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故事31-60

31、聰明不是最重要的

  要成功,聰明不是最重要的,成功要素排名譜上聰明只佔第五位。那麼,排在聰明前面的四位又是什麼呢?  第一,目標。你永遠不可能按著一頭不想喝水的牛去喝水,同樣,你永遠也不可能在你自己不熱愛的領域,做出此生你所能作的最大成就。目標是慾望的表達,「要什麼」從來就比「怎樣做」更為重要。但是目標不是慾望。目標從來就具體,也往往給自己定了時限。換句話說,目標是具體化了的、有時間限制的目標。因而它既有慾望的感情、牽動因素,同時也有自己做主,不讓自己從散漫中游移的因素。  第二,胸懷。所謂胸懷,就是一股用天下之材,盡天下之利的氣度,當然,還包括相當程度的包容--對異己的包容,對陌生的包容,對不如己者的包容。只有這樣,你才會形成一種從廣大處尋覓人生的態度,把生命的境界做大,把事業做大。  第三,勇氣--冒險的勇氣、行動的勇氣。人的自由在於人的主動性,人的主動性在於向多種可能性敞開。假如你不嘗試什麼,你就不會真正知道自己是什麼,你也不會知道自己到底要什麼。所以有這樣一句名言倒是很值得一記:「舉槍──射擊──瞄準」。「毋憚初難,毋恃久安」,先做了再說。生機在行動中來,從動態發展中來。不要常常抱怨自己缺少機會,行動乃為機會之母。  第四,堅持。許多事沒有成功,不是由於構想不好,也不是由於沒有努力,而是由於努力不夠。時下有個概念叫開拓者。什麼叫開拓?開拓就是除了開闢還需拓進。堅持就是拓進,就是遇到困難也絕不放棄的韌勁。  就這樣,目標、胸懷、勇氣、堅持,加上聰明,構成了成功者最為重要的五要素。但是,聰明只佔第五位。由於我們相信人的聰明屬於天生的並不多,它更多的成分來源於後天的造就,所以,假如有了前四者,聰明也會更容易產生。  正如大多數成功者所證明,成功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心智開發。總結上述五點,前四者所說全是「心」,最後一者所說才是「智」。也就是說,對成功者來說,發展自己的各種智力固然很重要,但更主要的,還是你對「心」把握。  於是,如何把心性練大,把心力練強,這就是追求成功者最需要關心的問題。

32、船王哈特

  英國船王老哈特,在選擇兒子小哈特能否接班時,表現得猶豫不決,他拿不準兒子是否能擔起船王的重任。於是,他開始向世人徵求意見,發布消息:凡是了解兒子的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見,看看小哈特的身上都有什麼缺陷,尤其是那些致命的缺陷。     老哈特的這個信息發布以後,在社會上引起了不小的轟動。於是,小哈特身上的弱點和不足很快便被一一找了出來:首先小哈特的成長經歷不夠豐富,他幾乎沒有經過什麼風浪,社會經驗比起老哈特,更是相差甚遠。何況他還不善於管理……意見一一擊中了小哈特的要害,令老哈特更加憂鬱。  一天,老哈特去教堂時,把自己的苦惱講給了牧師。牧師聽後笑了起來,說錯誤根本不在小哈特,而是在老哈特的身上。老哈特聽了瞠目結舌…… 回去之後,老哈特按照牧師的方法,重新發布消息,讓大家看看小哈特身上到底有什麼優點。第二天,就有人總結出了一堆小哈特的優點,他聰明,善於及時發現問題,做事肯下工夫,而且很容易與人打成一片……幾天過後,小哈特的全身都成了優點。    不久,小哈特繼承了老船王的工作,並很快使哈特家族的事業有了耀眼之處。     【溫馨提示】世上的許多決定,原本都在我們最初的決定中。所謂的選擇,很多時候,都是被我們先入為主的擔心所左右著。

33、龍蝦與寄居蟹

  有一天,龍蝦與寄居蟹在深海中相遇,寄居蟹看見龍蝦正把自己的硬殼脫掉,只露出嬌嫩的身軀。寄居蟹非常緊張地說:「龍蝦,你怎可以把唯一保護自己身軀的硬殼也放棄呢?難道你不怕有大魚一口把你吃掉嗎?以你現在的情況來看,連急流也會把你衝到岩石去,到時你不死才怪呢?」龍蝦氣定神閑地回答:「謝謝你的關心,但是你不了解,我們龍蝦每次成長,都必須先脫掉舊殼,才能生長出更堅固的外殼,現在面對的危險,只是為了將來發展得更好而做出準備。」寄居蟹細心思量一下,自己整天只找可以避居的地方,而沒有想過如何令自己成長得更強壯,整天只活在別人的護陰之下,難怪永遠都限制自己的發展.。    【溫馨提示】對於那些害怕危險的人,危險無處不在。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安全區,你想跨越自己過去的成績,就不要劃地自限,勇於接受挑戰充實自我,你一定會發展得比想像中更好。  現在剛進入預初的孩子何嘗不是這樣,小學時的優秀已成為過去,在中學就應該學會挑戰自我-自主學習,不要在家長的護蔭之下被動學習了,告訴世界我能行!

