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生物災害精確管理理論探討我國重大林業生物災害防治對策
從生物災害精確管理理論探討我國重大林業生物災害防治對策
楊敬中
摘要:對於林業生物災害管理而言,時間管理、空間管理、生態調控等措施以及精確管理措施的綜合運用,是實行重大林業生物災害宏觀管理的重要措施。我國當前重大林業生物災害的宏觀管理,在防治、檢疫與生態調控等方面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需要從加強防治管理,壓低重大林業生物災害高發態勢;強化產地檢疫攔截,逐漸弱化直至取代現有公路調運檢疫,嚴密攔截危險性林業有害生物的擴散蔓延;認清林業有害生物發生髮展的自然屬性,扭轉「剿滅」式防治思維,著重生態調控培育健康森林;整合基層應急處置資源;強化責任追溯與損失賠償;研發新技術尤其是推廣使用移動式切片機進行現場處理疫木等方面著手,遏制我國重大林業生物災害高發頻發態勢。
關鍵詞:精確管理;生物災害;林業;對策
2007年張國慶提出了生物災害精確管理理論,2011年張國慶又在《生物災害管理理論研究與生物災害精確管理》中,以及其隨後發表的《生物災害學》中,對生物災害精確管理理論進行深入研究,提出了生物災害精確管理的時間管理、空間管理、生理調控、生態調控與精準施藥等措施。[1~7]
1.生物災害精確管理與林業生物災害的宏觀管理
實際上,生物災害的精確管理措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繫的。這是因為,有害生物及其承災體的生長發育,其時間性與空間性是不可分割的,與之伴隨的生理、生態活動與特性也是相互融合密不可分的。因此,在進行生物災害管理上,每一項措施的實施前,都要考慮到其中之間的相互影響,儘可能地選擇最高效、對環境擾動小的措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生物災害的精確管理。
如果僅僅從生物災害的宏觀管理角度看,對於林業生物災害管理而言,在大尺度空間管理上,檢疫措施是預防林業生物災害蔓延擴散的重要措施,建立生物隔離帶是防止檢疫性有害生物逃逸擴散或保護重要區域的主要措施之一;在連續的時間管理措施上,進行生態調控,改善林分健康狀況,提高林分抗性,是預防林業生物災害發生的最根本的措施。[8~15]
2.當前我國重大林業生物災害宏觀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筆者認為,當前,我國重大林業生物災害宏觀管理措施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主要有防治措施不得力、檢疫缺位、生態調控措施力度小等方面。
(1)防治措施不得力
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2013年)數據表明,2000年至2012年,林業生物災害發生面積逐年增加,13年間增長了38.16%,而同時期防治率,總體趨勢反而呈下降趨勢,如圖1所示。[16]防治措施的不得力,為林業有害生物留下了滋生蔓延的病蟲源。
(2)檢疫缺位
根據國家林業局森林病蟲信息中心數據統計,美國白蛾2010年發生面積達到68.5萬hm2,是2006年的2.79倍,而松材線蟲病自1982年在我國首次發現以來,至2013年已經蔓延到16個省市,還有椰心葉甲、松突圓蚧在南方林區的快速蔓延,日本松干蚧、紅脂大小蠹、雙鉤異翅長蠹、薇甘菊、紫莖澤蘭等不斷突破原有分布區形成新的疫點。[17,18]這些高度危險的檢疫性有害生物在我國的快速蔓延,除了上述防治措施不得力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嚴重的檢疫缺位,尤其是對松材線蟲病來說,由於松材線蟲病自然傳播能力非常弱,如此迅速蔓延,完全是檢疫缺位人為傳播造成的,使得松材線蟲病等高度危險性檢疫有害生物呈點狀跳躍式擴散。
(3)生態調控措施力度小
當前的我國林業生物災害防治還是處在「災時救災」的被動防治狀態,生態調控措施還沒有與營林建設相結合,林種樹種單一,森林健康水平低,為林業有害生物快速繁殖蔓延提供了優良而豐富的食料基礎。
3.我國重大林業生物災害宏觀管理對策
基於我國當前重大林業生物災害發生趨勢,在宏觀管理對策上,筆者認為,要從防治、檢疫與生態調控等方面去著手,遏制我國重大林業生物災害高發頻發態勢。
(1)加大防治力度,迅速壓低重大林業生物災害高發態勢
首先,要採取嚴厲而又高效的措施,迅速壓低有害生物種群密度高、危害大的林業生物災害發生面積與危害程度;其次,因地因時制宜,綜合採用生物措施、生態調控措施,遏制處在潛伏期、上升期的有害生物的滋生蔓延,通過時間管理措施,防止其種群密度上升到成災危害的程度;再次是,在防治中,盡量選用具有持續控制有害生物種群密度的防治措施,盡量保護非靶標生物。
(2)改進防治措施,遏制高度危險性有害生物擴散蔓延
積極運用當前先進的機械、化學、電子、生物技術,研製新型防治機械設備,開發新型藥劑,以提高防治成效,降低防治成本。[19~21]
