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安詞的魅力 才女李清照的理想歸屬

發布時間: 2010-1-28 09:20:09 被閱覽數: 87 次 來源: 深圳特區報文字 〖大中小 〗 )焚香、啟卷。每次翻開易安詞,總有一種難解的情愫撲面而來。易安少女詞作,有三分俏皮七分才氣,靈動又寧靜,讀之總有一種恨不能攜手同游之感。記得兒時背誦的第一首宋詞,是《聲聲慢》,就是易安的。後來明白了易安的身世,深深地被她打動。一個天資才女,若是沒有戰亂,或許在家日日焚香作詞,抑或相夫教子,做個自由自在的相國家的兒媳,平平安安過一生豈不更好?顛沛流離,國破家亡,被自己的親弟弟改嫁給一個人面獸心的中山狼,任憑誰都無法忍受吧?那句「女子無才便是德」真真讓她一口惡血堵在胸口,半晌說不出話來。女子在那個年代有才,總會身世顛沛起伏。所謂「國家不幸詩家幸」,可若是詩家也不幸呢?易安歷經國破家亡,看盡了國破山河在的悲戚,詞風大有改變,較之少年時更顯沉穩,言語之間有了更多的無奈,充斥著故地重遊卻「去年人不見,淚濕春衫袖」的無處排遣的情懷。試想,年少時「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行鷗鷺。」(《如夢令》);等到中年時就成了「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如夢令》)心態的落差,加上身邊環境的變換,即使身邊還有當年的不少友人相伴,即使憑藉自己相國公子遺孀的身份,結交上層社會並非難事,可是心已經累了,哪裡還能夠經受得起這樣的勞頓?對於李清照這樣的才女,什麼才是理想的歸屬呢?她曾擁有一個與自己志同道合的夫君,才華橫溢,二人的故事曾在文壇傳為佳話。那麼,尋一個僻靜的場所,與先賢司馬遷、杜甫、李白一樣悄悄離開人世,找尋已逝多年的趙明誠,她會選擇這條路嗎?或許李清照與趙明誠二人起初也是想效仿卓文君與司馬相如當壚賣酒吧,只是相國家無論如何也不會讓公子與少夫人去做這種拋頭露面的事。何況,趙明誠傾心政治,那時也並沒有司馬相如那樣的俠氣,面對明媒正娶的李清照,若說當壚賣酒,多少有些天方夜譚。只是易安心中恐怕更多的是嚮往那種自由。當一個女子渴望一種自由的時候,是會用近乎瘋狂的姿態去完成的。不知道這是女性心態的使然,還是心境相仿的同感,只知道離了夢想中的某一種自由,人存在的價值就已經被削弱了。易安最終得到了那種自由,卻一個人孤寂終老,可是隱身山林終究比沉迷於俗世要好。近來常迷醉於江南的雪景中,總是幻想出無數幅雪裡水鄉的美景,更幻想自己立在蘇州橋頭,無視雪花落在肩上,只知道望著眼前迷離世界。不知為什麼,想到這景象時我腦海里蹦出來的是易安的「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一剪梅》)一直以來都對易安有一種沒來由的羨慕,不是她的家世,也不僅僅是她的才學,而是羨慕她能夠在那樣的一個環境里,經歷了一個歡樂的時光,更是在這樣的世界裡能夠綻放出絢麗的光彩。即使「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納蘭容若《浣溪沙》),也是值得的。作者:陳晨
推薦閱讀:

賞析李清照的《怨王孫》
李清照。蝶戀花 上巳召親族
詩詞:再婚不慎嫁匪人的宋代女詞人李清照,讀詞懂易安居士
淺談李清照《醉花陰》——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TAG:魅力 | 理想 | 李清照 | 才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