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蘇教版《離騷》(節選)教案

一、教學目標

1了解屈原生平,領悟其愛國主義精神和高潔品質,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2誦讀課文,理解關鍵字詞,感悟詩歌中表達的情感。

3了解兩種浪漫主義的藝術手法:移情和比喻。

二、教學重點

1了解屈原生平及楚辭的一般特點。

2通過鑒賞《離騷》中的優美語句,學習屈原追求美政、憂國憂民的高尚情懷。

3有感情、有節奏地誦讀並背誦課文。

三、教學難點

1理解詩中疑難的字詞及表達含蓄的句子。

2品味、鑒賞詩歌中的移情手法。

四、教學方法

1運用講讀法、逐節誦讀,指點難讀字音,解析難釋字義。

2運用對比、分組討論理解《離騷》、屈原憂國憂民的精神。

五、課時安排

兩課時

六、教學過程

1導語

(1)今天我們來說一說中國的傳統佳節。你們知道的有哪些呢?

春節、元宵、端午、七夕、中秋、重陽、除夕

我們來說說其中的端午節。在端午節大家會有什麼活動,你們知道的有哪些習俗?

賽龍舟、包粽子、五綵線、艾草

這些習俗有什麼目的呢?(為什麼要過端午節呢?)

紀念屈原。

(2)請同學們看一幅輓聯。思考這幅輓聯寫到了什麼,是為悼念誰而作的。

何處招魂,香草還生三戶地。

當年呵壁,湘流應識九歌心。

(明確)悼念屈原。(提示)《招魂》《九歌》是屈原的作品。「香草」是屈原作品中常出現的物象,但有其特殊的含義。「三戶地」化用西楚霸王項羽的「楚雖三戶,亡秦必矣」。「湘流」屈原曾被流放到湘水一帶。

2同學們都知道關於屈原的哪些知識呢?

屈原(約公元前340——約公元前278),名平,字原。又自雲名正則,字靈均。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

屈原有著卓越的才能,據司馬遷《史記.屈原列傳》記載「博聞強記,明於治亂,嫻於辭令。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在那樣一個七雄稱霸的戰國時期,屈原期望憑藉著自己的卓越才能,輔佐楚懷王成就一番霸業。但是,楚懷王庸懦昏聵,不辨是非,疏遠併流放了屈原。屈原是在流放途中,懷著怨憤、憂慮的心情寫下《離騷》的。《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國古典文學中最長的一首政治抒情詩。

「離騷」,司馬遷解釋為「離憂」。其中「離」通「罹」,「遭遇」的意思。「離騷」也就是遭遇憂愁的意思。

3下面我們走進課文,看看作者詩如何來抒發自己的情感的,又抒發了怎樣的感情呢?

給大家2分鐘時間,對照注釋和參考工具書讀准字音。

讀詩(個人,集體)

根據情況指出正誤。

再齊讀

給大家5分鐘時間,對照注釋和參考工具書疏通一下字義。可以前後左右互相交流學習,之後把大家的問題提出來。

1——8 朕:我 皇:大,美,偉大考:死去的父親(妣bǐ:死去的母親)

貞:正 以:在這個時候 降:降生 皇:皇考,即先父

覽:觀察 揆:思量 初度:出生的時節 肇:始,開始

錫:同「賜」,賜給,賜予 以:把 名:命名 字:取字

9——12 既:已經 內美:內在的美好品質 重:再,加上 修:美好的

能:才能 扈:披 匹:同「僻」 紉:聯綴,編織

以為:以之為,把它作為 佩:佩戴再身上的飾物,佩件

13——20汩(yǜ):水流迅速的樣子;汩(gǚ):水流的樣子汨(mì)羅江

及:趕上 與:待,等待 不吾與:不等我

朝:早上,在早上(名詞作狀語) 夕:晚上(名詞作狀語) 攬:采

搴(qiān):拔取阰(pí):大山;毗(pí)例如:歷吳門、毗陵,渡瓜洲;

