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的煎熬:我就這樣輸給了應試
宋嵩繪【編者的話】本版系列報道推出以來,在家長、老師中產生了強烈反響。記者走訪了一些學校的老師,他們坦言:在孩子的全面、健康發展和升學壓力之間走鋼絲,感到很無奈、很困惑。今天我們特別編髮來自教學一線的老師的文章,來聽聽這些心聲。「高考不考,看閑書有什麼用?」在當前高考選拔模式下,推進語文課程改革如同帶著鐐銬跳舞。新課程理念要求加大學生的課外閱讀量,這是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的核心。但受高考模式的限制,被稱為「文化殿堂」的校園已異化為「文化沙漠」。語文教師給學生推薦名著,家長反對,班主任老師反對,他們眾口一詞:「高考不考,看閑書有什麼用?」在他們看來,「高考有用」是唯一的標準。筆者曾向學生推薦文學作品,但大部分學生沒有閱讀,原因是「沒有時間」,因為一天十幾個小時的學習時間,全被各學科的作業佔據。學生沉浸題海,疲憊不堪。沒法讓學生接近名著,新課改所提倡的課外閱讀只能是一句空話。「我手寫我心」在考試中易被判「另類」新教材安排的作文教學包括片段作文、命題作文、課外練筆三部分,完整地進行一次全程訓練需要大量時間,而課堂上可用於作文教學的時間又太少,課外學生很難找到時間做作文,訓練目標基本上難於實現。大多數訓練內容學生不感興趣,或命題太俗,或限定太死,或與過去訓練重複,教學中難於執行。一部分教師認為在現在的作文評分機制下,訓練與否很難看出區別,不如抓基礎實在,平時也輕視作文常規訓練,直到臨考之前,才突擊進行審題、快速作文等非基本功訓練,以適應考試需要。學生長期接受這種模式的訓練,創造慾望長期受到壓抑,嚴重製約了語文學習的興趣。筆者提倡學生自由練筆,但阻力重重,因為「我手寫我心」的文章,極有可能在高考中被定位為「另類」。在當今高考閱卷模式下,學生的寫作會永遠以「穩」為主,雕章琢句的偽文化散文大行其道,「板塊組合」式的議論文會得到一個「平安分數」,「個性化寫作」是雷區。這樣,學生硬著頭皮去尋立意、明觀點、找材料,形成「新式八股」的文風。司馬遷、屈原、王昭君、蘇軾成為高考作文中被不斷大量克隆的「恆定」材料……五花八門的考試佔據太多時間在考試的陰影下,語文教學很難呈現出本來應有的美麗。高中語文很大程度上是被考試異化了。且不說名目繁多、重複累贅的考試本身,單是課文教學一般也得服從考試的需要。至於那些五花八門的考試——期中考、期末考、月考、周考、糾錯考、單元考、全市統考、名校聯考、一模、二模一直到N模……幾乎多到無以復加,壓得學生喘不過氣來,使他們望而生畏,見而生厭。這種繁複的考試、講題,對學生人格的發展、語文綜合素養的形成毫無用處,在學生最需要接受新事物的時候,佔據大量時間,逼迫他們做大量對將來發展毫無用處的考試訓練,無疑是對學生生命的一種浪費!面對這種僵化的教學模式,師生雙方都不敢懈怠。除非你不怕「身敗名裂」,除非你不想升學。厭歸厭,但你必須日復一日從事或接受這種教育。在這種模式下,各種參考資料滿天飛;在這種模式下,催生出許許多多出題、講題、押題的「名師」,催生出許多考上名牌大學的高分低能者……注重人文素養要擔風險在我們身邊,有一種奇怪的現象。一個老師注重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在提高課堂的「文化味」上下功夫,課講得好,學生喜歡,但學生的考試成績不一定好;相反,有的老師,不講究課堂教學藝術,從高一開始,就對學生進行答題訓練,學生的考試成績卻十分突出。課堂藝術與教學成績不一定成正比。於是,許多滿懷教育理想的教師,在殘酷的應試背景下,放棄理想,屈從現實。著眼於學生素質培養,調動一切審美手段,讓其置身於美的氛圍中,接受人文熏陶,肯定對其未來的發展有好處,但在現行考試面前必然要承擔風險;對著考試教,你考我就教,不考我就不教,各考點反覆訓練,人人過關,自然萬無一失,但又有悖教育規律,深為學生厭惡。我們的語文老師就置身於這種夾縫之中,備受煎熬。(文章署名為化名,本報記者趙婀娜整理)新聞背景】中學教師正面臨「壓力山大」之困本報北京11月15日電 (記者苗苗)談到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人們首先會想到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但記者在採訪中發現,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容忽視,這種狀況在中學教師中表現更為明顯。