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何宣傳埋兒奉母?

中國人為什麼已孝難以兩全?2014-11-07 10:16來源:共識網-作者賜稿作者:康振宇443次點擊:我要評論

合理的孝,還真恰恰就是上面說的「新二十四孝」。無需經濟壓力,單純情感盡孝,這才是最健康的父母和子女的關係。才能釋放社會壓力,向著良性發展。一、 安徽宣傳埋兒奉母近日,在安徽六安市街頭,二十四孝被做成街邊護欄上的公益廣告,將二十四孝之一「埋兒奉母」圖文並茂地展示。「埋兒奉母」是中國傳統二十四孝中的故事,東漢郭巨家境貧寒,妻子生下孩子後,郭巨擔心如果供養自己的孩子會影響贍養母親,於是決定埋子奉母。宣傳廣告一時引發爭議。做這種宣傳廣告,犯的是愚蠢的錯誤。誰要宣傳埋兒奉母,你怎麼不先把自己孩子給埋了?翻完二十四孝,這種反人性、反道德的故事,不止這一個。典型的有賣身葬父、蘆衣順母、聞雷泣墓、挨杖傷老、跪父留母。還有哭竹生筍、卧冰求鯉、孝感動天、嚙齒動心這種聊齋故事。歸納主題大致就是,愚孝,為了盡孝,不惜放棄自己一切,包括尊嚴,生命,子女。就這種玩意,還做街頭宣傳圖大力提倡,這不是愚蠢嗎。撇開這種文化垃圾,何為孝,或者更確切的說,怎樣處理父母和子女的關係,卻是一個無比重大的話題,這直接牽涉到每個家庭的兩代關係,以及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生活方式。二 、無恩論先插播一段無恩論。我們每個人知道孔融,都是從語文課文里他讓梨那段知道的。但是讓梨這事,透著虛偽。除非他就是不想吃,不然話吃個大梨是很正常的想法。這想法不是錯,是人的本性。人性決定,每個人都想佔有更多,甚至就是不需要的時候,也是想佔有更多。就算是想吃個小梨也無所謂,可你不用說大梨讓給比自己年長和年幼的,這就假了。我向來對孩子的早慧持否定態度。在認字,數學等智商方面勉強可以接受,但是在人情世故等情商方面過早的圓滑就絕對是一件壞事。在一個本應天真無邪的年紀,卻處處和成年人一般鑽營顧忌,這孩子長大了能長成個啥?歷史也證明了這點,成年的孔融沽名釣譽故作姿態拋妻棄子,確實不是個東西。選這故事進語文課本的人更不是個東西,大偽之徒——孔融原本是個案,只毒害他自己,可是選進課本,那就是一代一代的毒害學生。明目張胆宣揚虛偽。貌似這故事現在還在小學語文課本里。孔融的無恩論倒是有點意思,很有價值,挑戰了當時社會根本倫理和統治基礎,總算不虛偽了一回,於是被孟德公給宰了。 「父之於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慾發耳。子之於母,亦復奚為?譬如物寄瓶中,出則離矣。」這就是孔融的無恩論。只是這小子闡述個理論太淺,而且只說生育沒說養育,搞學術不行。發展一下無恩論,應該父母生育,然後有義務養育,直到子女成年。這是父母在倫理上在法律上的義務,也是哺乳動物的天性。既然是義務和天性,那麼當然就不是恩情了。當然,親情是另一回事,是一定有的。這個理論很有價值,西方一直就是這麼做的(誰聽說過美國人歐洲人日本人對父母盡孝這一說法的?)。父母養育孩子到成年,然後兩不相欠。比較而言應該比中國子女義務盡孝道要合理、進步的多——有利於下一代的成長,減輕負擔,促進種群發展。中國式的養育之恩與盡孝之道,把每一代人都夾在上有老下有小之中,增加了每個人的負擔之餘,也限制的每一代的成長。而且還有一個顯然的壞處——生育子女,變成了一種投資行為。多子多福,生個孩子就是要防老的。那麼既然本意是投資,要看產出,「恩」就更無從談起了。三、何為孝這裡的「孝」,可以說成是「中國式孝道」。因為我上面說了,很難在別國尋找和中國相同的「孝」文化(我現在不知道)。甚至在英語中,都無法準確的翻譯中國的「孝」字。不光是中國「孝」文化的獨特,也是因為一個「孝」字,涵蓋的很多的內容,有贍養、孝順、孝道、孝敬、守孝等含義。無法翻譯之餘,也很難給他做個定義。而且,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人身上,「孝」的意味很有可能完全不同。古人有二十四孝(就是古人也不一定覺得這24靠譜)。