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調查|大牌明星拍綜藝,30天拍10期入賬8000萬!

天價片酬是娛樂圈近段時間的熱點話題。在剛結束的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國家一級編劇高滿堂炮轟明星在一部戲裡片酬能拿到總投資的80%,在唯小鮮肉是瞻的情況下,後期製作非常困難。同時,有人指責不少明星不去辛苦演戲,而是熱衷參加綜藝節目撈輕鬆錢。

據統計,2015 年綜藝節目215 檔,至2017 年基本以每年兩百多檔的速度遞增。綜藝同質化現象日趨嚴重。有限明星資源的爭搶,讓節目製作預算的天平,倒向了藝人薪酬。

明星參加綜藝的薪酬到底有多高?一線大咖怎麼被請動上綜藝?全明星陣容為什麼做不出好內容?新京報記者專訪業界製片方、節目方、宣傳方、藝人統籌以及評論人,揭開為人避諱的藝人綜藝片酬的幕後。


A.藝人片酬究竟有多高?

「超一線明星綜藝片酬,每期500 萬以上。參加一季,片酬相當於拍了一部電視劇」

隨著《奔跑吧兄弟》、《極限挑戰》、《中國好聲音》、《十二道鋒味》等綜藝節目的熱播,那些曾經只活躍在影視圈、音樂圈的明星——鄧超、黃渤、那英、謝霆鋒等,走下「神壇」,圈粉無數,吸引更多一線大咖投身綜藝。

有媒體報道去年9 月,認證為「資深綜藝節目製作人」的博主曾曝光明星參加真人秀的片酬:

范冰冰以8000萬元一季的片酬排在第一

徐崢《食在囧途》單期片酬600 萬元,總片酬7500萬

張惠妹也很搶手,片酬7000 萬元

如今,這條微博已無跡可尋。

明星參加綜藝增加曝光機會,也能進一步推動電視劇片酬增加。

同年11 月,該博主又曝光了黃子韜、張藝興的片酬。

稱黃子韜在參加完《真正男子漢2》後,電視劇片酬由2000 萬至3000 萬元,開到7000 萬元。

張藝興在演完《極限挑戰》、《老九門》後,目前演電視劇的片酬報價是8000 萬元。

但這個爆料,未得到明星本人回應。

知情人士告訴新京報記者,目前明星綜藝片酬分幾檔

B.藝人報價依據是什麼?

看平台:L 姓小花網綜報價是電視綜藝10 倍

看檔期:多家用劉維,是因為片酬、時間都合適

看感情:《跑男》幾位明星片酬遠低市場價

雖然明星的綜藝片酬沒有明確標準,但多方人士向新京報記者透露,藝人報價看平台。某網站宣傳小G爆料,一般來說,明星對網綜的報價比電視綜藝更高。

此外,明星片酬還看檔期:「有時候貴,不是因為他跟你關係不好,而是為了你的事要把另外的工作推掉,得賠他那個工作的錢。」

業內人士H 先生表示,最近很多綜藝中都在用劉維,是因為片酬、時間都合適。「他排在『南薛北張』的下一檔,沒有很便宜,但他的綜藝效果比更便宜的好,也不會跟『南薛北張』搶生意。」

資深藝人統籌C先生說,市場對於明星綜藝片酬都有預估價。「這也看節目,名氣大的綜藝很多人搶著上。一線藝人的價格比較固定,超一線每期過百萬,可來可不來,小節目根本不考慮。二線藝人想上,要麼夠漂亮,要麼有綜藝感。但他們的報價比較亂,有時候報50萬、60萬,但最後一般請來給10萬到20萬。很小的明星隨你報,幾萬就可以。」

隨著綜藝節目井噴和平台多元化,很多藝人的片酬比一年前漲了兩三倍。H先生

說,當時五萬塊的,如今漲到二十萬,當時二十萬,現在漲到了六十萬。但據藝人統籌C 先生透露,不是所有明星都漲片酬。

C.怎麼請動明星參加節目?

