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奇石知識

奇石概要篇 一、奇石的歷史淵源2011年08月29日 星期一 18:16

一、奇石的歷史淵源 當人類的祖先從猿進化到猿人,學會直立行走,學會取火,學會狩獵,學會用樹葉和獸皮遮擋身體,在食果腹、衣遮體之後,一種美的需求在他們心中形成,於是,他們學會了用各種天然物品裝飾自己,而奇石文化,正在其中醞釀。 談到奇石的歷史淵源,一般人都會想到我們的祖先用石頭打獵,用石頭刻字,還曾用獲得的石頭作為貨幣,那隻能叫做生產生活用具,並不是奇石產生的最初。那個時代人類把石頭運用在生活中,加快了我們祖先的進化和社會的形成發展,但是,它還沒有能夠作為人類審美的對象。也就是說,奇石的歷史是從人類把石頭作為審美對象開始的。 追溯到遙遠的舊石器時代,人們佩戴獸骨、獸牙來炫耀自己的地位與權利,繼而在生活中發現天然帶眼的石頭,於是就把這些珍貴的石頭和獸骨、獸牙穿起來佩戴,以視為天與神的恩賜。那個時期的石頭,便可稱為「奇石」。我們的祖先發現佩戴石頭很美,從而開始用人為的方式在石頭上打眼或改變石頭形狀去佩戴。其間看出人類對美的追求與變化。 成書於戰國時代的《尚書·禹貢》記載,當時青州岱畎所產的「怪石」即被列為貢品,由此可知,奇石文化在我國至少已綿延了2000多年。 先秦時代,玩石者被稱為「愚人」,故鮮有人賞石。逐漸的,愛石之人多了起來。最早記載「玩石愚人」的文字可追溯到春秋著成的《厥子》,書中這樣描述「宋之愚人得燕石於梧台(注①)之東,歸而藏之,以為大寶。周客聞而觀之,主人齋七日,端冕之衣,釁以特牲,革匱、緹巾十襲。客見之,盧胡而笑,曰:『此燕石也,與瓦甓不殊。』主人大怒,曰:『商賈之言,豎匠之心!』藏之愈固,守之彌堅。」在這個愛石的「愚人」眼中,燕石是獨特的,有魅力的,是難得一見的珍寶。晉代郭璞曾記錄「言石似玉,有符彩嬰帶,所謂燕石者。」足見,燕石是一種有著玉一般質地和五彩紋理的美石,難怪「愚人」大怒,換做今天的我,也必然大怒,也要呵斥一句:「商賈之言,豎匠之心!」 秦漢時期,有關奇石的記錄,多限於皇貴之親、宮廷林苑。魏晉時代,奇石逐漸從假山石中分化出來、獨立成派,開始為大眾所知,並為人們觀賞、收藏。賞玩奇石之風真正興盛是在唐代。隨著唐代的振興,文化的發展,我國的賞石文化也進入了一個鼎盛時期。 元、明、清時期,直到民國時期,隨著經濟社會的變遷、各族文化的融合,奇石大量進入文人雅士的觀賞視野,在長期的賞石實踐中,奇石理論大量湧現,奇石文化逐漸發育成為成熟的體系,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包括奇石文化在內的傳統文化經歷了一個停滯不前乃至屢遭衝擊的歷史過程。改革開放以後尤其是近二十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國民視野的開闊,精神生活的復甦,使得,中國傳統文化「鹹魚翻生」,文玩之風亦隨之大起,人們開始以開放、理智的心態對待傳統文化。在這樣的背景下,民間的賞石、玩石開始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 註解①:梧台:即梧宮之台。梧宮,齊國宮名。故址在今山東臨淄縣西北。

