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五勞七傷」正在掏空你的身體!
五勞是指心、肝、脾、肺、腎五臟勞損,七傷是指喜、怒、悲、憂、恐、驚、思七情傷害。
人們經常用「五勞七傷」來形容人身體虛弱多病。
其實,「五勞七傷」包含著豐富的內容,其形成因素也包含著多個方面。
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五勞七傷」實際上是經常被人忽略的,所以才會「積勞成疾」。小處著手,注意日常細節,生活就會更健康,更快樂。
|五 勞|
▼
五勞,指人因為勞逸不當,氣、血、筋骨活動失調而引起的五類勞損。
《素問·宣明五氣篇》說:「久視傷血,久卧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是謂五勞所傷。」
有時也指肝勞、心勞、脾勞、肺勞、腎勞等五種疲勞,它們都是指由於過度勞身與勞心所產生的種種疲勞狀態。
1、久視傷血
不論是兒童、老人還是青壯年,長時間地閱讀、玩電腦、看電視等,或者長時間得不到睡眠,
都會導致視力疲勞,傷血耗氣,產生臉色蒼白、頭暈目眩、眼睛乾澀等症,經常如此,就會導致近視,或者是其他眼疾。
眼睛必須有血液供應才能看清東西。
眼睛的損害並不單純是眼睛有病,它還反映人體內部血分受到損害。
所以,閱讀、玩電腦、看電視等一個多小時之後,應該休息片刻,或者走動,或者舉目遠眺,或者是做眼部保健操,以促進血液循環。
2、久卧傷氣
人有事沒事總是躺著,特別是吃完飯後就躺下來,就會使得經脈難以流通,氣血凝滯不行。
不僅肢體筋肉之氣漸趨衰弱,而且還會傷及五臟六腑,引起一些氣血不足的表現,如精神萎靡,疲倦無力,食欲不振,心悸氣短等癥狀。
所以,睡眠應當適可而止,有規律,有節制,順應「春夏夜卧早起,秋季晚卧早起,冬季早卧晚起」的規律。
3、久坐傷肉
道醫認為,脾胃主管人的肌肉、四肢。
久坐會導致脾氣不健康,胃功能減退,從而使得氣血不足,導致人體皮肉失去滋養,使肌肉鬆弛,四肢疲倦無力。
久坐不動,血液流通會受阻,使人容易患慢性胃炎、消化道潰瘍、冠心病、腰肌勞損、痔瘡等疾病。
因此,坐一段時間之後,應當站立或者活動一會兒,可促進軀體內的新陳代謝和生長發育,相應地疏通經絡,調劑平衡,減少疲乏,清醒大腦,保護身體健康。
4、久立傷骨
久坐不好,久立也不好。久立會影響氣血的運行,使部分組織和細胞的營養失調,出現氣滯血凝,導致某些骨骼關節發育畸形或活動障礙。
久立不走,下肢靜脈血液迴流不暢,便會引起腰痛、腿軟、足麻。
另外,長久站立,容易發生下肢靜脈曲張或導致某些骨骼關節發育畸形和活動障礙。
因此,久立之後,也要坐著或者躺著休息一下,才能讓周身氣血正常運行,調節神經功能,保持身心的健康。
5、久行傷筋
適當地走動或散步,可以使全身關節筋骨得到適度的運動,能促進新陳代謝,提高肌體免疫力。
但行走的時間長了,就容易使肢體,特別是下肢關節周圍的韌帶、肌肉等筋鍵組織受到扭傷或勞損,這也就是為何人走路多了會酸痛、疲乏的原因。
所以,走路也要注意休息,走一會兒休息一下。
|七 傷|
▼
大飽傷脾,大怒氣逆傷肝,強力舉重久坐濕地傷腎,行寒飲冷傷肺,憂愁思慮傷心,風雨寒暑傷形,恐懼不解傷志。
可以看出,視、卧、坐、立、行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活動,這些活動對人的影響也最大,互相之間也可以相互影響,互為協調。
所以,每個人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都要注意,不論是勞身還是勞心都要有節制,不可過度。
要注意勞逸結合,調節神經和身心,這樣才是正確的養生之道。
道醫裡面有五勞七傷之稱,五勞在《素問·宣明五氣篇》中描述為「久視傷血,久卧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
視、卧、坐、立、行這五種基本的起居動作,都不可過度,久視、久卧、久坐、久立、久行都會傷人。
建議生病的人多多鍛煉,但有些病人就把握不好這個度,鍛煉過頭了,反而傷了身體。
有些病人打太極拳,原本是個很好的鍛煉方式,但蹲久了,站長了,久容易傷骨,出現骨質增生,網上經常有這樣的報道,其實這不是打太極拳的問題,而是一個度的問題。
睡覺是一種享受,但睡過頭了,就不是享受,反倒是受罪了,傷身體了。
上班族大多都深有體會,平常每天正常上下班,感覺還好,遇到周末,早上睡到十一二點才起床,人越睡越沒勁,睡得渾身發軟,這就是久卧傷氣,睡得過久,氣虛了。
僅僅只是周末睡覺就如此,如果每天睡覺如此會咋樣呢?
