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曬童年現象的社會學思考

集體記憶情境下「80後」曬童年現象的社會學思考

作者:朱峰,楊衛華,劉爽,劉偉 來源:山東省青年管理幹部學院學報

《南方周末》曾刊登過潘曉凌的一篇《LiLei都這麼牛×了,Han Meimei卻不喜歡他——1990年代中學英語教科書的集體記憶》。文章通過對1990年代在全國中學廣泛使用的人教版中學英語教材的編撰者的採訪和對當前網路上廣泛流傳的「80後」青年對這一教材的種種「後現代主義解讀」,展現了作為當前流行青年亞文化的「80後」曬童年現象的一個側面。本文將以此為起點嘗試分析這一曬童年青年亞文化中所蘊含的「集體記憶」情境及其社會時代特徵。

李雷和韓梅梅

01

「80後」曬童年文化中的集體記憶情境及其特徵

集體記憶(collective memory)又叫群體記憶、社會記憶、族群記憶,這一概念最早是由法國社會學家莫里斯·哈布瓦赫在他的《論集體記憶》一書中提出。他認為,集體記憶不是一個既定的概念,而是一個社會建構的概念,它不是某種神秘的群體思想,而是一群人對於過去的記憶。而這種記憶不是直接回憶事件,而是通過閱讀或聽人講述,或在紀念活動等場合中,人們聚集在一塊,共同回憶長期分離的群體成員的事迹和成就時,這種記憶才能被間接激發出來。不同的社會群體都會有完全不同的、專屬他們的集體記憶,每一個集體記憶都需要得到在時空被界定的特定群體的支持。「80後」以曬童年為形式掀起的集體記憶風暴最初是由天津的張樟工作室在我樂網(www.56.com)上發布的一個Flash短片《「80後」的終結回憶錄》所引發,截至 2008年7月16日12時,共有3052305人次瀏覽了這個短片,114不750人次瀏覽了張樟工作室的播客網站。而「直通車434」在天涯社區刊載的一則名為《「80後」都來曬90年代唱過的歌》的帖子和一則《「80後」集體記憶》的帖子也在短短的時間內吸引了400多位網友留言跟帖。

「80後」曬童年文化的內容筆者對天涯社區、貓撲網、我樂網等「80後」青年網民關注的網站中的曬童年的主要內容進行了歸納,總的來說,曬童年的內容包括「80後」在成長過程中使用過的玩具、做過的運動遊戲、看過的動畫片影視劇、聽過的歌曲、流行語言、照片等在其成長過程中的物質和精神文化載體,具體如下:(1)80後成長過程中風行的國產和進口動畫片。國產的如《黑貓警長》、《金剛葫蘆娃》、《蘇克貝塔》、《巴巴爸爸》、《三毛流浪記》、《阿凡提的故事》等;進口動畫片有《布雷斯塔警長》、《機器貓》、《聖鬥士星矢》、《希瑞公主》、《恐龍特級克塞號》、《鐵臂阿童木》、《變形金剛》、《忍者神龜》、《貓和老鼠》、《白雪公主》、《藍精靈與格格巫》、《邋遢大王奇遇記》、《花仙子》、《太空堡壘》等。(2)「80後」成長過程中接觸到的各種影視作品。如《渴望》、《神鵰俠侶》、《西遊記》、《小龍人》、《少林寺》、《霹靂貝貝》等。(3)「80後」成長過程中的各種群體運動和遊戲。如彈彈弓、丟沙包、跳房子、呼啦圈、堆積木、彈玻璃球、捉迷藏、抓沙子、滾鐵環、「鬥雞」、踢毽子、眼保健操、老鷹捉小雞、轉陀螺、課間操等。(4)「80後」成長過程中先後出現的玩具樣式。如竹蜻蜓、輸液管編織品、橡皮泥、木劍、刮洋片、魔方、變形蛋、街機遊戲、電視遊戲機、面人、七巧板、不倒翁、萬花筒、望遠鏡、自動鉛筆盒、水槍、發條青蛙等。(5)「80後」成長過程中風靡一時的各種兒童食品。如開心果、酸梅粉(帶人物小勺)、汽水、棒冰、無花果、果丹皮、遠洋牌烤魚片、大白兔奶糖、大大泡泡糖、麻糖、跳跳糖、土製爆米花、口紅糖、娃魚、粘牙糖、小浣熊乾脆面、「老虎肉」、「唐僧肉」等。

