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寶之首——端硯知識100問答【二】
12問:為什麼老坑、麻子坑等名坑的端硯身價日升?端硯居中國四大名硯之首,更是不少人心頭之結。端硯不但古來已十分名貴,更因幾大名坑硯材枯竭,近年來很多名坑都已「封坑」,特別是老坑已封坑多年,無石可采,所有名坑如老坑、麻子坑、坑仔岩,梅花坑,宋坑等產的端硯身價日升,因為這些原料已經越來越珍稀難覓。13問:封坑是否意味著好的端硯將會絕跡?端硯之所以封坑,是因坑道閉塞、塌方和政府保護而封坑停采。不可否認,好端硯資源將越來越少,現在銷售的都是以前開採的硯石,賣一塊就少一塊了,故端硯之收藏價值越來越高,升值潛力越來越大,此乃原因之一;再者端硯坊間做工很多品味不高,甚至俗不可耐,即使有方難得的好石,被庸工俗手一雕,令人痛恨不己,既愛其石,又實難接受收藏使用。因此,不少人孜孜以求,卻難有佳遇,是為心結。14問:目前肇慶市有多少端硯大師,制硯工人有多少?2009年8月,肇慶10位端硯製作大師榮獲」首屆中國文房四寶藝術大師」榮譽嘉獎。至此,肇慶市端硯行業目前擁有職稱和稱號人數比 2004年翻了5倍,促進了肇慶市端硯行業的發展,人才輩出 ,日後為中華民族工藝美術事業創造更多輝煌。近年來,肇慶市政府和端硯藝術家大手筆擦亮「中國硯都」金字品牌,不斷培養高端人才,並重點在端硯設計、雕刻、理論研究、端硯及書畫文化傳播等方面在全市開展藝術沙龍和各種競賽活動,吸引了一大批端硯愛好者參與。目前,肇慶端硯從業人員中擁有職稱和稱號的有205人,其中有一人獲得廣東唯一的」亞太地區手工藝大師」稱號,另有中國工藝美術大師2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1人、中國文房四寶制硯藝術大師10人,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19人。為了培養更多人才,肇慶市第二技校將開辦端硯工藝班,肇慶學院也正籌辦高學歷專業班。同時政府鼓勵端硯老藝人不但要自己雕刻出精美的作品,還要收徒授藝,把有著1300多年歷史的端硯技藝和文化更好地傳承下去。 端硯先祖15問:古時端硯的形狀一般是什麼樣的?歷朝歷代有什麼不同?從古至今,硯形從簡單的箕形、方形到如今品類繁多、式樣新穎的各種形狀,如斧樣、瓜樣、卵樣、兔樣、琴樣等等,一直在不斷變化。 唐代端硯大多以實用為主,供研墨之用,硯形較為單調,以箕形為多,也有八棱形、長方形、方形等形制。宋代端硯構圖簡練、刻工渾重、古樸、雅緻、玲瓏浮凸。北南宋間葉樾《端溪硯譜》明確記載端硯式樣已達49種。清乾隆間手工精繪的《宋硯譜》,收有宋硯49方,亦有詳實的記述。明代,由於社會鑒賞硯台和收藏硯台之風甚盛,端硯在設計、造型、雕刻方面均有所突破,主要是講究「天然去雕飾」,往往利用天然的石形、豐富的石色、珍貴的石品花紋等稍作人工點綴就創作出天人合一的藝術珍品。16問:端硯是怎樣從文房用具演化成既實用又具欣賞價值工藝品的?中唐之後,端硯開始從純文房用具演變為實用與欣賞相結合的實用工藝品。到了宋代,由於文化的發展,端硯的實用價值和欣賞價值並重,文人墨客除用於研墨,還喜愛端硯的鑒賞、饋贈、收藏和研究,如歐陽修的《硯譜》、唐詢的《硯錄》,米芾的《硯史》、蘇軾的《東坡志林》等關於端硯的著述和讚美的硯銘、詩文。在端硯上鐫刻硯銘,成為當時風氣,一方藝術價值高的端硯,往往是雕刻、繪畫、詩詞、書法、篆刻等藝術的綜合品。到了清初,端硯也和其他工藝美術品一樣,達到空前的繁榮,特別是制硯工藝十分雅緻,刻工纖巧,加上附以名人題識,硯銘等作為裝飾,使端硯身價更高。端硯已從實用價值演變為文玩之物,成為欣賞品和珍藏品。17問:歷史上,文化名人賦予端硯什麼樣的文化內涵?這有很多,我國歷代文人雅士都把端硯視為珍寶。端硯自問世以來,不少人專門從事端硯研究。歷代帝王(唐武則天、宋徽宗、宋高宗、清乾隆帝等),名人(柳公權、李賀、褚遂良、劉禹錫,李白、杜甫、米芾、歐陽修、蘇軾、岳飛、文天祥、趙孟頫、唐寅、祝允明、紀昀、吳蘭修、張之洞等等)寫下了不朽的著作和讚美端硯的詩詞歌賦,硯銘與題跋。文人學士對端硯的產生、發展、變化以及石質石品、製作、使用與收藏均有詳盡的記述和評論。唐代大書法家褚遂良得到唐太宗賜給端溪石渠硯,引以為耀;名相狄仁傑把武則天賜的「日月合璧,五星聯珠」端硯視為稀世之寶,並在硯台上鐫刻銘文寄託忠君愛國和堅貞的精神;宋代名臣包拯在端州任職三年,鐵面無私,公正廉明,離任時」不持一硯歸」成為端州人民至今傳頌的佳話;抗金名將岳飛,在端硯親筆銘文:「持堅守白,不磷不緇」八個行草大字,以此表明抗金衛國,還我河山的意志和絕不與投降派同流合污的決心。