有一些病人,在沒有退休前,每天正常工作,正常起居,有規律的作息時間。
但退休之後無所事事,養成睡懶床的習慣,每天睡到十點多起床,這樣堅持一段時間後,身體會越來越虛弱,體質越來越差,反而沒有上班時健康。
這其中的關鍵問題,還是一個度的問題,睡多了,休息過度了,體質不僅得不到增強,反而越來越差。
特別是對「氣虛」的患者,每天晚上不要睡得太晚,熬夜傷陰又傷陽,早上不要起的太晚,久卧傷氣。
肺主氣,久卧傷氣,傷的不僅僅是氣,還有肺。
教師的工作特點是站的時間多,站多了也傷身體。在教師這個群體中,腰椎間盤突出或膝關節骨質增生的患者比比皆是。
腎主骨,久立傷骨,不僅僅傷的是骨,傷的本質上來講,還是腎,所以長期站立工作的人,就很容易出現腎虧。
人體五髒的精氣皆上注於目,但與目關係最密的物質是血,目得血則視。
而目為肝之所開竅,肝脈系目,肝藏血,肝血滋養人的眼睛。
用眼過久,首先會耗肝血,肝所藏之血被耗,則人體的血也會被消耗。
日常生活中,許多人不愛惜眼睛,長時間看書熬夜,上網或迷戀於電視,以致出現雙目乾澀、視力急劇下降。
因此,這樣的患者平時應該注意適度用眼,看一段時間的書後,要外出遠眺,或做眼保健操,老年人看書報或電視、電影等也應以1-2小時為宜,持續時間不宜過久。
對於貧血的病人,用眼上更加應該注意把握好這個度,這個度把握不好,最終傷的不僅僅是眼睛,而是人體的陰血,乃至整個身體……
除了久視、久卧、久坐、久立、久行傷人之外,還有:
1、大飽傷脾;
2、大怒傷肝;
3、強力舉重,久坐濕地傷腎;
4、形寒、冷飲傷肺;
5、憂愁思慮傷心;
6、風雨寒暑傷形;
7、大恐、不節傷志。
古人將這些總結為「五勞七傷」。
可以看出,視、卧、坐、立、行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活動,這些活動對人的影響也最大,互相之間也可以相互影響。
所以,每個人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都要注意,不論是勞身還是勞心都要有節制,不可過度,要注意勞逸結合,調節神經和身心,這樣才是正確的養生之道
關於「度」的問題,不僅僅是五勞七傷的問題,任何事情都有度的問題,太過與不及,都達不到理想的結果。
生活中通常我們會注意到不及的壞處,而往往忘記了過猶不及的道理。
縱觀道教一千八百多年的發展史,其傳道、弘道主要以師授徒受的模式進行的。其教育方式不外二個層面,一個是宮觀式教育,一個是院校教育。現勾陳其概況,以管窺其流變。
一、注重自我,口口相傳。
道教素重經誥宣教,其教育活動多在宮觀內部,且主要為個體間進行,這種方式是相伴道教發展之始終的。它主要是師父或先生對徒弟在修持過程中所遇的「玄關」給予「秘訣」式的指點,而非道教啟蒙式抑或系統化的教育;是徒弟為證道登真而尋師求學的過程,而非被動受教的注入式教育;是個體向個體的求道,而非個體向群體的傳道。如全真派道士在初次登壇誦經做道場之前,無論其是否已會誦唱,都必須要由經師先為其指點誦唱經文時的要旨,稱之為「過經」。道教教育的這種方式的形成是與其教理教義要求密切相關的。