34、三個小金人的故事

  曾經有個小國給中國進貢了三個一模一樣的小金人,皇帝高興壞了,可是這小國的使者不厚道,同時出一道題目:這三個金人哪個最有價值?皇帝想了許多的辦法,請來珠寶匠檢查,稱重量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樣的,怎麼辦?使者還等著回去彙報呢。泱泱大國,不會連這個事都不懂吧?  最後,有一位退位的老臣來回答了使者的問題。老臣胸有成竹地拿著三根稻草,插入第一個金人的耳朵里,這稻草從另一邊耳朵出來了。第二個金人的稻草從嘴巴里直接掉出來,而第三個金人,稻草進去後掉進了肚子,什麼響動也沒有。老臣說:第三個金人最有價值!使者默默無語,答案正確。  【溫馨提示】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有價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說的人的人。老天給我們兩隻耳朵一個嘴巴,本來就是讓我們多聽少說的。善於傾聽,才是最基本的素質。  課堂上認真傾聽老師的講課,哪怕是自己已經知曉的知識,也應該保持安靜,既尊重老師,又尊重正在聽課的同學,更是對自己尊重。

35、認真的力量

  1944年冬天,盟軍完成了對德國的鐵壁合圍,第三帝國覆亡在即。整個德國籠罩在一片末日的氛圍里,經濟崩潰,物資奇缺,老百姓的生活很快陷入嚴重困境。對普通平民來說,食品短缺就已經是人命關天的事。更糟糕的是,由於德國地處歐洲中部,冬季非常寒冷,家裡如果沒有足夠的燃料,根本無法挨過漫長的冬天。在這種情況下,各地政府只得允許讓老百姓上山砍樹。你能想像帝國崩潰前夕的德國人是如何砍樹的嗎?在生命受到威脅時,人們非但沒有去哄搶,而是先由政府部門的林業人員在林海雪原里拉網式地搜索,找到老弱病殘的劣質樹木,做上記號,再告誡民眾:如果砍伐沒有做記號的樹,將要受到處罰。在有些人看來,這樣的規定簡直就是個笑話:國家都快要滅亡了,誰來執行處罰?然而令人不可思議的是,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徹底結束,全德國竟然沒有發生過一起居民違章砍伐無記號樹木的事,每一個德國人都忠實地執行了這個沒有任何強制約束力的規定。  這是著名學者季羨林先生在回憶錄《留德十年》里講的一個故事。當時她在德國留學,目睹了這一幕,所以事隔50多年,他仍對此事感嘆不已,說德國人「具備了無政府的條件,卻沒有無政府的現象」。  是一種什麼樣的力量使得德國人在如此極端糟糕的情況下,仍能表現出超出一般人想像的自律?答案只有兩個字:認真。因為認真是一種習慣,它深入到一個人的骨髓中,融化到一個人的血液里。因了這兩個字,德意志民族在經歷了上個世紀初、中葉兩次毀滅性的世界大戰之後,又奇蹟般地迅速崛起。如果說強大的德意志是一個可怕的民族,那麼,認真也是一種可怕的力量,它大能使一個國家強盛,小能使一個人無往而不勝。  【溫馨提示】一旦「認真」二字深入到自己的骨髓,融化進自己的血液,你也會煥發出一種令所有的人、包括自己都感到害怕的力量。  這裡講的認真並不是頑固不化、鑽牛角尖,而是作為學生應該有認真的學習態度,不要因為自己學過了就不認真聽講了,不要因為一次考試成績較滿意就忽視今後的課前預習、課後複習,知識有一個積累的過程,基礎不牢固何以建高樓。

36、條件反射與習慣

  父子兩住山上,每天都要趕牛車下山賣柴。老父較有經驗,坐鎮駕車,山路崎嶇,彎道特多,兒子眼神較好,總是在要轉彎時提醒道:「爹,轉彎啦!」有一次父親因病沒有下山,兒子一人駕車。到了彎道,牛怎麼也不肯轉彎,兒子用盡各種方法,下車又推又拉,用青草誘之,牛一動不動。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後只有一個辦法了,他左右看看無人,貼近牛的耳朵大聲叫道:「爹,轉彎啦!」牛應聲而動。  【溫馨提示】牛用條件反射的方式活著,而人則以習慣生活。一個成功的人曉得如何培養好的習慣來代替壞的習慣,當好的習慣積累多了,自然會有一個好的人生。

37、意志力的較量

笑話中的哲理:  王老五從來沒有出過遠門,攢了半輩子的錢,終於參加一個旅遊團出了國。國外的一切都是非常新鮮的,關鍵是,王老五參加的是豪華團,一個人住一個標準間。這讓他新奇不已。  早晨,服務生來敲門送早餐時大聲說道:「good morning sir!」王老五愣住了。這是什麼意思呢?在自己的家鄉,一般陌生的人見面都會問:「您貴姓?」於是王老五大聲叫道:「我叫王老五!」如是這般,連著三天,都是那個服務生來敲門,每天都大聲說:「good morning sir!」而王老五亦大聲回道:「我叫王老五!」但他非常的生氣。這個服務生也太笨了,天天問自己叫什麼,告訴他又記不住,很煩的。終於他忍不住去問導遊,「good morning sir!」是什麼意思,導遊告訴了他,天啊!!真是丟臉死了。王老五反覆練習「good morning sir!」這個詞,以便能體面地應對服務生。又一天的早晨,服務生照常來敲門,門一開王老五就大聲叫道:「good morning sir!」與此同時,服務生叫的是:「我是王老五!」  【溫馨提示】這個故事看似笑話,其實要告訴我們:人與人交往,常常是意志力與意志力的較量。不是你影響他,就是他影響你。而我們要想成功,一定要培養自己的影響力,只有影響力大的人才可以成為最強者。  

