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張居正6 決勝三字真經
演講人:酈波
講師簡介: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南京師範大學中國古典文學與文化專業博士,漢語言文學博士後。
內容簡介:大明王朝1562年的時候,嘉靖做皇帝已經有四十一年了,而深得嘉靖皇帝寵信的內閣首輔大臣嚴嵩也已經把持朝政十多年。嚴嵩和他的兒子嚴世蕃在這十多年的時間裡大權獨攬、飛揚跋扈,尤其是嚴嵩的兒子嚴世蕃更是心狠手辣。在當時的民間流傳著「大丞相」和「小丞相」的說法,而這個「小丞相」指的就是嚴世蕃。面對這樣一對在朝廷內外無人敢惹的父子宰相,副宰相徐階與自己的學生張居正在重重的危險中卻與嚴嵩父子在這一年展開了一場政治大決戰,巧妙的運用他們的「三字真經」,竟然成功地讓嚴嵩走上了人生的末路,並且藉助一個神秘的夢奇蹟般地讓嚴嵩的兒子嚴世蕃走上了斷頭台。那麼,酈波副教授所總結出的,徐階與張居正這個秘而不宣的「三字真經」究竟是什麼呢?又是怎樣奇怪的一個夢竟然可以讓不可一世的嚴世蕃命喪黃泉?
全文:
上一講我們說過,這個張居正在徐階和嚴嵩之間,進行了一個向左走還是向右走的選擇,最後基於愛國和正義這條底線,張居正選擇了加入徐階的政治陣營。而徐階在和嚴嵩的對抗中,積蓄了十幾年的力量之後,終於在嘉靖末年對嚴嵩發動了政治大反攻。在這一場政治大決戰里有關張居正的作用,始終是一個謎。因為沒有可信的史料可以證明,張居正在其中到底發揮了怎麼樣的作用。可我以為張居正至少沒理由對這一場政治大決會置若罔聞。我的理由主要有兩點。
第一個就是在徐階戰勝了嚴嵩,扳倒了嚴嵩之後,立即開展了一項撥亂反正的工作,也就是給嘉靖朝那些被嚴嵩父子陷害、誣陷的官員平反昭雪。而這項工作只有張居正和徐階兩個人共同領導了這項工作。張居正在後來給徐階的一封親筆信里明確說過「丙寅之事,老師手扶日月,照臨寰宇,沈幾密謀,相與圖議於帷幄者,不肖一人而已。」這個「丙寅之事」就是指這段撥亂反正的工作;說「老師手扶日月,照臨寰宇」那是說,老師您這事兒幹得是功德無量(注意啊,張居正不是說我是你當時唯一的一個助手);說「相與圖議於帷幄者」那就是共同的謀劃者、共同的策劃者,那就是團隊合作的夥伴。我們知道張居正在給人寫信的這個過程當中,向來語氣非常謙恭,尤其是給他的老師徐階,不論他是掌權之前還是掌權之後語氣都非常謙恭。而這個地方說「相與圖議於帷幄者,不肖一人而已」——如果不是不謙虛的話,那就說明當年在這段撥亂反正的工作中,張居正確實起到的是領導作用,而不是簡單的參與作用。既然在這個後半段的工作中,張居正能起到這麼大的作用、負這麼大的領導責任,沒理由在前半段工作中,他一點沒參與吧。
第二個理由,我們退一萬步來說,就算徐階他是雪藏了張居正,沒有讓他直接和嚴嵩集團發生衝突和矛盾,但是以張居正的政治熱情、以他那種兼濟天下的政治理想,面對這樣一件關係大明王朝生死命運的政治事件他會不理不問嗎?心理學上告訴我們,其實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是孤獨的,因為孤獨,所以我們渴望交流。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喜歡湊熱鬧,白話說,就是不同的人湊不同的熱鬧。對於這種政治熱鬧,你讓張居正這種人他不去湊這種熱鬧,我估計都不太可能。事實上從他後來的政治生涯可以看出來,不論是在工作技巧上還是在政治經驗上,很多方面張居正都有向徐階學習的經歷和表現,而學習的內容和學習的過程主要就是來自於徐階和嚴嵩的這段鬥爭。
說到徐階戰勝嚴嵩,所使用的手段我稱之為「三字經」。為什麼叫「三字經」呢?因為,他用了三種手段,每一種手段用一個字就可以概括了,所以叫「三字經」。
解說:酈波老師所總結的這個「三字真經」究竟會是什麼呢?在這看似簡單的「三字真經」中究竟又蘊藏著怎樣非同凡響的政治智慧呢?