如果說傳統的道教亦間有個體向集體的宮觀式教育的話,當是全真派的「傳戒」及正一派的「授籙」兩大宗教儀典。前者是道教全真十方叢林宮觀的一代律師向受戒弟子傳授「三壇大戒」,講授重要道經及修持方法,以使道徒名入「登真錄」,通過持戒勤修,臻於性善之境,位於仙真之列。這種方式肇始於元代邱長春真人,定製於清代王常月方丈之三壇。建國後曾於1989年和1995年兩度傳戒,其傳戒律師及協助傳戒的大師為各名山宮觀遴選推舉道德兼備、頗有聲望者擔任,受戒者為各名山宮觀舉薦的誠心向道的道徒。傳者為師,受者為生。需要指出的是,在這種個體面向集體的教育形式中,仍較注重個體間教育,傳戒律師要對戒子中獲得「天」、「地」稱號者單獨傳授秘法。全真派以「傳戒」來達到教育道眾約束自我之目的。「授籙」是正一派法師向「籙生」傳授法籙,講授經典的宗教儀式。道教認為,正一派道士只有經過授籙奏職,授予神職,才能具有「法師」之法統。這種儀式,其授籙之法師即為教師,籙生即為學生。它發端於東漢張道陵創教之時,後經歷代天師發展完備。建國後曾於1991年和1995年在江西龍虎山天師府兩度舉行授籙儀典,以此來健全正一派的教戒,培養道教的法籙傳人,滿足正一道士「度己度人」的信仰願望。
宮觀教育的另外一種形式便是齋醮科儀。道教以「濟世度人」為立教宗旨之一,以齋醮儀式為其宣教揚道、教化信眾、普渡眾生的重要方式。這種儀式原本只是道士舉行誦經拜懺,隨著信教群眾願望之強烈,便形成了現在的吸收信眾參加的儀式。這樣,其教育對象由道士擴大到信眾,從而實現了道教與社會的直接聯繫併產生影響,它通過高功、經師誦唱不同的經文,舉行不同的科儀,祈求上天,通達神靈:或祈求賜福,以滿足人之善願;或消災解厄,以慰藉人之心靈傷痛;或超度亡靈,以寄託對故者之追思。從目前看,這種宗教活動主要是定期在宮觀內舉行,信眾自願參加,也有一些散居正一派道士應信眾要求擇日上門誦經。1993年9月在北京白雲觀曾舉行了「祈禱國家昌盛,人民幸福」的「羅天大醮」。道教通過這種特殊的教育活動,既滿足了信眾的信願,又勸導教育信眾敬畏神靈,愛惜生靈,慈悲待人,守身愛命,從而實現其「濟世度人」的宗旨。道教也正是通過由傳統上主要是道士參加的為慶賀祖師聖誕、祈禱國泰民安、消災賜福的宗教儀式發展到吸收信眾參加或專門為信眾舉辦的滿足各種善願的儀式,加強了與社會聯繫,擴大了教化對象,宣傳了教義思想,以其宗教道德豐富了社會道德的內涵。
二、適應發展,革新除弊。
道教在其歷史發展的長河中,其教派由一而多,教規由簡到繁,教義由淺及深,無不打上時代的烙印,體現時代的特徵,反映時代的要求。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後,古老的道教又煥發青春,信者日眾,廟宇漸多。然而,因十年之中輟,長於教務管理者缺乏,精於道學研究者更少,傳統教育方式已不能適應開展道教事業的需要。於是,古老的道教開始借鑒社會辦學的模式,走興辦院校教育的育才之道。舉辦了道教知識專修班和進修班,並於1990年5月誕生了中國道教歷史上的第一所最高學府─中國道教學院。學院的宗旨是:「在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領導下,堅持愛國愛教的原則,根據國家憲法及道教教理教義進行教育。」目的與任務是:「培養愛國愛教的,具有較高道教知識修養並有志於為道教事業服務的青年道教徒,繼承和發揚道教優良傳統,弘揚道教文化。」學制二至四年,分進修班和專修班。不論正一、全真,亦無論乾道、坤道,只要符合招生條件,均可報名,擇優錄取。這種採取課堂講授的教學方式,就使得教育由過去的分散變為集中,隨意變為自覺,個體行為變為集體行為;既擴大了教育面,又提高了教育質量;同時彌補了傳統的口口相授的教育方式的不足。這種新的教育方式既是時代的要求,又是道教自身發展之需要。目前,除了中國道教學院培養高中級人才之外,一些地方也先後開辦了道教院校培養初級人才,如上海道學院、四川青城山道教學校,廣東省道協及黃龍觀舉辦的培訓班等。這樣,在道教內部宮觀式教育和院校教育雙軌並存:宮觀式教育強調個體自我發展,個人根據其興趣選修科目擇師而習,或養生、或經典、或科儀、或方術;學院式教育強調個體全面發展、系統學習,既有宗教知識傳授,也有文化知識、宗教政策、法律常識的學習;一個是專才式的自我教育,一個是通才式的課堂教育。二者相互補充、相互促進。