38、駱駝媽媽和駱駝寶寶

  在動物園裡的駱駝寶寶問媽媽:「媽媽,媽媽,為什麼我們的睫毛那麼地長?」  駱駝媽媽說:「當風沙來的時候,長長的睫毛可以讓我們在風暴中都能看得到方向。」  駱駝寶寶又問:「媽媽媽媽,為什麼我們的背那麼駝,醜死了!」  駱駝媽媽說:「這個叫駝峰,可以幫我們儲存大量的水和養分,讓我們能在沙漠里耐受十幾天的無水無食條件。」  駱駝寶寶又問:「媽媽媽媽,為什麼我們的腳掌那麼厚?」  駱駝媽媽說:「那可以讓我們重重的身子不至於陷在軟軟的沙子里,便於長途跋涉啊!」  駱駝寶寶高興壞了:「嘩,原來我們這麼有用啊!!可是媽媽,為什麼我們還在動物園裡,不去沙漠遠足呢?」  【溫馨提示】世界有多大,機會就有多大。機會有多大,少年的天地就有多大。每人的潛能是無限的,關鍵是要找到一個能充分發揮潛能的舞台。

39、不同習慣的結果

  一根小小的柱子,一截細細的鏈子,拴得住一頭千斤重的大象,這不荒謬嗎?可這荒謬的場景在印度和泰國隨處可見。當大象還是小象的時候,馴象人就用一條鐵鏈將它綁在水泥柱或鋼柱上,無論小象怎麼掙扎都無法掙脫。小象漸漸地習慣了不掙扎,直到長成了大象,可以輕而易舉地掙脫鏈子時,也不掙扎。  馴虎人本來也像馴象人一樣成功,他讓小虎從小吃素,直到小虎長大。老虎不知肉味,自然不會傷人。馴虎人的致命錯誤在於他摔跤之後讓老虎舔凈他流在地上的血,老虎一舔不可收,終於將馴虎人吃了。  小象是被鏈子綁住,而大象則是被習慣綁住。老虎曾經被習慣綁住,而馴虎人則死於習慣(他已經習慣於他的老虎不吃人)。  【溫馨提示】習慣幾乎可以綁住一切,只是不能綁住偶然,比如那隻偶然嘗了鮮血的老虎。

40、蜜蜂與蝴蝶1

   有一隻蜜蜂和一隻蝴蝶落在同一花枝上,蜜蜂問蝴蝶:「你們是幹什麼來的?」  「我們是來玩的。」蝴蝶回答道,並且接著反問蜜蜂:「你們是幹什麼來的?」  「我們是來采蜜的。」  「采蜜的?」  「嗯,采蜜的。」  「采蜜做什麼?」  「供人享用。」  「什麼是蜜?」  「蜜就是花的精髓。」  「我也生活在鮮花叢中,怎麼沒有見過蜜呢?」  「要得到蜜,需要有發現的眼睛和辛勤的勞動。」  「蜜是什麼樣的?」  「金黃色的,非常甜美,人們常用它來比喻美好的生活和愛情。」  「這麼說你們對人類的貢獻可大啦。」  「是呀是呀,所以我們沒有那麼多的閑時間來玩。」  「那麼,我們蝴蝶對人有什麼用處呢?」  「你們呀,一無是處!」  它們的對話剛進行到這裡,有一群割草的孩子突然來了。孩子們看到紅的、白的、黃的、藍的、黑的、花的蝴蝶在四處翩翩起舞,高興得狂呼亂叫。——蝴蝶們那輕盈洒脫,千姿百態,來去自如,閃爍不定的美麗身影牢牢地吸引住了他們的視線,使他們幾乎達到忘乎所以的程度,追著蝴蝶到處亂跑,開心得如同一群天使一般。這時,那隻蜜蜂和那隻蝴蝶又開始說話了:  「怪,人們好像更喜歡你們。」蜜蜂驚訝地說。  「嘿嘿,看來我們並不是一無是處。」蝴蝶有點諷刺意味地道。  「難道你們生來是供人們觀賞的?」  「是的,你們為人類貢獻的是蜜,我們貢獻的是美;蜜能滿足人的物質需要,美能滿足人的精神需要,所以我們和你們對人來說都是有用處的,只不過是用處不同而已。」  「這,我懂了,我懂了。」蜜蜂連連點頭道。  【溫馨提示】沒有誰生來就是一無是處,善於發現自己優點並充分發揮優勢,相信自己「我能行」。

