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徒為什麼要敬神?我們知道,神仙信仰是道教的基本信仰,「神仙實有」、「神仙可學」,這是道教徒堅定不移的信念和追求。道教徒崇敬神仙、拜禮神仙,一則表達我們對神仙的嚮往和追求,二則也向神仙懺悔我們平日里故作誤為所犯下的陰愆陽過,三則祈求神仙賜福消災,大則祈禱、世界和平、國家興盛,小則祝願家庭幸福、身體健康。常持善念,日久年深,自有感應。那居士在家又如何敬神呢?
首先,我們應在家裡設立一個神位。古時候道教徒如果家裡條件好的,會專門拿一間乾凈的房間作為自己禮神靜修的地方,稱為「靜室」或「靖」。當代的居士如果沒有這樣的條件,那也無妨,我們可以在客廳找一個合適的地方設立神位。說這是合適的地方,它必須符合風水學上的要求,比方說應設在吉位上,不能近卧室、廚房、廁所等地,不能與門相衝等。現在社會上可以買到的神櫃有一層的、兩層的、三層的,如果一層的就只供奉大神,如果兩層的,就上一層供大神,下一層供土地,如果三層則上一層供大神,中一層供祖先,下一層供土地, 選擇哪一樣,悉隨尊便。 我們供奉的可以是祖師爺的塑像,也可以是畫像或牌位,有的供奉太上老君,也有供奉玉皇或北帝、天師、呂祖、關帝、天后、靈官等道教的神祇,各隨自己修習的緣法而定。如果你沒有特別的傾向供奉哪一位祖師,我這裡倒有一個建議。早期的道教是只立神主(即牌位)而不塑像的,因為我們信仰的「道」是無形無象的,天尊大神作為「道」的化身也是無形無象的,只不過後來受到別的教的影響,道教才給祖師爺塑了像。因此我們可以恢復道教的傳統,只要拿一張紅紙,恭恭敬敬的分兩行豎排寫上「三清道祖 四御(或六御)高真」作為我們崇拜的牌位就行了。「三清四御(或六御)」注是道教最高的神團,這樣既供奉了道教至尊至高之神,表明了我們的道教信仰,又符合「道本虛無」的教義,其實現在不少地區的伙居道士仍然保留著這個傳統。我們準備供奉的不論是塑像,還是畫像牌位,如果條件許可,最好先拿到廟裡頭,請道長們開光,這樣會好一些。還要注意一點,有的人喜歡供奉很多的神像,真可謂「滿天神佛」,其實雜了反而不好,尤其是一些亂七八糟的、神神怪怪的東西,這樣未必能夠達到你敬神祈福的願望,弄不好還會給家裡帶來負面的影響,所以只要壇場潔凈,供奉一位大神就可以了。 神位準備好了,神前至少要備一個香爐,香案前放一個拜墊(拜墊前端距香案至少留三十公分的空位,以便人的走動),至於其他的燈燭、花果、齋飯、清茶等供品,則隨力而為了,有條件的多供,條件不具備的只要逢初一十五或祖師聖誕時供上一些花果就行了。敬神最重要的是發自內心的誠、意,其他都是次要的。(如果祖師爺貪圖人間的享用,那與貪官何異,又何必拜他呢?) 神位設置好了,我們每天至少在清晨要燒一炷香,叩三個頭。現代人工作忙碌,白天晚上大部分時間都不由自主,想靜下心來做一些宗教的修持,確實不易。但不管多不容易,必要的修持還是要做一點的,「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做一點有一點之功,不做就連一點都沒有了。我認識一位佛教的女眾、居士,她開了一家服裝加工廠,工作相當忙碌,但她堅持每天早上五點起床,念誦早課經,這種勁頭,有些出家人還不如呢。