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用人六不可取
06-25
千百年來,諸葛亮作為「忠」與「智」的代表,為無數後人頂禮膜拜,草船借箭、六出祁山、七擒孟獲更讓時人津津樂道。但人無完人,金無 足赤,諸葛亮作為聖賢同樣如此,正是由於他在用人方面的六不可取,造成了他死後「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困境,稱雄一時的西蜀, 不久即為魏國所滅,風流終被雨打風吹去。 其一,事必躬親,後繼無人。諸葛亮終生不忘報答先主劉備的知遇之恩,惟恐他人不似我盡心也,於是夙興夜寐,從國家大事到軍營賞罰, 無不親自決斷。即使征討蠻王孟獲這一有勇無謀之徒,也要不辭辛勞,親率大軍,乃至軍中二十以上皆親覽焉。司馬懿曾說:「孔明食少事煩 ,其能久乎?」諸葛亮固然才智再高,但精力終是有限,過多的心思耗費在瑣事小事上,極大地損害了他的身心健康,終於54歲時在五丈原撒 手塵寰。由於諸葛亮生前親力親為,幾乎沒有考慮到接班人的培養,西蜀文武大臣已習慣於聽命接令,對諸葛亮奉若神明、亦步亦趨,幾無獨 當一面的能力,出現了嚴重的人才斷檔危機,為西蜀的覆滅埋下了隱患。 其二,賞罰不公,厚此薄彼。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勸誡後主劉禪: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希望劉禪能賞罰公正分明 ,不致內外異法。然而諸葛亮本人卻又言行不一,賞罰中有厚此薄彼之嫌。他明知關羽會放跑曹操,卻還是讓他立軍令狀去帶兵堵截曹操。而 事後對關羽放曹操又沒有任何處罰,還不是因為關羽是先主結拜兄弟的原因?至於馬謖,就沒有這麼幸運了,同樣立軍令狀守街亭失敗後,由 於沒有過硬的靠山,加上諸葛亮也欲為失利找個替罪羊,於是乎上演了「揮淚斬馬謖」的一幕。 其三,先入為主,固執己見。諸葛亮擅以自己好惡選人用人,帶有很大的主觀隨意性,一旦對誰形成偏見,終生難以更改,而且多方打壓。 魏延武勇有加,在襄陽劉備最困難時欲投靠效力,可見其人膽識與義氣,可諸葛亮一見魏延,即喝令刀斧手推下斬之,原因僅是魏延腦後有反 骨,要不是劉備說情,魏延恐性命難保。魏延忠心耿耿,為西蜀殫精竭慮,從未有叛逆之舉,原本他是諸葛亮死後唯一能獨擋一面的將才,可 諸葛亮死前煞費苦心地布下計謀,安排馬岱斬殺魏延,自毀長城,加速了西蜀的滅亡。號稱「呂布第二」曾縱橫於西涼的虎將馬超,雖然被冠 以驃騎將軍涼州牧「五虎上將」這樣的虛銜,但諸葛亮對其從無好感,一直不授予其兵權,最後在西蜀壯志難酬,鬱悶而終。 其四,過度施壓,不恤下屬。諸葛亮一直以興兵北伐、一統中原為己任,於是大動干戈,六出祁山,只可惜一統中原的任務對西蜀的人力、 物力、財力來說無異於天方夜譚,諸葛亮對西蜀文官武將施加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導致他們長期處在高壓狀態下,甚至有些神經質。姜維受 諸葛亮重託,要完成諸葛亮未竟的事業,於是九伐中原,耗盡蜀國國力而無成效。 其五,不辯優劣,避長用短。諸葛亮雖然智謀傑出,但看人眼光似乎不夠準確,即使對長期跟隨的下屬也把握不準,不能全面評價認識。馬 謖只能紙上談兵,劉備也說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但他擅長於參謀謀劃,只要用當所長,馬謖還是能發揮相當作用的,在七擒孟獲、離 間曹魏與司馬懿關係之時均發揮了較好作用。但諸葛亮卻派他獨擋一面,鎮守街亭,真刀真槍地指揮作戰,實屬強人所難,結果被司馬懿斷水 火攻,困死於山上,落得個慘敗的結局。 其六,重用嫡系,輕視蜀俊。諸葛亮對西蜀當地人才有著天然的不信任,入川後重用荊州嫡系部隊,將西蜀本地俊才束之高閣,導致蜀人對 蜀國從心理上產生距離,致使蜀國政權根基不穩。張任是西川武將的首領,以忠勇而聞名,文武雙全,兵書戰策樣樣通曉,是一位不可多得的 帥才。張任被俘後,劉備想勸說其歸降,而諸葛亮卻阻止了劉備,命人把他推出去斬首,美其名曰「成其名節」。《三國志·蜀書》,除劉氏 家族外,立傳者有59人,其中荊州嫡系派的有近40人,原益州本土系的只有19人。而在這19人中,所授予的官位也不過是一般的郡守、將軍和 諫議大夫等職務,沒有幾個人進入了西蜀的最高決策層。占其地而不用其人,西蜀的江山怎麼可能穩固呢?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未卜先知!明代諸葛亮到底怎麼死的?
※諸葛亮為何不重用趙雲
※諸葛亮之十二宮推命財運圖!直接用出生年「尾數」對照即可!大貴、富甲、奔波、懶做、萌祖!直觀可見
※諸葛亮墓無人敢盜,讓人稱奇,事先已為盜墓賊準備好計策
※諸葛亮生前留下五個字,騙了世人兩千年,還差點害了一條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