41、蜜蜂與蝴蝶2

  蜜蜂在一個地段很好的地方開了一家蜂蜜吧,一開始生意就特別紅火。顧客來自各個領域,山上跑的,天上飛的,水裡游的。蜂蜜高興地不停招呼,忙得不亦樂乎。不久,他絞盡腦汁想出了在山坡、水邊和森林裡開幾家分店,把生意做大的好主意。後來他真的又開了好幾家分店。 一天,遊樂場的場主蝴蝶從從容容地前來拜訪蜜蜂。 「蜜蜂,出來我們聊聊,你有沒有時間啊?」蝴蝶輕鬆愉快地問。 蜜蜂又好氣又好笑,邊團團轉地忙碌著,連回答:「我現在忙得連思考『有沒有時間』這個問題的時間都沒有了。你沒有看到我正忙著開幾家蜂蜜吧嗎?我至少也要忙完這個周末!」 「你這不是有時間開幾家分店嗎?我看你不僅有時間,而且時間多的是,只是沒有想問題的時間罷了。」 蜜蜂聽後看看自己,覺得自己就像一隻無頭蒼蠅一樣不停地旋轉,而蝴蝶在說笑的工夫想出了在蜂蜜吧開一家遊樂分場的好主意。 【溫馨提示】蜜蜂忙得連想問題的時間都沒有了,其實並不是工作時間越多,你的效率就越高,你獲得的利益就越大。學習亦如此,有計劃地去學,再忙也要勞逸結合,效率才能提高。記住:別忙得連思考的時間都沒有。

42、鹿的角和腿

  從前有一頭長著漂亮長角的鹿,來到泉水邊喝水,看著水面上的倒影,它不禁洋洋得意。「啊,多麼好看的一對長角!」只是,當它看見自己那雙似乎細長無力的雙腿時,又悶悶不樂了。正在這個時候,出現了一頭兇猛的獅子,這頭鹿開始拚命地奔跑。由於鹿腿健壯有力,連獅子也被拋得遠遠的。但到了一片叢林地帶之後,鹿角就被樹枝絆住了。獅子最後追了上來,一口咬住了它。在臨死之時,這頭鹿悔恨地說道:「我真蠢!一直不在意的雙腿,竟是自己的救命工具,引以自豪的長角,最後竟害了自己!」  【溫馨提示】自己生命中那對華而無益的鹿角和那雙堅強有力的鹿腿究竟在哪裡呢?

43、為自己而玩

  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門前嬉鬧,叫聲連天。幾天過去,老人難以忍受。於是,他出來給了每個孩子25美分,對他們說:「你們讓這兒變得很熱鬧,我覺得自己年輕了不少,這點錢表示謝意。」孩子們很高興,第二天仍然來了,一如既往地嬉鬧。老人再出來,給了每個孩子15美分。他解釋說,自己沒有收入,只能少給一些。15美分也還可以吧,孩子仍然興高采烈地走了。第三天,老人只給了每個孩子5美分。孩子們勃然大怒,「一天才5美分,知不知道我們多辛苦!」他們向老人發誓,他們再也不會為他玩了!  【溫馨提示】人的動機分兩種: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如果按照內部動機去行動,我們就是自己的主人。如果驅使我們的是外部動機,我們就會被外部因素所左右,成為它的奴隸。  在這個寓言中,老人的算計很簡單,他將孩子們的內部動機「為自己快樂而玩」變成了外部動機「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縱著美分這個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縱了孩子們的行為。  一個人之所以會形成外部評價體系,最主要的原因是父母喜歡控制他。父母太喜歡使用口頭獎懲、物質獎懲等控制孩子,而不去理會孩子自己的動機。久而久之,孩子就忘記了自己的原初動機,做什麼都很在乎外部的評價。上學時,他忘記了學習的原初動機——好奇心和學習的快樂;工作後,他又忘記了工作的原初動機——成長的快樂,上司的評價和收入的起伏成了他工作的最大快樂和痛苦的源頭。  外部評價系統經常是一種家族遺傳,但你完全可以打破它,從現在開始培育自己的內部評價體系,讓學習和工作變成「為自己而玩」。

44、不要跌倒在優勢上

  有三個旅行者早上出門時,一個旅行者帶了一把傘,另一個旅行者拿了一根拐杖,第三個旅行者什麼也沒有拿。 晚上歸來,拿傘的旅行者淋得渾身是水,拿拐杖的旅行者跌得滿身是傷,而第三個旅行者卻安然無恙。於是,前兩個旅行者很納悶,問第三個旅行者:「你怎麼沒有事呢?」第三個旅行者問拿傘的旅行者:「為什麼你淋濕了而沒有摔傷呢?」拿傘的旅行說:「下雨的時候,我很高興有先見之明,撐開傘在雨中大膽地走,衣服還是濕了不少;泥濘難行的地方,因為沒有拐杖,所以小心翼翼,就沒有跌跤。」然後,他又問拿拐杖的旅行者:「你為什麼沒有淋濕而摔傷了呢?」拿拐杖的說:「下雨的時候,我因為沒有雨傘,便找能躲雨的地方,所以沒有淋濕;當我走在泥濘坎坷的路上時,我便用拐杖拄著走,卻不知為什麼常常跌跤。」第三個旅行者聽後笑笑說:「這就是為什麼你們拿傘的淋濕了,拿拐杖的跌傷了,而我卻安然無恙的原因。當大雨來時我躲著走,當路不好時我細心地走,所以我沒有淋濕也沒有跌傷。你們的失誤就在於你們有憑藉的優勢,有了優勢便少了憂患。」 【溫馨提示】許多時候,我們不是跌倒在自己的缺陷上,而跌倒在自己的優勢上。因為缺陷常常給我們以提醒,讓我們保持冷靜,並不斷總結自己該注意的事情。