蘇克和貝塔

(6)在「80後」一代成長過程中留下深刻烙印的各種人物。有理想主義和英雄主義教育主導下形成的各種英雄和模範人物,如鄧小平、雷鋒、賴寧、李寧、張海迪、中國女排等;有開放初期逐漸出現在公眾視角中的影視明星,如劉德華、草蜢、四大天王、小虎隊、李小龍、林青霞、郭富城等。此外,還有一些來自動畫片和文學作品中虛擬人物,如擎天柱、霸天虎、舒克、貝塔、花仙子、一休、Lilei、Han Meimei等。(7)各種傳統和流行的歌曲。如《上學歌》、《二郎哥》、《王二小之歌》、《花園裡籬笆下的大紅花》、《問一聲那海鷗》、《水手》、《忘情水》、《青蘋果樂園》等。(8)源於動畫片、歌曲、影視作品、廣告中的各種流行語言及其惡搞版本。如「就不告訴你」(霹靂貝貝主題歌)、「請把我的歌帶回你的家,請把你的微笑留下」(《歌聲與微笑》中核心歌詞)、「他說風雨中這點痛算什麼」(鄭智化《水手》中的歌詞)、「天馬流星拳、專治氣管炎」(動畫片《聖鬥士星矢》中星矢用語的惡搞版)、「鷹的眼睛、熊的力量、豹的速度」(動畫片《布雷斯塔警長》里主角聚集能量前的經典用語);「某某某的頭,像皮球,一腳踢到百貨大樓,百貨大樓,賣皮球,賣的就是,某某某的頭」(「80後」童年時用於整蠱的詼諧用語);「賜予我力量吧,我是希瑞!」(動畫片《希瑞公主》中主角用語)

「80後」曬童年的主要形式(1)「80後」曬童年的主要場所是網路,包括信息發布式平台(如網站、網頁、FTP等)和信息互動式平台(如BBS、論壇、貼吧、博客、播客、QQ群等)。其中,百度貼吧、曬客中國、貓撲、天涯社區等熱門的BBS和論壇是「曬客」們曬童年的重要場所。在網路上曬出自己童年的各種圖片,發布帖子等。還有一些將紅白機時代的電子遊戲發布在網路上,使用電腦操作當年的手柄遊戲。後來,一些紙質媒體、新聞或時尚雜誌如《南方人物周刊》等也因應了這一潮流,或刊登文章,或開闢專欄,對曬童年中的趣聞趣事進行介紹,或發表對有關當事人的訪談心得。也有一些童年曬客以購買仍在銷售或重新生產的童年時代的商品以示紀念。(2)「曬客」的各種集會。由曬童年這一共同愛好而形成的諸如「80後」社團、QQ群等青年自組織不斷湧現,自組織的出現使曬童年活動開始由網路向現實中延伸。例如「80後」的變形金剛愛好者們曾經在沒有任何贊助的情況下自發組織了變形金剛年會。

「80後」青年對曬童年的主要評價筆者對天涯社區、貓撲網、百度貼吧和其他熱點網路BBS、論壇中的網友留言並結合對石河子大學10位已工作和正在就讀的「80後」青年的深入訪談,將「80後」青年對曬童年這一青年亞文化的評價歸納如下:(1)對往事的美好追憶,對自己這一代成長的那個年代生活條件雖然相對匱乏但精神世界卻無限充實的年代的懷念。例如:「老懷念了,看到這些眼睛都濕了,大家玩過用氣門芯和圓珠筆芯磨掉珠子作的水槍嗎?」;「感動得稀里嘩啦的」;「80年代不再走在年輕時代的前鋒了,看到大街上到處是90年代的非主流,心裡不禁感到我們的時代過去了,呵呵……好快呀」;「看到這些,彷彿還是昨天的事情,不曾想我們已經長大」;「怎麼能忘記這些呢,永遠的懷念無憂無慮的童年」;「笑著,笑著,鼻子酸了……」(2)對構建屬於群體(「80後」一代)共同精神家園的渴求。例如:「確實,好懷念呀,說說女孩子當時都玩了什麼遊戲吧:跳繩、跳房子、三步貓呀、藏貓貓什麼的,抓石子,還有個我們這邊叫做跨人連(的遊戲)」;「太經典了,好貼,想起了快樂的童年,樓主說的我都玩過」;「慶幸自己長在86前,算是一代人了……十年換來的是我們的不再年輕,但是屬於『80後』的那份純真記憶,卻永遠保存」;「與樓主心有戚戚焉,藉此紀念一下自己的童年」。(3)對精神充實的生活狀態的強烈苛求。例如:「看了各位樓主的美好回憶,猛然間(覺得)我們『80後』這一代的精神生活還是豐富多彩的」;「我88年的,算是晚輩了,嘿嘿,大部分還是玩過的,到現在我家裡還收藏著小時候的東西呢,偶爾翻出來看看,煞是回味啊!為我們逝去的快樂童年乾杯!」;「天啊,樓主記性真好,很熟悉很溫馨的感覺」。(4)對「90後」一代的精神匱乏的同情。如:「80、83、86,每隔三年,感覺就像隔了一代人似的」;「經濟條件好多了,但是感覺他們(指『90後』)的精神世界遠不如我們充實」。

