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柴胡疏肝散
柴胡疏肝散出自《景岳全書·古方八陣·散陣》,原方用於「治脅肋疼痛,寒熱往來」,由「醋炒陳皮、柴胡各二錢,川芎、麩炒枳殼、芍藥各一錢半,炙甘草五分,香附一錢半」組成,煎服法為「水一盅半,煎八分,食前服。」臨床主要用於肝鬱氣滯證。近年來,該方被廣泛用於治療多種病症,現將其臨床應用及現代研究綜述如下。
1臨床應用
1.1 胃腸疾病
1.1.1 胃炎 慢性胃炎屬中醫學「胃脘痛」範疇。劉桂珍等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162例,其中肝胃不和型87例,以柴胡疏肝散加減,結果有效率83.9%。趙建新等用該方加減治療肝胃不合證40例,認為方中陳皮功效多端,其功效隨配伍藥物變化而不同,療效顯著,且遠期療效比較理想。宋楠等用該方加三七治療慢性胃炎50例,有效率100%,其強調加用三七的目的在於活血化淤、行氣止痛,臨床收效滿意。劉定軍以本方加減治療萎縮性胃炎39例,治癒7例,顯效23例,有效2例,無效2例。年生元用該方加金錢草、法半夏、黃連、靈脂、蒲黃治療膽汁返流性胃炎157例,治癒108例,好轉39例,總有效率93.63%。葉萍以柴胡疏肝散為主方,隨證加減治療肝胃氣滯型胃痛100例,並以促胃動力葯、H2受體拮抗劑及抗菌葯為對照組,總有效率94.3%。張東鳴認為,瀉肝可以安胃,肝氣條達,胃不受侮。臨床上用該方法治療胃脘痛多有療效。該方乃疏肝理氣之良方,但柴胡用量宜8~10 g,多則克伐肝氣。
1.1.2消化性潰瘍 朱建華以柴胡疏肝散治療老年性消化潰瘍肝胃不和型lO例,結果痊癒6例,好轉2例,無效2例。陳建國、吳恆中。亦用本方治療消化性潰瘍各20、110例,效果良好。同時潰瘍性結腸炎多由脾虛、肝鬱所致,鍾傳珍以本方加味灌腸治療潰瘍性結腸炎67例,10~15 d為1療程,結果:1療程治癒25例,2療程治癒38例,4例好轉。
1.1.3 腸易激綜合征 腸易激綜合征根據臨床表現應歸屬於中學腹痛、泄瀉、便秘範疇。中醫學認為其病機大多與肝鬱氣滯或飲食不慎、情志失調、勞倦內傷等有關。故選用柴胡疏肝散,方中以柴胡、川芎、香附、枳殼疏肝理脾行滯;陳皮芳香理氣醒脾;白芍、甘草疏肝行氣止痛。楊曉斌、陳維強、王素軒分別用柴胡散加減治療腸易激綜合征42,61,51例,均獲滿意療效。柴胡疏肝散不僅能明顯改善腸易激綜合征患者的臨床癥狀,同時能有效調節腸易激綜合征患者的不良心態。
1.2肝膽疾病 各種肝膽疾病,如肝炎、膽囊炎、膽結石等,均屬中醫學脅痛、膽脹範疇。柴胡疏肝散對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脂肪肝、酒精性脂肪肝、膽囊炎、膽結石均有較好的療效。
1.3抑鬱症 抑鬱症是一種常見的情感性精神障礙,屬中醫學郁證的範疇。中醫學認為,肝、心、脾功能失調是內在發病因素,故而需疏肝解郁、調和氣血、調整臟腑功能。鄭建軍用柴胡疏肝散治療腫瘤患者抑鬱症63例取得較好的療效。陳華昌用柴胡疏肝散加減並配合西藥阿米替林等治療抑鬱症35例,並與單純西藥相對照,有效率分別為97%和85.7%。
1.4心血管疾病 冠心病心絞痛屬於中醫學之胸痹範疇。臨床實踐證實部分冠心病的發生、發展與肝氣鬱結、氣機不暢、心血淤阻有明顯關係。李雙蕾用柴胡疏肝散化裁治療冠心病心絞痛46例,心絞痛癥狀總有效率91%,心電圖療效總有效率78%。鄭獻敏用柴胡疏肝散方中加重芍藥用量治療自發性心絞痛亦取得了顯著效果。
