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究竟便宜在哪兒?——解析網路購物價格差成因
新華網長沙11月10日電(記者袁汝婷、謝櫻)「雙十一」已至,網購成為近日最熱門的關鍵詞。你為什麼選網購?這個問題的答案五花八門,但排在第一位的,一定是「便宜」。
小作坊式的網店依靠低質濫價招攬顧客謀取利潤,除此之外,也不乏同款商品線上價格低於實體店的情況。那麼,網購與實體店購物的價格差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記者就此展開走訪調查。
商品價格賣場「抽水」 網購折扣免去「進場費」
在淘寶某日本護膚品牌專營店,某款熱銷的爽膚水在「雙十一」期間折扣價為135元,同款商品在各大賣場專櫃標價為220元。為何線上銷售會比線下便宜近一半?
長沙的饒女士是該淘寶店的常客。她告訴記者,這家店的店主是自己熟悉的朋友,商品質量有保證。「她是這個品牌在湖南地區的銷售總代理」,店主告訴饒女士,品牌如果在大型賣場設專櫃,銷售所得往往要被賣場「抽水」,比例約在30%上下浮動,俗稱「進場費」。
「網上銷售所謂的折扣價,其實主要就是少了這一部分『進場費』,所以價位相當於打了七折。」饒女士說。
銷售成本不同導致線上線下價差是很常見的情況。在傳統渠道中,任何商家都需要繳納門店費、裝修費、稅費等一系列費用,如果將店鋪開在繁華的商業區,僅門店租賃每月就需要上萬元。「在網上,只需要幾台電腦、客服人員,甚至在偏遠的居民樓里就可以開店,中間的成本差價巨大。」
曾任某大型電器品牌銷售部經理的謝先生告訴記者,「進場費」也提高了傳統渠道品牌店的成本。不管是超市、還是商場,品牌、櫃檯的進駐都需要繳納一筆少則千元多則幾十萬元的運營管理費用。此外,多數商場還需要在各商家的銷售額之上進行5%到15%的「提點」。
專櫃員工「內部價」 海外代購低價囤貨
在各大購物網站上,服裝、美容、鞋帽等品牌,常出現「專櫃代購」、「正品保障」的字樣,這些代購商品,往往比專櫃價格便宜得多。所謂「代購」究竟便宜在哪?是否可信?
在淘寶網站上,記者搜索某品牌2013年新款長靴的貨號,發現存在代購兩百多家。這款靴子在賣場的價格是2899元,而淘寶代購價從500多元到1200元不等。
其中一家代購的店主告訴記者,該品牌和許多中低檔服飾、鞋品牌一樣,執行員工內部價,內部價折扣不等,折扣商品不乏次品或者往年陳貨。由於網上賣得好,所以許多公司都默許這種行為。
一位不願具名的職業代購人告訴記者,她長期從事美國護膚品牌的代購,除了以拆除包裝等方式規避關稅,她會在美國感恩節、聖誕節、黑色星期五等打折季對國內熱銷的護膚單品大量囤貨,然後在各大購物網站以低於國內售價、高出進價的價位售出,並通過拆除包裝等方式減輕物流費、規避稅費,以增大利潤空間。
名為促銷實際「清倉」 陳貨變身折扣新款
去年「雙十一」,李小姐在某大型購物網站的官方旗艦店以專櫃六折的價格買下一雙短靴,覺得撿到大實惠的她,在貨品到手後發現,事實上該款商品是2011年的舊款式,而在銷售時網店的商品說明對此巧妙迴避。
「清倉」是歷年「雙十一」鞋服企業的隱形主題。記者了解到,因為服飾產品有很強的季節性,新品、舊款的價差大,而線上渠道又能摒除實體店試衣效果不好導致的銷售弊端,因此很多企業都選擇用電商銷售滯銷款式,通過清庫存回籠資金,縮短現金流周期。
家電、數碼產品業也樂意在年底前通過讓價清理庫存。但有內部人士透露,家電產品的庫存中,不乏實體店賣出的包退換政策下的「問題產品」,儘管修復後外形煥然一新,但內部機芯仍然存在使用「隱患」,消費者購買後難免發生故障。
不難發現,雙十一、雙十二、聖誕節以及元旦節等瘋狂搶購的「網購節」,都在年底,正值不少企業清理庫存、回籠資金的關鍵時期,價格影響力最大的網購市場,則是最佳的清貨渠道。
萬擎諮詢CEO、電子商務觀察員魯鎮旺認為:「作為國內最大的清倉工具,雙十一就是為全社會的庫存積壓解一下急,線下品牌供應鏈和品牌號召力越強,對雙十一的需求越弱。」
推薦閱讀:
※命主文昌位在哪裡?
※工作多年卻一無所獲,你一定在哪些地方做錯了!
※軟調魚竿和硬調魚竿適合在哪些地方釣魚?
※如此虐待動物,你們的人性在哪裡
※廚房在哪個方位風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