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美國羅蘭崗:中國美女集散地
羅蘭崗是神馬?是人名還是地名?
百度百科是這麼解釋滴:羅蘭崗(RowlandHeights)是美國加州洛杉磯縣的一個未建制社區(unincorporatedcommunity)。佔地約30平方公里(11.4平方英里)。2000年統計人口為48,553。年中間家庭收入約為$64,986。年中間家庭房價$461,614。
羅蘭崗最近出現在國內新聞上,是源自中新網今年以來連續幾篇關於美國官員倡禁月子中心的消息。中新網援引美國當地媒體的報道稱,美國洛縣官員正聯合10多個政府和執法機構,從移民、納稅等多個角度全力調查,禁止月子中心。
有關月子中心的動議指出,到目前為止,地區規劃部門總計收到了65份有關羅蘭崗和哈崗(HaciendaHeights)月子中心的投訴。這些月子中心將住宅改造成供外國遊客生孩子的酒店,這樣的行為為合法的酒店商家帶來了影響,同時還有逃稅以及滋擾居民的問題。
去年12月1日,美國奇諾崗市數十名居民在該市主要街道路口抗議該市住宅區開設的一處華人月子中心。該市政府對房屋進行檢查後發現,這座宅子中住了多達30名婦女,多數是中國的有錢孕婦,她們在美國生下孩子後孩子就自動成為美國公民。此事在洛杉磯當地引起軒然大波,市政府後來還為此月子中心發布了禁制令。
當然,羅蘭崗的意義還不僅限於此,且容我細細道來。
生娃聖地
此前,一部由湯唯和吳秀波主演的國產愛情喜劇《北京遇上西雅圖》紅遍大江南北。劇中「敗金女」文佳佳曾經是美食雜誌編輯,對愛情充滿了像電影《西雅圖夜未眠》一樣的浪漫幻想,為了給自己的孩子一個「美利堅公民」的身份,她不遠萬里隻身來到美國西雅圖的月子中心待產生子。
西雅圖之外,為何中國人都願意跑到羅蘭崗來生孩子呢?百度百科裡還有一句話:在羅蘭崗的人口中,其中亞裔佔55%,白人佔11.6%,西語裔或拉丁裔占人口的30.6%,其他族裔為2.8%。
查閱羅蘭崗的歷史可以發現,自上世紀八十年代末,許多來自台灣和韓國中產移民移居至此,同時羅蘭崗也吸引了許多來自中國大陸的移民。很多人從原來華人聚集的阿罕布拉市、蒙特利公園市等移居至此,由於這些城市的地理位置在羅蘭崗西面,所以羅蘭崗和緊鄰的哈崗、核桃市和鑽石吧、奇諾崗等城市一併被稱為東區。
目前,這裡華人超市林立,各種方便華人生活的餐館、醫生診所、美容院比比皆是,已成為華人聚集的洛杉磯地區的東區的一個商業中心。而在羅蘭崗的山上,有一片高級住宅區,有鐵門警衛,房價都在七十萬到一百萬不等,都是95年以後建的房子,平均二千五百呎至四千餘呎。屬於鬧中取靜的區域。多數華人比較願意到離喧囂較遠的城市去選擇住宅。
中新社在08年時就專門以《洛杉磯羅蘭崗出現「新中國城」》為題報道過這一現象。文章寫道:近年來,隨著華人移民不斷湧入美國,華人已從洛杉磯中國城和蒙特利公園市向東移居。在羅蘭崗僅考利瑪大道同一個路口就有4個華人商業廣場,其中有2家超級市場、20多家中國餐館,還有珠寶金行、化妝品店、服裝店、中國書店等,形成強有力「華人經濟圈」。
這樣的語言、文化和生活環境,自然是想成為美國娃他/她父母的華人們的首選之地。據廣州日報最近的一篇報道,近年來,隨著中國大陸孕婦到美國生產的風潮越來越盛,南加華人聚居區的待產「月子中心」也逐漸向企業化、專業化方向發展,其經營規模已由原來租用一棟民宅發展到租用多戶集合民宅,成批量地接待大陸待產孕婦。