妣(bǐ):死去的母親,如喪考妣 洲:水中陸地,例如:避諸州,出北海

忽:迅速的樣子 淹:留 代:替代 序:次序 惟:思

零:草凋為零 落:葉落,花落 美人:明君,賢臣,理想

遲:晚 遲暮:年老

21——24不:何不,為什麼不 撫:循,握持,把握,趁著 穢:穢惡之行

度:法度 騏驥:駿馬,賢臣 道:同「導」,引導

吾道夫(於)先路(狀語後置)

在串通了文字的字面意後,大家再齊讀一遍詩,注意屈原的感情,想想屈原要表達什麼

(讀詩)

參照對話欄,我們來分析一下這首詩。看看它都寫了什麼。

1——2高貴的出生。從遠祖顓頊帝說起,顯示詩人於楚王同姓宗親的血緣關係,既表現了詩人對祖先的崇拜,又表現了他貴族出身的優越感和責任感,表明自己對楚國的興亡負有義不容辭的責任。

3——4降生的祥瑞。詩人自述生於寅年寅月寅日,這是包含特殊文化內涵的吉宜時日,詩人對自己的出生充滿自豪感。

5——8美好的名字。自述父親給自己取了美好的名字,其中包含著父親對他的美好期望,詩人也把這作為自己美好人格的準則。

以上八句都是上天和先人賜予的「內美」,這三點共同表現出了作者高度的莊重自愛。

9——10詩人並未因自己如此的「內美」而止步不前,而且「重之以修能」。這兩句話是過渡的,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11——12詩人用採集香草來比喻自己對「修能」的追求。把江蘺與芷草披在身上,把秋蘭結成飾物掛在身邊,只要是美好的品格,詩人都學習。

「內美」與「修能」正式作者對自己高尚品格和美好才能的評價,正是詩人對自我價值的發現。

13——14,17——18表明時光的迅速流逝,表現了屈原擔心自己無法惟楚國盡心的心情。

19——20草木會凋零,美人會老去。這裡「美人」借指楚懷王。國君昏聵誤國,保守落後,政治混亂。詩人雖一腔熱忱,但無奈的是「美人」不識。

因此,此八句表現了詩人的「焦慮之情,憂患之意」。

21——22抒情對象是楚王。21句勸告楚王把握年歲盛裝的時機,去掉穢惡的行徑。直接說楚王行徑穢惡為「詞直」。詩人下句改用反問句,婉轉地說「為什麼不改變這種法度呢?」體現了詩人雖憤恨楚王的穢惡行徑,但他依然忠於楚王,即「意婉」。

23——24詩人崇尚真理,有著高尚的人格,因此他當仁不讓地以君主的政治引路人自居。在他的思想中,自己是頂天立地的人。這種強烈的自我意識,意味著人的覺醒。

4簡析藝術手法

《離騷》中用香草比喻內在的美好品德,美人比喻明君,騏驥比喻賢臣。詩人借用這些物象來表達自己的情感,這叫「移情法」,是《離騷》的已達特色。

移情法在古典詩歌中常被運用,便形成了古詩含蓄的風格。

5小結:

《離騷》是我國最早出現的浪漫主義詩歌傑作。司馬遷稱「其文約,其辭微」,「其稱文小而其旨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我們的課文充分體現了這樣的特點,短短的24句,我們看到了屈原對高尚品德和美好才能的追求,看到了他對楚國的無比忠誠和責任感。屈原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的人格,千百年來感召和哺育著無數中華兒女,尤其是每當國家民族處於危難之際,這種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顯。屈原,已經成為我們中華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推薦閱讀:

絕世妙品―吳睿隸書離騷卷
離騷簡釋
離騷教案
文徵明小楷·離騷經
《閱讀與欣賞》講稿(專題三:屈原與他的《離騷》三)

TAG:離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