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方常用中藥選介---養血類
膏方為治療慢性病虛症和虛實夾雜症的最佳劑型,所以制訂膏方當以辨證論治為原則,選方用藥也頗為靈活,但也並非毫無規律可循。如補氣常用人蔘、党參、黃芪;養血常用當歸、阿膠、首烏;益陰常用沙參、麥冬、女貞子;壯陽常用鹿茸、淫羊藿、巴戟天;活血常用丹參、赤芍、桃仁;行氣常用柴胡、木香、枳殼;運脾常用蒼朮、白朮、陳皮等。此外,膏方之要,尚在於其形,若盲目追求質輕氣薄之品,只恐難以成膏,故而對於質潤、滋膩、膠質之品當有所任用。本章介紹膏方中常用的中藥和膠劑,供製訂膏方時參考。
當歸性味甘辛溫。
歸經入心、肝、脾三經。
功效補血活血,潤燥滑腸。
主治月經不調,痛經崩漏,痹症,跌仆損傷,癰疽及血虛便秘等症。歸頭能止血,身能養血,尾能行血,全用和血。
文獻摘錄《本草別錄》曰:當歸溫中止痛,除客血內塞,中風痙,汗不出,濕痹,中惡客氣,虛冷,補五臟,生肌肉。
按語 當歸為血病聖葯。脈者血之府,諸血皆歸於心,凡通脈者必選補心益血。此物兼攻補之性,補能養血生精、安神益志,凡虛損不足之病無所不宜。而攻則能破血祛瘀、通利積聚,凡有形停滯之疾皆可療之
白芍性味苦酸微寒。
歸經入肝、脾、肺三經。
功效柔肝止痛、養血斂陰、利小便。
主治腹痛瀉痢,腰脅酸痛,月經不調,崩漏帶下,四肢攣急,自汗,小便不利等症。
文獻摘錄《神農本草經》曰:芍藥氣味苦平,主邪氣腹痛,除血痹,破堅積,治寒熱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氣。
按語血痹為病則身發寒熱,堅積為病則疝瘕腹痛,芍藥能調血中之氣。臨床應用養陰益氣、柔肝舒脾多用白芍,行血破滯、散結療毒多用赤芍。
地黃性味甘苦寒。
歸經入心、肝、腎、小腸四經。
功效乾地黃:滋陰養血。鮮生地:清熱涼血。
主治乾地黃:治血虛發熱,吐血,衄血,血崩,月經不調,胎動不安等症。鮮生地:溫病熱入營血,壯熱神昏,吐衄斑疹等症。
文獻摘錄《神農本草經》曰:地黃氣味甘寒,主傷中,逐血痹,填骨髓,長肌肉,作湯除寒熱積聚,除痹,療折跌絕筋。生者尤良。
按語鮮地黃味甘液滋,質量重而氣清,長於清火涼血。生地黃滋陰清血,功能勝於鮮品,且不寒不膩,為陰虛血虧平補之要葯。熟地黃系生地蒸制而成,氣重味厚,一變補血滋陰為益腎填精,所謂「精不足者,補之以味」,熟地是為首推。
何首烏性味苦甘澀溫。
歸經入肝、腎二經。
功效補肝腎,斂精氣,壯筋骨,養血氣。烏鬚髮。
主治遺精帶下,腰膝酸疼,痔瘺,陰虛久瘧等症。
文獻摘錄《開寶本草》曰:何首烏氣味苦溫,主瘰癧、消癰腫、療頭面風瘡,治五痔、止心痛、益血氣、黑髭發、悅顏色。久服長筋骨、益精髓。
按語本品補陰而滯不寒,強陽而不燥不熱,察天地中和之氣性,所以為養老調補之良藥,夜觀其藤蔓相交,有陰陽和合之象,藤名夜交藤,故用治失眠及陰陽交虧之質頗益,藥理研究還證實首烏能降低血脂,能緩解動脈硬化的形成。
龍眼肉性味甘平。
歸經入心、脾二經。
功效補心脾,養血安神益智。
主治血虛健忘,怔忡,驚悸失眠等症。
文獻摘錄《神農本草經》曰:龍眼肉味甘平,主五臟邪氣,安志,厭食,久服強魂魄,聰明。
按語本品味甘體潤,色紫類血,既補脾胃之氣,又滋心血不充。凡健忘怔忡,能安神而熟寐,一切思慮過勞傷心脾及血不歸經者均可療之。
五味中醫 急性扁桃體炎效方:銀翹利咽湯
小程序
本文摘自《實用膏方》(上海科學普及出版社,顏乾麟、邢斌編著)。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
經典為基,臨床為本
醫路漫漫,初心不忘
堅持雖難,諸君為伴
推薦閱讀:
※中藥紅木香的作用
※五行學說的應用(中醫基礎理論中藥師輔導精華)
※好的中藥湯劑還要服得好
※補陽的中藥有哪些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苦杏仁
TAG:中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