據稱,美國媒體走訪了多家月子中心,發現他們一般在上海和北京等大城市駐有辦事處,負責招攬生意,美國的月子中心則負責產婦的接機送機,以及在美國產子的所有事宜。這些月子中心的價格在10 萬~25萬元人民幣不等,孕婦一般會在月子中心逗留4個月,3個月待產,1個月坐月子。不過,這還僅僅是產婦一個人的價格,如果需要親屬陪產,一般每人每天另收取350元人民幣的費用。
有網友算了一筆賬,如果全程陪產4個月,按120天算,陪產親屬需要額外支付人民幣4.2萬元的費用,待產期間,外出購物用車等費用還要另算。作為潛規則,回國前還要給月子中心的阿姨1萬—2萬元人民幣的紅包。另外,飛機票的費用也需要孕婦及其家屬自行承擔。
月子中心的湧現,也帶旺了當地華人社區的房屋租賃業。失業在家的洛杉磯羅蘭崗華裔居民邢太太幾年來一直靠把三房兩廳中的兩個卧室租給孕婦為生,近幾個月接連不斷的QQ詢價讓她明顯感覺到中國正在掀起一場孕婦來美生孩子的浪潮。
邢太太表示,幾年前她失業在家,看到鄰居把房子租給孕婦,她也照貓畫虎地在網上打廣告,沒多久就有中國孕婦通過手機QQ前來詢價,但開始的時候兩個房間用了半年才全部租出去,而且租金也並不算高,每間才800元。但到了2012年她的兩間空房接連不斷地有孕婦來租,不僅價碼接連攀升,由原來的800元逐漸漲到了現在的最高1600元,而且前來詢價的人也變得越來越多了。
神秘二奶村
當然,如此優良的環境和生娃體驗,自然也成了中國男人們安置二奶與私生子的不二選擇。尤其是中國老闆和官員。
早在2003年,《環球時報》駐美記者就首先對這一現象做了報道:在洛杉磯以東起伏的山巒中,坐落著一大片別墅式住宅區,羅蘭崗別墅區就是其中之一。這裡有這樣一批華人「二奶」,她們住豪宅、開好車,白天休息、晚上打牌,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時間久了,這些有著共同語言的「二奶」們,逐漸湊到一起,形成了在周圍非常有名的華人「二奶村」。
羅蘭崗的這處社區近年來在當地人口中被稱為「ErnaiVillage」,Ernai就是二奶的音譯。據稱當地至少住了數十名中國二奶,她們很少在白天露面,通常會找家教到府教授英語,出門以保時捷等高級名車代步,付小費絕不手軟。
因為「二奶」們的男人常常在中國,據說她們整天閑得無聊,常常聚在一起打通宵麻將,到了白天,「二奶村」里反而靜悄悄的。
據環球時報記者的親身探訪稱,別墅區門口的正中間立著一座崗亭,崗亭兩邊是汽車進出的通道。崗亭的牌子上用中文寫著:「居民通道」、「訪客通道」、「貴賓通道」等字樣。
那裡的保安很盡職,因為過去曾發生過「大奶」來找「二奶」鬧事,還出過人命,所以保安把門特別嚴格。據說即使「大奶」們想進來,沒有「二奶」們的同意,也是不可能的。
20世紀90年代以後,不少選擇走出國門的公司開始在美國設立分公司。洛杉磯是他們的第一站,一些民營企業老闆借口來美國拓展業務,將部分資金轉入美國,也不是什麼稀奇的秘密。
羅蘭崗及其附近地區在1990年之前還是一片蠻荒之地,到了1994年,房地產公司相繼進駐,大規模興建高檔住宅。站在羅蘭崗高地可以俯瞰整個洛杉磯的美景。
一些中國老闆開始在這個小區為自己的「二奶」買下房產,由於「二奶」們的身份、經歷、愛好相似,她們很快扎堆成為朋友,「二奶村」也漸漸被周圍的華人叫出了名。