1.5頭痛 中醫學認為,肝主疏泄,具有調暢氣機、調暢情志和促進胃運化的功能。而肝鬱頭痛是由於內傷七情致肝失疏泄,從而形成氣機不暢,肝氣鬱結,肝氣循經上逆巔頂,引起經絡淤阻而致頭痛。故以柴胡疏肝散為基本方,辨證加減治療此病,每獲良效。方中柴胡疏肝解郁,調達肝氣,使肝疏泄功能正常;川芎辛溫升散,性最疏通,上行頭目,下行血海,旁走肌膚,走而不守,為血中之氣葯,是治療頭痛之聖品;白芍養血斂陰,柔肝緩急,使肝不橫逆。陳花敏、蔡大慶分別以此方加減治療肝鬱頭痛64例、36例,有效率分別為98.5%、88.9%。聶偉用此方加減治療緊張性頭痛,療效明顯。
1.6頑固性失眠 頑固性失眠,中醫學稱為不寐,以七情所傷者為多見。董長華用柴胡疏肝散加減治療本病30例,基本方:柴胡、香附各15 g,白芍20 g,川芎、枳殼各12 g,甘草6 g。血淤者加赤芍、丹參;肝火盛者加菊花、梔子;挾痰濕者加膽星、石菖蒲;心神不安者加炒棗仁、夜交藤、茯神。1劑/d,水煎早晚分2次服,10 d為1個療程。總有效率為96.7%。
1.7糖尿病 糖尿病屬中醫學「消渴」範疇,通常認為病機為陰虛,但宋代波發現肝鬱氣滯亦是基本病機之一。故用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療2型糖尿病80例,總有效率93.75%。柴胡疏肝散加味:柴胡12 g,川芎、白朮各10 g,枳實、丹參、天花粉各20 g,香附、白芍、長春花各15 g,甘草6 g。水煎服,1劑/d,2周為1療程。范恆等c30j亦用此方治療糖尿病的慢性併發症——糖尿病胃輕癱,對照組用西沙必利,結果治療組優於對照組(P<0.05)。
1.8斑禿 斑禿是一種組織限制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楊紅認為在整個病情變化中,肝鬱自始至終貫穿其中。故在治療上從肝入手,疏肝解郁、養血安神。在本方中加黃芪、丹參、女貞子、酸棗仁、遠志、木瓜、人蔘、紅花、天麻治療斑禿100例,效果良好。
1.9婦科疾病
1.9.1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屬中醫學「乳癖」範疇。本病的發生多由思慮傷脾,郁怒傷肝,以致沖任不調、氣滯血淤而成。王秀春、華剛等用此方加減治療乳腺增生均取得了滿意療效。
1.9.2不孕症 中醫學認為,肝主疏泄,腎主生殖,不孕與腎的關係密切,並與天癸、沖任、子宮的功能失調,或臟腑氣血不和,影響胞脈胞絡功能有關。嚴宇仙用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療不孕症,l劑2次煎服,月經後開始服藥,1個經周期為1個療程。12例均受孕,最短3個療程,最長為8個療程。王敬緒以本方加減治療輸卵管不通3則,獲全效。
1.9.3高泌乳血症 高泌乳血症的主要原因是垂體腫瘤及特發性高泌乳血症,其次為原發性甲狀腺功能減退以及醫源性高泌乳素血症如服用避孕藥,某些鎮靜劑,以及人流術後、產後、創傷等。奚嘉根據此類患者大多具有肝鬱癥狀,選用柴胡疏肝散加減治療此症,效果良好。
1.10男科疾病
1.10.1男性乳房發育症 男性乳房發育症,中醫學稱為乳癧。奏伯未在《中醫臨主備要》認為病由「。腎虛肝燥,憂思怒火鬱結」所致。鄒定華以本方加味治療男性乳房發育症20例,痊癒15例,好轉3例,無效2例。
1.10.2陽痿 於厚南用本方加味治療陽痿88例,總有效率88.6%,療效程最短30 d,最長182 d。
1.10.3睾丸炎 張宏俊等用本方治療睾丸炎37例,結果有效率為97.39%。
1.1l 其他 柴胡疏肝散亦可用於治療小兒厭食、音啞、耳聾、梅核氣等症。
2現代研究
2.1對胃腸的影響 苗玉蘭以夾尾間接刺激小鼠建立肝鬱動物模型,用柴胡疏肝散煎劑灌胃,並設空白對照。用分光光度計法測定實驗性肝鬱證小鼠甲基橙胃殘留率,結果:給葯後柴胡疏肝組胃泌素、胃動素含量低於模型對照組(P<0.001或P<0.01)。表明柴胡疏肝散可顯著改善實驗性肝鬱證小鼠的胃腸功能。