小糊塗神

02

「80後」曬童年現象興起的社會與時代誘因

曬童年現象體現了改革開放帶來的經濟轉型與社會巨大變遷改革開放的30年,是中國社會發生巨大變化的30年。對於「80後」的一代來說,他們成長的環境依然處於教育部門構建的理想主義和英雄主義的環境之下,同時改革開放又使外來的帶有一定消費主義性質的文化產品在他們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例如機器貓、七龍珠等卡通片和圖書都是日本文化產品的代表,而星球大戰和變形金剛也都是來自西方的舶來品。在今天這樣一個語境下看,當年風靡中國城鄉的很多外來文化產品,無論是在當時世界或今日中國,這些都算不上第一流的作品,卻在彼時語境里產生巨大文化影響力,陰差陽錯地成了「80後」一代心中的經典。而對「90後」來說,可以選擇的東西太多,多到來不及熱愛已經轉移了興趣,卻也不可能再像變形金剛、葫蘆娃、機器貓這樣,負載如此集中如此強烈的集體經驗。換句話說,這裡曬出的童年的點點滴滴已然成為了「80後」族群認同的標籤。當然,有一位曬友這樣說:「過去的時代,物質條件匱乏,消費水平低下,見到許多自己喜歡的東西都只能看,不能買。現在我們這代人已經成為社會消費的主流,所以許多商家都會拿回80年代的產品出來,讓我們補回童年的遺憾」。

曬童年現象體現了當下「80後」一代所面臨的社會壓力改革開放的推進,中國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的巨大變遷深刻作用於人們的心靈尤其是「80後」青年一代的心理,使他們在感受到經濟發展、科技進步帶來的日益便捷的生活學習條件和豐富多彩的精神選擇的同時,也感受到社會競爭的加劇帶來的就業、學習、工作、婚戀等各方面的壓力。尤其是2006年後,生於1980年代前半期的一批人已經或逐漸結束「象牙塔」內的學生生涯,開始步入人生就業和婚戀的高峰時期,開始逐漸承擔起了家庭的責任,並成為了建設當代社會的主流力量,同時,這也意味著他們也將直面當代社會轉型期中的種種問題和矛盾,例如經濟發展的不平衡、社會的貧富差距、腐敗現象等種種尚不和諧的社會現象和房價的上漲、戀愛婚姻、就業擇業、養老等生存壓力。由於「80後」一代才剛剛進入事業的起步階段,要想獲得成功的事業和幸福的生活,大多數人都還得付出相當多的努力和代價,這些都潛移默化地使「80後」成為承受較大壓力的一個群體。回憶往往是發泄和傾訴最好的港灣,而以類似機器貓、變形金剛為載體的玩具、動畫片等,既具有一定流行性又具有一定經典性、紀念性的物質實體實際上充當了對這些童年的點滴所聯繫的生活場景和群體活動相關聯的時代懷念的情感投射物。有一位曬友就在天涯社區發帖稱:「好懷念啊……不過前段時間部門有搞『80後』的遊戲,跳繩,丟沙包之類的,都沒有去參加……這些都是兒時的記憶了」。這句話正好印證了這一點,說明「80後」對自己當前所承擔的社會角色有著清醒的認知。當下的社會角色對80後的行為要求已與童年時期社會角色截然不同,對彼時社會角色下生活狀態的懷念,卻也不會再回到那時候了。「80後」把回憶童年所處的年齡階段和社會形態下無憂無慮、人際融洽、生活快樂的回憶當作了舒緩壓力,需求共同群體精神家園的一種渠道。而這種「80後」廣泛的共鳴應該可以看成社會變遷的一個折射,也可以看作「80後」青年逐漸擔當起社會主力軍的一個序曲,一個前兆。