三、不拘一格,能者為師。
如前所言,道教傳統的教育方式在宮觀內進行,道士無論拜度師入道,或拜先生學道,既需時日,更重道緣。若是有道學的高道感到與求學者緣份不夠,只是送與些鼓勵安慰之語,或自以道德淺薄、不足為師相辭,實不傳半句真言。於是,一方面一些年輕道徒苦於求道無師,一方面一些有道之士嘆息後學無幾。這樣,既不利於道教理論的傳播、創新、發展,也不利於道脈相繼。學院式的教育方式的出現,在選拔學員方面,採取地方推薦與考試相結合的方法,不但考查學員的知識基礎,還頗重考查學員的信仰與品德修行,實際上繼承了道教素重「緣份」的傳統。以使有道之士走出宮觀清靜之地,步入學院,走向講台傳法講道。學院在聘用教師方面,堅持「不拘一格,能者為師」,只要在道教文化的學術與研究方面有一定造詣,不分地區與派別,無論年長與年少,教內與教外,凡具足正信或尊重道教者,皆禮聘為教師。這種打破門戶之見和論資排輩陋習的方式:於學員,可使廣采眾家之長,儘快走上研習道教文化的階梯;於教師,可通過傳道解惑,同道間相互論道,進一步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因此,就能極大地促進道教人才的成長,加快道教人才的培養,為一代信仰虔誠、學有專長的道教英才脫穎而出奠定堅實的基礎。
目前,中國道教學院的宗教課教師皆為道教人士擔任,其中有道教學院自己培養的畢業生,亦有禮聘地方道觀的有道教學識的道長。學院要求他們要道風嚴謹,以行「不言之教」,「學為人師,身為人范」,在道風道貌上影響教育學員;同時,這些教師還要與學員一起過宗教生活,與學員一起吃齋。營造了師生相近、平等之氣氛,既打破了傳統的宗教觀念,又實踐了道教「道法自然」、追求個性自由、人格平等的教育思想。學院的文化課教師大都聘請社會學者擔任,學院要求他們要尊重學員的宗教信仰,不涉及有神與無神的辨析,以傳授文化知識為目的。這就保證了學院的辦學特色,體現了「學修並進」的辦學原則。
四、融合社會,兼而習之。
道教傳統上頗為重視經典的研習,齋醮科儀的傳授,性命的修鍊。學院式的教育方式,在內容上除了把過去秘傳的齋醮儀式、經典、養生等轉化為公開教學外,還比較注重道教知識系統化、理論化。比如專修班課程設置,為使學員對道教有一個全面的認識,開設了道教歷史、道教神仙;為適應宮觀廟務活動日益繁忙、對外交往日益繁多的需要,開設了宮觀管理、導遊、財會等;為提高學員的文化基礎,開設了語文、史地;為適應道教與海外交流,開設英語;為使學員做為一個公民應有法律意識和公民意識,開設了法律和時事政策等。進修班為專修班的提高班,在課程設置的深度和廣度有所變化,重在培養學員的學術研究能力。由此不難看出,學習內容的「兼而習之」,可以逐步使道教走出相對封閉狀態,適應社會的發展。學員通過多學科的綜合學習,不但成為管理宮觀、教會的骨幹力量,還可成為道教學術文化的研究者和優良傳統的繼承者弘揚者。
五、通專結合,學制靈活。
