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轉載]上山下鄉運動的跫音——小議知青歌曲

樓主不是簡單的人,歌能反映心聲,收藏了!原文地址:[轉載]上山下鄉運動的跫音——小議知青歌曲作者:自由兄弟

作者:藍桂英 (註:主標題為自由兄弟所加)

知青歌曲分為兩種:一種是為推動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而創作,公開發表的歌曲,以歌頌艱苦勞動、理想抱負為主題,帶有極濃重的「左」的色彩;另一種是知青自己改編或創作的「地下歌曲」,在知青中以手抄的形式傳唱,它是知青心理的真實反映,是人性情感的自然流露。

一、點燃激情的豪邁歌曲

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始於1955年。當時,為了鼓勵中小學畢業生到農村,去從事農業合作社的技術、管理、財務等工作,毛澤東在為《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一書的按語中作了號召。

1968年12月21日,毛澤東發出了「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很有必要」的號召。一時間,千百萬正在全國各地「砸爛舊世界」的紅衛兵小將,像滾滾洪流奔向農村和邊疆。而在此後的近10年時間裡,上山下鄉幾乎成了每個中小學畢業生惟一的人生選擇。

歌曲,這一青年人最喜愛最易於接受的藝術形式,就成了鼓動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工具。

對農村和邊疆的美化和對艱苦勞動的理想化描寫,是公開出版的知青歌曲的一個主題。一首名為《富饒美麗的潞江壩》就有這樣的歌詞:「稻田翻金浪,棉桃吐銀花,甘蔗如林芒果大,牛羊成群滿山爬,香蕉串串枝頭掛。河邊建電站,坡上豎井架,新蓋廠房迎朝霞,公路彎彎入雲端,汽車日夜把貨拉。」儼然是一派田園風光和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景象。像這類美麗的謊言對天真的青年來說具有很大的誘惑力。

對於艱苦勞動,公開歌曲以誇張和超現實的手法,進行理想化的描寫,如「天寒心裡暖,三伏汗洗衣,我為革命來種田,越是艱苦越歡喜……」「扛起鋤頭上山崗,兩眼要把北京望……」在這裡,勞動似乎已不是生存的需要,而僅僅是鍛煉的手段。

為了鼓動廣大知識青年到農村去,到邊疆去,煽起他們的激情是必須的,翻開「文革」時期出版的歌曲集,許多歌曲左上角的曲調要求上都注有「豪邁」、「激情」、「雄壯」、「有力」等字眼。而歌詞往往也都是這類豪言壯語式的。「我們年青人有顆火熱心,革命時代當尖兵……」「到邊疆去,到農村去,到黨最需要的地方去……」「革命青年志在四方,響應偉大時代的召喚,在革命的大風浪中鍛煉成長……」

激昂的歌詞譜上高亢的旋律,使歌唱者油然而生激昂之氣。富有激情的年輕人更是極易感染,而年輕人一旦激動,就會勇於跳進時代的風浪中去「當尖兵」。公開出版的知青歌曲使人們確信,只有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才能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把自己培養成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接班人,才能在廣闊天地里大有作為。《廣闊天地,大有作為》這首歌就反映了知青的這種思想感情:「晴朗的藍天,小鷹展翅飛翔;祖國的大地,春花四處開放。一身的汗水,換來了豐收的歡樂;兩手的老繭,磨鍊出火紅的思想。廣闊天地,大有作為。『五·七』道路,多麼寬廣。我們革命青年四海為家,在火熱的鬥爭中百鍊成鋼!」

而下面這首歌,更直白地道出了這個意義:「我們生活在廣闊的天地,毛澤東思想把我們哺育;貧下中農是我們的好老師,烈日風雨沖洗我們身上的濁水污泥。我們有決心,我們有勇氣,徹底改變舊思想,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我們有決心我們有勇氣,徹底改變舊思想,永遠忠於毛主席。」

像這類豪言壯語式、語錄式的知青歌曲大約有六七百首,它們大多被編印成冊,公開出版。當年的知青正是唱著這些歌,懷著一腔熱情,走上了上山下鄉的道路。

二、憂傷悲戚的思鄉歌曲

荒蕪的邊疆,破敗的農村,想像與現實的巨大反差,使知青們從幻想、興奮中墜入沮喪和失望;日復一日的簡單勞作,貧瘠的文化生活,使他們在孤寂中啟動了最為樸素的情感閘門,遠離家鄉的知青們的思鄉之情猶如決堤的洪水,一瀉千里。