這個第一個字是什麼呢?第一個手段,是一個「忍」字。我們生活里都知道有一個成語叫「忍氣吞聲」。我個人認為,其實細想一下,這個成語還是可以細分為兩層境界的。你看「忍氣」雖然是忍,但是還不如「吞聲」的境界來得高。一般人我們要是碰到什麼憋屈的事兒,想想我忍了,但是嘴巴上總還是要嘮嘮叨叨發兩句牢騷,很少有人能夠忍氣把所有的牢騷都咽到肚子里。能夠把所有的牢騷爛在肚子里就達到「吞聲」的境界。據說,徐階就達到了這個水平。
當然了,年輕的時候徐階也不行,說他年輕的時候「意氣風發」。為什麼呢?他中進士的時候比張居正還風光。他中進士的時候是以全國第三名這個身份中的進士,也就是探花。第一名叫狀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說這位跟小李探花李尋歡一樣的小徐探花,剛進入官場的時候意氣風發,就好議論個是非,結果很快惹怒了上層被貶到邊遠地區去了。後來是因為當時的內閣首輔夏言起用了他,要來對抗嚴嵩,所以把他又調回了京城。說他回到京城之後,當初那個好議論的習慣突然都不見了,忍功的修養一下子變得無與倫比。這在一件事上看得特別清楚。這件事就是明代嘉靖朝特別有名的楊繼盛事件。
楊繼盛這個人和張居正是同學。怎麼說呢,他們都是嘉靖二十六年的進士,在古代同一年的進士叫「同年只好」,也就是一種特殊的同學關係。說恰同學年少的時候,這幫「二六級」的同學個個都意氣風發,個性都很鮮明,張居正在裡頭是年齡偏小的一個,但是卻顯得老成持重,楊繼盛在裡頭是年齡最大的一個,但也是最慷慨激昂的一個。這個人脾氣特別急、特別暴,眼睛裡容不得沙子。說他剛進官場的時候跟年輕的徐階有點像,才進入官場沒幾天就以一個年輕官員、低級官員的身份彈劾當時的大將軍仇鸞。這個仇鸞是嚴嵩的義子,所以一傢伙楊繼盛也跟徐階一樣貶到邊遠山區去流放去了,據說開始的時候在所有的同學裡混得最慘。但是這個仇鸞後來勢力坐大之後居然敢跟嚴嵩叫板了,後來這個大陰謀家嚴嵩,就使了手段把仇鸞給巴拉掉了。除掉了仇鸞之後,嚴嵩也不知道就這麼心血來潮就想起楊繼盛來了,想想這個楊繼盛不是仇鸞的仇人嘛,敵人的敵人也可以拉到自己的隊伍里來,況且這個楊繼盛因為一進官場就彈劾仇鸞通敵賣國,所以搞得名聲很大名頭很響,所以嚴嵩就想把楊繼盛拉到自己這邊來。不僅把他從邊遠山區不遠萬里調回了京城,而且在短短的幾個月時間給他連升了四次官。
你看,到京城來了,這個和徐階的經歷又有點像,但是再往後的發展兩個人就不一樣了。嚴嵩心想,你看這個年輕人,我把你這麼提拔上來,你還不感激得要死啊。我估計嚴嵩甚至想過,等楊繼盛回來之後,肯定要到他府上來拜謝,到時候嚴嵩可以演一場好戲讓這個年輕人感動一下。可是,想像總是太虛幻,計劃也不如變化快。這個楊繼盛回到京城之後,一直都沒到嚴嵩那兒去,嚴嵩那兒等到花兒都謝了他也沒去。那他在幹什麼呢?當然他也在琢磨事,也和提拔他的嚴嵩有關。他在琢磨什麼事兒呢?他在琢磨彈劾這個大奸臣嚴嵩。他不是不知道是嚴嵩提拔了自己,家人、同學也勸他這事兒風險太大,太過危險,千萬別這麼做。可楊繼盛這個人的性格就是這樣剛烈,他要「一腔熱血灑春秋,壯志不負少年愁」。所以他回到京城頭兩個月在家憋著沒出門,閉門造車,造了一篇彈劾文章,就是那篇有名的《劾嚴嵩疏》,「劾」就是彈劾的意思,曆數嚴嵩的「五大奸、十大罪」,是嘉靖朝最有名的一篇討嚴檄文。