道教文化博大精深,弘揚道教,既需要通曉道教文化知識之通才,也需要對道教文化的某一方面擅長的專才。道教傳統的宮觀式教育,主要是專才式的自我教育過程,而學院式的教育,立足道教的時代需要,實行有計劃、有目的的通才教育。而根據地方宮觀的要求和道教事業開展的需要,學院也舉辦短期培訓班,進行專才教育。如經懺科儀高功班、地方道協(宮觀)負責人讀書班。地方道協組織或宮觀,根據當地開展教務的需要,舉辦的道教學校或培訓班,大多是專才式教育:或專於宮觀管理,或專於齋醮儀式,或專於道教養生,或專於道教知識的普及。
這種相對固定又頗具靈活的學制,既滿足了當前道教事業的開展對專門人才的需要,又保證了長遠發展道教事業對人才的需求。二種辦學模式相互促進、相互協調,既借鑒了社會上普通教育的辦學模式,又獨具自己的特色,是切實可行的。經過十幾年的教學實踐,中國道教學院包括其前身道教知識專修班,已為全國道教界培養了一大批骨幹力量,許多畢業生走上了教會和宮觀的重要領導崗位,一些畢業生還被選為各級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一些畢業生已在道教理論研究和道教教學崗位上發揮著重大作用。這充分說明,經過教育和培養,他們在高舉「愛國愛教、團結進步」的旗幟上,在自覺走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道路上,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總之,學院式的教育,從師資的優越、學習內容的豐富、培養目標的明確、培養方式的靈活,為培養造就一代高道提供了保證,道教要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這一時代主題又為學院的培養目標提出了進一步的發展方向,即要在原有辦學經驗的基礎上,制訂道教人才培養計劃,不斷地培養愛國愛教的、自覺走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道路的教務與管理、研究人才。
碑文是一種文化,可以說是一種獨特的文化載體。碑文記載了某個朝代,某個時期社會興衰變遷的痕迹,隨著多少個歲歲月月,它為後來的人們研究了解那個時代的社會背景提供了確切的證據和事實。崆峒道教碑文也是如此。崆峒位於甘肅省平涼市區正西十一公里處,筆者通過大量碑文的整理,就單從崆峒道教碑文來講,有以下體會:
一、崆峒道教始於黃帝問道於廣成子而享譽海內外,為道家創源之始。至元十七年(1357)《重修崆峒山大什方問道宮碑》曰:
「維昔黃帝軒轅氏立,雖治癒神農,以至道未聞為己憂!知崆峒隱者廣成子真風遠照。於是,齋居三月,而往是之,時黃帝趨下風而前,禮拜稽首問曰:『聞子遠達至道,其要云何?』廣成子曰『善哉問也!夫道者,窈冥昏默,無視無聽,抱神以靜,形將自正。必靜必清,無搖汝精,乃可長生,慎內閉外,多知為敗。守其一,以處其和,故千二百歲吾形未嘗衰焉』。」
這種對道的精闢論述以及對養生理論的重大貢獻,至今在道教史上閃爍著光輝的一頁。該碑還稱崆峒名山乃神仙傳道之奧區,為國祝厘之勝地,有「教源所在」之譽。
二、崆峒道教,在歷史上最悠久,最具代表性。嘉靖二十四年(1545)《三天門鐵索碑記》曰:「昔軒轅訪廣成而殿宇始創矣。」前人稱讚崆峒名山為海內無二之勝地,左關山,右太統,背枕笄頭,面映涇水,具有南方之秀,北方之雄。上自開闢,下及秦漢,隋唐規模已具,元明壯麗輝煌,清世盛況空前。代有興廢,歷歷可考,碑文作證。據碑載:崆峒山上有九宮八台、七峰六院、五洞三崖、二泉四嶺,形勝甲於西隴。目前,崆峒山上的道教建築,源於明代湖北武當山格局,奉祠真武,可與武當媲美。