特別是當前的松材線蟲病的被動防治措施,也即病死木的清理,往往是檢疫措施不到位,造成疫木未經安全處理就外流,病死木的清理因此也就成了松材線蟲病快速傳播的源頭。因此,對於松材線蟲病的治理,我們一方面要反思當前單一的清理病死樹做法:①實行林分改造、松褐天牛防治與病死樹清理的綜合治理;②儘快推行病死木現場安全切片處理技術,在清理病死木的同時,使用移動式切片機,對病死木及其採伐剩餘物進行現場切片,從而徹底杜絕了疫木的原材原木外流。③認真落實疫木檢疫封鎖措施,也是要克服我們當前口頭重視實際上忽視的檢疫封鎖措施的做法,要對疫區和保護區按照現行檢疫法律法規,實行最為嚴格的檢疫封鎖措施,嚴防疫木外流,確保保護區安全。
(3)進行基層資源整合,提高基層重大林業生物災害防控能力
林業有害生物的生物生態學特性,與農業有害生物的生物生態學特性有著很大的相同想通部分,在監測預警與防治上,完全可以實行縣級及縣級以下農、林生物災害監測預警資源共享,這樣,可以使得我國目前基層有限的生物災害監測資源得到科學布局,高效利用,建立大植保運營體系,減少國家不必要的重複投資,提高整體監測效益與效率。
在檢疫方面,除了進行農、林基層檢疫資源整合外,還可以與質監資源進行整合,以現有產品溯源系統為動物、植物檢疫平台,建立農林動植物檢疫、商品質量安全監督與溯源的網路體系,提高林業植物檢疫執法水平與能力。
在應急處置方面,將現有分散在各部門管理的鄉村級應急資源,包括人力資源、護林員、撲火專業隊員等等,以縣為單位,進行整體整合,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建立基層災害應急處置隊伍,用於處置包括林業生物災害應急處置在內的所有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22]
(4)強化檢疫,嚴密攔截危險性林業有害生物的擴散蔓延
利用上述產品溯源系統,嚴格按照檢疫法規、技術標準與程序,實行產地檢疫、複檢網路化、自動化,杜絕目前普遍存在的假檢疫現象,嚴禁未經安全處理的帶疫林產品流通,採取空間管理措施,防止危險性林業有害生物擴散蔓延。[14,15]
隨著交通業的快速發展,目前檢疫檢查站的公路調運檢疫功能越來越弱化,在檢疫攔截方面,應該逐步取消檢疫檢查站的公路調運檢疫職能,強化產地檢疫,利用商品質量追溯網路平台,強化林產品市場的檢疫全程跟蹤追溯。
(5)加強生態調控,提高森林健康水平
要扭轉目前「剿滅」式防治高度危險性林業有害生物的思維方式。因為,就目前而言,人類列為高度危險的林業有害生物,尚未發現對人體健康構成威脅。因此,「剿滅」式防治方式,對於重大林業有害生物災害管理來說,成本太高,而且對生態干擾太大。如果從較長時間跨度來看我國國家級林業植物檢疫對象的變化,就可以明顯看出,當初許多檢疫對象在我國國內分布並不廣,「剿滅」式管理方式並沒有將其撲滅,反而快速蔓延至全國,不久就將其取消了國家級林業植物檢疫對象,成為普通林業有害生物。這其中當然與檢疫攔截的缺位密切相關,但我們也要因此重新審視「剿滅」式管理方式的正確性,同時也要認清危險性林業有害生物的自然性,它們也是生態系統的一部分,其快速擴散蔓延,除了人為原因之外,還有一部分原因就是我們的森林生態系統健康水平低造成的。
因此,要從根本上防止重大林業有害生物災害的發生,首先就要有健康的森林,我們今後在所有營林項目建設中,要將林業生物災害管理措施作為項目的重要建設內容,將森林健康管理措施融入到所有營林項目建設之中,培育健康的森林,預防生物災害的發生。其次是要對重大林業生物災害發生區以及重要保護區的森林,進行超前林分改造,建立生物隔離帶,提高其抗逆能力。
(6)強化責任追溯,落實林農損失賠償
在責任追溯方面,主要存在兩個方面問題,一是監測不及時,地方政府瞞報疫情造成疫情快速蔓延;二是檢疫監管不力再加上非法調運疫木,造成高度危險性林業有害生物呈跳躍式傳播。因此,筆者認為,在現有行政追責體制下,還應該突出並著重對瞞報疫情、檢疫缺位的責任追溯,同時還要依照現行刑法的「逃避動植物防疫、檢疫罪」追溯非法調運疫木者的刑事責任。
在林農損失賠償方面,目前,雖然民法與物權法中有所規定,但我國還沒有對林農進行生物災害和火災損失賠償,同時有關法律法規還賦予了林農的防治、撲火的責任,這顯然是權責不對等的。因此,我們應該根據現有民法、物權法有關規定,在開展對引發生物災害責任追溯的同時,引導林農參加森林保險以轉移風險,並著重通過司法渠道,建立並強力推行引發重大林業生物災害肇事者賠償林農損失的制度,以及由其承擔相應的防治費用和營林費用。
參考文獻
[1]張國慶,趙文琴,論林業有害生物精準預報--以潛山縣馬尾松毛蟲預測預報為例[C],中國昆蟲學會第八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北京:中國昆蟲學會,2007
[2]張國慶,生態健康與有害生物管理[J],中國園藝文摘,2008,24(3):40~41
[3]張國慶,論有害生物的「雙精」管理[EB/OL],科學網,(2007年8月23日)[2014年3月31日],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44-6379.html
[4]張國慶,生物災害管理理論研究與生物災害精確管理[J],現代農業科技,2011,(3):20-23
[5]張國慶,災害管理理論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2,(10):22~23
