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學習 (豆瓣)5

學習本該如此 tony (接交互設計/UI私活)   13年的時候聽說過Scott Young這個人,當時網上介紹的重點是他1年完成MIT計算機專業4年的課程。我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關注在線教育領域。而Scott Young寫的《如何高效學習》是今年在知乎上看到口碑不錯,才決定買來看看。   這本書第一遍大概2個多小時看完,然後今天又花2個小時重新讀了一遍。其實全書的核心思想,就是第一章的「整體性學習法」,第二章的學習技巧是圍繞整體性學習法每個環節所提供的一些技巧性工具,而第三章:超越整體性學習主要講的是良好的學習習慣,其實是可以單獨拿出來看的。   下面就以全書的順序來提煉一些本書的主要思路和觀點吧。   第一章:整體性學習法   其實這種學習法對於一些善於學習,喜歡研究學習技巧的同學肯定不會陌生,只不過很多人在潛意識把這些技巧內化在平時的學習當中了。整體性學習法可以歸納為這樣的順序:獲取——理解——拓展——糾錯——應用——測試。這種學習的順序不是死的,是需要學習者把這種精神領悟到,不斷內化,形成自己的東西。   就拿學編程來說,在獲取這個階段,如果你看的是學校自己出的C語言教程的話,可能就會因為因為編者表達的不夠清楚導致你在獲取知識這個環節存在困難,就是說這個不是你理解能力的問題,而是由於你沒有看懂書上的字面意思導致信息獲取環節卡殼。那麼這個時候需要你參考多個教材,去準確而又迅速的弄清這一部分知識點是什麼概念,避免花大量時間在獲取(知識)環節。   當知識點看懂了,就需要去理解。比如計算機的冷啟動和熱啟動,為什麼要這樣設計,其中每一個步驟的聯繫是什麼。需要讀者真正的理解一個概念的含義,而不是僅僅去記住字面上的意思。   那麼理解清楚概念後,就需要進入拓展環節。個人認為拓展環節進行的是否充分,是區分聰明學生和一般學生的一個指標。該書列舉了深度拓展、橫向拓展和縱向拓展三個維度來進行深度思考。其實我覺得這只是作者為了便於讀者理解或實際操作這些方法,故意區分開的。以個人實際學習經驗來說,我在拓展階段是不會刻意想到從不同的方向進行發散思維的。發散思維本身就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因素,不過這三個維度作為訓練和熟練整體學習法這個技巧來說還是便於操作的。那面接著之前的舉例:我在理解了什麼是熱啟動之後,那麼我需要從不同的角度發散思維,舉一反三了。比如我會去想到熱啟動是一個計算機開機的步驟,那麼在運營一個新產品的時候,是否他們之間有那麼一絲關聯呢,是否我也需要設計不同的節點,針對這些節點不同的結果來判斷下一步該做什麼。比如資金是否到位(硬碟插上了嘛)、我們產品是否完整(緩存有可讀取的內容嗎),然後來決定下一步的運營計劃是什麼。再或者,我可以思考計算機和單片機的啟動過程有什麼區別呢。所以拓展階段是最容易激發學習者創造性的階段,而且這個階段,你的思考是沒有限制的。比如獲取階段,你快速閱讀並看懂了教材內容,那麼這個階段就是完成了,再循環這個階段沒有意義;相反,拓展階段,可以充分發揮想像力,思考的越多,這部分知識點你理解的越深刻,以後也會實際運用的更好。   然後是糾錯階段,這個階段其實很多人包括我都不太重視。中學時代做的錯題本,除了作為收集各種難題的資料本,還有個目的就是這個:發現你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比如你可以在回顧錯題本時,發現原來這道題做不出來的原因是知識點不了解(獲取階段),或者沒有真正理解三角公式是怎麼用的(理解階段),再或者是不會利用三角公式解決信號處理方面的問題(拓展階段)。很多成績還不錯的學生,一般問題都是處在理解階段和拓展階段,這個時候糾錯的作用就體現出來,需要學習者更多地重視這些學習階段,甚至回顧和完善以前「自以為理解」的知識點。   應用階段則是整體性學習法的最終目標了,學習的最終目的就是應用。而且本書在最後提到了以項目為基礎的學習,這點我感觸頗深,在研究生階段,大部分的學習都是在自學,這個時候如果是無目的學,其實不光效率底下,而且很難堅持,最後還很容易忘。所以如果你想學網頁前端,那麼你就先給自己定一個目標,比如3個月內建一個網站,那麼關於前端知識學習將會有節奏很多。   最後一步測試,其實和互聯網產品開發團隊的測試挺像,從不同的角度和狀態來檢查你整個學習的完成度,這個完成度不是這個知識點你記住的多少,而是按照整體性學習法,你每個步驟都實現的怎麼樣。測試不僅是對你當下學習的一個彌補,也是發現問題的一個好機會,在以後的學習中要盡量避免類似問題。   第二章:整體性學習技術   這一章主要還是很多技巧性的東西,每個同學最好都有自己的技巧,作者只是提供了一些思路,當然你覺得作者的提供的技巧不錯也可以學習,包括獲取階段的速度技巧等等   第三章:超越整體性學習   這一章其實和整體性學習法聯繫不大,更多地是強調優秀的學習習慣。這一章的內容肯定在很多地方你都見過,不過對我還是很受用的,因為我有很多學習上的壞習慣。   其中有3點對我啟發很大:能量管理、絕不拖延和批處理   能量管理是很多學習高手都不太重視的,就是學習要張弛有度,不要把所有的學習任務平攤在所有的時間內。比如一周學7天,每天學早中晚,然後各學2小時。作者提倡循環式作息,也就是比如1周學6天,而每天的任務盡量集中在白天完成,晚上放鬆。關於能量管理還有很多其他的手段,比如經常鍛煉、優化飲食習慣等等,這裡不再贅述。   關於拖延症,幾乎所有人都知道它的危害,但很少有人能克服拖延症。書中介紹的方法是,把計劃分割成周/日,也就是說細化到每一天,然後每天都要review自己當天的任務有沒有完成,這樣避免直到截止日期才有緊迫感。   而批處理的學習習慣是我之前沒有注意過的。我們平時經常會花費很多的時間在瑣碎的事情上,其實這樣嚴重分割了我們寶貴的大塊時間,批處理的核心思想就是把一些不重要的、類似的小事情,放在一起集中階段。比如不要每天晚上刷知乎到很晚,而是每周專門抽出一塊時間,將最近關於設計方面的精彩回答看一看。   還有關於費曼技巧的介紹,這也是我寫這篇讀書筆記的目的,我希望我能夠用最通俗易懂並且簡練的語言向別人介紹這本書的內容,這樣我就可以發現我所沒有真正理解的東西。
推薦閱讀:

高效學習技巧:用耳朵學習比用眼睛學習效率更高持續學不疲勞!
有哪些事情,你越早明白越好?(下)
如何高效率的學習新技術
如何像學霸一樣,高效學習呢?秘訣是·······

TAG:學習 | 高效學習 | 豆瓣 | 高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