三、海內崆峒,以平涼為最勝。《重修崆峒山大頂正殿獻殿暨皇城並金裝聖像碑記》引《一統志與圖備》載:「天下崆峒焉,有元鶴出沒其中者真」。而史書記載平涼崆峒常有元鶴出沒,嘗翱翔於此山,恰此山若有如之,崆峒招鶴堂道觀正因此而得名。
四、崆峒歷代高道輩出。唐代八仙之一的鐘離權祖師和伍符等修道崆峒。明代著名高道張三丰曾隱居崆峒五載,其事詳見《重刊張三丰避詔書》及《重建石碑坊功德記碑》,張三丰,明太宗皇帝賜號「通微顯化真人」。為振興崆峒山的高道輩出,如《重修崆峒山大頂金城寶殿碑記碑》、《映雪山人塔志銘碑》、《招鶴堂瑞南師道行碑銘碑》及《守三先生塔志銘》均記載了清朝苗清陽、李信和、李至寶鮮為人知的修道事迹,他們立志道業,潛心內典,學敦大本,並且跋涉募化,苦心經營道觀的奉獻精神,值得後世效法,真可謂「形骸雖去,規模永留。」
五、崆峒名人薈萃。從碑文記載的有:自軒轅訪廣成聲譽遠播以來,秦漢黃老道盛行,秦始皇、漢武帝西遊巡視崆峒,事見《巡視碑》。清朝按察司許可用、汪光緒等撰《崆峒山重修玄帝殿並新建香亭碑記》還有清朝陝甘總督郭堂左親自捐銀壹百兩修建崆峒殿宇,事見《重修崆峒山大頂金城寶殿碑記》,民國寧夏省教育廳廳長劉養鐸親自為八仙庵創修撰文,事見《創修八仙庵記碑》。1981年,蘭州軍區政委肖華登臨崆峒,對崆峒盛景極為稱讚,事見《重修上天梯碑記碑》,肖華留有「清晨登崆峒,結伴凌絕頂」詩句。
明清以降,道教呈衰微之勢,崆峒道教也不例外,尤其在這一時期記載崆峒道教史料的書籍和文字並不多見。然而,崆峒道教碑文卻給我們了研究和考證這一時期崆峒道教宮觀建築規模、高道事迹、道教文物以及當時道教動態提供了依據。同時,還為今後編寫《崆峒道教志》和《地方志》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文史資料。
英國《泰晤士報》文章題:信奉道教的一代(記者簡?希林)
如果讓你說出最能表現你個性的某個生活片段,你會選擇什麼呢? 是錄有加爾都西會素歌(一種宗教歌曲)的激光唱片、幾書架的自助書籍、窗戶上的水晶玻璃、常食綠色蔬菜、出行所用的破車,還是預定諾福克鄉村小屋以便同朋友或家人在那裡過聖誕節的表格?
如果其中的任何一樣是你生活中的一個片段,那麼祝賀你,你完全有資格成為「信奉道教的一代」中的一員。「信奉道教的一代」是對一個新的社會群體最形象的稱呼。在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一代人和六七十年代出生的現被稱作「X一代」的人中,都能找到這個群體的人,但他們的人生觀和發展方向卻同這兩代人中的大部分人截然不同。
道教的著作之一是中國古代哲學家老子的《道德經》,該書被翻成外文的種類僅次於《聖經》。「信奉道教的一代」是以給社會某個群體貼標籤而著稱的西內爾吉諮詢公司最近提出的。該公司說,雖然「信奉道教的一代」在成人人口中僅佔8%,但他們對社會的影響相當深遠。
「信奉道教的一代」大多在45歲以下且受過良好教育。他們一般來自所謂的上層社會,因為他們多是事業成功人士。不過,他們不愛炫耀成功。對名利和金錢沒有興趣,而是非常注重精神生活。他們雖然買得起「寶馬」車,但在他們看來,平民化的「大眾」車就足夠了。他們對顯財露富不屑一顧,更關注內心世界的生活。
現在,一個接一個新的社會群體令媒體不亦樂乎,也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種種色彩,使某些產品的銷售量大增。誰能說當年各種髮帶的熱銷同倫敦上流社會中拘泥於傳統而又衣著時髦的年輕女子無關呢?然而,一段時間過後,這些群體就會一個接一個地銷聲匿跡。能夠對國家、社會及經濟產生深遠影響的群體又有幾個?
