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傢具的作偽手法
06-25
古代傢具的作偽手法(胡德生 2003.01.10) 古代傢具與其他門類的文物一樣,也有作假現象。目前,在市場價格不斷提高的刺激下作偽的手法也越來越高明,贗品屢屢應市。部分利欲熏心的投機分子,甚至不惜破壞珍貴的古代傢具原物,以牟取高額利潤。古代傢具的作偽,已成為每個傢具收藏,愛好及研究者無法迴避的問題。現將一些常見作偽手法介紹如下,供鑒定時作參考。 (一)假冒良木 利用硬木傢具的材種的不易分辨的特點,以較差木材製作的傢具,混充較好木材製作的傢具。中國古代傳統傢具的製作材料,如紫檀、黃花梨、鐵力、烏木、雞翅木、紅木等,雖在比重,色澤、紋理等方面,有其特有的物理性質,但由於生長地的不同,生長年代的差異,木材所處位置的轉移,(如邊材、心材),以及開料切割時下鋸的角度變化 ,就會出現與書本上的標準木樣圖相悖的現象,在自然色澤和紋理上極易混淆,以致讓鑽營者有可乘之機。例如鐵力木,原有的自然色澤和紋理即略似雞翅木,如遇上述種種特殊條件,就更易冒充了。此外,即使自然色澤與高檔材不一致,投機商也會姿意改變本色,冒充高檔傢具。由於時尚的不同,大約在清中期至20世紀30年代,因受宮廷權貴、封建文人雅士的青睞,硬木傢具貴黑不貴黃,所以做假的木材大多刷成黑色,以冒充紫檀。30年代開始,人們對傢具的審美觀有所變化,開始崇尚自然色澤和紋理。於是,具有漂亮木紋的黃花梨木色,身價驟增,且被大量冒充。當然,對傢具的改色,傢具商也是很靈活的,同一時代里作假的木色,絕不止一種。 (二)拼湊改制 許多古代傢具往往因保存不善,構件殘缺嚴重,極難按原樣修復,於是就有人大搞移花接木,移植非同類品種的殘餘結構,湊成一件難以歸屬,不倫不類的古代傢具。 (三)以常見的改為罕見品 之所以要利用常見古代傢具品種改製成罕見品種,是因為「罕見」是古代傢具價值的重要體現。因此,不少傢具商把傳世較多且不太值錢的半桌、大方桌、小方桌等,紛紛改製成較為罕見的抽屜桌、條桌、圍棋桌。實際上,投機者對古代傢具的改制,因器而異,手法多樣,如果不進行細緻研究,一般很難查明。 (四)化整為零 利用完整的古代傢具,拆改成多件,以牟取高額利潤。具體做法是,將一件古代傢具拆散後,依構件原樣仿製成一件或多件,然後把新舊部件混合,組裝成各含部分舊構件的兩件或更多件原式傢具。最常見的的實例是把一把椅子改成一對椅子,甚至拼湊出4件,詭稱都是舊物修復。這種作偽手法最為惡劣,不僅有極大的欺騙性,也嚴重地破壞了珍貴的古代文物,我們在鑒定中如發現有半數以上構件是後配,應考慮是否屬於這種情況。 (五)更改裝飾 為了提高傢具的身價,投機者有時任意更改原有結構和裝飾,把一些珍貴傳世傢具上的裝飾故意除去,以冒充年代較早的傢具。這種作偽行為,同樣也是一種破壞。 (六)貼皮子 在普通木材製成的傢具表面「貼皮子」(即包鑲傢具),偽裝成硬木傢具,高價出售。包鑲傢具的拼縫處,往往以上色和填嵌來修飾,也有的把拼縫處理在稜角外,不仔細觀察,極難發現。做工精細者,外觀幾可亂真。需要說明的是,有些傢具出於功能需要(如琴桌、為了獲得良好的共鳴效果,需採用非硬木做框架),或是其他原因,不得不採用包鑲法以求統一,不屬於作偽之列。 (七)調包計 採用「調色計」,軟屜改成硬屜。軟屜,是椅、凳、床、榻等類傳世硬木傢具的一種由木、藤、棕、絲線等組合而成的彈性結構體,多施於椅子、凳子、床榻的面心。明式傢具較為多見。與硬屜相比,軟屜具有舒適柔軟的優點,但較易損壞。傳世久遠的珍貴傢具,有軟屜者十之八九已損毀。由於製作軟屜的匠師(細藤工),近幾十年來日臻減少,所以,古代珍貴傢具上的軟屜很多被改成硬屜。硬屜(攢邊裝板有硬性構件),原是廣式傢具和徽式傢具的傳統作法,有較好的工藝基礎。若利用明式傢具的軟屜框架,選用與原器材相同的木料,以精工改製成硬屜,很容易令人上當受騙,誤以為修復之器為結構完整,保存良好的原物。 (八)改高為低 為適應現代生活的起居方式,把高型傢具改為低型傢具,傢具是實用器物,其造型與人們的起居方式密切相關。進入現代社會後,沙髮型椅凳、床榻大量進入尋常百姓家。為了迎合坐具、卧具高度下降的需要,許多傳世的椅子和桌案被改矮,以便在椅子上放軟墊,沙發前作沙發桌等。不少人往往在購入經改制的低型古代傢具時,還誤以為是古人流傳給今人的「天成之器」呢。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兒童床墊,忽悠還是被忽略?
※螞蟻技工家裝課堂,後排式馬桶選購技巧及安裝方法
※紅木傢具圖案的諧音有什麼寓意?
※購買實木家具有什麼訣竅?
※明清古典傢具品類圖文賞析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