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 如何讓患者「愛」上你?
醫生 如何讓患者「愛」上你?
在醫學中,很多時候僅僅需要技術是不夠的,患者作為一個被照顧的個體,常常需要得到很多人文關懷。在醫生培養過程中,一直是重技術、輕人文。所以,醫生面對病人時只會想:什麼病?怎麼診斷?怎麼治療?最後得出準確診斷並消滅疾病這樣一個結果。但是很多時候僅僅這樣做是不夠的,病人作為一個被照顧的個體,常常需要得到更多人文關懷。
8月26日下午,有網友微博爆料,湖南永州某醫院住院樓一位男性老人突然吐血,急診科值班醫師卻提出先打電話給120,沒有前往救治,後老人搶救無效死亡。當地衛生部門8月28日通報稱,當事急診科醫生嚴重瀆職,被處罰暫停醫療執業活動一年。此次事件嚴重體現了醫生人文道德的缺失,救人是本能,何況是醫生。
醫生培養人文精神的重要性
據統計顯示,醫生對疾病的診療,基於病因學治療的只有20%,40%是安慰劑治療,也就是很多時候並沒有把病完全清除,但是患者很滿意治療結果。患者就診,不僅是對於疾病的診治,還有面對疾病的心理也需要關注,醫生應該開出技術和情感兩方面「藥方」。
然而,醫學人文缺乏、醫患矛盾突出已成醫療行業「熱病」,給醫生執業帶來了很大衝擊。造成醫患矛盾的原因,包括經濟、社會、心理等各方面綜合因素,但人文缺位、醫患溝通不良是主要成因。
關注人文素養,緩解醫患關係,就要了解患者的心態,總結大概7點患者容易出現的心態:
1、負性情緒的積累。患者就診心切,怕耽誤病情又想早點解脫疾病的痛苦,到醫院後,很多診療環節的疊加造成情緒積累和爆發。
2、環境問題。醫院的環境醫生很熟悉,也很喜歡,但患者不是這樣,很多患者到醫院後就有一種壓抑感,包括醫院的建築風格、標識、氣味等都可能造成心理壓力。
3、就醫「消費」心理及經濟補償訴求。患者看病要付錢,感覺是在醫院消費,一旦消費數量超出了期望或是認為沒有達到期望的價值,就會產生不滿和經濟補償的心理訴求。
4、很多患者有慢性病,本身就有一些身體不適,更容易引起心理的不愉快。
5、情緒宣洩的需要。一些不好的醫療結果發生後,很多時候患者或者家屬能夠理解「錯不在醫生」,但壓抑的情緒無處宣洩,醫生就成了「炮灰」。此外,家屬還可能渲染和誇張情緒。
6、對醫學和疾病認識不足。醫學有局限,但患方並不接受這種局限以及不確定性。
7、社會瀰漫著對醫療行業的偏見和對醫務人員行為的不信任。自媒體對醫鬧、醫患糾紛過度報道,造成社會的負面情緒。
這些因素也表明,醫療行為是複雜的,醫生職業是充滿挑戰的。醫生除了理解、尊重,還需要正確認識醫學專業,在醫師培養體系中,加強人文教學。
如何提升醫生的人文素養?
首先,醫生應該明白醫患關係中,患方處於弱勢地位。從診療行為來看,患者的求醫行為說明他們是依賴角色;從醫療收費行為來看,醫院、醫生是主動方,患者處於被動地位。其次,要充分了解和關注患者的心理狀態。患者對醫生是充滿信任的,患者將自己的生命託付給醫生,醫生就要擔起這份重擔,充分理解患者對疾病的恐慌與焦慮,給予相應的安慰。
醫之為道,非精不能明其理,非博不能致其得。醫者,肩負的是「上以療君親之疾,下以救貧賤之惡」之重任,銘記的是「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之殷囑,履行的是「懸壺濟世,救死扶傷」之道義。「大醫精誠」是每一位醫者都應該自覺遵守的行為準則。而「技」之與「德」,應以「德」居首位。以德養性,以德修身,德藝雙馨,然後才可成為拯救百姓於疾苦之大醫。這方為生命之溫度,醫者之追求,時代之呼喚,百姓之希望。
(環球醫學編輯:張帆 )
推薦閱讀:
※我的患者用手機拍下病史後……
※糖尿病患者應該如何選吃水guo
※高血壓患者,你吃對了嗎?
※冠心病患者運動處方如何開?最新共識來相助!
※如果有一個醫療APP,你希望這個APP給你提供什麼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