據說,當初「二奶」們買下羅蘭崗的房產大致每套需要花費30萬美元左右,但後來,這樣的房子已經可以賣到50多萬美元了。雖然大家普遍覺得「二奶」們頭腦比較簡單,但有一點她們清楚得很,就是這些房產在當時購買時,必須都寫在她們的名下。
而最新的信息是,當地不動產業者表示,當地高級住宅平均有四間寢室、三套衛浴,並附有游泳池,380平方米的格局,少說也要90萬美元。據稱中國買家一旦看上眼,就會提著裝滿現鈔的皮箱,直接以美元付現。
留守女的男人們
當然,權貴們總會到美國探望二奶。在洛杉磯機場,有一種傳聞是,你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景:一位二十來歲的少婦,到機場接一位五六十歲的老男人,兩人緊緊擁抱過後,便坐上賓士或者寶馬車,一溜煙開回「二奶村」。
最後,十三姨還想八卦滴提幾句,在網上,與羅蘭崗「二奶村」遙相呼應的是位於加拿大溫哥華的「大奶屯」。據《看天下·揭秘中國》一書稱,「大奶屯」指的就是集中住在西區的太太們。「留守太太」們經常流連於溫哥華市中心的名店,溫哥華國際時裝周上也常能瞥見她們的身影。
這些寂寞又富裕的太太們則喜歡聚在一起交流「血拚」心得,有時更是結伴坐游輪到加勒比曬太陽,到拉斯維加斯看演出。
以一位溫州商人的太太為例。她的老公在國內就是個成功的商人,他看中了加拿大新鮮的空氣、健全的社會保障體系和優質的教育,而加拿大政府又剛好為這些「福利」估了個價。
2002年,中介向這位溫州商人一家推薦的投資移民方案是,直接向銀行貸款40萬加幣,一次性付清存入銀行的五年利息,大約12萬加幣,即可全家移民加拿大,之後的事就全部交給銀行和加拿大政府打理了。
他不會說英語,更沒想過要在加拿大重新開創一番事業。由加拿大政府為投資移民提供的免費英語培訓,也從沒有完整地上完一期。一紙加拿大「楓葉卡」(即加拿大永久居民卡,五年一換),給了這位商人一個全新的身份,卻沒有改變他工作重心依舊在中國的事實。
陪家人在溫哥華安定下來後,老公便回國了,回國賺錢,妻兒卻留在了那裡。之後,他每年飛去溫哥華和妻兒團聚三個月。他的太太覺得,在加拿大出生的女兒和她爸爸之間始終缺少默契。女兒已經習慣了這種「太空人家庭」的生活模式,她覺得買東西就是爸爸關心自己的唯一方式。
不過這位太太身邊的不少闊太們早就算清了一筆賬,自己和孩子們盡量在加拿大住滿五年,以便取得加拿大國籍。而先生能住最好,住不夠就先保持自己的楓葉卡。只要太太有了身份,先生將來申請夫妻團聚就容易多了。
上述商人的太太還算幸運,至少老公還能每年保證有一段不短的時間在加拿大。據某位留守太太稱,自己還聽說過不少生活在溫哥華的「官太太」。據她觀察,一群太太里,如果某位的先生只能利用國慶、春節假期來探親,其他人心裡就大致知道這位先生是在政府部門工作的。不過太太們一般不會彼此打聽家事,這已經成為了她們之間的一種默契。(文/識局智庫之十三姨)
推薦閱讀:
※絕代美人,名門淑媛,民國美女珍貴老照片
※八十年前德國美女生活有多爽?爽過之後多殘酷?
※美學範疇的研究(《中國美學精神》的第四篇第三章)
※「美從東方來」回眸威尼斯電影節上的中國美人(上)
※【韓國美女】◆ 智恩 --- 制服妹子美美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