2.2對肝膽的影響 陳梁等用CCl4造成大鼠急性實驗性肝損傷模型,檢測大鼠血清中丙氨酸轉氨酸(ALT)、天門冬氨酸轉氨酶(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質過氧化物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同時檢測肝組織中MDA和GSH的含量。結果顯示:該方能顯著降低CCl.所致急性肝損傷大鼠血清中ALT,AST含量,升高其SOD水平,並可顯著降低該模型大鼠血清及肝組織中MDA的含量,而升高GSH水平。並認為其機制可能與降低、抑制脂質過氧化反應以及抗自由基損傷有關。朱肖鴻等治療組30例慢性肝病、肝硬化病人用柴胡疏肝散加減湯劑,對照組服用益肝靈、護肝片,均治療3個月。結果:該方能明顯降低丙氨酸轉氨酶(ALT)、血清膽紅素(sB)和r-球蛋白(.y—G),從而促進肝功能恢復;並能降低血清透明質酸(HA)和IV型膠原(CIV)、非腫瘤性引起甲胎蛋白(AFP)水平升高,對慢性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的抗肝纖維化的治療有一定作用。
2.3 抗抑鬱作用 現代研究證實,柴胡疏肝散加減主要可促使下丘腦和海馬DA神經興奮,反覆給葯可使DA神經興奮,但抑制5一羥色胺神經功能,影響中樞神經遞質代謝,具有抗抑鬱功能。陳煜輝等對比了柴胡疏肝散高、低劑量組和未服藥組,比較各組小鼠懸尾和強迫游泳實驗的不動時間、自主活動時間,以及大鼠群居接觸時間。結果表明本方能明顯縮短懸尾及強迫游泳實驗中小鼠的不動時間,對抗群居試驗所引起的矛盾衝突狀態,減輕動物的焦慮程度,而對其自由活動無明顯影響,且沒有中樞興奮作用。朱清靜等研究發現,本方能明顯降低慢性束縛應激性肝鬱證模型大鼠的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和β一內啡肽水平,使大鼠下丘腦β一內啡肽陽性細胞的表達減少,並降低大鼠血漿β-內啡肽水平,對不良情緒有一定的預防作用。Sun—Hee Kim等發現柴胡在小鼠強迫游泳實驗中有明顯的抗不動作用,並能逆轉慢性溫和應激實驗誘導的蔗糖消耗量的減少。方中的香附在小鼠強迫游泳實驗中也具有明顯的抗抑鬱作用,但在慢性溫和應激實驗中卻無抗抑鬱作用。
2.4對免疫系統的影響 鄭愛華等應用細胞培養技術和RT—PCR法研究柴胡疏肝散對肝鬱病人Th細胞內分化信號蛋白(Pkc)表達及肝鬱大鼠Th細胞蛋白激酶c(Pkc)表達的影響。結果表明,柴胡疏肝散通過下調肝鬱病人Th細胞分化信號蛋白PKC和肝鬱大鼠Th細胞蛋白激酶c表達水平而調節機體免疫力。
綜上所述,柴胡疏肝散的臨床療效顯著,應用範圍較廣,是疏肝解郁的良方。同時也體現了中醫學「異病同治」的辨證施治理論。柴胡疏肝散的臨床應用報道較多,但本方的現代研究較少,且本方的葯代動力學研究未見報道。而且目前病例不多,隨機對照較少,降低了其療效的可信度和療效評價。今後應加強對其現代研究以及擴大臨床病例的規模。
日期:2010年1月14日 - 來自[藥物與臨床]欄目柴胡疏肝散治療複發性口腔潰瘍臨床體會【關鍵詞】 疏肝散
近年來筆者選用柴胡疏肝散對36例肝鬱氣滯型複發性口腔潰瘍進行治療,取得了滿意的療效,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36例複發性口腔潰瘍患者均屬門診病人,辨證篩選符合肝鬱氣滯型,均為女性病人,年齡30~48歲。病程3個月以內者10例,3個月~1年者18例,1年以上者有8例。