45、樹蛙

  陽光明媚的夏天,一隻胸懷大志的青蛙蹲在田埂上,做了一個十分重要的決定:要爬上河邊那棵最高的柳樹,看看夏天最美麗的風景。知道了這隻青蛙爬樹的志向後,所有的青蛙都向它投來了羨慕和尊敬的目光,因為它們知道這是一隻多麼優秀的青蛙,而它們又是多麼地信任它。這隻青蛙選中位置就往樹上跳了,其他所有的青蛙都鼓著眼睛拭目以待。可是,這隻青蛙大多是還沒抱著樹榦就掉了下來;即使少數幾次抱住了,又不知下一步怎麼辦,風一起,整個身子晃晃悠悠,一會又掉了下來,但是,這隻青蛙還是一次又一次地向自己的目標衝刺著。 蟋蟀看見這隻鼻青臉腫的青蛙,驚奇地問道:「青蛙兄弟,你怎麼老是往樹上爬呀?」青蛙瞥了蟋蟀一眼,回答道:「我要看夏天美麗的風景,我要改變青蛙不會爬樹的命運!」 燕子飛過來,對青蛙說:「這樹是你們青蛙能爬的嗎?」青蛙上氣不接下氣地說:「我想我們能!」 摔得快死的時候,這隻青蛙口裡還不停地叫著:「爬樹!爬樹!」 所有的青蛙都被這隻青蛙的話和堅持不懈的精神深深地感染著,情緒一下子高漲起來;為了實現那隻優秀青蛙的遺願,許多青蛙陸續向河邊的柳樹跳去,跳去…… 於是,後來地球上有了一個新物種——樹蛙。

46、能爬上塔頂的青蛙

  從前,有一群青蛙組織了一場攀爬比賽,比賽的終點是:一個非常高的鐵塔的塔頂。一大群青蛙圍著鐵塔看比賽,給它們加油。比賽開始了,老實說,蛙群中沒有誰會相信這些小小的青蛙會到達塔頂,他們都在議論:「這太難了!它們肯定到不了塔頂!」「它們絕不可能成功的,塔太高了!」聽到這些話,一隻接一隻的青蛙開始泄氣,除了那些情緒高漲的幾隻還在往上爬。群蛙繼續喊著「這太難了!沒有誰能夠爬到塔頂的!」  越來越多的青蛙累壞了,退出了比賽。但只有一隻青蛙還在不停地往上爬,一點沒有放棄的意思。最後,除了這一隻青蛙其它所有的青蛙都退出了比賽,它費了很大的勁,終於成為唯一一隻到達塔頂的勝利者。很自然,其他所有青蛙都想知道它是怎麼成功的,有一隻青蛙跑上去問那隻勝利者,它哪裡來那麼大力氣跑完全程?這時,大家發現,它是一隻聾子青蛙!!  【溫馨提示】永遠不要聽信那些習慣消極悲觀看問題的人。因為他們只會粉碎你內心的最美好的夢想與希望。總是記住你聽到的充滿力量的話語,因為所有你聽到的或讀到的話語都會影響到你的行為。所以,一定要保持積極和樂觀!

47、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順著山谷去爬一座白雲繚繞的大山,沒想到不少人還帶著七八歲的孩子。登山,大人都爬著費勁,何況孩子。可是孩子們歡呼著,興奮著,嘰嘰喳喳,總是走在大人的前面。山谷蔚秀,嵐雲清流,野花雜樹,芳草萋萋,石階深深,引得孩子們歡呼雀躍。到了山上,還要走十多里山路去一座寺廟,孩子們一聽更是興緻勃勃,走在前面開路。一天下來,走了四十里路,大人們個個累得腰酸腿疼、東倒西歪,孩子們卻興奮地仰著小臉問:「什麼時候還來這裡玩呢?」大人們納悶:平常在城裡走路,孩子們走幾里就嚷著腿疼,爬山走這麼遠的路,孩子們怎麼都不嚷累呢?  鳥語花香的美景,將孩子們引入幽境;目不暇接的新奇,讓他們興奮;柳暗花明的境遇,充滿懸念和爽心。  【溫馨提示】興趣是生命飛翔的翅膀,它能將枯燥和沉悶轉化為鮮活生動和美麗輕盈。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能激發你的潛能,開發你的智慧,磨練你的意志,陶冶你的性情,使你克服重重困難,攀上成功的頂峰。

48、老鷹再生

老鷹是世界上壽命最長的鳥類。它一生的年齡可達70歲。要活那麼長的壽命,它在40歲時必須做出困難卻重要的決定。當老鷹活到40歲時,它的爪子開始老化,無法有效地抓住獵物。它的啄變得又長又彎,幾乎碰到胸膛。它的翅膀變得十分沉重,因為它的羽毛長得又濃又厚。使得飛翔十分吃力。它只有兩種選擇: 等死或經過一個十分痛苦的更新過程——150天漫長的操練。它必須很努力地飛到山頂。在懸崖上築巢。停留在那裡,不得飛翔。老鷹首先用它的喙擊打岩石,直到完全脫落。然後靜靜地等候新的喙長出來。它會用新長出的喙把指甲一根一根的拔出來。當新的指甲長出來後,它們便把羽毛一根一根的拔掉。5個月以後,新的羽毛長出來了,再生的老鷹開始飛翔。

