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一雙慧眼
06-26
兒童繪畫的目的是使孩子擁有有一雙愛美的心,懂美的智,發現美的眼睛,欣賞美的情趣,表現美的能力,創造美的才情。 兒童繪畫中表現的形式美感(對稱性,節奏性,重複性,簡單、抽象)並不是在知識指引下產生的,而是受客觀世界美的影響。兒童對現實的審美需要和顯露出的審美能力,並不都是與生俱來的,而是環境教育的結果。這種能力首先得益於具備一雙感受形式美的眼睛。 人類認識世界獲得信息最多的是靠眼睛,視覺具有在瞬間將對象進行組織、加工為形突現出來的功能。兒童通過視覺組織圖像進行表達,是每個人都具備的潛在能力,並不是少數「天才」兒童專有的能力。處於象徵期兒童的繪畫,把物象用抽象符號表現,這種將複雜物象的外部形態進行簡化和組織的過程,我們可以理解為是兒童大腦的視覺思維活動。 美術教育的任務就在於兒童在生活里所發現和感受到的美感,在繪畫創作里閃現的美感表達加以肯定,在認識上得到提高,並培養他們進一步創造性地運用藝術語言表達,使他們萌芽狀態的藝術創作像陽光輻射一樣得到無限的延長。如果我們看不到兒童自身發展中存在的主動性和潛在力,讓兒童過早接受專業繪畫知識、技能,讓他們根據理解不了的知識去畫,反而會變成束縛兒童發展能力的枷鎖。放手讓兒童在參加美術活動中自己去感受,去探求表現方法,才能幫助他們健康地成長起來。兒童繪畫教育在促進兒童思維發展中具有哪些特點呢?1 .培養視覺化的心靈 兒童進行繪畫創作主要是依靠從生活中觀察和感受,可以說,視覺是兒童心靈的窗口。因此,在美術教育中著力培養兒童的觀察能力十分重要。兒童喜歡畫記住的形 一般兒童都靠記憶畫畫,他們並不懂得依據客觀物象去畫,記憶中的形象只是兒童對物象特徵的簡單印象。 此外,兒童畫畫還受以往經驗影響,當他在觀看某種物體時,往往還把過去知道這個物體的樣子用到眼前觀看的物體上。一些兒童因為臨摹了某種卡通形象,當他們面對動物園中真實動物時,仍然畫出的是記憶中的卡通畫。可見記憶對知覺活動是有強大影響的。因此,繪畫教育依靠視覺,引導兒童經常注意觀察物象特徵、來促進發展思維能力是有效的方法。兒童喜歡畫知道的形 兒童常喜歡把自己對物象了解的知識和要訴說的事物情節,用說明性圖解方式表達出來。兒童隨著認識發展,知識不斷增加,畫面表現物象的自然屬性也越來越多,形成兒童繪畫能力不斷得以提高和自然向前發展的現象。 兒童思維發展是通過「形」的表達進行的,他們創造的圖形展現了心靈對所要表現的題材內容的注釋,也表達了他們將對象特徵運用線條在二維的平面上展現出來的思維能力。 在兒童思維能力發展初期,各種物象都作為獨立實體被單獨擺在畫面上,物體之間互不發生關係,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稱為「自我完滿」。同樣,我們從兒童畫中表現的透視現象上,也能看出這種把物象各部之間各成一體,不表現遮擋關係,全然下管他方存在的心理特徵。這種把人物四肢和身體畫得互不遮擋,以至發展為能「放棄」被遮擋部分不畫的過程,反映齣兒童早期思維模式發生的變化。兒童能畫看到的形 傳統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兒童7歲甚至9歲以後才具備寫實能力,為什幺幼兒能提前做到呢?是技能訓練提前進行的結果嗎?實際上幼兒靠視覺感受表現的形,與專業訓練的寫實畫是即有聯繫又有區別的,兒童的這種行為在心理學中稱為「解題」活動,解題事實上是創造性能力的反映。當兒童知覺到某種物象的特徵時,就意味著發現了較為簡化的形,兒童對形狀的知覺表明他捕捉到了刺激物的結構特徵:這種對形的概括和表觀能力只有在寫生活動中,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兒童自身的組織構造能力。 人的感官不純粹是接受信息的工具,感官活動是一般心理活動不可少的條件。寫生使孩子們持續不斷地對周圍環境作出反映,奠定了神經系統活躍起來的基礎,這種活動不僅促進人腦的思維發展,也使人的潛能得到了開發。 傳統教育觀點認為兒童的認識是「由簡到繁」發展的(簡筆畫),因此規定繪畫練習必須從簡單形向複雜形過渡,以便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造型能力。然而,事實上兒童認識和觀察世界時總是把複雜的外界事物加以抽象和簡化。所以,我們讓兒童畫複雜形有利於他們視覺思維的抽象話動。 指導兒童畫寫生:並不需要規定具體應該怎樣畫,重要的是啟發他們學會怎樣自己畫,增強他們畫的信心,幫助和指導他們觀察,並指出應避免的問題。教師還要在畫的過程中不斷根據造型原理加以啟發和提醒,從而使他們的畫更加生動、具體、更符合美的原則。對兒童傳授知識應在啟發中潛移默化地進行。