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媒介素養教育 

  媒介與教育模式變化

  在電視普及之前,人們接受的教育模式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在電視成為大多數家庭主要的信息、娛樂渠道之後,這個模式則變成了「電視教育—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廣州地區在一次關於大眾傳播媒介對青少年的影響程度的調查中發現,59.2%的學生認為他們的社會知識和信息主要來源於廣播電視、報刊網路等大眾傳播媒介,中小學生課餘最愛參加的是看電視、讀書報、上網、玩電腦等以傳播媒介為工具的活動。1大眾傳媒這隻「無形的手」通過視覺性、趣味性、通俗性較強的藝術娛樂形式,潛移默化地改變著人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和行為方式。然而,大眾傳播媒介像一把雙刃劍,它在發揮巨大社會功能的同時,其各種負面效應也逐漸凸顯出來,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本文具體分析媒介素養教育內涵,透視媒介素養教育的現狀,以引起人們對媒介素養教育的重視,從而提高受眾的媒介素養,更加有效地促進大眾媒介、受眾自身和社會的發展。

  媒介素養教育的內涵

  媒介素養就是指人們正確地判斷和估價媒介信息的意義和作用,有效地創造和傳播信息的素養。1933年,作為媒介素養教育的先導,英國學者歐·奧爾特曼和馬·切默斯合作出版了《文化與環境》一書,提出了「文化素養」的概念。 在媒介素養教育研究領域,被引申為具有正確使用媒介和有效利用媒介的一種能力,它是人們在現代社會所必須學習和具備的一種能力。2 20世紀90年代以後,隨著計算機及其互聯網路的普及,人們又提出了計算機素養、信息素養和網路素養。信息時代的媒介素養不僅包括判斷信息的能力,還包括有效地創造和傳播信息的能力。

  媒介素養教育涵蓋的層面很廣,涉及到心理學、傳播學、美學、社會學等學科領域,如何以一種有效的方式有系統地進行學習,是一項重要的課題,媒介素養教育內容應依據以下幾項核心概念:①媒介信息是建構出來的「真實」。媒體所承載的內容並不全是客觀世界的真實反映,而是經過刻意選擇,常是許多因素相互融匯、碰撞的結果。人們根據各種媒介所提供的信息建構了關於這個世界的圖像,我們對世界的觀察與經驗往往是以媒介為「媒介」,因此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媒介塑造了我們對世界的態度與看法。媒介素養教育就是試圖解構這些隱藏在媒介信息背後的機制,讓人們了解為何會呈現這樣的媒介面貌,從而相對更加真實地了解世界的原貌。②媒介對人類社會的進程有巨大的影響。媒介作為一種技術手段,對於人類感知方式有非常強烈的影響。媒介的技術特性決定了人類的感知方向和感知方式,決定了信息的形態、信息的性質。印刷術的發明和改進以及此後電在傳播領域的應用,帶來的不僅僅是社會結構層面的變化,而且是人類景觀、世界格局的更為深刻的改變。伴隨著電子技術的巨大發展和廣泛應用,媒介正在構建人類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的全新方式。它再一次引致了人類感知、生活結構、世界秩序的「內爆」。③媒介信息有著強烈的意識形態及價值觀。媒介本身是人類改造客觀世界的產物,媒介是意識的載體,意識不可避免地帶有國家、階級和階層的烙印,它代表著各個階級、階層和集團的利益。所有的媒介產物不可避免地都含有意識形態或透露某種價值觀,比如宣揚生活方式或價值理念,並傳遞兩性、種族、職業、年齡等各個層面的文化內涵。媒介在政治及社會層面上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④媒介信息含有強烈的商業動機。當今,商品大潮衝擊著各個行業,大多數的媒介都成為商業產品,它們成為獲得利潤的載體,我們藉以了解社會形貌的信息往往摻雜了許多的政治與商業的力量。以電視為例,不論是新聞、運動還是娛樂節目,都要看能吸引多少觀眾以及能否得到廣告支持而定。誰主宰了媒體節目的菜單,電視、廣播或報紙上的節目與信息是誰的看法?要了解這些問題,必須了解媒介信息事實上是重重人為包裝、修飾以及裁剪過後的產品。媒介素養教育就是要讓學習者知道節目時段、內容安排、收視率、廣告對象、市場利益是如何運作的。媒介素養教育也包含所有權、控制以及相關議題的探討。⑤媒介信息的形式與內容密不可分,每種媒介都有獨特的美學形式與符號特質。每種媒介都有其特定的呈現方式和特質,掌握這些信息能讓我們更深入地了解媒介信息的意義。媒介素養教育不單讓受眾了解媒介文本,更重要的是讓他們欣賞每種媒體獨特的美學形式。這種愉悅來自於受眾懂得欣賞影片拍攝手法、分析詩句中的排比與暗喻、感受音樂中的節奏與氣氛等。不同的媒介以及節目形態都會反映出不同程度的社會真實,也會運用不同的方法去組織素材例如新聞與綜藝節目對同一社會事件的呈現方式便有很大的差異 ,對受眾都有不同的影響。應了解不同媒介所使用的符號特質與形式特質,才能方便運用與解讀媒介信息。⑥受眾詮釋和接受媒介信息意義的能力與程度不一。早在1940年,西方學者通過大量研究發現,大眾傳播一般只加強人們已有的觀點,而不會改變其信念。受眾對大眾傳播的各種內容總是會加以選擇、判斷,他們一般只接受那些與自己信念相符的信息。這是由於人們在接受任何事物時總是以自己已經先有、先見、先把握的東西為基礎,這種先有、先見、先把握的東西,我們將其定義為意識的「先結構」。3意識的這種「先結構」由文化藝術修養、社會歷史文化傳統、審美能力、生活經驗、思想感情等內在因素構成。由於這些內在因素每個人是不同的,因而文化意識的這種「先結構」事實上各有不同,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文化意識的「先結構」。而這一事實導致的一個直接文化信息的接受現象,就是對文化信息的接受效果有明顯的差異。面對媒介信息時人們會有不同的詮釋與交互作用。因此同樣的一個文本,不同的受眾很可能有非常歧異的感受,媒介素養教育應該尊重每個受眾的觀點。