18問:要了解端硯,肇慶哪些地方最有代表性?據肇慶市有關部門介紹,要覓得端硯真諦,肇慶有兩個地方不能不到,一個端硯陳列館,再一個就是有「中國端硯第一村」之稱的端州區白石村,這裡是有千年歷史的制硯作坊聚集地。19問:白石村是個怎樣的村莊,有什麼關於制硯的歷史古迹嗎?白石村位於端州區黃崗鎮,面向西江,背靠肇慶北嶺山,面積約1.2平方公里,現在白石村288戶,1100多人。白石村民世代以硯為生,至今已有近千年歷史。清朝末期至解放初期,白石村制硯至為高峰,一大批名硯和名師應運而生,從而奠定了白石村作為「端硯第一村」、端硯的發源地的地位。順著環村大道隨意行去,到處可以見到,屋門前、瓜棚下、村道旁、廳堂里都有硯工埋頭刻硯的場面,活脫脫一幅幅「白石制硯圖」。據悉,從選石、磨石、劃線、雕刻到成形,一塊端硯的製成少則七八天,多則半年,可見端硯的名貴除了其品質還在於它的手工。遺憾的是,這個古老的村落僅在村尾還保留著大片古屋,窄窄小巷裡除了制硯工人勞碌背影外,就只有來回遛達的大狗。在村首則是清一色的小樓房了,只遺下少量幾處古迹。白石村最有名的現存文物是一塊端硯生產的碑文。該碑文坐落在堂明端硯廠,穿過兩道鐵門,「張之洞為開採硯石以貢品事碑」赫然出現眼前。此碑刻於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碑高130厘米,寬83厘米,端硯石質,楷書,豎行陰雕,共1172字。石碑的字跡斑駁,碑前有兩棵枝繁葉茂的松柏。據悉,文革時期,石碑幾被毀掉,村民們想盡一切辦法,冒著生命危險把它藏起來才逃過一劫。這是目前僅存的有關端硯生產的碑記,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現已被列為肇慶市重點保護文物。20問:白石村有多少家庭製作端硯?目前全村有九成以上家庭從事制硯,較大的制硯作坊超過50家。村子裡全是家庭作坊式的端硯製作坊和門前堆如小山般的各類硯石,程八硯坊、郭氏硯堂、程良硯室……林林總總的作坊讓人目不暇接,有許多在端硯界赫赫有名的民間工藝師世世代代都生活在這裡。全村每年產硯約8萬件,總產值近億元,人均年收入達1.2萬元。據介紹,當地政府正全新包裝白石村為中國端硯文化村,其目標是,打造成以端硯文化為依託集端硯製作、研發、展覽、旅遊為一體的中國硯文化旅遊基地、文房四寶的集散地。 端硯保護21問:端硯製作技藝是哪年入選「國家非遺」的?肇慶市還有其它入選的「國家非遺」嗎?2006年5月,國務院正式公布了中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共計518項,其中「端硯製作技藝」入選傳統手工技藝,這是肇慶繼獲得中國硯都、端硯原產地域產品保護之後獲得的又一殊榮,也是肇慶市唯一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項目。22問:為什麼入選「國家非遺」的不是端硯本身,而是端硯的製作技術?這是因為,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角度出發,更為關注的並非是端硯的物質層面,而是隱含在物質層面之後的價值觀念和文化傳統。作為中國文房四寶之一的端硯早在唐代就已確立盛名,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是端硯製作技藝而不是端硯本身。但端硯製作技藝不可能單獨的作為一種意識形態而存在,它需要通過端硯這一物質載體表現出來。因此,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端硯製作技藝」並不單單是指端硯從採石到成品的整個製作過程的技藝,它是端硯藝人在長期與大自然相處中產生的,包括了與端硯製作相關的各個方面,如行業傳統、民風民俗等,是與之相關的歷史傳承、價值認同、文化觀念、口傳身授的民間知識等無形文化的整體呈現。
推薦閱讀:
※八字命理初學知識《大運》《流年》
※〖詩詞常識〗詩詞格律知識五十二篇:(17) 詞的平仄
※門面房風水知識
※裝修前的必備知識 你學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