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獨特的「共贏主義」
每年3月是中國的政治民主月,這以「兩會」為標誌,成為舉國矚目的重大政治民主會議,也是政治民主信息尤其是《政府工作報告》充分傳播、熱烈討論、各種解讀和共同分享的時刻。
為什麼「兩會」會成為世界性話題呢?其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中國自身已成為世界最大的利益相關方,它的走向,所謂「北京決策」(指《政府工作報告》)都會直接或間接影響世界。的確,今日之中國已經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心,向全世界展現欣欣向榮、生機勃勃、充滿活力與創造力的中國。
從國際視角評價中國
2014年中國在世界上有哪些新亮點?她在世界的位置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為什麼令世界矚目?
2014年,中國已經獲得多項「世界第一」,這是全體中國人民在黨中央領導下所取得的巨大成績,也反映了中國在世界的地位越來越高,作用越來越大,外溢性和外部性越來越明顯。
從國際視角看,中國在世界社會經濟指標體系有多個第一或名列前茅。第一,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第二,中國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居世界首位(1196億美元,佔GDP比重1.16%)。第三,中國糧食產量仍居世界第一位(6.07億噸)。第四,中國高速鐵路運營里程居世界第一(1.58萬公里),佔世界60%以上;2007年至2014年,高鐵列車累計發送旅客31.6億人次,占鐵路旅客發送量的比重由4.8%增長到38.5%左右,也是遊客發送量最多的國家。第五,中國高速公路通車裡程世界第一(11.19萬公里),明顯超過美國(9.2萬公里)。第六,中國寬頻用戶數居世界第一,其中固定寬頻用戶2億戶,移動寬頻用戶5.83億戶,共計7.83億戶;中國電話總用戶居世界第一,達到15.36億戶,其中固定電話用戶2.49億戶,行動電話用戶12.86億戶。第七,中國全民醫保覆蓋人數居世界第一,達到13.25億人。第八,中國國內旅遊和出境旅遊人次居世界第一,分別達到36億人次和1億人次以上。
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直到進入21世紀之後,才相繼進入主要經濟總量指標居世界第一的時代。無論是美國、歐盟等超大經濟體,還是上百個小經濟體,都不約而同地在適應「中國第一」的時代,也在利用「中國第一」的機會。
對此,我們來看看國際組織是如何來評價中國經濟發展的。最近,經濟合作組織(OECD)發表了《走向增長》報告,該報告指出:中國在多個關鍵領域的改革進展「清晰可見」,比如多個領域已經面向私人資本開放,外資審批程序更加簡單,高等教育正在從「重數量」轉向「重質量」,利率改革使得儲蓄者可獲得更好的回報,等等。經合組織還認為,中國越來越多城市為流動打工者提供的社會服務日益健全,這不僅有利於釋放他們的消費潛力,也有利於經濟增長變得更加平衡和公平。
儘管2014年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發展成就,但是我們仍然需要清醒地看到所面臨的各種困難與挑戰。對此,李克強總理的報告作了說明:投資增長乏力,新的消費熱點不多,國際市場沒有大的起色,穩增長難度加大,一些領域仍存在風險隱患。工業產品價格持續下降,生產要素成本上升,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突出,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經濟發展方式比較粗放,創新能力不足,產能過剩問題突出,農業基礎薄弱。群眾對醫療、養老、住房、交通、教育、收入分配、食品安全、社會治安等還有不少不滿意的地方。有些地方環境污染嚴重,重大安全事故時有發生。他還特別談到,環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要鐵腕治理。
中國對世界持續產生正外部性與貢獻
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至少在以下四個方面對世界產生正外部性與貢獻。