不要小看了這每天的燒香叩頭,裡面還有不少的竅妙呢,下面把道教的一些基本禮節給大家講講。 起床後,洗漱穿著好了,應該稍靜定一下再去拜神,道教講究「清靜」,有一分的清靜,就有一分的感應,所以拜神之前最好要做到「澄心息念」。我們可以做一做「叩齒」、「咽津」、「按摩」等準備運、動。「叩齒」就是運、動上下顎,使上下牙齒相叩,至少三十六下。這「叩齒」運、動在道教又稱為「鳴天鼓」,不但是強筋固齒的養生運、動,還有「集神」的功能,高功法師在行法之前,這是必要的準備動作。「咽津」就是通過舌頭在口腔里上下左右的攪拌後,使口腔內產生大量的津液,這時仰起頭,將津液一口吞下,反覆九次。「按摩」主要是臉部的按摩,將兩手搓至微熱,在臉上來回按摩三十六下,這些都是道教重要的養生方法。做這些功夫的時候都不能快,這樣既能得養生健體之功,又能使我們的心情得以放鬆,排除雜念。然後就可以燒香拜神了。
道教燒香有兩種,家中一般以線香為多,少數會燒檀香,下面分別介紹一下。燒線香,我們只需三枝就行了,三枝稱為一炷。點香時,心中默念「常焚心香,得大清靜」,點燃後,雙手抱拳持香,站在拜墊前,躬身三揖,初次時默念「爐焚真香,百拜上請」,再次時默念所供奉祖師的聖號,例如「三清道祖四御高真」,三次時默念「仗此真香,虔誠、供養」。三揖後,雙手持香,先邁右腳,從拜墊右側走至香案前,依次上香。上香時,香先交到右手上,左手用大指和中指取出一枝,餘三指自然伸直「這手訣在道教內稱為「白鶴訣」,又名「止鶴訣」,凡上香,都用此訣,有「仙鶴銜香入爐」之意」,將這第一枝香,插到香爐正中,默念「道由心學,心假香傳」。接著取第二枝插到第一枝香的左側,「注意:這裡所說的左右是以祖師面向為準,正好與本人面向的左右相反,也就是說第二枝香其實是在本人的右手一側,下同。」兩香距離不過一寸,默念「香焚玉爐,心存帝前」。再取第三枝香插到第一枝香的右側,相距不過一寸,默念「真靈下盼,仙旆臨軒」。三枝香必須平直端正,相距一致,切不可東倒西歪。三香上畢,雙手抱拳,躬身一禮,默念「弟子關告,逕達九天」。右轉身也是先邁右腳,繞拜墊回到拜墊前,準備嗑頭。這是燒線香的禮節,下面再介紹一下燒檀香的禮節。
燒檀香要在香爐兩側各放一個小香盤,左邊一個放檀香粉,右邊一個放檀香木(這左右同樣是對祖師面向說的),檀香木要切成長不過一寸的小棒狀。上香之前,我們要拿個小香勺,在香爐中間挖一小坑,填入香粉,點燃一小段線香,放在香粉當中,那一點香焰自然會引燃香粉的。準備好後,站在拜墊前,抱拳一躬,先邁右腳,繞拜墊行至香案前。左手白鶴訣從放香木的香盤裡拈起一根,左手捏住香的一頭,右手也是白鶴訣捏住香的另一頭,雙手舉香至眉心前。你看好多神像在額頭上還有一隻眼睛,其實這眼人人都有,稱為「天目」,只不過普通人沒經過修鍊,還沒打開而已,經過一定的修鍊,這隻眼睛也能看到東西,而且比肉眼的雙目看到更多的東西,這就叫做「開天目」,這裡我們就要用一用這隻「天目」了。當雙手舉香至眉前時,雙目微閉,運、用我們的「天目」在香上書一「心」字,然後左手還是白鶴訣將香插入剛才已點燃的香粉中央。第二次拈香,這時手訣改為行鶴訣,即左手大指和無名指拈香,餘三指自然伸直,右手也一樣,雙手舉香至眉,天目書一「誠、」字,然後左手變回白鶴訣將香插入第一根香的左側。第三次拈香,手訣又改為飛鶴訣,即大指與食指拈香,餘三指自然伸直,雙手舉香至眉,天目書一「信」字,然後左手變回白鶴訣將香插入第一根香的右側。三香上畢,抱拳一躬,轉身回到拜墊前,準備行禮叩頭。