社會組織結構和秩序的重新構建,使社會群體的關係方式發生了深刻變化青年對群體融入有著天然的渴望。美國在心理學研究中發現,青春期人格發展的一個特徵就是融入群體的渴望。作為計劃生育政策強力推行下的第一批成長起來「80後」一代,不再像父輩、兄輩那樣可以更多的體驗兄弟姐妹、成群結隊的集體遊戲、鄰里關係等人際關係紐帶所帶來的快樂,因此,與作為朋輩的同學、朋友一起看動畫、玩玩具便成為了「80後」課餘之外的重要生活狀態。而今,由於全球化的不斷推進和網路技術、通訊技術的廣泛使用,以及當今住房商品化的全面普及和工作生活節奏的日益加快,在「80後」成長過程中原有的諸如單位家屬院、部隊大院、工人新村等具有濃郁人情氣息和強烈歸屬感、安全感的熟人社區逐漸被打破,網路信息的傳遞替代了傳統面對面的溝通,人情社會向理性社會的轉型加快,而繁重、快節奏的工作、生活壓力日益擠佔了「80後」青年一代的人際交流尤其是朋輩群體間的溝通交流的時間和機會,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被拉大,這也使得「80後」對於一種群體歸屬感和安全感有著異常的強烈訴求。正處於基於尋找感情交流的特殊時期的青年,在社會和正式組織中得不到滿足時,對應不同層次不同群體的青年自組織首當其衝成為滿足青年心理需求的載體。這些使他們對80年代的一切都有著難以忘懷的深刻印象,成為今天不斷結成自組織共同追憶美好童年的重要內容。

人文素質的缺失引發的精神困境改革開放帶來了經濟社會的迅猛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得到了空前改善。然而與物質生活的富裕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信仰危機,理想缺失,道德失范,自我感、意義感和歸屬感的喪失、心態失衡、個性扭曲等,使得當代人陷入了精神空虛、困惑和迷茫當中,也不可避免地殃及「80後」一代。「隨著現代性的增長,在技術主義、消費主義、個人主義、解構主義等思潮的不斷衝擊下,生命個體所賴以依憑的意義根基、價值追求和文化家園被肢解、消弭、損傷和破壞,一切都變得含混不定、邊界無跡。」(江山:《中產路線圖》,長江出版社2005年1月版,第41~53頁)在「80後」心中,童年的生活雖然物質條件相對匱乏,但是精神世界確是非常充實的,並表現出了對過去的一種肯定和懷念之情。從大量帖子中可以看出,「80後」對在物質生活條件更加優越的環境中長大的「90後」一代人的童年生活並沒有多少羨慕之情,而是認為他們遠不如自己的童年充實,認為他們是「可憐的一代」。當前一些媒介話語出於滿足人們獵奇的心態和「市場中心主義」的思維方式,對於「80後」的各種扭曲性解讀,諸如「垮掉的一代」、「女大學生傍大款」等的渲染,都使「80後」對當代社會的浮躁之氣難以形成認同,並對掌控話語權的媒體產生了厭噁心理。這正如有些人所說的,對於「80後」一輩來說,「曬」正形成一種個人聯合個人以對抗強大現實的方式,「曬」也成為一種個人尋找群體的聯絡方式。

海爾兄弟

03

「80後」曬童年現象的社會時代特徵

懷舊與創新相伴:各種新興技術手段的廣泛運用和時代元素的融入網路技術的日趨普及,無疑是使80年代各種動畫、玩具、影視享用者將曾經以為獨有卻實際具有普遍性的心得經驗得以分享的首要原因。網路打破了城市和學校的地理界限,將「80後」這個群體緊緊聯繫在了一起,網路使「他們像是找到了組織,盡情的曬出當年的回憶」。另外,曬童年的內容是屬於「80後」成長的那個年代,但是其形式卻廣泛運用了當前青年所使用的BBS、貼吧、博客、播客、維客、Flash、PS圖像合成等信息技術和網路技術手段。例如曬童年中的一個代表性作品《「80後」集體回憶錄》,就是使用了Flash技術、掃描技術、PS技術等手段,將靜態的圖畫連接為一個短片,並配備了文字說明等。用新的形式表現舊的載體,用舊的載體緬懷曾經的青蔥歲月,是曬童年的一個典型特徵。80年代的人,如今開始逐漸進入主流社會,他們的喜好直接影響商業經濟,因此很多東西都是在80年代原有的基礎上加入新鮮的元素。