今人,前幾年,全國婦聯老齡工作協調辦、全國老齡 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全國心系系列活動組委會等單位,搞了個「新版二十四孝」。內容包括教老人上網,陪老人聊天,帶老人旅遊之類的,取了個美名叫「精神盡孝」。看了之後感覺他們想得太美了。也許那些編委老幹部們,生病都有高級病房,免費陪護吧。要是盡孝都是那麼簡單的事情,那就不會成為一個全民性的社會問題了。在中國的實情,就是很多人,主要是農村,「孝」的最主要含義就是供養。老人沒有退休金,要是兒女不供養的話就要餓死。你這時候跟他講常給老人拍照?這是農村。城市情況稍好,因為城市大多數人有退休金,但也好的有限。獨生子女一代,最怕老人生病,立刻就產生護理的問題。請護工,一個月三四千;自己陪護,工作丟了。久病床前無孝子,不是不想盡孝,而是無能為力。這種時候,自己的工作生活,和對老人盡孝,如何兩全?中國式孝道,主要的構成,或者說主要的問題,並非感情付出,而是經濟壓力。四、孝道背後的政治掩蓋上文說了,別國的父母對子女,生養之後到成年,與子女在經濟上即兩不相欠,不需要子女來養老。這顯然是更好的模式。而中國這種「養老式盡孝」,永遠都是社會中間年齡層的阻力或者說羈絆。青年人中年人無法邁開大步向前走,總有後顧之憂。個人難以發展,國家難以進步。可是中國又從古至今的大力宣揚「孝道」,這是為什麼呢?每當這種時候,反人性,反人類進步,可又被大力倡導的時候,就一定會有其背後的政治考量(陰謀)。在這一點上古今大面一致,小處不同。中國古代,本就沒有什麼退休金之類的社保制度,養老本就靠子女。推行孝道,百善孝為先,主要是為了維護統治,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年輕人對老人盡孝,聽老人的話,就容易被控制住——年輕人永遠都是社會的激進力量。而且古時的「孝」字含義更廣。《曾子大孝》直接說,「故居處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蒞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戰陳無勇,非孝也。」含義這麼廣,管的這麼寬,不管哪一樣不符合,被冠個名說「不孝」,這是誰也受不了的。也就難怪許多皇帝宣稱,要以孝道治天下了。現代社會提倡孝道,稍有不同。49年之後,中國的宗族社會被打破。大家族基本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小家庭。這時候倡導孝道,在維護統治上的考量稍微弱化,而是更多的要掩蓋社保供給的不足。簡單做個比較,大家看外國電影,只要是稍微像點樣的國家,什麼時候見過病房裡,家屬打地鋪陪護的?我看過的電影,從來沒見過。誰見過了可以教我。都是醫院的護士和護工,錢當然都是醫保出了。就這樣一個簡單的對比,就可以體現出中國醫保的不足,與中國家屬的壓力。中國人為老者養老,陪護,都是不得已的事情,都是因為政府財政缺少這方面的分配。五、合理的孝一個人,一輩子,工作、消費、交稅、社保,這些事情已經足以為他,掙得一份自己的養老錢和醫療錢,而不是到時候還必須向子女伸手。這錢本就是存在政府或者社保那裡的,到時候取出就可以了。可現實情況是,錢不夠用了(哪去了?)。老人不得不依靠子女。所謂的中國式孝道,是感情聯繫,更是經濟聯繫。這當然是不合理的。尤其不合理的,是我們的國家並非做不到,而是不去做,這就更是豈有此理了。合理的孝,還真恰恰就是上面說的「新二十四孝」。無需經濟壓力,單純情感盡孝,這才是最健康的父母和子女的關係。才能釋放社會壓力,向著良性發展。這當然都是需要錢了。只是,別國的養老醫療教育,發達國家都是佔比5、60,再不濟個發展中國家也是3、40,而我國是百分之十幾,有怎麼能夠做得到呢?2014 10 31 1:33
推薦閱讀:

文學有階級性嗎?宣傳式的文字不是文學
《金剛狼3》曝新黑白宣傳照 金剛狼雙手顯蒼老
禁毒宣傳
紐約女孩街頭半裸讀書 宣傳裸胸(組圖)

TAG:宣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