二、奇石的範圍、石種與分類奇石是大自然的產物,它是賦予人們自然美與精神美的載體,我們賞石是因為它妙在天成、妙在無規、無矩,是一種天然的美!奇石是經過大自然錘鍊形成的天然藝術品,由人為雕琢出來的石雕、石刻、石硯、石印章等石質的工藝品,都不可稱為奇石(畫面石、切底石除外)。一些生物化石、隕石和礦物晶體等原石,由於非人力所為,同時又具有一定藝術、收藏或科學研究價值的也可以稱作奇石。所以奇石的範圍非常廣,只要是自然形成的「石」,其形狀、顏色及構成無人為改變或添加,且能具備人們精神享受的條件,是我們審視自然美的對象,都可以叫做奇石。「石」是宇宙間構成的主要物質,它已經超出了我們想像的空間。從人類的起源到傳說中的女媧補天,從泰山的石敢當到皇宮的花園假山,奇石以其不腐、不化、不渝、不移的自然、堅貞、純真的特性,伴隨著人們,成為人們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記憶中,兒時的我們每每玩土和泥,手裡、兜里裝著路邊、沙堆撿來的漂亮的石子,無人所教,也許「石」會有那天地間的靈氣?也許孩童那天真、無暇與之交融?為什麼會這樣?說不清!道不明!它所承載的文化、歷史、時間、空間太多,太久遠,以至我們無法人為定義奇石的範圍,這也正是賞玩奇石的趣味所在。我們雖不能硬性規定哪些「石」屬於奇石的範圍,但我們可以根據奇石的特性、作用,將奇石分類,根據我們的需要,去選石、收藏、賞玩,就不難在意識中圈定奇石的範圍。1、奇石與觀賞石談到奇石大多人們會想到觀賞石。那麼,奇石與觀賞石有什麼關係嗎?下面簡單介紹一下兩者之間的關係及來由。觀賞石一詞的叫法是在20世紀80年代由全國各地代表會商定名的。奇石一詞的叫法也是當時的候選叫法之一,它是目前對賞玩石未經正式定名而約定俗成且廣泛流傳的叫法。奇石與觀賞石,一般人認為是我們對所「賞玩石」的不同叫法,其差別不大。但一些業內人士通過多年賞石、玩石積累的經驗,認為觀賞石一詞不能完全涵蓋或代表現代賞玩石的範圍及其意義,這也是目前「奇石」與「觀賞石」對所賞玩石的不同叫法並存的原因之一。對「賞玩石」叫「奇石」一詞,早在《梁書》卷四十列傳三十四「到溉傳」中便有記載:「到溉,字茂灌,彭城武原人。溉素謹厚,特被高祖賞接,每與對棋,從夕達旦。溉第山池有奇石,高祖戲與賭之,並《禮記》一部,溉並輸焉。未進,高祖謂朱異曰:『卿謂到溉所輸可以送未?』溉斂板對曰:『臣既事君,安敢失禮。』高祖大笑。其見親愛如此」。南朝梁武帝酷愛圍棋,而且棋藝高超,常令大臣入宮陪他弈棋,通宵達旦,毫無倦色。當時棋界的一時之選到溉、朱異、陳慶之、陸雲公等人常入宮陪弈。梁武帝興之所至,還常與大臣賭棋為戲。一次,他聽說到溉家的花園中有奇石,便與到溉約好以棋賭之,後來果然贏了到溉」。可見奇石一詞出現已久,奇石在當時也已經成為帝王、貴族的寵兒。「觀賞石」的主要作用是用來觀賞,它是將大自然的景觀濃縮於室內的展現,其優劣取決於「石」的外表形狀或顏色等,視其能否產生景觀效果或能否與某些物體、人物、動物等象形等。「奇石」是人們對所玩「石」的統稱,其優劣取決與它的實用性與作用。在奇石的實用類別中包括鎮宅石、迎客石、風水石、避邪石、觀賞石、紀念石和珍品石。由此可見,「觀賞石」只是「奇石」中的一個種類。而鎮宅石、迎客石、風水石、避邪石、紀念石和珍品石的主要作用及價值遠遠超越了單一的觀賞價值,因而它們不能簡單地叫做觀賞石,不應和觀賞石混為一談。如果把統稱物種和其中一個物種並列而論,便將是一個概念性的錯誤。例如隕石,它沒什麼觀賞價值,但是很稀有,很珍貴,並具有科學研究價值,我們可以把它歸為奇石,卻不應稱其為觀賞石,因為其主要功能不是觀賞。泰山石自古作為辟邪之用(象形石、文字石除外),它基本不具備觀賞性,故不應歸納為觀賞石。顯而易見,奇石的範圍涵蓋了觀賞石,而觀賞石存在於奇石範圍內。如果玩石的意義單單為了簡單的觀賞,那將忽略了它的真正價值和千百年來所積累的奇石文化的真正意義。據調查,在全國所開的店鋪和專業石展中稱奇石一詞的數量遠遠高於叫觀賞石。觀賞石一詞,一般只出現在有關理論研討會、有關組織名稱或有關賞石書籍文章或題目中。在我們的言談話語中「奇石」一詞出現頻率則遠遠高於「觀賞石」的頻率。例如石友們常說:我玩的奇石;你有奇石嗎?去奇石展了嗎?而不是,我玩的是觀賞石;你有觀賞石嗎?你去觀賞石展了嗎?我們經常看到媒體報道,某某奇石價值多少。而觀賞石與奇石這兩種叫法的網站比例也有著巨大差距,這兩個詞的網路搜索比例差距也相當大。目前業界所出版的專業書籍及業內知名人士的賞玩心得、文稿等多以「奇石」命名,但內容大多是以觀賞石為對象的理論性文章,而對於奇石中的其他類別的石均無表述,這種觀賞石與奇石概念的混淆,使廣大奇石愛好者對奇石的概念和範圍產生誤解,造成了奇石賞玩的單一化,導致了奇石文化發展軌跡的偏離,從而造成了「奇石」文化的匱乏。奇石是人們對所玩石的統一叫法,至於對我們玩石的定名,應該和賞玩石一樣順其自然,既不能拘泥於形式,也不應混淆概念,而要講究真實性、科學性、合理性。我們追求的是自然和諧的美,這才是賞石、玩石的真諦。2、石種我們賞石、愛石、玩石,只因它的獨特與天成之趣。與人相交,貴在誠;與石相遇,貴在緣。石種的劃分,一般是按奇石的產地、性質、結構等對其進行歸類的,是一種人為的界定。一般而言,一個石種的界定,必須具有一定「量」的特性石頭,承載一定的意韻,具有相應的賞玩和實用價值,才能形成一個種群。它必須具有獨特性,並被人們廣泛認可、賞玩、收藏,才可以劃分歸類。3、奇石的分類奇石的分類是根據它的實用性和規格歸類劃分,分別為「實用分類」和「規格分類」兩種。①實用分類是根據奇石外部的形、色、質、紋所反映出奇石的特性和奇石的實用性劃分:通常分為鎮宅石、迎客石、風水石、避邪石、觀賞石、紀念石、珍品石七大類。