  媒介素養教育的內容

  媒介素養教育的主要內容應包括以下幾方面:①建立對信息批判的反應模式。即:學習如何理性地辨別信息的意義,辨別媒介真實與社會真實,不盲目相信或採用信息,在此基礎上決定自己的態度和行為。②發展關於媒介的思想。媒介素養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是幫助受眾形成對媒介性質和功能的正確認識。在信息社會裡,認識媒介將會成為生存的必要條件之一。所謂「正確」,意味著較完整和較客觀地評價媒介的性質、功能和局限。媒介提供的所有信息是一定的媒介傳播體制運轉的結果,是政治、經濟、文化等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它不是為某一個受眾特別設置的。因此,當我們有效地利用大眾傳媒時,首先要在對媒介認識的基礎上,發現信息對自己或對社會的意義。一個成熟的受眾總能從容地面對洶湧而來的信息,因為他有一種思想的過濾能力,運用這種能力可以有效地處理信息,從信息中獲得真正的益處。從這個意義上說,沒有思想就沒有信息。③提高對負面信息的免疫能力。由於各種複雜的原因,大眾傳媒中經常存在著負面信息,即不被主流社會所接受的信息。媒介素養教育要不斷地列舉並評論這些負面信息,以提高受眾對負面信息的免疫能力。④學會有效地利用大眾傳媒幫助自己成長與進步。這是媒介素養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通過媒介素養教育,受眾應該了解媒介及其信息對自己的意義,了解自己的需求,並學會利用媒介滿足自己的需求,以幫助與促進自己健康發展。

  媒介素養的現實批判

  在20世紀30年代初期,英國學者開始倡導媒介素養教育,其目的是為了反對傳媒中的流行文化價值觀念,訓練青少年抗拒大眾媒介中提供的「低水平的滿足」。20世紀60年代以後,隨著學者對媒介功能認識的提高,在媒介素養教育的觀點上發生了一個根本的轉變,即由抗拒觀點轉變為培養辨別能力的觀點。至20世紀70~80年代後,由於官方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介入,學校的媒介素養教育開始形成規模。1983年英國教育部發出文件說明:「學校必須考慮媒介素養教育的責任。目前媒介素養教育的課程嚴重不足。所有的教師都應該檢查電視並與年輕人一起討論電視。」 4此後,很多國家都將媒介素養教育納入學校課程內,並陸續發展出許多教學模式及課程教材以供參考。媒介素養教育在許多學者眼中其實是一種民主素養的學習經驗,主要的目的在於發展受眾獨立思考的能力,使他們有勇氣挑戰社會上偏頗的意識形態。今天,媒介素養教育已成為一種終身教育。

