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朱永庫空間我的脈學筆記:劉渡舟論脈診

我的脈學筆記:劉渡舟論脈診劉渡舟論脈診

一、《傷寒論》有《辨脈法》與《平脈法》共一卷,它說明了仲景之學注重平脈辨證之法,這是不言而喻的。仲景之脈法,源於《內經》、《難經》,而以有其創新之處。以陰陽為綱統脈之浮沉、強弱、遲數與尺寸之變化;以五行之理測非時之脈的縱橫順逆。強調按寸必及尺,按手必及足的診法;指出寸口、趺陽、太溪三部脈合參的重要意義;重點論述了脈以胃氣為本,與有胃氣則昌,無胃氣則亡的真諦。在脈法論述中,強調了榮衛與三焦、脾、胃、宗氣的盛衰關係,以說明人之強弱,疾病與否,無不同榮衛相關。因此,仲景之脈法有認識疾病、斷決死生之作用。為此,掌握六經辨證之理,亦必須學習辨脈之法,以與六經辨證相得而益彰。

二、考《內經》而有《脈要精微》之論,《難經》乃有「獨取寸口」之法,墳典之書,重視脈法,薪火相傳,迨至仲景,繼承發揚,又有創新。約而言之,貢獻有三:一曰「辨脈法」,重點講述了「脈分陰陽」。

陰陽者,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執簡馭繁,而能統其大全,井然不紊。二曰「平脈法」,重點講述了脈分五行,上應於天,內應五臟。用五行生剋之理,參天合人,以分析疾病縱橫順逆、生死預後的諸種變化。三曰「趺陽脈法」,

仲景在「原序」曾指出「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陽,三部不參」的一大缺陷,而諄諄告誡於後人。

據余考查,在「辨脈法」中,出現3次「趺陽脈法」;在「平脈法」中,出現8次「趺陽脈法」。凡「趺陽脈法」的出現,必與「寸口脈法」同行,手、足兩脈上下對比,以測正邪進退,疾病的發生、發展情況。反映了張仲景在脈法上的偉大貢獻。

三、火證脈象:浮而洪數為虛火;沉而實大的為實火;洪數見寸脈為心火;見右寸為肺火;見左關為肝火;見右關為脾火;見兩尺為腎經命門之火;男子兩尺洪大必遺精,陰火盛也;脈弦細而數,按之益堅者,為少火氣衰,而見肝腎真脈,水旺則其脈自平。惟虛癆見此,為冰雪陰凌之象,最為劇候,或反虛大數疾者,此食氣之火,耗真陰,為虛陽飛越之兆,久病得此,百無一生。惟暴脫元氣者,猶可峻補以斂固之,大抵火證之脈,但有虛火,按之必空,斷無實大之理。然火郁中焦,惡寒戰慄,亦有六脈匿小者,此火氣鬱伏灰燼,不得發光舒焰,反見寒勝之化矣。熱結胃口,咳吐結痰,亦有寸口滑實者。熱遺下焦,淋濁溺痛,多有尺內洪者,皆胃中濕濁上逆下滲之候;與火無預。火盛之脈,靜取雖洪盛滑疾中按則軟闊不堅;重按則豁然中空。尋之脈見指旁,舉指澀澀然,如輕刀刮竹之狀,方是無形之火象。若中宮有物阻礙,則關上屈曲而出。膈上有痰凝滯,則寸口屈曲而上,總謂之鉤。如無阻礙,則無屈曲之象矣。若洪盛而中按重按益實,指下累累如尋貫珠薏苡子狀者,皆有形之濕熱,蘊積於經脈之中,非火證也。

以上舉要而言,根據歷代名家論火脈之形態,指法之考究,虛實火濕之反映。熟讀深思,結合臨床,久而久之,自然心領神會一隅三反,則豈止火脈之一途也。

按:本文為學習劉老著作時的摘抄筆錄.煩請閱完全文的學友留個印!


推薦閱讀:

(12)子平門筆記(46):論女命八格奧旨
小笨霖英語筆記本七十四至八十三
干支關係(四柱學習筆記·干支篇·四)
20160529健康之路視頻和筆記:李劉坤,痰濕,脂肪瘤,蘿蔔生薑湯
胡一鳴命理筆記6

TAG:筆記 | 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