[6]張國慶,生物災害學[M/OL],科學網,(2012年5月25日)[2014年3月31日],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attachment&id=21810,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44&do=blog&id=574783
[7]張國慶,災害學概論[EB/OL],科學網,(2012年3月16日)[2014年3月31日],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attachment&id=18034,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44&do=blog&id=548423
[8]張國慶,發展學[J/OL],科學網,(2013年7月14日)[2014年3月31日],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attachment&id=39086,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44&do=blog&quickforward=1&id=707994
[9]張國慶,生態論:複雜系統研究[J/OL],(2013年3月27日)[2014年3月31日],http://blog.sciencenet.cn/data/attachment/home/201304/01/082301npp13fnh5bllmra3.attach,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44&do=blog&id=674444
[10]張國慶,生態健康評價及生態系統管理方法[J],現代農業科技,2012,(11):245~246
[11]張國慶,複雜系統生態論方法及其應用[J],現代農業科技,2013,(11):190~193
[12]張國慶,生態論概述[EB/OL],科學網,(2010年4年13日)[2014年3月31日],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attachment&id=19547,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44&do=blog&id=558716
[13]張國慶,生態論與經濟生態化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2,(10):28~29
[14]張國慶,林產品溯源系統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1,(22):224
[15]張國慶,林產品標識溯源系統框架設計[EB/OL],科學網,(2010年4年13日)[2014年3月31日],http://blog.sciencenet.cn/blog/admin/images/upfiles/200819105352493154.doc,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44-14170.html
[16]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EB/OL],[2014年3月31日],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13/indexch.htm
[17]國家林業局,國家林業局公告2014年第4號(2014年美國白蛾疫區公告)[z],(2014年2年12日)[2014年3月31日],http://www.ssfzz.cn/News_news.asp?d_ID=12998
[18]國家林業局,國家林業局公告2014年第2號(2014年松材線蟲病疫區公告)[z],(2014年2年12日)[2014年3月31日],http://www.ssfzz.cn/News_news.asp?d_ID=12991
[19]張國慶,農業航空技術研究[EB/OL],科學網,(2010年11月13日)[2014年3月31日],http://blog.sciencenet.cn/upload/blog/file/2010/11/2010111315143366142.pdf,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83397
[20]張國慶,農業航空技術研究述評與新型農業航空技術研究[J],江西林業科技,2011,205(1),25~31
[21]張國慶,我國農用航空發展瓶頸與對策[J],中國民用航空,2011,(4),31~33
[22]張國慶,從雅安地震與森林火災談我國基層應急救援力量的整合[EB/OL],科學網,(2013年4月22日)[2014年3月31日],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44&do=blog&id=682797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