楊繼盛的這篇奏章一上,朝野立刻就炸開了鍋。因為這個太出人意料了,所有人都知道嚴嵩這麼刻意地拉攏楊繼盛是為了把他拉到自己隊伍里來,所以楊繼盛這一招太有轟動效應,天下議論紛紛。這下嚴嵩這張老臉沒地方擱了,等於不遠萬里,從萬里之外的邊遠山區搬了一塊大石頭來砸自己的腳,那多丟面子啊!所以惱羞成怒,當時就興大獄,因為嚴嵩一手遮天嘛,把楊繼盛下入大獄就往死里整。
這一段時間有很多仁人志士想要搭救楊繼盛,可是都沒成功。張居正作為楊繼盛的同學和他關係很好,也想要搭救他,就來求自己的老師徐階,就說,徐老師,這個時候只有你出手才能救他。可徐階什麼表現呢?搖搖頭,嘆了一口氣,沒說一句話;張居正再求他,還是搖頭,不說話;張居正憤然離去,徐階看看他,還是搖搖頭,沒說話。張居正不是不知道徐階這個表現是為了大局考慮。徐階這個時候和嚴嵩的鬥爭正是暗流涌動的時候,徐階的策略一直是積蓄力量等待一個恰好的時機,要一擊必中,畢其功於一役扳倒嚴嵩。這個時候他的力量還不足以撼動嚴嵩,所以他選擇了沉默。但是張居正不理解的是,張居正這個時候更看重的是楊繼盛那條年輕而正直的生命,他不理解他的老師這個時候怎麼能夠面對這樣一條生命一言不發呢?所以後來楊繼盛終於被嚴嵩定了死罪。上刑場那一天,楊繼盛高聲朗誦著自己的絕筆詩作走向了斷頭台。這首詩寫得特別好——浩氣還太虛,丹心照千古,生平未報國,留作忠魂補。詩寫得特別簡單,其中滿懷著那種愛國的赤子情懷。我覺得是那種「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至高境界。
楊繼盛死後,張居正憤然告病還鄉,走的時候給他的徐老師寫了一封告別信,信里反問他的徐老師,說「相公內抱不群,外欲渾跡,將以俟時,不亦難乎」——就是說,老師我知道你要忍這個嚴嵩,那你這麼忍要忍到什麼時候,忍到什麼時候是個頭啊?(後來徐階確實忍了十幾年。)最後又說,老師您這樣「進則為龍為光,退則為鴻為冥,豈不綽有餘裕哉」——就是說,老師您在官場上進退自如,官運將來肯定不得了。其實這就是諷刺,這就是反話、挖苦,說到底老師您這麼忍不過就是怕了嚴嵩而已;你之所以怕嚴嵩不過是為你的仕途考慮而已;你不過是個官迷!你說,罵到這個份兒上了,據說徐階當時看了張居正的信之後,搖搖頭苦笑了一下,還是一句話都沒說。
解說:忍字當頭的徐階可以說要把忍耐進行到底,但是究竟這個「忍耐」要忍多久?這個表面不動聲色的徐階,在他的內心深處究竟在醞釀什麼呢?除了「忍」字之外,那個不同凡響的「三字真經」其它兩個字又會是什麼呢?