據業內人士介紹,教師心理問題的產生主要有幾方面的原因:一是社會、學校、學生對教師職業的要求越來越高,期望值越來越大,教師工作更為繁重和忙碌,不但有備課、批改作業等日常工作,周練、月考、統考等也讓教師疲於應付;二是目前一般以優秀率,升學率,高考一、二本上線率等作為對教師的評價標準,教師一刻都不能鬆勁,壓力比較大。第三,教師本身也面臨著升職、晉級、繼續教育等自我發展的壓力。有人曾大致做過統計,從早晨6點左右早自習開始到晚上10點左右晚自習結束,一個老師在校時間大約有十二三個小時。教學任務繁重,工作壓力大,耗費時間長,幾乎成為中學教師工作的普遍狀態,由此也帶來不少生理和心理的問題。記者在採訪中遇到的中學語文老師張某就是其中一例。張老師今年41歲,因為工作壓力大,出現神經衰弱,常常失眠,夜裡多夢、盜汗。上課遲到、被領導批評、遇上聽課講課內容卻完全忘記,是張老師夢中經常出現的場景,上課時也多次出現因體力不支昏厥的狀況。而32歲的中學歷史老師吳某則表現出難以與同事友好相處、共同合作,有時甚至發生糾紛,對待學生也態度粗暴,時常牢騷滿腹。種種案例表明,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容樂觀。有人戲言,中學教師面臨「壓力山大」之困,呼籲社會及有關部門給予重視。【師說一】無情升學關,只看成績單初中語文老師王鵬:李夢飛是一個帥氣的大男孩。我感覺,他是我教學生涯中遇到的最優秀的一個孩子:學習拔尖,文藝體育樣樣精通,班裡的所有活動都離不開他。進入初二,他依然是班裡學習及各項活動的領軍人物。運動會的跑道上,總能看到他矯健的身影;藝術節上,從編排到演出,他忙得不亦樂乎;學校組織的演講賽、辯論會、籃球賽,他也無一例外取得了好成績。那時候,全年級的老師和同學都羨慕我班有個全才。他自己收穫了一堆獎盃,一大摞獎狀,也給班級爭得了不少榮譽。我當時特別自信,認為自己一定會培養一個綜合素質極高、將來能很好地適應社會的優秀人才。人的精力畢竟有限,這些活動佔去了他大量的學習時間,升入初三,他的成績出現了滑坡。這時,我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開始集中精力幫助他抓學習。但是由於初二的基礎不夠紮實,他中考時只考了班級第七名。幾所知名重點高中只看成績,差一分都不錄取。就這樣,孩子被他理想的高中拒之門外。那時,我一時衝動,還給招生處打了電話,告知他們這是一個素質極高的孩子,希望能夠破格錄取。但是,這種舉動似乎太幼稚了,現實很殘酷。雖然家裡擺滿了獎狀,雖然我一再安慰家長,孩子將來一定會大有作為。但是從家長失望的眼神中我還是明白了,那張成績單才是最重要的。【師說二】素質教育排頭兵,我沒當成初中物理老師張峰:我是一名從教將近20年的物理教師,深受學生的喜愛和領導、家長的信任,多次獲省、市級榮譽。作為學校的骨幹教師,我認為我應當走到教改的前列,做素質教育的排頭兵。2006年秋,我又從初二帶了兩個起始班,從那時起,我也開始了素質教育的探索。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應該給學生創造更多親身體驗的機會。於是在我的課堂上,加入了學生自學、互學、親自實驗、我當小老師等活動。課下作業也改成了自我製作、網上了解相關知識等。為了精心設計、組織一節課,我要製作教具、查閱大量資料,忙得不亦樂乎,比別人耗費的時間和精力都多。我的努力沒有白費,學生覺得物理課輕鬆有趣,每天都很期待,我也感到很快樂。但由於時間有限,學生沒做大量習題訓練,答題缺乏規範,明顯不到位。兩個月過去,在期中考試中,我所教的學生答題因為生活性語言較多、和標準答案有差距而失分嚴重。在教學評估中,我的成績也落到了中下游。班主任懷疑的眼光、領導語重心長的談話、家長會上家長的抱怨,似乎都給我扣上了不負責任的帽子。我困惑了,明知滿堂灌、反覆訓練,可以在短時間內告訴學生很多知識,但不利於培養學生的能力,可面對應試教育,我只能退縮,還是讓學生變成學習的機器。現在我的學生依然很累!(兩文中均為化名,本報記者蔣雲龍、丁汀整理)(馬玉波)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