【溫馨提示】改變自己需要勇氣和決心。  不好的習慣也是長時間形成的,要改變它並不意味著你一兩天的不同行為就能改變,好習慣的養成是日積月累的結果,不要欲速而不達,更不能諱疾忌醫,不能對自己的缺點過分寬容,要敢於面對,並要有改掉缺點的決心,這樣我們才能進步,才能有更大有成就。

49、牽蝸牛散步

  上帝給一個小夥子一項任務,叫他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小夥子不能走得太快,蝸牛已經儘力爬,每次總是挪那麼一點點。他催促蝸牛,嚇唬它,責備它。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他,說:「我已經盡了全力,總要一步一步走啊。」小夥子拉蝸牛,扯它,他甚至想踢蝸牛。蝸牛受了傷,它流著汗,喘著氣,還是一步步往前爬。「真奇怪,為什麼上帝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他想:「上帝啊!為什麼?」天上一片安靜。「唉!也許上帝去抓蝸牛了吧?好吧,鬆手吧!反正上帝不管了,我還管什麼?蝸牛願意怎麼走就怎麼走吧。」小夥子任蝸牛往前爬,他在後面生悶氣。咦?他聞到花香,原來這路邊有個花園。他聽到鳥聲,他聽到鳥鳴,他看到滿天的美麗的星斗。咦?以前怎麼沒有這種體會?莫非是他弄錯了?小夥子忽然明白,上帝叫他牽蝸牛散步的原因了。  【溫馨提示】人應珍惜每一天里每一步的價值。

50、相信自己就是你邁開成功的第一步

  有個東方人曾經遍游世界尋找最聰明的人。他聽人說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住在高高的喜瑪拉雅山的山洞裡。於是他收拾行裝出發。穿過群山和沙漠,幾個月後他來到了一座高山腳下。他騎著馬走上窄窄的山間小道,到了一個小山洞前。  「你是因智慧而揚名天下的最聰明的人吧?」他問坐在山洞裡的老人。老人站起來.走到光亮的露天,看著這位旅行者的臉說:「是的.我是因為聰明而出名,你有什麼問題嗎?」「智慧老人.我怎樣才能變得偉大?我上那兒才能找到智慧?」智慧老人盯著旅行者焦急的眼睛看了一會兒回答道:「你在哪兒能找到你的馬?」說完他轉身回到山洞中去。  【溫馨提示】旅行者的馬一直跟著他,偉大和智慧也一直跟著他,人們往往自問:「我行嗎?」其實答案就在您的腳下——相信自己,就是你邁開成功的第一步。

51、學會抓重點

有一位表演大師上場前,他的弟子告訴他鞋帶鬆了。大師點頭致謝,蹲下來仔細系好。等到弟子轉身後,又蹲下來將鞋帶解松。有個旁觀者看到了這一切,不解地問:「大師,您為什麼又要將鞋帶解松呢?」大師回答道:「因為我飾演的是一位勞累的旅者,長途跋涉讓他的鞋事鬆開,可以通過這個細節表現他的勞累憔悴。」「那你為什麼不直接告訴你的弟子呢?」「他能細心地發現我的鞋帶鬆了,並且熱心地告訴我,我一定要保護他這種熱情的積極性,及時地給他鼓勵,至於為什麼要將鞋帶解開,將來會有更多的機會教他表演,可以下一次再說啊。」  【溫馨提示】人一個時間只能做一件事,懂抓重點,才是真正的人才。

52、沙礫與黃金

  一隊商人騎著駱駝在沙漠里行走,突然空中傳來一個神秘的聲音:「抓一把沙礫放在口袋裡吧,它會成為金子。」有人聽了不屑一顧,根本不信,有人將信將疑,抓了一把放在袋裡。有人全信儘可能地抓了一把又一把沙礫放在大袋裡,他們繼續上路,沒帶沙礫的走得很輕鬆,而帶了沙礫的走得很沉重。很多天過去了,他們走出了沙漠,抓了沙礫的人打開口袋欣喜地發現那些粗糙沉重的沙礫都變成了黃燦燦的金子。 【溫馨提示】在每個人漫長的一生中,時間就像是地上的沙礫,惟有緊緊抓住了時間的人,才能將這些普通粗糙的沙礫變成可貴的金子。不緊緊抓住時間的人固然輕鬆瀟洒,但是他的生命長河裡總是如沙一樣黯淡粗糙,發不出如金子般燦爛的光輝。問問自己,今天抓了多少沙礫在口袋裡?