這個第二字,「三字經」里的第二個字,也是第二個手段是什麼呢?是一個「藏」。很多人說,不就是不露富嗎,我們生活中也能做到這一點。事實上,徐階真正藏的技巧不是藏富而是藏實,就是隱藏自己的實力。在嚴嵩倒台之前,徐階這一派的人很少有人起來直接攻擊嚴嵩父子的。徐階的學生、他提拔的幹部,尤其是他那個核心層里的骨幹成員,很少有直接和嚴嵩集團發生面對面的碰撞和矛盾的。徐階作為一個副宰相,他也很少把自己的人安排在各部委的一把手的位置上,很注意隱藏實力。你比如說張居正——徐階最看重的政治接班人,在嚴嵩倒台之前,他一直讓他做什麼呢,做國子監的司業,也就是國立大學的副校長,這是一個清職,一直不讓他到各部委去擔任行政工作。可是等到嚴嵩一死,他就越級提拔,把他提進了內閣。嚴嵩活著的時候,他只讓他做一個大學的副校長,但是張居正借著這個大學的副校長很快就成為了當時的裕王(也就是後來隆慶帝)的老師,也就是下一任皇帝的老師了。有了這種身份,你想,等到下一任皇帝登基了,他的前途立馬就不一樣了。從這些排兵布陣里就可以看出來徐階對實力的隱藏。
徐階不僅隱藏實力,他的藏還在於一個「藏鋒」,就是連絲毫的政治鋒芒都不暴露出來。這一點我們從楊繼盛的事情就可以看出來。你說,按常理來說我們說「盡人事安天命」,況且張居正還這麼的求他;不論救不救得下來,你總要做一點努力吧。但是徐階看當時的情勢,根本無法和嚴嵩叫板,也不可能從嚴嵩手下救下楊繼盛,反而會因此暴露自己的政治鋒芒,索性就沉默、就不作為,就徹底地忍氣吞聲,就是寧可犧牲楊繼盛,他也要隱藏住自己的政治鋒芒。包括我們上一講講到俺答兵圍北京城的時候,你看嚴嵩提出來的政策是賣國,對不對?徐階提出來的方法既能救國又不和嚴嵩的方法相矛盾,又不產生針鋒相對地抵觸而又給嚴嵩保留了面子。因為藏住了鋒芒所以就藏住了實力,這樣的藏、這樣的忍才有意義。
「三字經」的最後一個字,也是最後一種手段是什麼呢?是一個「智」,智慧的智,智斗的智。就是說即使機會到了,實力夠了,你也得講究智斗,不要明火執仗的動不動就單挑,那就顯不出政治智慧來了。因為徐階的忍和藏,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頭,嚴嵩父子在政壇上是沒有對手的,所以嚴嵩父子擅權誤國氣勢很囂張,尤其是嚴嵩的兒子嚴世蕃,雖然只是一個工部右侍郎,但是在朝廷內外卻號稱是「小丞相」。他不僅賣官鬻爵貪污受賄而且荒淫無道,甚至霸佔民女,什麼事兒都干!