一線不是給錢就來,要看愛好、交情

這幾年,越來越多一線明星投身綜藝。

比如陳建斌加盟《一年級畢業季》,劉嘉玲參加《我們來了》,張國立、王剛、張鐵林組成的「鐵三角」組合,先後亮相真人秀《王牌對王牌》和《非凡匠心》。

而集齊黃磊、黃渤和孫紅雷等固定嘉賓的《極限挑戰》,第三季正在錄製中。

看起來,一線衛視的周末檔節目更容易被明星選中。但是業內人士H先生卻透露:「不一定。」一線明星上綜藝有幾個原則。最重要的是看內容是否有吸引力。比方說庾澄慶不參加和音樂無關的節目,只上跟興趣愛好有關的綜藝。謝霆鋒參與《十二道鋒味》,是因為真心喜歡做菜。《極限挑戰》之所以能組成「三精三傻」的陣容,還是因為與黃磊、黃渤、孫紅雷等人私交好,彼此信任。

「一線大牌,不是給錢、劇宣就能來的。」製片人W先生強調。很多一線影視演員,一般不上單期綜藝節目。「像楊洋、井柏然等,很難請。單期對他們來說賺不到多少錢。一旦要上就是選擇常駐,比如陳坤、徐崢,在一季節目里打造自己的標籤。一線藝人上單期節目一般只有宣傳自己的作品時。」

D.為何明星片酬越來越高?

節目同質化只能拼明星,「一千萬不來,就兩千萬」

據公開數據顯示,去年綜藝節目數量相較2015 年翻了一倍,然而,面對近400 檔的綜藝總數,觀眾表現出的卻是審美疲勞與心理麻木,綜藝市場同質化現象嚴重。有限明星資源的爭搶,導致明星片酬暴增。

H 先生透露,健康的明星片酬跟製作費的比例是五比五,而現在一般是七比三,甚至高達八比二。「一檔節目的出品方、出資方很多,包括冠名商、特約贊助,帶著硬廣,一季節目談下來好幾個億。打個比方,一個億的費用,七千萬甚至八千萬給明星。」

「現在這個市場就是,你不給這個錢,人家給得起。客戶有錢,只認明星砸錢。一千萬不來,就兩千萬。井柏然參加真人秀《我們戰鬥吧》,每期500 萬,仍有人搶著給。這都是由市場決定的,你沒辦法評價。」

「其實一開始,一線明星不見得想來,但價格高到離譜時,比如市價2000 萬被抬到6000 萬,最後還是選擇來吧。很多明星是通過抬高價格婉拒,但後來發現這些金主確實有錢,多高都出得起。」

趨勢

資本越來越不瞎投,看中好內容

現在,資本越來越「不敢投」。這種謹慎在網綜節目的冠名上,體現得更明顯。

電視評論人Y先生犀利指出,有好多節目都處於「裸奔」狀態,「像《勝利的遊戲》此前一直沒有招到商,幾個月之前才有客戶進來。去年騰訊自製的《看你往哪兒跑》,只做了六期,也是因為沒有一個贊助商進來。幾大衛視方面,湖南、浙江、江蘇、東方招商能力都不如以前,很多項目都在等招商,很多方案也都活躍在PPT 和招商會上,但最後,流產了不少。」

究其原因,評論人Y 先生表示:

一是政策上限制了依賴外國模式的綜藝節目,國內綜藝原創能力不足,對廣告商的吸引力越來越小。

第二,經濟大環境導致不再有大規模的媒體投放。

「最終這個商品能否暢銷,最關鍵還是由內容本身決定。組了一個很大的明星的盤子,節目出來並不一定成功。」業內人士H 先生說,比如真人秀《真心英雄》、《全員加速中》、《挑戰者聯盟》、《跨界冰雪王》,這些節目都不缺明星,但效果沒爆。

「好的綜藝節目,永遠是用內容來帶動人,而不是用人來帶動內容。最終能夠在市場上變現的,還是那些好內容。認識到這些的不僅僅是製作方,廣告客戶也會越來越認識到這些。」H表示。

Y先生也認為,兩年前資本瘋狂投入,而現在,大家都「玩兒明白了」。像現在常年冠名的廣告商OPPO、伊利等,很明白這個道理。

趨勢

品牌方自建節目製作公司

「也有些品牌方選擇自己建個節目製作公司。一種方式是占股、投資年輕的,有潛質的製作公司,另一種是成立獨立的公司,自己做節目,花式植入自家產品,爭取更大的話語權。這是未來廣告商發展的方向。」

H 先生則希望,市場化程度能更高,這意味著所有的工種價值都會明碼標價。「現在是不明碼標價,團隊都很亂。我們處在制播分離的階段,也不知道過多少年會好一些。文化產品首先是個產品,流通到市場上才是個商品。現在不是這樣,當還不是產品的時候,就已經當商品來衡量。等到整個市場都認識這些,就會慢慢健全。」


推薦閱讀:

《探索發現》秦始皇古墓是什麼樣的?
2017年exo參加的綜藝有哪些?
《百變大咖秀》裡面的主持人有誰?
《爸爸去哪兒第五季》全集免費neinei的表現怎樣?
《國際時訊》與好萊客有合作關係嗎?

TAG:明星 | 綜藝 | 調查 | 大牌 | 新京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