起先,他們唱著流行的公開歌曲,藉以喚起對學生時代的回憶和對故鄉、對親人的思念。唱膩了,便傳抄《外國歌曲200首》聊以自慰,他們衝破當時的高壓政策,冒著被遊街批鬥的危險,一首一首地唱著《紅河谷》、《深深的海洋》、《喀秋莎》、《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一條小路》……在知青聚集的生產建設兵團、農場和知青點,經常有這樣的情景:知青們聚首一處,有人彈吉他或吹口琴,其餘人唱著歌,不管是五音不全者,還是唱著走調者,沒有人計較,一起大聲唱著,宣洩心中的煩悶,直唱到聲音嘶啞,淚水漣漣……

這些現成的歌曲儘管旋律優美,但總有詞不達意的遺憾,於是知青們便開始借用這些曲譜填上反映自己生活和心境的詞,「知青地下歌曲」就這樣誕生了。

知青地下歌曲絕大部分是這類借曲填詞的。在福建沿海地區,知青們收聽到台灣電台播放的,在20世紀80年代才在大陸流行的《綠島小夜曲》後,即填上這樣的詞:「回到家中看到了憔悴的老媽媽,心中好像那茅屋的風雨夜,幾個月的離別並不長久,媽媽你怎麼思念?莫不是你的女兒臉龐清瘦,異地的山峰奪去了她的青春,女兒的心無比凄涼,媽媽喲,什麼時候才能回到你的身邊?」憂傷的旋律,悲戚的歌詞,催人淚下。這首歌在知青中傳唱後,儘管某些地方曲譜有所變化,但憂傷的基調不變。

思念故鄉和親人的歌曲,在知青地下歌曲中占很大的比例。許多大城市的知青都有他們自己的思鄉歌曲,如北京知青有《山西知青離鄉歌》,南京知青有《南京知青之歌》,重慶知青有《重慶呀我的故鄉》,廣東知青有《廣州知青歌》。這些歌曲曲調委婉優美,歌詞凄涼無助。

《山西知青離鄉歌》是由北京女十二中兩名紅衛兵作曲作詞的,此歌仿山西民歌風格,極具悲愴凄楚的韻味:「我要到那遙遠的山西去把農民當,離別了我可愛的北京和家長。親友含淚來相送,聲聲囑咐我記心上。父母啊,您別難過,莫悲傷,等待明年春節時,重返家鄉來探望。我要到那遙遠的山西去把鋤頭扛,離別了我親愛的戰友痛斷腸,緊緊擁抱心潮湧,淚水相流就落在肩上。戰友啊,你別流淚,莫失望,廣闊天地你我就向前闖。等待明年秋過後,重返家鄉來探望。」

在眾多的知青歌曲中,影響最大、流傳最廣的是《南京知青之歌》,詞曲作者任毅是1968年下鄉到江蘇省江浦縣插隊的南京五中1966屆高中畢業生。隨著對農村現實的深入了解,知青們普遍有一種失落感,一種難以排遣的鬱悶和思鄉的情緒油然而生。於是在1969年5月下旬的一個晚上,任毅懷抱吉他,完成了《我的家鄉》:「藍藍的天上白雲在飛翔,美麗的揚子江畔,是我可愛的南京古城,我的家鄉。啊,長虹般的大橋直插雲霄,橫跨長江,雄偉的鐘山腳下是我可愛的家鄉。告別了媽媽,再見吧家鄉,金色的學生時代已載入青春史冊,一去不復返。啊,未來的道路多麼漫長,多麼曲折,生活的腳印深淺在偏僻的異鄉。跟著太陽出,伴著月亮歸,沉重地修理地球是我光榮而神聖的天職,我的命運啊。啊,用我們的雙手綉紅地球,赤遍宇宙,幸福的明天,相信吧一定會來到。」

這首歌很快在知青中引起了強烈共鳴,被廣為傳唱。正因為是知青自己創作的歌曲,自然就沒有更多的講究和規矩,傳唱過程往往是一個再創作的過程。歌詞常常有些小變化,為了更能唱出自己的心聲,知青們往往把「揚子江畔」、「鐘山腳下」、「南京古城」改為自己家鄉的山河名和城市名。段落被任意添加,最長的達7段。