我們都很熟悉在明代歷史上有一部很有名的小說《金瓶梅》,據說就是當時的大文豪王世貞專門為嚴世蕃寫的。為什麼呢?王世貞和張居正、楊繼盛都是同學,就是在這個楊繼盛的案件裡頭,王世貞鼓動自己的父親,身為御史的父親去搭救楊繼盛,結果到最後,王世貞的父親也搭進去了。嚴嵩父子把王世貞的父親也給殺了。(這也可以看出來,徐階當時為什麼要隱忍不發,忍氣吞聲。)那王世貞就要報殺父之仇。他知道嚴嵩有個愛好,喜歡看這些具有色情內容的小說,據說他就寫了這本《金瓶梅》。王世貞借《金瓶梅》害嚴世蕃的這個故事在清代以前像《稗說》這類野史里都提到過。說他怎麼害呢?說王世貞寫完了這本書之後放在砒霜裡頭泡了一個月,然後把它晒乾再處理好,(跟新書一樣,)送給嚴世蕃。為什麼呢?因為他知道嚴世蕃有個習慣,嚴世蕃看書的時候喜歡拿手指頭蘸著口水翻書。他了解到他這個習慣,對症下藥——送給嚴世蕃,你看我這有本書特好看,嚴世蕃翻了幾頁,好看,帶回家看去了。看得特過癮,一口氣兩三天就讀完了。過癮之後,有句話叫「過把癮就死」,中毒了,死掉了。當然了,《金瓶梅》是不是王世貞寫的學術界一直沒有定論,但是嚴世蕃肯定不是看《金瓶梅》看死的。但大家都喜歡這麼說,就說明嚴氏父子,尤其是嚴世蕃已經到了惡貫滿盈的地步。
但是雖然嚴氏已經惡貫滿盈了,但是在嘉靖末年之前尤其是嘉靖四十一年之前,雖然有不少的義士、仁人志士起來反抗嚴氏父子,可總是被壓制、被迫害。像著名的義士沈煉、像我們剛才講的楊繼盛,這些很多人都被嚴嵩父子興大獄給陷害死了。所以一直到了嘉靖四十一年,徐階在隱忍了十幾年之後,也在積蓄了十幾年的力量之後,開始對嚴嵩父子發動政治大反攻了。說這一場反攻關鍵在於一個夢,當然這個夢出現之前還有兩場鋪墊。
到了嘉靖四十一年年初的時候,徐階先派自己手下的三個學生連環上疏彈劾嚴嵩。嚴嵩和嘉靖的關係很好,但是連續有三個官員連續彈劾嚴嵩,嘉靖就有點疑惑。這個時候徐階就很聰明——嘉靖這個人不是很倔嘛,但是他很迷信,他信道教,整天就求長生。徐階就給他找了一個方士,把他帶進宮裡頭給嘉靖講宗教方面的事情,尤其是講道教迷信方面的事。嘉靖就很喜歡他。這個方士叫藍道行。這個藍道行就用一種很神秘的宗教儀式使得嘉靖對嚴嵩的態度發生了動搖。
解說:在相關的史籍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到這個方士藍道行所用的這個神秘儀式被稱作「扶乩」。那麼,這個「扶乩」究竟是什麼?它究竟又能對嚴嵩產生什麼不利的影響呢?