1.2 臨床表現 證見潰瘍數目少,形狀不規則,黃或黑白色基底,邊緣有較寬紅暈圍繞,易發生在舌緣或唇黏膜,常隨月經周期或情緒改變而發作或加重。伴心煩易怒,失眠不寐,胸脅脹悶。經前乳房脹痛,痛經,舌尖紅或暗紅,有瘀斑,舌苔薄黃,脈弦數。
1.3 治療方法 對辨證為肝鬱氣滯的複發性口腔潰瘍患者36例均以柴胡疏肝散(柴胡10g,枳殼10g,甘草6g,川芎15g,白芍10g,香附6g,梔子9g,益母草10g,生地10g)治療,方中柴胡、香附、枳殼、川芎疏肝理氣解郁,白芍、甘草緩急止痛,梔子清熱除煩,生地養陰生津,益母草活血調經。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10天為1個療程。2個療程後統計療效。治療期間要保持心情舒暢,忌辛辣油膩。
2 結果
2.1 療效標準 痊癒:潰瘍癒合,局部無不適,全身癥狀消失,隨訪1年未複發。好轉:潰瘍數量減少,或一年內偶有複發但程度明顯減輕,全身癥狀不明顯。無效:潰瘍在1年內多次發作,隨月經周期而加重。
2.2 治療效果 痊癒20例,好轉12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88.9%。
3 典型病例
患者,女,31歲,機關辦事員,複發性口腔潰瘍6月余,平素口腔中有小潰瘍1~2個,此起彼伏,每至經期口腔潰瘍數目增加,疼痛,心煩易怒,喜嘆息,胸脅脹悶,乳房脹痛,納差,月經不規律,口服維生素B2、三黃片等葯,效果均不佳。來診時為經間期,但因工作關係與同事發生口角,出現心煩不寐,情緒鬱悶,胸脅脹滿,唇邊有一小潰瘍,基底灰白邊緣較紅,舌灰暗,苔薄黃,脈弦數。辨證為肝鬱氣滯,給予疏肝理氣解郁,方用柴胡疏肝散加生地10g,益母草15g,梔子10g,服6劑後胸脅脹滿即消失,心情好轉,再服6劑口腔潰瘍治癒,諸症消失,再服6劑,隨訪1年未再複發口腔潰瘍。
4 體會
複發性口腔潰瘍是口腔黏膜反覆發作的局限性潰瘍性疾病,本病發病率較高且病程長,反覆發作,多見於青壯年女性。口腔潰瘍屬於中醫「口瘡」、「口糜」範疇,複發性口腔潰瘍則屬於「口疳」,歷代醫家治療多從心脾蘊熱或虛火上炎論治,筆者臨症時發現,本病多見於女性,反覆發作或加重與情緒月經周期有關,故對此類患者辨證為肝鬱氣滯者,試從肝論治,給予疏肝理氣解郁,對郁怒化火者加梔子等清熱除煩,熱盛傷津者加生地養陰生津,收到了較理想的效果。治療過程中應注意調節情志,緩解精神緊張。
作者單位:030006 山西霍州,霍州煤電集團總醫院
日期:2008年7月4日 - 來自[2007年第8卷第14期]欄目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療單純性腎病綜合征【摘要】 目的 探討疏肝解郁法治療單純性腎病綜合征對尿蛋白陰轉率和複發率的療效。方法 選擇單純性腎病綜合征患者60例隨機分成治療組32例、對照例28例,比較兩組的尿蛋白陰轉率和1年複發率。結果 治療組與對照組的尿蛋白陰轉率無顯著性差異(P>0.05),但1年後複發情況比較,治療組明顯優於對照組(P<0.01)。結論 疏肝解郁法在預防單純性腎病綜合征的複發方面療效顯著。
【關鍵詞】 腎病綜合征;治療;柴胡疏肝散