由於這首歌是以一種憂鬱的調子表達知青的真實情緒和處境,因而在傳唱過程中被冠名為《知青之歌》。任毅的一些朋友曾學著列寧評價《國際歌》的口氣說:「憑著這首《知青之歌》,你可以到處找到朋友,找到吃,找到住。」當《知青之歌》唱遍大江南北、長城內外的時候,詞曲作者任毅卻因這首歌,被扣上了「破壞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的現行反革命的罪名,被判處10年徒刑。

平心而論,當時在全國各地秘密流傳的,由知青創作或改編的知青歌曲都沒有反對上山下鄉運動的意思,它只是表達了一種憂傷、思念和無望的情緒。事實上,部分這類歌曲依然有政治口號在其間跳動。「再見吧,可愛的故鄉,再見吧,親愛的爹娘。明天我就要走了,去建設祖國的邊疆。媽媽的笑眼裡迸出了淚花,妹妹也倚在懷裡直嚷嚷:『哥哥,長大我也要去,做一個青海姑娘』」。

用電影《英雄兒女》插曲曲調重填的這首知青歌曲:「最新指示下達後,馬上就要別故鄉,別故鄉。告別親愛的朋友們,知青就要去遠方,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廣闊天地煉紅心。」既有知青響應黨的號召的決心,又有離開親人和朋友的傷感,反映了知青複雜的心態。

三、美麗凄婉的愛情歌曲

青春與愛情如影隨形。雖然在極左的年代,愛情與黃色划上了等號,被聲討、被圍剿,但是人性的情愛之火是任何力量都無法澆滅的。在文化貧瘠的鄉村和邊疆,正處青春年少的知青們,儘管愛情受到更為嚴厲的扼制,但他們用自己的歌曲唱出了對愛情的渴望:「當我聽到馬嘶聲,我就知道誰來了,我靜靜地等待……」「長長的辮兒紅紅的臉,小妹的秋波zhang過來(zhang:四川話「拋」、「送」之意),可惜阿哥是近視眼,小妹的秋波沒看見。」

這首由藏族民歌《獻給親人金珠瑪》曲譜改詞的知青情歌,唱出了愛情帶給他們的歡樂:「不撿煙鍋巴呀,不喝加班茶呀,也不去打群架,扇上一個漂亮的盒盒兒(即姑娘),帶到農村去安家,嗦呀啦嗦,帶到農村去安家。」

知青情歌往往是與家鄉連在一起的,當他們歌唱家鄉時,是多麼希望在溫暖的故鄉有一個朝思暮想傾心相愛的戀人。《重慶呀我的故鄉》和《廣州知青之歌》正是圍繞著對家鄉姑娘的思念而展開的。「美麗的姑娘你在何方?年輕的知哥把你盼望,歌樂山你彎腰,嘉陵江你閃開道,讓我飛到她身旁,傾吐心中的思念。讓我飛到她身邊,細細看上姑娘她幾眼。美麗的姑娘坐在我的身旁,兩眼望著我你為何不歡笑?別了吧姑娘,姑娘喲你莫悲傷,但願姑娘學孟姜,一片忠心永不變。幸福花兒開滿山,祝你我永遠不分離。紫色的丁香花蓋滿了山,夢裡的長虹達兩岸。烏雲呀你歸去吧,月兒你也快出吧。朝思暮想望穿眼,幸福的金橋何時才出現?朝思暮想望穿眼,幸福的金橋啊你何時才出現?」(《重慶呀我的故鄉》)

「低頭無言是那岸邊的榕樹,奔騰鳴響是那咆哮的珠江,我倆穿行在鐵路上,多少話兒留在心上沒有講。再見吧廣州,再見吧,可愛的姑娘,明天就像江水一樣,奔向遠方,還要回來還要回來,回到故鄉。」(《廣州知青之歌》)