藍道行用的就是這個「扶乩」的形式揭示了嚴嵩的喪權誤國。為什麼呢?嘉靖就問天了,說是我這麼努力,這麼信奉蒼天(這個道教里的蒼天就是太上老君和玉皇大帝),我這麼虔誠的一個宗教徒,我的國家為什麼江河日下如此衰敗不堪?這時候藍道行就用扶乩的形式,(當時藍道行是用兩支筆)在沙盤上回答了,天意回答了。(扶乩的形式是這個筆自動在沙盤上在紙上寫字。很多人覺得很神奇,其實這都是迷信,其實它背後的技巧都很簡單。當然我不在這人揭示。揭示這個技巧那是央視十套《走進科學》的任務,不是我們《百家講壇》的任務。)所以,藍道行都是可以用兩支筆在上面扶乩的。嘉靖問天之後,說我的國家怎麼會這樣?藍道行就施法扶乩,蒼天就回答了——沙盤上九個大字,「賢不盡用,不肖不退爾」,就是你不能用賢人,而壞人你又用個不停,所以國家就衰敗了。那個嘉靖就問了,何人為賢何人不肖啊?當時沙盤上又出現八個大字叫「賢如徐階,不肖如嵩」,就是徐階是好人,嚴嵩是壞蛋。嘉靖也不是純粹一個沒腦筋的傢伙,他就反問,他說既然這樣蒼天為什麼不除掉嚴嵩呢?沙盤上又出現六個大字,叫做「待天子自擊之」,擊就是滅的意思,這種事怎麼能我出手呢,當然要你自己出手把他滅了。所以嘉靖通過這件事對嚴嵩的態度就開始搖擺了。
在一些鋪墊工作都做到之後,那個關鍵的夢就出現了。
解說:看到這裡我們都頗有幾分奇怪,一個夢能夠有多大的能量竟然可以成為了徐階與嚴嵩這場政治大決戰中的關鍵一步。這樣一個奇怪的夢究竟是誰的夢,夢裡又究竟有著怎樣神秘的啟示呢?
說有一天,徐派成員御史鄒應龍晚上趴在書桌那兒做了一個夢。夢到什麼呢?夢到自己「左牽黃,右擎蒼,獨騎卷平岡」。他一個人去打獵,不像蘇軾帶了一撥人「千騎卷平岡」那是一堆人去打獵。他一個人去打獵,騎馬來到一座高山的面前,突然看著這座高山氣不打一處來。這個鄒應龍脾氣也很烈。你看他的名字嘛,鄒應龍——「應龍」這兩個字在古代是一種神,是一種動物,就是龍神,黃帝戰蚩尤,打不過蚩尤,最後就把應龍請來才殺掉了蚩尤,所以他脾氣很烈,看著這座高山他也氣不打一處來,當時就張弓搭箭對著這座山,「嗖」就射了一箭。結果這一箭輕飄飄地射出去什麼反應都沒有。你看,這個高山,一個「山」加一個「高」組合起來就是什麼?就是嚴嵩的「嵩」字啊,說明直接射向嚴嵩的箭沒作用、沒效果。鄒應龍就很沮喪,策馬前行,翻過了這座高山之後發現前面還有一座小山,這個小山東面蓋著一座二層的小樓,樓前頭有一片田,沒人,田裡對著一堆米,那個米上面還堆著一堆草。這景象你沒見過吧?我也沒見過,鄒應龍也沒見過。我們只見過田裡站著個稻草人,哪有一堆米上面堆著個草呢?鄒應龍又氣不打一處來,他又張弓搭箭對著這堆米就射了一箭。結果這一箭射出去不得了!一射中這堆米,這個米堆突然嘭的一聲炸開來了,(大概裡頭藏著TNT炸藥,)這個米堆一炸開來,這一片田也跟著炸開來了,(這個田估計是地雷陣,)田一炸開旁邊那個樓也倒了,樓一倒,跟著那個小山也炸開了。這個鄒應龍嚇得面容失色,怎麼回事兒?結果聽得四下里響聲連天,回頭一看,後面那座高山也倒了。都塌了!聲勢太驚人了,鄒應龍就嚇醒了。
