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中國大媽」
新華網香港5月15日電距離4月中旬金價跌至低位已過去一個月,在這一月中,媒體對「中國大媽」和「華爾街大鱷」PK的故事一直津津樂道,故事的版本也從開始的「完勝說」發展到後來的「被套說」,彷彿所有人都隨著金價的起伏而為大媽們捏把汗。
不管是「完勝」還是「被套」,「中國大媽」真的那麼在意么?瘋狂搶購黃金的「中國大媽」其實只是遵循著一條最樸素的價值原理:對自己喜愛並且具有保值功能的物品逢低價買入一些,在增加硬通貨以抗通脹的同時,尋求一絲心理上的安慰。
從古代皇帝到平民百姓,中國乃至亞洲人對黃金及黃金飾品的鐘愛已延續千年,古文詩句中更是用「金」字來泛指所有的資產類別。「中國大媽」當然未能免俗,從兒女結婚到後輩出世,黃金的用途可以滲透到大媽們生活的多方面。在低價時瘋狂搶購黃金的不光有「中國大媽」,「印度大媽」也在全面掃貨,足見黃金的吸引力。
隨著近年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老百姓的錢袋子越來越鼓。數據顯示,到2012年三季度末,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已突破40萬億元,不到20年的時間已增長10倍。「何處安放好我們的錢袋子」,成為擺在每個家庭面前的難題。
在這場被外界強加冠名的PK戰中,一心只想讓手中錢財不再貶值的「中國大媽」從沒想過要與華爾街大鱷們分庭抗禮。實際上中國消費者所購黃金與華爾街大鱷也不在一個層面上,他們的目的也不一樣。華爾街完全是一種尋求獲利的投機行為,「中國大媽」主要還是為了保值,或者說是為了讓財產貶值得慢一點。「與其放在銀行中不斷貶值,不如換點實在的真金,至少可以留給孩子。」一位阿姨樸實的話語道出了大媽們的心聲。
拋開金條、金飾等黃金產品回購變現的渠道不便以及折舊損耗等因素不說,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除非萬不得已的情況,否則不會將家中的金銀珠寶變現。既然短期內不尋求變現,那麼「中國大媽」自然也不會在意金價是漲了10美元還是跌了20美元,也就不存在「完勝」與「被套」之說。
與對黃金瘋狂追捧相對應的,是「中國大媽」對現有理財渠道的不信任和對通脹預期的擔憂。轉型升級的中國經濟亟須財富創新,拓展投資渠道,用好民間暗藏的龐大資金。老百姓掙點錢不易,使他們的財產性收入得到保障,在相對安全有效的增值渠道上,讓百姓安心地拿出自己錢袋子中的錢,目前來看顯得更為重要。
也許將來某一天,當金價下跌時,「中國大媽」依然會搶購,但希望那時的大媽們更多的是出於對黃金的喜愛,而少一些尋求保值、對抗通脹的焦慮。
推薦閱讀:
※大媽,你確定你這不是在玩兒我?*
※大媽騎車撞死拾荒者逃逸 稱「撞了流浪漢不要緊」|大媽|拾荒者
※天津一大媽身背大量京牌被舉報
※離異半年隨感。------凌大媽Cyu
※港島觀察丨中國大媽推高港股 帶動港人全民炒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