53、動物園裡的袋鼠籠

  一天動物園管理員發現袋鼠從籠子里跑出來了,於是開會討論,一致認為是籠子的高度過低。所以他們決定將籠子的高度由原來的10米加高到20米。結果第二天他們發現袋鼠還是跑到外面來,所以他們又決定再將高度加高到30米。沒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於是管理員們大為緊張,決定一不做二不休,將籠子的高度加高到100米。  一天長頸鹿和幾隻袋鼠們在閑聊,「你們看,這些人會不會再繼續加高你們的籠子?」長頸鹿問。「很難說。」袋鼠說∶「如果他們再繼續忘記關門的話!」  【溫馨提示】事有「本末」、「輕重」、「緩急」,關門是本,加高籠子是末,舍本而逐末,當然就不得要領了。

54、烏鴉搬家

有一天,有隻烏鴉向東方飛去。在途中,它遇到一隻鴿子,大家停下來休息。鴿子非常關心地問烏鴉:「烏鴉,你要飛到哪裡去呀?」烏鴉憤憤不平地回答:「鴿子老弟,這個地方的人都嫌我的聲音難聽,所以我想飛到別的地方去。」鴿子聽後,趕快忠告烏鴉說:「烏鴉老兄,你飛到別的地方還是一樣有人討厭你的,你自己若不改變聲音和形象,到哪裡都沒有人歡迎您的。」烏鴉聽了,慚愧地低下了頭。  【溫馨提示】許多人總喜歡責怪別人,怪環境不好,怪別人不喜歡他不歡迎他,但他總不反省自己的為人舉止,是否值得他人尊重及歡迎。假如一個人不經常反省自己,只會責怪別人和環境,他就會和這隻烏鴉一樣,到處惹人討厭。

55、行動比知識重要

  螃蟹、貓頭鷹和蝙蝠去上惡習補習班。數年過後,它們都順利畢業並獲得博士學位。不過,螃蟹仍橫行,貓頭鷹仍白天睡覺晚上活動,蝙蝠仍倒懸。這是黃永玉大師的一個寓言故事,它的寓意很簡單:行動比知識重要。  學過的知識如果沒有身體力行,那樣知識就只是遙遠的知識,知識並沒有化成他們自己的生命體驗。學到一個好知識,就立即在自己的生命中去執行。這樣一來,那些遙遠的知識就變成了真切的生命體驗,他不必「懂」太多,就可以幫助自己,並幫助很多人。  高敏感度是一種天才素質,那麼高行動力是更重要的天才素質。  最重要的力量永遠在你自己的身上,奧秘的知識、玄妙的潛能開發、炫目的成功學等等,都遠不如你自己身上已有的力量重要。我們習慣去外面尋找答案,去別人那裡尋找力量,結果忘記了力量就在自己身上。別人的知識不能自動地拯救你。如果一些連珠的妙語打動了你,如果一些文字或新信條啟發了你。那麼,這些別人的文字和經驗都只是一個開始,更重要的是,你把你認為好的知識真正運用到你自己的生命中去。  猶太哲學家馬丁?布伯說過:你必須自己開始。假如你自己不以積極的愛去深入生存,假如你不以自己的方式去為自己揭示生存的意義,那麼對你來說,生存就將依然是沒有意義的。

56、每天做好一件事

  有一位畫家,舉辦過十幾次個人畫展。開始無論參觀者多少,臉上總是掛著微笑。有一次,我問他:"你為什麼每天都這麼開心呢?"他給我講一件事情:小時後,我興趣非常廣泛,也很要強。畫畫、彈鋼琴、游泳、打籃球,必須都得第一才行。這當然是不可能的。於是,我心灰意冷,學習成績一落千丈。父親知道後,找來一個漏斗和一捧玉米種子。讓我雙手放在漏斗下面接著,然後撿起一粒種子投到漏斗裡面,種子便順著漏斗滑到了我的手裡。父親投了十幾次,我的手中也就有了十幾粒種子。然後,父親一次抓起滿滿的一把玉米粒放在漏斗裡面,玉米粒相互擠著,竟一粒也沒有掉下來。父親對我說:"這個漏斗代表你,假如你每天都能做好一件事,每天你就會有一粒種子的收穫和快樂。可是,當你想把所有的事情都擠到一起來做,反而連一粒種子也收穫不到了。"

57、沙漠中走散的駱駝

沙漠里有五隻駱駝在不停地走啊走,天很熱,大家都不知道路的盡頭在哪裡。因為它們和主人率領的十隻駱駝走散了,前面除了黃沙還是黃沙,它們只能憑著最有經驗的一隻老駱駝的感覺往前走。不一會兒,從它們的右側方向走出一隻精疲力竭的駱駝。原來它是一周前就走散的另一隻駱駝。其他駱駝輕蔑地說:「看樣子它也不是很精明啊,還不如我們呢!」「是啊,是啊,別理他!免得拖累咱們!」「咱們就裝著沒看見,它對我們可沒有什麼幫助!」「看那灰頭土臉的樣子……」年輕的駱駝你一言我一語,我想避開這隻駱駝。老駱駝終於開腔了:「它對我們會很有幫助的!」老駱駝熱情地招呼那隻落魄的駱駝過來,對它說道:「雖然你也迷路了,境遇比我們好不到哪裡去,但是我相信你知道往哪個方向是錯誤的,這就足夠了,和我們一起上路吧!有你的幫助我們會成功的!」 【溫馨提示】 我們只不要嘲笑別人的失敗,但如果能從別人的失敗中總結經驗才是明智之舉。把別人的失敗當成對自己有益的忠告,更有利於我們的成長。

