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學術謊言

  學術界長期認為,董仲舒在建元元年的對策,為漢武帝、大漢王朝,乃至兩千多年的中國封建社會,定下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政治基調。此說不出自《史記》,是北宋司馬光的創新,班固雖有「漢武帝採納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說,但與司馬光的說法根本不同,且二說都沒有科學依據。

  司馬遷沒有漢武帝採納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說司馬遷記載的漢武帝「尊儒」過程是王臧「絀抑黃老,崇尚儒學」。《史記•儒林列傳》及「董仲舒本傳」,壓根就沒有「漢武帝採納董仲舒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說。如:

  董仲舒是廣川人,以研讀《春秋》(公羊)出名,漢景帝時為博士。他曾走出家門,設壇教授,課講得十分精彩,弟子很多,弟子再教弟子,一些再傳弟子甚至只是聽說過他的大名,但沒見過他的面。他一門心思教學和研究,甚至三年都沒回家看一下。他的行為舉止,都遵循禮節,很多讀書人都尊他為師。漢武帝繼位後,董仲舒出任江都國的國相。他治理江都國,主要是以《公羊》為指導,通過推究「自然災異」、「陰陽運行錯誤」的原因,然後在求雨時能關閉陽氣,釋放陰氣,使天下雨;止雨時,能關閉陰氣,釋放陽氣,使雨停止。在江都國,他這樣做,從來都沒出現誤錯。後來,他被廢為中大夫。(董仲舒,廣川人也。以治《春秋》,孝景時為博士。下帷講誦,弟子傳以久次相受業,或莫見其面,蓋三年董仲舒不觀於舍園,其精如此。進退容止,非禮不行,學士皆師尊之。今上即位,為江都相。以春秋災異之變推陰陽所以錯行,故求雨閉諸陽,縱諸陰,其止雨反是。行之一國,未嘗不得所欲。中廢為中大夫。)

  董仲舒居家寫《災異之記》。該書是他一生的第一部著作,中心思想是把古今的「陰陽災異」現象,用《公羊》的神學思想加以推演和解釋,從而闡發治國的道理。當時遼東高廟發生了火災,主父偃嫉妒他,就把書上奏給了漢武帝。漢武帝讓學者和有關官員討論,大家認為該書譏諷朝政。董仲舒的弟子呂步舒不知道是老師的著作,說:「該書的作者是『下等的愚夫』,應當處死。」於是,董仲舒被捕入獄,罪當處死,漢武帝下詔特赦了他。董仲舒再也不敢宣傳「陰陽災異」了。(居舍,著《災異之記》。是時遼東高廟災,主父偃疾之,取其書奏之天子。天子召諸生示其書,有刺譏。董仲舒弟子呂步舒不知其師書,以為下愚。於是下董仲舒吏,當死,詔赦之。於是董仲舒竟不敢復言災異。)

  董仲舒為人廉潔正直,漢朝此時正在對匈奴等周邊少數民族用兵,公孫弘研究《公羊》不如董仲舒,但很會處事,當上了丞相。董仲舒曾批評公孫弘阿諛奉承,引起了他的忌妒,公孫弘建議說:「現在膠西王老是違法,只有董仲舒能把他教導好。」於是,董仲舒被提升為膠西相。膠西王早就聽說了董仲舒的大名,對他禮遇有加。但董仲舒怕時間長了會獲罪,以有病為由,退休了。他到死都沒置過產業,一直在家搞研究、寫書。漢朝從興起到現在已經五世了,只有董仲舒最精通《春秋》,他所專研的是《公羊傳》。當時專研《公羊》的有兩家,一是齊國的胡毋生,漢景帝時期為博士,後年紀大了,回鄉當老師去了;另一家就是趙國的董仲舒。還有瑕丘人江生,他專研的是《穀梁傳》。公孫弘立學官時,經過多方研究對比,最後立了董仲舒的公羊學為博士。(董仲舒為人廉直。是時方外攘四夷,公孫弘治春秋不如董仲舒,而弘希世用事,位至公卿。董仲舒以弘為從諛。弘疾之,乃言上曰:「獨董仲舒可使相膠西王。」膠西王素聞董仲舒有行,亦善待之。董仲舒恐久獲罪,疾免居家。至卒,終不治產業,以修學著書為事。故漢興至於五世之間,唯董仲舒名為明於《春秋》,其傳《公羊氏》也。胡毋生,齊人也。孝景時為博士,以老歸教授。齊之言春秋者多受胡毋生,公孫弘亦頗受焉。瑕丘江生為《穀梁春秋》。自公孫弘得用,嘗集比其義,卒用董仲舒。)