  與世界其他國家相比,我們在學科建設上目前還存在很多不足。教材中包含了一些有關媒介的知識和應用方法,特別是一些工具書籍,指導方法非常明確,但總的來說,還缺乏系統的教育和指導,具體來說,存在以下不足:①理性認識有所欠缺。大多數人對媒介有一定的理性認識,他們認同媒介在社會政治、經濟、文化中所起到的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對媒介信息內容的真實性問題持謹慎態度,對印刷媒介、電子媒介等各自的特性也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對媒介的社會控制問題態度比較客觀,同時也對參與媒介發展進程採取積極態度。但也有一部分人對某些媒介問題的認識比較模糊,甚至完全錯誤。如大多數人承認媒介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有相當深刻的影響,然而只有少數人承認自己會受到媒介的左右;許多人肯定媒介素養的重要性,卻不認為自己有學習的必要;許多受眾在使用媒介時是為了娛樂消遣,不願花精力深入思考媒介內容;對媒介的社會控制問題尤其是媒介同政府管理的關係在認識上有一定偏差;人們對「文化衝擊」的理解以及在「文化衝擊」對民族文化的利害關係上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但是否認「衝擊的力度」,說明受眾在媒介同文化關係方面的理性思考還有所欠缺,對互聯網對民族文化的影響也缺乏足夠的前瞻性見識。再如人們在信息判斷力和媒介知識方面也存在一些問題,人們在主動尋求或被動接受媒介信息時,對信息內容的正誤、優劣缺乏應有的判斷力。②受眾媒介道德水平有待提高。上海團市委曾進行了一項專門調查,在測試受訪者媒介素養的量表中,態度和標準差別最大的四個問題中有兩個同媒介道德直接相關,一是對「訪問色情網站不是一件見不得人的事情」,37.2%表示「很同意」或「基本同意」,31.0%表示「不太同意」或「不同意」,表示「說不清楚」的有30.0%,另有1.8%未明確表態。二是對「網路黑客是否值得羨慕」,有53.3%的青年持否定態度,有16.3%的青年贊成這一觀點,30.4%的青年未明確表態或是迴避問題。5這個調查結果一方面體現出青年思想觀念呈多元化態勢,另一方面又說明青年群體在對待色情信息傳播、接受的問題上沒有比較統一的價值標準。對網路黑客的態度也表明青年價值觀未能得到必要的整合,許多人對網路黑客不是從道德倫理的角度加以審視,而是從純技術的角度表示稱許。媒介道德問題是一種特殊形態的道德問題,是媒介技術高度發展所帶來的新問題。網路技術是人類傳播手段的重大進步,如果憑藉網路技術傳播色情信息,對社會公眾利益侵擾破壞,那就是有違道德甚至是違法的行為。不能因為負面信息的傳播者所憑藉的技術手段的先進性而在道德上對其加以肯定。越是先進的傳媒技術,就越需要構建適應傳播技術發展的新型道德觀念體系,以保證技術永遠為人類的進步服務。③媒介素養教育滯後。由於大眾傳媒的信息量大,形式靈活,變化快,常導致教育上的滯後。長久以來,人們所認知的媒介與教育的關係,僅停留在如何在教學的情境中使用媒介,以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優化為目的,教學的對象也僅限於師範院校的學生。在傳統的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學生缺乏自行探索發現知識的空間,媒介素養的理念還遠沒有在人們心目中樹立起來。媒介素養教育要授人以漁而非授人以魚。

  大眾媒介的發展幾乎與高科技同步,這就對教學條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必須重視有關學科建設和專家隊伍的建設,重視教師必要的專業訓練、教學的內容與方法的研究與變革。另外,還需要積極引導、鼓勵教學雙方、學習者之間相互啟發以及實際參與制作媒介產品等活動,體驗並真正建立起比較科學的媒介觀念。

推薦閱讀:

國鵬資本赫崐受邀參加微軟加速器·行業轉型創新交流會
這些教育方法 應該「pass」掉
圍棋入門到入段,一套最用心最系統的教程
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制度
日常思考:從機器學習到人類學習(一)

TAG:教育 | 素養 | 媒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