對原發性腎病綜合征《內科學》第5版教材已無臨床分型,而病理診斷在基層醫院幾乎不可能,且兒科用藥與內科用藥標準各異。為便於療效觀察,本組腎病綜合征病例僅限性於內科範疇,但借用《兒科學》第5版教材之臨床分型,並按其標準選用單純性腎病綜合征患者60例。之所以做上述選擇是因為本文重點討論腎病綜合征的複發問題。單純性腎病綜合征的病理改變多為腎小球病變或輕度系膜增生,對激素治療較為敏感,因而便於觀察其複發情況。筆者自1998年以來,運用柴胡疏肝散加味以疏肝解郁法治療單純性腎病綜合征患者32例,並與對照組28例比較,從臨床角度探討如何預防單純性腎病綜合征的複發,取得滿意效果。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60例均為1998~2001年12月本院門診及住院患者,均為首發就診(來診前未做過特殊治療)。隨機分成治療組32例,對照組28例。治療組中男17例,女15例,年齡14~43歲;對照組中男13例,女15例,年齡14~45歲。兩組在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方面差異均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依據《兒科學》第5版教材中關於單純性腎病綜合征的診斷標準。
1.3 方法 (1)所有病例均按《內科學》第5版教材中腎病綜合征之常規治療方案進行治療。治療組另加用中藥柴胡疏肝散原方加蟬蛻10g、白蒺藜15g,水煎得葯200ml,晨起一次口服,療程6個月。(2)觀察指標:於治療後1個月觀察尿蛋白陰轉率,於1年內觀察複發率(治療後1個月尿蛋白未陰轉者不參與複發率觀察)。
1.4 統計學處理 採用卡方檢驗進行統計學分析。取α=0.05。
2 結果
治療組在促進尿蛋白陰轉方面無顯著性臨床意義(P>0.05),而在控制複發率方面有顯著療效(P<0.01)。見表1。表1 兩組療效比較 註:與對照組比較,△P>0.05,*P<0.01。
3 討論
單純性腎病綜合征的病因與發病機制目前尚不明確,多認為是T淋巴細胞免疫紊亂所致。目前國際公認且行之有效的治療主要是激素治療,但複發率高,於是加用細胞毒藥物治療。但由於其不可避免的毒副作用,難為患者接受,於是絕大多數患者轉而求助於中醫治療。臨床上中醫藥治療多從溫補脾腎著手,源於腎病患者起始均有水腫,屬中醫陰水範疇。而事實上單純性腎病綜合征的水腫並非其病變本質,且該病複發前幾乎無症可辨,因此單從脾腎著手自然難有滿意效果。
筆者從現代免疫學觀點之「幾乎所有自身免疫紊亂性疾病都可追溯到情志因素」得到啟示,運用柴胡疏肝散加味輔助治療單純性腎病綜合征,乃取其疏肝理氣之功。本研究結果表明,柴胡疏肝散能有效預防原發性腎病綜合征的複發。大量研究及臨床實踐證明,情志變化對免疫功能有著十分明顯的影響。喪偶、心情抑鬱等能抑制T和B淋巴細胞對絲裂原的反應性及NK細胞活性;而情緒興奮能使外周血淋巴細胞數目增多[1];焦慮、緊張、怒氣可抑制巨噬細胞對抗原的反應、選擇性地抑制細胞因子的產生和分泌[2]。祖國醫學早有經典的情志致病理論,如《靈樞·百病始生篇》說「喜怒不節則傷臟」,《靈樞·舉痛論》說:「…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認為情志致病的根本機製為內臟氣血,尤其是五臟氣機的失調。情志和調,可以調節臟腑活動,御邪內侵,防止疾病的發生。因此,條暢氣機、調和臟腑功能可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而肝主疏泄,調暢全身氣機,且性喜條達,故選用柴胡疏肝散疏調肝之功能,從而調暢五臟六腑之氣機,以達調節免疫功能之目的,從根本上預防腎病綜合征的複發。筆者採用從肝治水,雖有違常法,但仍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立法,並有其現代醫學研究基礎,臨床應用效果顯著,值得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楊廷彬.實用免疫學.長春:長春出版社,1994,132.