知青戀情往往是不穩定的,因為他們的未來不確定。一旦一方因招工、參軍、升學而離開農村,城鄉差別也只能使他們勞燕分飛。因此,在知青情歌中反映失戀的俯拾皆是:「掛著兩顆傷心的淚,我獨自徘徊,你可知道我為誰在流淚?」「雨啊雨啊你告訴我,為什麼她心兒容易變?」「請你忘記我,分別不是我的錯。請你不要恨我,恨我我會難過。」「你我鴛鴦兩相離,相隔千萬里。不是我呀沒良心,不是我不愛你,我的小妹呀。」

少數民族男女青年喜歡用對歌來表達彼此愛慕。在少數民族地區插隊的知識青年,就把這樣通俗活潑的歌唱形式引進了知青情歌中。在內蒙草原就有這樣一首知青情歌對唱:女:「天上的綿羊呵請你慢些走,我要宰一頭,獻給我親愛的人啖個夠。」男:「天上的牛群呵,請你慢些走,我要殺一頭,獻給我的岳父我的好丈母!」

在貴州省斑竹河公社,來自重慶的知青把藏族歌曲《獻給親人解放軍》改成了情歌對唱:男:「哎,是誰幫我們洗衣裳喲?女同學!」女:「是誰幫我們掙工分喲?男同學!」合:「斑竹河來斑竹河,斑竹河水清幽幽,我們從重慶來斑竹河,斑竹河的知妹愛知哥。」

四、玩世不恭的憤世歌曲

有人說過:「世上最大的悲劇,莫過於聖徒受騙。」廣大知青響應國家號召,懷著煉一顆紅心,做一番事業的雄心壯志來到農村。在日復一日的簡單勞作中,有一天驀然回首,發現自己已墜入了社會底層,成為非農、非工、非學、非軍、非商的一個特殊群體,農民不歡迎他們,城裡人鄙視他們,曾以「解放全人類」為己任的知青們,有不少人墜入了自己編織的「心牢」里難以自拔。

在此心態下創作的知青歌曲,就帶有玩世不恭的憤世情緒。曾經美麗的異地風光失去了魅力:「牛車啊馬車啊板板車,King ling kuang lang往前走,這就是美麗的西雙版納。遠看啊綠水啊青山,近看是牛屎成堆,這就是美麗的西雙版納。」

昔日的師友、戀人此時也成了謾罵的對象:「……二唱我老師,老師是屁眼癢喲,天天上門來動員喲,騙我去邊疆羅喲。哎嗨唷,騙我去邊疆羅喲。三唱我的同學,同學是不落交喲,明知邊疆是憑格苦喲,來信還說好羅喲。哎嗨唷,來信還說好羅喲……六唱我的朋友,朋友是不好耍喲,長江水啊倒起流,朋友又耍脫(耍脫即失戀)羅喲,哎嗨唷,朋友又耍脫羅喲。七唱我的床喲,床上是空蕩蕩,只見枕頭不見郎,想想哭一場羅喲。哎嗨唷,想想哭一場喲。八唱我的命運,命運是憑格苦喲,找根麻繩來上吊喲,早死早投生喲。哎嗨唷,早死早投生羅喲。」

這是知青用血淚寫成的歌曲,受騙後的屈辱和對未來的絕望,最終積澱成了怨憤和詛咒。「世上人,譏笑我,精神病患者;我有青春被埋沒,有誰同情我!」透過字裡行間,我們看到了在經歷青春煉獄的苦難後知青被扭曲的心理,體味到他們成為社會棄兒時無處訴說的悲苦。

知青歌曲宛若一條跌宕起伏的河流,時而高亢,時而低沉,時而悲涼,是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中最具感情色彩的顫音。它真實記錄了知青的所思、所想、所喜、所悲,反映了知青從豪情萬丈到徘徊迷惑再到反思覺醒的心路歷程,曾在整整一代人的心中打下了深深的印記。李春波《小芳》那似曾相識的歌曲,之所以能從20世紀90年代流行至今,正說明人們對那段歷史並沒有忘記。歷史不能忘記,歷史也不會忘記。

(作者系福建省委革命歷史紀念館)


推薦閱讀:

痴情「小芳」為愛苦等返城知青18年 終成眷屬
為什麼只有中國改革開放成功了,社會主義國家可不少呢,會不會跟文革有什麼內在聯繫?
那年那月那些事——歡迎知青返鄉
女知青下鄉期間產子送人 一別40年欲尋親
知青故事:野花(三)

TAG:運動 | 歌曲 | 轉載 | 知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