剛才有好幾個地方都提到「抱拳」,大家注意了,道教行禮是按中華傳統禮儀行抱拳禮的,「合什」那是佛教行的印度禮儀,每一個道教徒都要切記,以免貽笑大方。抱拳,我們一般左手在外,而右手右內,道教認為平日里做很多事情都會用右手,所以相對來講左手較為潔凈一些,故又稱左手為「善手」,左手在外就有「揚善隱惡」之意。(凡上香我們均用左手也是此意。)
道教叩頭的禮節是這樣的:站在拜墊前,雙腳八字形站開,腳跟相距約一拳頭寬。此時身體站直,自然放鬆,舌頂上顎,接著腰稍向前躬,雙手就在下丹田的前方抱拳,慢慢直起腰來,抱拳的雙手隨之由下至上、由外向里劃一弧形舉至鼻前,高不過眉,身子站直了,雙手也正好舉至鼻前。輕輕吸氣,意想氣入鼻後,延著任脈一路往下丹田走,身體也順勢下拜到拜墊上去,下去後,手掌交叉,左上右下十字形置於拜墊前方,腰桿挺直(腰不要彎拱,更不能臀部高過頭),額頭叩到左手手背上,連續輕點三下,代表三叩首。跪下去時,男眾、可以把雙腿分開,成八字狀,這有個說法:腿成八字,手成十字,頭頸背腰成一字,這是老君「八十一化」的象徵。(女眾、下跪雙腿則不分,所謂「男子跪下一大片,女子跪下一條線」。)跪下叩首之時,心中默禱、「願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此時不要急著起來,意想氣下至丹田之後,再往下走,經會陰後到達尾閭,此時再慢慢由雙腳用力,站起身來,雙手同樣到丹田處抱拳,隨著腰慢慢挺直,舉手至鼻前,在這個過程當中,要引氣從尾閭延著督脈隨著身體的上昇而一直上行至頭頂的泥丸。接著就重復剛才的動作,再拜兩次,是為「三跪九叩」,第二次時默禱、「願現存眷屬增延福壽,過去宗親早得超昇」,第三次默禱、「願修真有份進道無魔」。(默禱、之詞可以根據各人的需要而定,這裡只例舉通用之詞。)最後一次起來站定後,再躬身一拜,雙手自鼻前劃一弧形垂至下丹田,同時導氣順任脈下歸丹田,再直起身來,雙手抱拳在胸前微微致意,即完成了這個叩頭的儀式。在整個過程當中,動作一定要慢,心更不能急,要做到全身放鬆,呼吸要做到「深細勻長」,最好下跪一次只呼吸一次,即下跪時吸氣,等起身的過程再慢慢將氣呼出,當然剛開始時並不容易做到,但只要堅持下去,就不難做到了。(聲明一下:道教由於流派眾、多,各有法門,所以有些禮節並不完全一樣,以上僅就筆者所學公佈於眾,以供居士們參考。)
你看道教徒叩一個頭是不是並不簡單呢!這不單是敬神的禮儀,更是一套修鍊的功法,日復一日的堅持鍛煉,其「內感外應」之功確實不小。現代人每天難得擠出一點時間來打坐煉功,其實每天早上這樣做一做,也會達到理想的功效的。順便說一下,道教有「戊不朝真」的禁忌,也就是說,每遇天幹上逢「戊」的這一天,就不燒香拜神了,十天逢一戊,所以每十天就有一天可以休息一下了。
推薦閱讀:
※[考試]格律詩講座(二)※講座總結|如何應對職場人士的頸肩疼痛!※田蘊章書法講座每日一題每日一字365集(001※周易知識講座(4)
TAG:講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