一是經濟外部性與貢獻。一個國家對世界的經濟貢獻,既與該國家經濟規模成正比,也與一個國家經濟增長率成正比。中國同時具有規模效應和速度效應,兩個效應相互疊加,世界經濟增長產生幾何級的重要影響,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第一大發動機。2000年時,美國GDP登上10萬億美元台階,當時中國只有1萬億美元;2014年,中國GDP登上10萬億美元台階,美國為16.8萬億美元,即使中國保持7%以上的增長率,再考慮到匯率變動等因素,在未來6年左右時間裡,中國和美國將會同時登上20萬億美元台階。
二是貿易外部性與貢獻。這也與一個國家的貿易規模和增長速度相關。2000—2012年期間,中國貨物服務進出口貿易額對世界總的增長貢獻率達到12.8%,高於美國的貢獻率(8.1%),也成為世界貿易增長的第一大發動機。此外,中國已是世界140個國家或地區的最大貿易夥伴,還是幾十個國家或地區的第二大、第三大貿易夥伴。即使是服務貿易也很明顯,2014年中國公民海外旅遊超過1億人次,消費總額超過1萬億人民幣。這正是中國發展的巨大溢出效應。
三是科技創新外部性與貢獻。這與一個國家的發明專利申請量規模及增長率相關。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的數據,2000—2012年期間,中國發明專利申請量佔世界總數比重從3.77%提高至27.80%,對全球總量增長的貢獻率達到了61.95%,高於美國的貢獻率(25.46%),也成為世界貿易增長的第一大發動機。此外,中國還是最大的高新技術產品銷售市場和增長速度最快的高新技術應用市場。
四是減貧貢獻。進入21世紀,全球第一次共識就是提出全球減貧計劃(指千年發展目標,「MDG」),即到2015年將全球絕對貧困人口減少一半。而中國就是世界最大的絕對貧困人口國家。按國際貧困線標準(人均消費支出每日低於1.25美元),根據世界銀行資料庫提供的信息,1990年,中國約有6.83億人,貧困發生率60%左右;到2010年,已降至約1.57億人,貧困發生率降至11.8%,其佔全球絕對貧困人口減少量的80%以上。這既為中國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總目標作出了最大貢獻,也為國際社會提出全球減貧計劃作 出了最大貢獻。
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正是在上述基礎上再上一個大台階。即使在中高速增長的條件下,再持續增長10—20年的時間還會從規模效應與速度效應形成更大的外溢性和正外部性。首先,規模效應越來越大,特別是經濟總量規模、貿易總量規模、科技人才規模(超過6000萬人)和發明專利規模越來越大。其次,速度效應也非同小可,保持在7%左右的增長速度仍然屬於世界高增長類型。中國一年的增量已大體與排在世界第15位的印度尼西亞全年的GDP相當。那麼從規模效應和速度效應共同產生的總效果來看,中國不僅仍然是世界經濟增長、貿易增長、發明專利增長第一大發動機,而且對世界的貢獻率會越來越大,還會給世界各國帶來更多的發展機遇、更大的發展空間。
打造「投資中國」與「投資世界」共贏的對外開放新格局
全面對外開放,是推動中國經濟新常態的外部動力,而全面深化改革則是內在動力,進而構成中國經濟發展的兩大驅動力。全面對外開放本身就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分,又是它的對外發展空間拓展。越是對外開放,來自外部的競爭壓力就越大,巨大的競爭壓力也會在改革的作用下轉化為巨大的動力,從「引進來」到「走出去」,從吸引外資「投資中國」到鼓勵中資「投資世界」的過程中形成新的增長點,中國裝備走出去已經獲得重大成果,其中鐵路、電力、通訊、能源等重大項目越來越多、國際聲譽越來越好,形成了雙向投資、並駕齊驅、互利共贏的新格局。多邊、雙邊等經貿合作進一步拓展和深化。
習近平總書記及時提出「一帶一路」戰略,以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主要內容,積極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與沿線各國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造福沿線國家人民,創造了「無限大」的發展空間,創新了中國獨特的「共贏主義」(即和平發展互利共贏)。
(作者: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
推薦閱讀:
※詩詞欣賞之想像豐圓 聯想獨特
※一杯獨特的咖啡
※轉: 水瓶的獨特宣言
※【香水大PK】要做一個散發獨特氣息的女人
※李經梧對抽絲、螺旋、纏絲三勁的獨特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