2 賀新懷.論七情致病的免疫學機制.陝西中醫學院學報,1998,19(10):453.
作者單位: 414400 湖南嶽陽,汨羅市中醫院內科
(編輯:蕭 凝)
日期:2006年8月28日 - 來自[2006年第3卷第7期]欄目柴胡疏肝散治療胃脘痛的療效觀察 【摘要】 目的 觀察柴胡疏肝散治療胃脘痛的療效。 方法 用柴胡疏肝散加味對180例肝氣犯胃型的胃脘痛進行治療。 結果 痊癒174例,顯效3例,有效1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9%。 結論 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療肝氣犯胃型胃脘痛療效確切。 胃脘痛是臨床最常見的脾胃病證之一。包括了西醫的十二指腸潰瘍病、急、慢性胃炎。胃神經官能症等以脘腹部疼痛為主證的疾病。臨床上以胃脘痛為主要癥狀,有脹痛、刺痛、隱痛和劇痛等。常伴有脘腹脹滿、噯腐吞酸、噁心嘔吐、不思食。大便或結或溏等脾胃癥狀以及神倦乏力、面黃消瘦、浮腫等全身癥狀。胃痛雖以胃腑病為主,但其病因複雜,相關臟腑相互影響,證型較多 [1] 。中醫內科把它分為七個證型:(1)寒邪客胃;(2)飲食停滯;(3)肝氣犯胃;(4)肝胃鬱熱;(5)瘀血停滯;(6)胃陰虧虛;(7)脾胃虛寒。胃痛雖同屬胃腑之病,卻有多種病因涉及多個臟腑、多個證型。治療方法各不相同,筆者就肝氣犯胃型胃脘痛以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療,臨床療效確切。對其療效觀察作以下介紹。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80例胃脘痛患者均來自2002~2004年本院中醫內科門診。在辨證篩選符合肝氣犯胃型病例,年齡22~55歲。平均年齡35歲。其中男69例,女111例,均為職業人士。腦力勞動者158例。起病病程從3個月~5年不等。 1.2 臨床表現 主證見胃脘脹痛,攻撐作痛、痛連兩脅、胸悶噯氣、善太息。每因煩惱,郁怒而作痛,舌苔薄白,脈弦,甚則痛勢急迫、心煩易怒或吐酸、口乾口苦。脈弦數等等。從賁門至幽門部即上脘、中脘、下脘均有自主疼痛。壓痛加重。胃鏡下可見胃粘膜充血、水腫、點狀糜爛等。本治療組全部病例已做胃鏡檢查以排除佔位性病變。 1.3 治療方法 對辨證為肝氣犯胃的180例均以柴胡疏肝散(柴胡10g,枳殼10g,甘草6g,川芎6g,香附6g,白芍6g)隨證加味治療。方中柴胡、香附、枳殼、川芎疏肝、理氣、解郁。白芍、甘草緩急止痛。噯氣加白蔻、沉香、旋復花以順氣降逆。每天一劑,水煎分二次服,10天為1療程。 1.4 療效標準 痊癒:服藥一療程之內胃脘痛消除,無胸脘悶、噯氣、無脘腹不適、舌脈正常。起居飲食工作等恢復正常。顯效:服藥一療程後,主證胃脘痛消除。無脅痛、噯氣、無脘腹不適。舌脈基本正常。但食量較平素減少、或飲食後脘脹滿較長時間才能消除。需繼續服藥才能保持正常起居與學習生活工作者。有效:服藥一療程後主證胃脘痛消失。能進食物、但需繼續服藥及休息配合者。無效:服藥一療程主證未除。舌脈無改善者。 2 結果 柴胡疏肝散治療肝氣犯胃型胃脘痛、療效確切、經本法治療的180例中,99%均獲效。其中痊癒174例,顯效3例,有效1例,無效2例。