傳統與現代相容,成為曬客文化等目前較為流行的青年亞文化的表現形式所謂曬客,其實是英文「sharer」的諧音,是繼博客、播客、維客之後出現的新的網客概念,意思是把自己的生活、工作、物品和心情展示在網路等信息傳播載體或互動式載體上,與他人共同分享的一個網路新興群體,這裡的「曬」頗有曾經流行一時的「秀」(show)文化的意味,只是更多了幾分與經歷相似社會群體共享、切磋的意味。曬客文化的悄然興起,已然成為了後博客時代的一件令人注目的事件。曬童年就是把自己成長過程中的心得感受,在自己成長也即社會化的過程中,出現在生命中帶有特定時代氣息的玩具、文具、動畫、影視、圖書、人物、流行話語等物質和文化產載體通過一定互動式平台予以展示和交換交流,以引起具有共同生活經歷群體的共鳴,從而營造一定歸屬感氛圍和尋求群體認同,並對比自己、獲得新知的做法。用號稱「中國最大的曬客社區」的曬客中國(www.shaiko.com)的話說就是:「曬客,不是攀比,不是擺顯;曬客,只為展示,只為交流!不為曬金錢,比地位;只為曬興趣,得樂趣」,可見「80後」曬童年也是曬客文化的多種形式之一。但是「80後」曬童年與其他方式的曬客文化逐漸向攀比、擺顯等庸俗化的方向發展不同,它似乎在堅持曬客文化的初衷方面表現得非常執著。

與消費主義文化的結合,商品文化的影響和意味濃厚「80後」集體記憶的復甦不是簡單地將過去那個年代的存在原原本本地掘出,而是在抵抗「浮躁的商業氛圍」的同時,又被消費主義的商業運作同化了。不少商家緊緊抓住了「80後」曬童年的集體懷舊情節,再次推出了各種曾經風靡一時的產品,製作出更為精美的變形金剛玩具和葫蘆娃DVD,被網遊替代的遊戲機也再次被激活,在市場上受到了「80後」的熱捧。作為當下青年人喜愛的時尚品牌佐丹奴最新推出的印有Han Meimei和Lilei大頭像的內褲、T恤都已經成為了新的時尚產品。香港有一家 「G.O.D住好」公司(Goods of Desire)也狠狠地把這種「集體記憶」運作了一把。這個以家居為主要經營方向的公司提出了「懷舊是個好生意」的想法,並在向大眾徵集了上百種80年代潮流珍藏的基礎上,把各種80年代甚至更早一些的懷舊商品都融入為他們家居設計的必要元素,各種文革時代宣傳畫、標語及毛澤東的畫像,那個時代的痰盂、果盤、鐵水杯、熱水瓶、大白兔奶糖,都成了他們設計中的必備的理想構成元素,甚至當你走進他們在銅鑼灣的旗艦店時,都可以聽到《夜上海》、《你的眼神》等極富懷舊情結的音樂,彷彿將你置入了從前那個年代。「為什麼這些帶著破壞力和顛覆性的產品那麼有市場?因為我們大家正在今天這個語境中對待那段回憶,正在消費其中的落差。一些變化發生的太快太猛,而一些記憶過了十幾年仍然留在那裡。」(潘曉凌:《LiLei都這麼牛×了,Han Meimei卻不喜歡他——1990年代中學英語教科書的集體記憶》,《南方周末》 2008年7月10日)