  「漢武帝『尊儒』出自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說的首倡者為司馬光北宋司馬光在《資治通鑒•漢紀九》首次提出:1、董仲舒在建元元年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建元元年的冬季十月,「招舉賢良方正」,漢武帝親自策問了古今治理國家的道理,參加對策的有百餘人,廣川人董仲舒在對策中說:「我認為,那些不屬於六藝或孔子之術的學科,應該滅絕,不要讓其與儒學並存。這些偏邪的學說滅絕了,國家的法度才能統一和明了,百姓也就知道該怎麼做了。」(建元元年,冬,十月,詔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之士,上親策問以古今治道,對者百餘人。廣川董仲舒對曰:「……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邪辟之說滅息,然後統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2、漢武帝採納了董仲舒的建議,提拔他為江都相。(天子善其對,以仲舒為江都相。)3、衛綰建議「罷申商韓蘇張之言」。丞相衛綰奏請:「所推薦的賢良文學,如果有研究『申不害、商鞅、韓非、蘇秦、張儀』思想的人,因為會擾亂國家的政治,請不要錄取。」得到了批准。(丞相衛綰奏:「所舉賢良,或治申、韓、蘇、張之言亂國政者,請皆罷。」奏可。)4、衛綰免相和「尊儒」活動受挫。丞相衛綰被免官,以竇嬰為丞相,田蚡為太尉。漢武帝喜好儒術,竇嬰、田蚡也如此,他倆推薦代國的趙綰為御史大夫、蘭陵的王臧為郎中令。趙綰建議「建立明堂」,以便讓諸侯朝拜,並推薦老師申公。申公被任命為太中大夫,住在魯國的駐京辦事處,參與「尊儒」活動。竇太皇太后喜好「黃老」,不喜歡儒術。趙綰又建議「再不要向太皇太后奏請朝廷的大事了」。竇太皇太后大怒,說:「這是有一個新垣平!」並批評了漢武帝。漢武帝因而廢棄了「建立明堂」等事情。趙綰、王臧被下獄,自殺;丞相、太尉、申公都被免職,申公回了老家。太常官柏至侯許昌被任命為丞相。(丞相衛綰免……以魏其侯竇嬰為丞相,武安侯田蚡為太尉。上雅向儒術,嬰、蚡俱好儒,推轂代趙綰為御史大夫,蘭陵王臧為郎中令。綰請立明堂以朝諸侯,且薦其師申公。……既至,……則以為太中大夫,舍魯邸,議明堂、巡狩、改歷、服色事。……太皇竇太后好黃、老言,不悅儒術。趙綰請毋奏事東宮。竇太后大怒曰:「此欲復為新垣平邪!」……上因廢明堂事,諸所興為皆廢。下綰、臧吏,皆自殺。丞相嬰、太尉蚡免,申公亦以疾免歸。……以太常柏至侯許昌為丞相。)「黃老」人士重掌大權。5、「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完成。建元五年,置五經博士;建元六年,竇太皇太后駕崩;元光元年「詔賢良」,漢武帝親自進行了策問。(「建元五年……置五經博士」;「六年……太皇太后崩」;「元光元年……詔舉賢良文學,上親策之。」)這就是被學術界奉為金規玉律的「漢武帝採納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說!

  司馬光的「漢武帝採納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說質疑這裡:1、抹殺了許多重要史實。他拒不承認:漢武帝從小學過儒;王臧是漢武帝的儒學老師,且於建元元年前即回到漢武帝身邊,並把同學趙綰也調到了朝廷;漢武帝「舉賢良方正」是出自老師王臧的教導和這一舉動本身就是「尊儒」行為;以及田蚡的「絀抑黃老崇尚儒學」等事實。2、歷史沒有任何有關董仲舒在建元元年對策的記載。如前所述,建元元年「舉賢良」的第一名是公孫弘。3、董仲舒任江都相不是建元元年,而是建元四年後。因為建元四年前,江都相是鄭當時;元光二年,董仲舒已是江都相。(《漢書•百官公卿表》:建元四年……江都相鄭當時為右內史;《春秋繁露•止雨》:「二十一年……江都相仲舒告內史……。」按:江都王二十一年,是元光二年。)4、董仲舒對策不是漢武帝「尊儒」的起點。如前所述,「舉賢良」本身就是「尊儒」舉動,董仲舒即使「對策」,也是在「舉賢良」過程中,怎麼能說「漢武帝『尊儒』是始於董仲舒的對策」呢?5、董仲舒如果在建元元年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不可能逃脫竇太皇太后的打擊。建元元年,漢朝是「崇尚黃老」的竇太皇太后「稱制」,董仲舒怎麼敢公然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呢?如果真的提了這樣的建議,竇太皇太后打擊「尊儒」官員時,他肯定在劫難逃。所以,司馬光的說法欠妥。

  班固的「漢武帝採納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說與司馬光的說法有質的區別有人認為,「漢武帝採納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說出自班固。誠然,班固是該說的始作俑者,二說有質的區別。


推薦閱讀:

網路時代的學習禁忌:泛閱讀、淺閱讀和淺思考
學術專題-演講,對談與沙龍-張善根:轉型中國的法律社會學研究——以人與作品為對象的實證分析...
《乾嘉學術十論》
禁師生戀:為防性騷擾 更為防學術不端
于光遠:我的學術自傳

TAG:學術 | 謊言 | 漢武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