58、一條腿的鴨子

某城市有個著名的廚師,他的拿手好菜是烤鴨,深受顧客的喜愛,特別是他的老闆,更是對其倍加賞識。不過這個老闆從來沒有給予過廚師任何鼓勵,使得廚師整天悶悶不樂。  有一天,老闆有客從遠方來,在家設宴招待貴賓,點了數道菜,其中一道是老闆最喜歡吃的烤鴨。廚師奉命行事。然而,當老闆夾了一隻鴨腿給客人時,卻找不到另一隻鴨腿,他便問身後的廚師說:"另一條腿到哪裡去了?"  廚師說:"老闆,我們家裡養的鴨子都只有一條腿!"老闆感到詫異,但礙於客人在場,不便問個究竟。  飯後,老闆便跟著廚師到鴨籠去查個究竟。時值夜晚,鴨子正在睡覺,每隻鴨子都只露出一條腿。  廚師指著鴨子說:"老闆,你看,我們家的鴨子不是全都是只有一條腿嗎?"  老闆聽後,便大聲拍掌,吵醒鴨子,鴨子當場被驚醒,都站了起來。老闆說:"鴨子不全是兩條腿嗎?"  廚師說:"對!對!不過,只有鼓掌拍手,才會有兩條腿呀!"  【溫馨提示】激勵獎賞是非常重要的。要經常在公眾場所表揚佳績者或贈送一些禮物給表現特佳者,以資鼓勵,激勵他們繼續奮鬥。一點小投資便可換來數倍的業績,何樂而不為呢?

59、事出必有因

1、甲:「新搬來的鄰居好可惡,昨天晚上三更半夜、夜深人靜之時然跑來猛按我家的門」 乙:「的確可惡!你有沒有馬上報警?」   甲:「沒有。我當他們是瘋子,繼續吹我的小喇叭。」2、一輛載滿乘客的公共汽車沿著下坡路快速前進著,有一個人後面緊緊地追趕著這輛車子。一個乘客從車窗中伸出頭來對追車子的人:「老兄!算啦,你追不上的!」「我必須追上它,」這人氣喘吁吁地說:「我是這輛車的司機」  【溫馨提示】事出必有因,如果能先看到自己的不是,答案就會不一樣。在你面對衝突和爭執時,先想一想是否心中有虧,或許很快就能釋懷了。)3、某日,張三在山間小路開車。正當他悠哉地欣賞美麗風景時,突然迎面開來一輛貨車,而且滿囗黑牙的司機還搖下窗戶對他大罵一聲:「豬!」張三越想越納悶,也越想越氣,於是他也搖下車窗回頭大罵:「你才是豬!」才剛罵完,他便迎頭撞上一群過馬路的豬。  【溫馨提示】不要錯誤的詮釋別人的好意,那隻會讓自己吃虧,並且使別人受辱。在不明所以之前,先學會按捺情緒,耐心觀察,以免事後生髮悔意。

60、比爾?蓋茨給青少年的11條準則

「許多人都以為生活是由偶然和運氣組成的,其實不然,它是由規律和法規組成的。」《比爾?蓋茨給青少年的11條準則》就是蓋茨先生從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他從小到大的個人經歷中總結出來的成功經驗和人生智慧。讓我們一起來分享這一「財富背後的財富」。  第一條準則:適應生活  生活是不公平的,要去適應它。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第二條準則:成功是你的人格資本  這世界並不會在意你的自尊。這世界指望你在自我感覺良好之前先要有所成就。成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成功可以改變你的人格和尊嚴,自負是愚蠢的。  第三條準則:別希望不勞而獲  成功不會自動降臨,成功來自積極的努力,要分解目標,循序漸進,堅持到底。  第四條準則:習慣律己  如果你認為你的老師嚴厲,等你當了老闆再這樣想,老闆可是沒有任期限制的。好習慣源於自我培養。  第五條準則:不要忽視小事  烙牛肉餅並不有損你的尊嚴,平凡成就大事業。  第六條準則:從錯誤中吸取教訓  如果你陷入困境,不要尖聲抱怨,要從中吸取教訓。  第七條準則:事事自己動手  在你出生之前,你的父母並非像他們現在這樣乏味。他們變成今天這個樣子是因為這些年來他們一直在為你付賬單,給你洗衣服,聽你大談你是如何的酷。不要總靠別人活著,要憑藉自己的力量前進。  第八條準則:你往往只有一次機會  你的學校也許已經不再分優等生和劣等生,但生活卻仍在做出類似區分。在某些學校已經廢除不及格分,只要你想找到正確答案,學校就會給你無數的機會。這和現實生活中的任何事情沒有一點相似之處。機遇是一種巨大的財富,機遇往往就那麼一次,也許你「沒有機會」,但可以創造。  第九條準則:時間,在你手中  生活不分學期,你並沒有暑假可以休息,也沒有幾位僱主樂於幫你發現自我。自己找時間做吧,決不要把今天的事情拖到明天。  第十條準則:做該做的事  電視並不是真實的生活。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實際上得離開咖啡屋去干自己的工作。  第十一條準則:善待身邊的人  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要用讚揚代替批評並主動適應對方。


推薦閱讀:

南渡 | 南北東西概念故事 01
不許入眠
睡前故事——盜墓賊
假如火影忍者里鳴人偷學的不是多重影分身,而是其他術,故事怎麼寫?
時光流逝,歲月沉澱,一轉身便是一個光陰的故事

TAG:故事 | 勵志故事 | 勵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