受到了後現代主義等思潮的顯著影響後現代主義思潮是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進程而悄然進入中國的。這種後現代主義思潮在曬客文化中的表現就是曬童年中的惡搞情形。惡搞,則是來源於日語中的「KOSO」一詞,有搞怪的意味,這裡的惡搞實際上就是一種顛覆和解構,對權威話語權下的經典、傳統、主流等以一種通俗化、庸俗化的表現手法予以打破,而以一種亞文化、非主流的視角予以重新詮釋和建構,以引起詼諧、幽默等效果的表現和做法。正如文章一開始提出的人教版Lilei和Han Meimei一樣,「80後」在曬童年的這套英語教科書時,就使用了後現代的惡搞手法對教材中出現的Lilei、Han Meimei、Lucy、Lily、Tom等人物的形象和相互關係進行了重新的建構。例如,曬客們一改教科書中Han Meimei的「婦女幹部」和Lilei「小幹部」的嚴謹形象,而以一種四角戀愛的方式詮釋了他們之間的關係,更有甚者還考證了四個主角的年齡及他們後來的事業發展,也有人用連續漫畫的方式將人教版6冊英語教材的故事予以了重新編排,Ms Gao在這裡被描述為一位具備姣好豐滿身材的時尚女性。這些都說明「80後」的一代在補償性地「使壞」衝動下用一種反諷、解構的手法打碎了權威之後,才來慢慢回味和懷念自己的童年生涯。

大草原上的小老鼠

04

對策建議

綜上所述,「80後」曬童年現象是潮流回歸和懷舊時尚的表現,暗示著「80後」即將逐漸擔負起社會責任的開始,但是其中也或隱或顯地潛藏著「80後」青年一代組織歸屬感和文化歸屬感缺失的徵兆。針對這一問題,應該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正確對待曬童年現象,積極營造有利於「80後」一代幹事、創業的制度基礎和社會環境無論是汶川大地震還是奧運會籌備工作中的表現,都證明了「80後」一代完全能夠擔當起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他們的訴求將成為今天中國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推動力量,同時對於青年生存、心態的關注也是和諧社會的題中之義。因此,在今天著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之際,要充分考慮青年人的利益要求,努力建立青年人訴求的表達機制,使青年人的需求和利益能夠通過一定的渠道得以表達。此外,「集體記憶」作為社會學中集體行動一種特殊的方式,應當引起各級決策者的重視,因為有些東西看似沒有使用價值的東西,但是「對於相伴成長一代人來說卻意義非凡」。2007年,香港政府提出了將集體回憶作為政府公共決策的參考依據。我們今天倡導以人為本,堅持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在現代化的過程中將堅持集體記憶作為決策的重要參考對於我們更好地保護傳統,更加人性化的制定公共政策,應該是一種非常有益的嘗試。

努力加強青年組織建設,增進青年的歸屬和認同感共青團組織、青年社團組織和學生組織要積極發揮在團結青年、凝聚青年中的組織核心作用。對於青年自組織和網路自組織要加以引導,使之成長為增進青年認同感和歸屬感的組織,成為青年人發展興趣、交流心得經驗的橋樑紐帶。特別是要重視和強化社區青年組織的作用,為青年人的工作、生活、學習做好服務工作,構築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青年組織基礎。

加強引導,推動青年亞文化向健康、活潑、高雅的方向發展青年一代是在特定的文化環境中實現自身成長的。積極健康的文化氛圍,有利於促進青少年向更健康、更完善的方向發展,為青少年社會化創造良好的文化環境。因此,應當弘揚人文主義精神,積極開展人文素質教育,幫助「80後」的青年一代塑造美好、充實的精神家園,使他們明白生活的意義不僅僅是物質享受和生存競爭,從而增強其對時代精神和主流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各類新聞媒體要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發揮健康的價值引導作用,努力營造有利於青年健康成長的輿論環境。同時,要關注「80後」曬童年現象和青年亞文化,肯定其中健康、合理的一面,肯定他們懷念青春期成長曆程的美好感情和創新精神、創新意識。青年人特別是「80後」這一代人對時尚、新潮的東西有著獨特的嗅覺,因此我們應該用更加包容、更加寬廣的胸襟為青年亞文化的發展提供一個空間,通過青年文化的發展,為青年提供一個充實、富有、幸福的精神家園,進而明確自己的責任和使命,更好的擔當起時代交給他們的重任。正如本文開頭所提到的LH事件,Lilei和Han Meimei出生於1978年,2008年已經30歲,步入而立之年了,「該讓他們嚴肅點,承擔起社會責任了」。

質化研究邀您留言說說你童年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兒或一部影片。


推薦閱讀:

小資80後自學成才 89平簡約裝修堪比樣板間
80後理財一定強迫儲蓄
[熱讀]悄悄地 這些80後成了億萬富豪
80後離婚為何妻休夫佔七成(圖)
另類80後講述婆媳相處之道

TAG:社會學 | 社會 | 思考 | 童年 | 現象 | 80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