不同的奇石,有其不同的用意與寓意,如人一般,各有各的職能,各有各的許可權,各盡其能地為生活增添樂趣和神秘。我們常說,有些東西,信則有,不信則無,奇石的寓意也是這樣,一塊賞心悅目、寓意好的奇石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想法和心境,也就是由奇石產生的一種心理暗示。就好像人一樣,陰天,使人憂愁陰鬱;陽光,使人心情舒暢。所以,在把玩和供設奇石上,我們要分清類別,弄清寓意,才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美妙的色彩,才能體現出真正「石」文化的內涵,才能真正懂行入道。另一方面,奇石的規格的大小與供設位置有密切關係,且玩法也不同。按奇石規格選擇玩法或選供設位置是有必要的。在家居供設中對規格的講究正是為了提高奇石的實用價值與觀賞性。這種分類既應與民族傳統文化相結合,也應符合現代科學審美的標準。科學賞石是賞石文化的需要,更是現代美學文化發展的必然,只有合理玩石,合理選石,合理供設,才能使奇石發揮出應有的作用。②規格分類是按奇石規格的大小歸類劃分。奇石規格的大小和所供設的位置能直接影響奇石的審美,換句話說也就是奇石規格的不同都有它基本供設位置。奇石按規格的大小結合供設要求大約可分為:掛件、手把件(手玩石)、小品石、案頭石、廳堂石、室外石、園林石七大類。

註:1、奇石規格寬與高的比例超過1/3以上均為角落石。2、掛件包括胸飾及腰飾。

三、民族信仰、文化背景與奇石中國是有著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在一個民族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傳統的習慣、文化信仰與習俗。每一個傳統民族的文化、信仰和習俗都是隨著本民族的形成和發展而進步的,中國傳統習俗、信仰本身就包含著豐富的哲學和科學的內涵。比如,民族節日、民族習慣、鎮宅、風水等,不同的行為形式代表著不同的心理活動,不同的裝飾擺設代表著不同的寓意。如:瓷瓶寓意平平安安,葫蘆寓意福祿,書畫中牡丹圖表示富貴,松竹梅「歲寒三友」以示友情,松鶴圖、百壽圖、壽桃圖表示長壽、健康,請財神、供菩薩展現出人們祈求神靈的庇護,以上這些都蘊含著陰陽調和、豐富民族文化的思想和內涵。只有對民族傳統習俗、信仰的內涵有了真正的認識,我們才能培養起對傳統文化的審美情趣,增加對傳統文化的認知,並融入於石緣之中。千百年來,隨著奇石從為皇宮內院壟斷到進入尋常百姓家,奇石理論經歷了不斷豐富完善的過程。奇石具有和其他古董文玩一樣的共性,又有區別於它們文化個性,那就是典型民俗信仰、文化背景下的典型實用性,離開了這個典型民俗信仰、文化背景,奇石也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只是具有一定礦物特徵、而不具備任何文化內涵的冷冰冰的物件而已。《紅樓夢》中,銜玉而生的賈寶玉,前身原是一塊「無材可去補蒼天」的石頭,然而又確確實實是一枚流落人間的「通靈寶玉」。換言之,只有在相應的文化背景之下,奇石才具備其「通靈」的特質與特性,才能貼近人體,融入心房。中國傳統文化中,為鎮宅、迎客、風水等而選用奇石自古便有,古人云「居無石不安,室無石不雅」便是其意。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文程度的提高,人們對物質的要求已經提高到對精神文化的追求,追求完美,追求和諧。對鎮宅、避邪、迎客等用品的要求也是不斷提高,它表達的不是迷信,而是人們一種美好的祈求和敬意。奇石是有著億萬年生命的精靈,是天人合一、陰陽和諧的產物,奇石承載的歷史之久、文化之深、內涵之豐、寓意之廣當屬萬物之首,難有哪種物品能與之相比
推薦閱讀:

指尖上的中國丨背井離鄉時,撿起一塊美石,縮短他鄉與家鄉的距離
奇石漢堡包能和台北故宮肉石一樣成為鎮宮之寶嗎?
奇石欣賞:十二生肖  
奇石精品尋蹤(一)
你家裡適合擺什麼奇石?

TAG:知識 | 奇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