。對於用胰島素治療者,應注意酌情在上午9~10點,下午3~4點或睡前加餐,防止發生低血糖。體力勞動或活動多時也應注意適當增加主食或加餐。

3、糖尿病飲食中要科學地安排好主食與副食,不可只注意主食而輕視副食。雖然主食是血糖的主要來源,應予以控制,但是副食中的蛋白質、脂肪進入體內照樣有一部分也可變成血糖,成為血糖的來源。蛋白質和脂肪在代謝中分別有58%和10%變成葡萄糖。這類副食過多,也可使體重增加,對病情不利,因此,除合理控制主食外,副食也應合理搭配,否則照樣不能取得預期效果。

(圖片源自網路)


推薦閱讀:

中國內地超四成女性愁嫁 大齡剩女的春天在哪裡
可悲的中國創造
中國有哪些複姓,為什麼複姓名字聽著就很高端?
??中國人專門跑去美國買「Made in China」是不是傻? 其實好處還真不少!
【詩歌之美】中國現代詩巔峰之作!你讀過幾首?

TAG:中國 | 中國人 | 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