2 .培養敏銳的感知力 「藝術是增加感知能力最強有力的手段,沒有這種感知力,任何一個研究領域的創造思維都不可能」①。 感知力不僅是美術專業的人應具有的能力,也是一切領域的人進行創造思維活動的基本能力。當我們觀察事物時,能否迅速對其作出反應,表現這個人的敏銳性和判斷力,在藝術創作方面表現為感覺靈敏,才思敏捷,也可以說感知能力是各種領域發展創造力的基礎。使兒童具有一雙善於選擇的眼睛 視覺是一種主動性很強的感覺形式,進行積極的選擇是視覺的一種基本特徵。兒童畫並非是對外界事物的機械、被動複製,而是有選擇的行為。 其次,視覺選擇還偏重趣味性。兒童喜歡畫自己感興趣的事,好奇心驅使他們喜歡奇怪的、有變化的東西。他們在寫生過程里經過一系列思維活動:從事物中選擇最代表本質的特點,經過分析進行簡化、抽象,再用線組織成形,通過比較後用有變化的線進行疏密排列,以便使畫的各部分區別開來。經過這一系列的心理活動,使認識不斷升華,體現出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相互推動的作用。 此外,兒童通過感知還能發現物象中的透視現象,他們憑著直覺能畫出物象透視變化,並不需要根據透視原理來畫。同時,不同的人由於個性不同,他們觀察事物的感受也不相同,因此,繪畫表現就不一樣,形成兒童寫生畫中蘊含的主觀性和創造性色彩。使心靈得到審美滿足 愛美是人的共性。人類的愛美特性是長期在社會實踐中形成的。根據心理學家研究,幼兒的審美活動是從兩歲左右開始的,這時他們的美感也已初步形成。幼兒所畫的象徵性圖畫,是客觀對象反映到他們視覺中產生的視覺映象、這種簡潔完美的象徵符號,表現了兒童對美萌芽狀態的追求,因為這種形能給人帶來舒服愉悅的感受。 此外,我們從藝術發展的歷史上還看到原始藝術普遍具有對稱性、重複性和節奏性特徵,這些特徵在兒童畫中也普遍存在。 兒童繪畫中表現的形式美感並不是在知識指引下產生的,而是受客觀世界美的影響。人們的生存環境造就了兒童審美需求心理,培養了他們的審美意識,也推動了進行美術創造的慾望。兒童對現實的審美需要和顯露出的審美能力,並不都是與生俱來的,也是環境教育的結果。這種能力首先得益於具備一雙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外界形式在頭腦中經過千萬次的重複,在大腦中形成客觀事物的物質結構形式與人的知覺結構形式的鞏固聯繫,形成形式與情感的對應關係。 如果我們看不到兒童自身發展中存在的主動性和潛在力,讓兒童過早接受專業繪畫知識、技能,讓他們根據理解不了的知識去畫,反而會變成束縛兒童發展能力的枷鎖。放手讓兒童在參加美術活動中自己去感受,去探求表現方法,才能幫助他們健康地成長起來。3 .培養通過意象思維的能力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說:「沒有形象地呈現,就沒有理智活動」②。他指明了形象思維在思維發展中的重要性。生活里形象的反覆出現會留在人的記憶里產生意象,意象並不是自然形象程頭腦中的復現,它是經過思維活動進行加工選擇的。兒童的心理意象會使他們具備優良的感受能力,從而使創造思維得到發展。 此外,培養兒童的想像能力是提高創造能力的前提,兒童缺乏想像力也是畫不出來畫的原因。想像力是在意象基礎上發展而來的,當意象中的圖式積累到一定量時,想像才可能產生。想像中的形象已不是原來的物象,它是經過加工改造後的產物,因此它存在於物與非物之間。兒童繪畫創造並不以理性思維為主流,而是在審美過程中以情感愉悅為主體,主要是在情感和想像的參與下表現對客觀事物的感受和體驗,所表現的主體既符合客體,又超越客體,是主體與客體和諧統一的美的世界。 培養兒童繪畫的想像力首先應把人放到主體地位上,使他們在活動中具有審美的能動性;其次,還要培養他們感受美、理解美的能力;再次,還要培養他們追求美的興趣和意向。想像的畫一般特點是不求科學的「真」,只求感受的「真」,並不以「像」為標準。教師在引導兒童進行想像的時,要盡量提供各種線索.把思路打開,用兒童的心態去啟發兒童,他們就會進入想像的世界裡去,畫出真幻結合、虛實相生的動人畫面來。 美術教育的任務就在於兒童在生活里所發現和感受到的美感。在繪畫創作里閃現的美感表達加以肯定,在認識上得到提高,並培養他們進一步創造性地運用藝術語言表達,使他們萌芽狀態的藝術創作,像陽光輻射一樣得到無限的延長。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嚴父慈母能管教好孩子嗎?
※使孩子謙卑是最大的福分
※一個充滿愛的家庭自然會塑造一個好的孩子
※你因為對孩子發脾氣內疚嗎?|解決和孩子衝突的4個關鍵
※聽孩子把話說完
TAG: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