但現在有充分的證據表明,「信奉道教的一代」正在引導社會時尚。五花八門的雜誌都在刊登有關「風水」的文章;幾乎所有書店都在出售《心靈平靜指南》一書,而且書架上充斥著指導人們精神生活的書籍;色彩繽紛的畫冊教你如何將自己的房間布置得更有情調;時裝刊物上流行的風格是簡約雅緻。但僅僅這些就能使社會發生大變化嗎?這就是時尚嗎?
英國蘭開斯特管理學院的海倫?伍德呂費―伯頓說,這兩個問題的答案都是肯定的。我們擁有的東西和我們做事的方式傳遞的信息不僅僅表明我們在服裝和房屋裝飾上的品味,更表明了我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海倫對消費者行為的研究表明,人們的購物方式發生明顯變化。「過去人們喜歡在物質方面攀比,但現在人們越來越不關心別人擁有什麼」。社會地位在過去是鑒別高低貴賤的標籤,但現在它逐漸成為人們的隱私。
因此海倫指出,受眾面很大的廣告將日趨減少,商家更注重直銷。因為在商家進行直銷時,顧客會感到自己得到了特別服務。一些商品,如汽車和服裝應該讓顧客有更多的選擇餘地,並能夠按顧客的要求提供個人服務。
現在有些商店的做法代表了這種趨勢,它們的商品擺放得像在家裡一樣,使顧客感到他是受到邀請和保護的,像在家裡一樣。
社會分析家亞歷克斯?麥凱對生育高峰期一代人的某些觀念轉變的過程進行了研究。這代人以前認為他們會永遠年輕,而且能夠擁有一切。但到中年以後,他們發現他們的確擁有了很多,但沒有一樣讓他們感到高興,因為他們沒有時間享受生活。
麥凱說,於是一種觀點逐漸流行起來,即幸福並不來自外界,而是源於內心,應該用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享受你的生活。他說:「他們已經非常清楚:人生面臨的誘惑如此紛繁,不可能在工作、家庭和朋友之間找到平衡點。」
一個專門討論社會問題的名為「抉擇」組織的發起人簡?特尼也面臨類似的問題。
她說:「西方現在或許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富有,然而人們之間的距離卻越來越大,孤獨感日益增強。人們都在拚命地尋找自己的內心世界、自己與他人,以及與環境的一種更深刻的和諧。」
當然,深奧哲學的最大魅力還是在於它已經成為一種時尚。但麥凱說:「雖然人們希望改變,但他們不願放棄任何東西。沒有意識到自我犧牲的必要性。」
然而,也有一些證據表明,人們強烈地希望生活更加平靜,同周圍人相處得更加和諧。可能這種思潮還不太成熟,但已經開始滲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
最引人注目的證據是:英國政府最近宣布,它計劃公布「生活質量晴雨表」,此舉明確指出了公共政策和個人幸福之間的關係,是政府關心民眾的一種表現。正像一位社會學家所說:「政府將關注人們在鄉間漫步時,能否聽到小鳥歌唱。」
但如果大量受過良好教育和成功的人士對社會問題漠不關心,只顧尋求內心的平靜,謀求自我實現,未來政府的管理就可能難以為繼。因為社會發展需要大家有共同的努力方向,需要有人作出決策,有人聽從。
如果人們都只關心自己而不關心社會,那我們的主教從哪裡來? 我們的將軍、大使和實業家又從哪裡來? 更重要的,我們到哪裡去選出代表民眾意見的議員呢?
不過,當年「嬉皮士」運動方興未艾時,很多社會評論家就預計,那種無法無天的反物質主義將帶來西方文化的衰落。但後來發生了什麼呢?「嬉皮士」運動平息下去,那些嬉皮士變成了「雅皮士」,雅皮士又會變成什麼呢? 或許只有到2010年,我們才能確切地知道「信奉道教的一代」是代表了新時代的一種精神,或者只是短暫的時尚。
隨喜轉發,功德無量!
推薦閱讀:
※揭秘端午節「真相」,不知道你就out了!
※家人相繼被鬼上身,託夢才知道是奶奶死不瞑目!
※郭靖武功到底有多厲害 看看9大武功絕學就知道了
※反雞湯:知道了複利你就掌握了暴富的竅門?
※你知道嗎?原來有這麼多食物具有調控血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