我們經常做這種莫名其妙的夢,鄒應龍就想這個夢到底什麼意思呢?古人是很相信夢的,是一種預示。所以,他就趴在書桌上做這個夢嘛,起來就拿筆在那兒畫。畫著畫著,想清楚了。你看,這個「田」上面一個「米」字,這個「一」再加個草字頭,這是什麼字啊?嚴世蕃的「蕃」。這說明射向嚴嵩的箭是沒用的,但是射向嚴世蕃的箭,那是有用的。這就叫天機。我覺得要是弗洛伊德知道了這個夢,肯定會寫進他的那本著名的《夢的解析》里去的,好好的分析一下。當然了,我們科學地分析一下,估計這個夢的背後也有什麼高人指點,像徐階這種聰明人傳授夢的可能,對不對?反正不管怎麼說,鄒應龍想清楚了這一點,立馬就連夜起草奏章。彈劾誰呢?不彈劾嚴嵩,只彈劾嚴世蕃。這是嘉靖朝唯一一篇彈劾嚴嵩集團卻不彈劾嚴嵩的一篇文章。只彈劾嚴世蕃。嘉靖和嚴嵩的感情向來很好,但是他向來也很討厭這個嚴世蕃,所以這篇文章對症下藥了。立刻,嘉靖就下令把嚴世蕃下到大獄裡去了。結果這個嚴世蕃到了獄中一點都不緊張,反而很高興。《明史記事本末》里說,說他一進獄中就說了一句話「任他燎原火,自有倒海水」,那也就是水來土掩、火來水滅的意思。他為什麼這麼自信呢?因為他自稱是「天下第一聰明人」。當然他確實有點小聰明,他知道,他很了解嘉靖的心理,他知道只要把攻擊的矛頭引向嘉靖那邊他就沒事兒了。所以他就派手下放出風來,說他這時候最怕的並不是那些賣官鬻爵、貪污受賄這些事,他最怕的是什麼呢?是怕朝廷調查他幫著他父親大興冤獄陷害沈煉、楊繼盛這些事。結果三法司官員一聽,果然中計。就以這些做為他的主要罪狀上報給嘉靖,其它都是略談。
就在這個司法定案之後的表章要上報嘉靖之前,向來沉默不言的那個許階突然出現在主審官員面前,他就問這些三法司的官員,說你們是想嚴世蕃活呢還是想他死啊?他這個問題有點侮辱智商。三法司官員都說,這個大奸臣我當然想讓他死了!還用你嗎,我們費了這麼大勁兒審了半天案!所以都很不滿,這是什麼意思啊?徐階馬上就講,那你們這樣定案就是在救他!你們不想想,沈煉的案子、楊繼盛的一些案子都是皇上欽定的大案,最後簽字畫押的、用章的那是皇上的印,皇上籤的字啊,對不對?你們要推翻這些案子的話,以嘉靖那種猜忌的心理,他就會以為你們這是繞著彎地指責他。這樣的話,嚴世蕃救綁在嘉靖的心理戰車上,這下的話,嚴世蕃你肯定是搞不掉他了。嚴世蕃出來了,嚴嵩你甭想再搞掉他了!三法司官員這才恍然大悟。
後來在徐階親自執筆之下,在一手策劃之下,嚴世蕃被殺,嚴嵩被抄家。這個明代歷史上號稱是最大的奸臣終於落馬。據說嚴嵩的晚年非常凄涼,但怎麼個凄涼法我們會在下一講裡面有一個詳細的交待。徐階在忍了十幾年,也藏了十幾年之後,終於一擊必中,畢其功於一役卻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在這個過程中,張居正向他的這位好老師學習到不少的經驗和技巧。這從張居正以後的政治生涯里可以看得很明顯。但是我們說,人無完人,徐階也有百密一疏的地方。在扳倒嚴嵩之後,徐階立刻快速提拔了張居正等人以求勵精圖治、重振國勢,但只是由於一個小小的決定就引發了一場更為激烈的政治交鋒,而且這一場政治交鋒還把張居正牽連了進去,使得張居正身陷政治危局。那麼這個小小的決定到底是什麼呢?在嚴嵩之後能成為徐階和張居正對手的人又會是誰呢?
推薦閱讀:
※Shawn讀書筆記(10)——《萬曆十五年》
※海瑞為何從未攻擊張居正
※月盈則虧——張居正為何被清算(讀《萬曆十五年》)
※張居正:改革家的一個例外
※五十四 幽棲只自憐
TAG:張居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