3 病案舉例 患者,女,43歲,職業會計師。因患胃脘痛2餘月,反覆發作。經西藥治療並作胃鏡檢查,證見胃粘膜水腫,充血,紅白相間、表淺點狀糜爛。胃脘痛加重2天,於2003年10月初來本院中醫內科就診;患者訴說因月底趕製財會報表連續加班,又與同事意見分歧口頭爭執。睡不寧、心煩、氣不暢、鬱悶不樂。兩天來胃脘痛。舌苔白微黃、脈弦。此屬肝氣犯胃型胃脘痛。即投柴胡疏肝散加川楝子6g,川金6g,三劑。複診時。諸證已除。起居飲食如常人,唯時有少許噯氣。效不更方,續上方加魚古15g,再服三劑。一月後隨訪,患者訴自服完上方劑後已恢復正常的起居生活,胃鏡複查已正常。 4 討論 胃脘痛是中醫內科最常見病證之一;古今有之。對其治療要想取得理想效果就必須對其病因病理、辨證分型都要準確。在此前提下,投方用藥,才能得心應手。取得療效。筆者歸納就肝氣犯胃型胃脘痛180例的臨床治療、病因病機等分析如下 [2] :《素問、六元正紀大論》曰:「木郁之發民病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脅、膈咽不通,食飲不下。」《素問·至真要大論》也說:「厥陰司天,風淫所勝,民病胃脘,當心而痛。」等的記載充分說明胃脘痛的病因中,郁怒憂傷,氣血壅而不行、不通則痛。是常見的重要病因。因此,肝氣鬱結、疏泄失常,為肝氣犯胃型胃脘痛的病因。與肝的功能正常與否甚為密切。肝屬木,為剛臟,喜條達主疏泄。木郁不達,失於疏泄,橫逆犯胃。其病機是肝臟之病影響到胃,病位雖在胃脘,但此因肝氣橫逆所犯。木勝乘土、中土壅滯、胃失和降、氣機阻滯不通而發病 [1] 。如《沈氏尊生書胃痛》所說:「胃痛邪干胃脘病也……唯肝氣相乘為尤甚,以本性暴,且正克也。」故治療上就要針對其病因病機分別施治。筆者用《景岳全書》的柴胡疏肝散理氣,和胃止痛之效方,正合本型胃痛之病因病機。方中柴胡、香附、枳殼、川芎、白芍、甘草等組方。可見一疏一散配伍、治療肝氣犯胃型胃痛效果甚佳。關鍵是辨證準確。臨證時需要與脅痛作鑒別;脅痛以兩脅脹痛為主證,本型胃脘痛以胃痛為主證,亦有攻痛兩脅,但仍以脘痛為主。兩者不難區別。而本型胃痛發病與情志相關。臨床上需對起病日久,或久病不愈者作胃鏡檢查以排除惡性病的存在。本治療組病例中,投藥一劑即見效或七劑達到痊癒的亦不少。但考慮鞏固療效,均以十天為一療程。雖然一療程能達到痊癒標準,能正常生活起居。但從長遠效果著想,還是主張患者接受兩療程以上的治療為佳。治療中兼見脾胃氣虛者,在善後上應培補中氣,以香砂六君湯調理。在治療組無效的兩例中,其中一例在治療同時服用調經西藥黃體酮(孕激素類)、而另一例治療期間同時服用治療「甲抗」西藥他巴唑等。不排除藥物相關影響的可能。總而言之,柴胡疏肝散治療肝氣犯胃型胃脘痛療效確切、副作用少,治療費用不高、有相當好的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張伯臾.中醫內科學.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133-136. 2 鄧鐵濤.實用中醫內科學.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6,215.
作者單位:528000廣東省佛山市向陽醫院
日期:2005年7月14日 - 來自[中醫中藥]欄目
推薦閱讀:
※劇評:《天與地》「吃人」主題吸引新觀眾
※【素材運用技法之十四】主題五:專題指導:2、到此一游
※電影《教父》主題曲《Speak Softly Love(柔聲傾訴)》
※文章主題: 【論河圖洛書】 杜國民 著
※古今勵志、修養主題對聯500副
TAG:主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