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李克強首談中國經濟的「上限」與「下限」
中新社北京7月10日電 在中國上半年核心經濟指標陸續公布之際,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首度明確「經濟運行合理區間」的具體內涵:宏觀調控要讓經濟增長率、就業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價漲幅等不超出「上限」。
雖然李克強的講話中沒有出現具體數值,但市場猜測,其心裡的「上限」與「下限」應該和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所設定的經濟增長7.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5%左右的預期目標較為接近。而這番話,也回答了過去幾個月坊間一直爭論不休的一個問題:中國新一屆政府「放」和「忍」的「限度」究竟在哪裡?
從首次與記者見面時承諾「把錯裝在政府身上的手換成市場的手」,到推動百餘項審批許可權的取消與下放,李克強在其履新的最初幾個月里一直在著力理順政府與市場關係。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一鳴告訴中新社記者,新一屆政府新時期戰略性框架的切入點就是推動政府轉型,即用政府權力的減法換取市場活力的加法。
官方宏觀調控的過程中,也同樣處處都有「放手」的影子。就發展而言,依靠政府主導大規模投資來拉動經濟已成為過去時,用放鬆貨幣進行短期刺激似乎也不在決策者的考慮之列。
從改革來說,本屆政府把理順資源能源價格作為改革突破口的思路明確,動作頻繁。而理順價格的要義同樣在於放鬆行政干預,讓價格盡量反映市場供求和資源稀缺程度。
「放」的策略帶來了「忍」的需求。面對持續疲弱的經濟數據,放棄短期刺激意味著要在一定程度上容忍經濟增速的下行;面對資源能源價格的「補漲」,淡化政府干預意味著要接受價格改革帶來的通脹壓力。
從當前情況看,中國經濟的「上限」暫時無憂。上半年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漲2.4%,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表示,通脹未來將處於良好的控制之下。
相較而言,中國經濟能否守住「下限」則是市場普遍關注的問題。作為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之一,外貿10日已拉響警報。據海關統計,時隔17個月,中國6月份再度出現進口、出口數據同比回落的「雙降」格局。
滙豐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表示,進出口雙雙差於預期顯示外需仍然疲弱,考慮到滙豐製造業PMI也在繼續回落,下周一即將公布的中國二季度GDP增速可能較一季度繼續放緩。在這樣的預期之下,一些唱空中國的聲音再度襲來。
對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指出,從短期波動看,中國經濟已經總體上趨穩。特別是就業方面,中國失業率沒有超過5%,這是很了不起的成績。
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張永軍則強調,官方不會任由經濟突破「下限」,「未來若經濟增速持續下滑,決策層肯定會採取相應的措施」。
換而言之,只要經濟增速沒有出現滑出「下限」的趨勢,中國官方仍更傾向於通過改革而非短期刺激來獲取經濟增長的動力。
在9日的講話中,李克強也再度強調要依靠改革開放解決發展中的難題,通過結構調整推進轉型升級。他要求,未來要使市場主體有穩定的預期。同時,要增強調控的針對性和預見性,做到穩中有為,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完)
推薦閱讀:
※既要,又要……不如只要
※農業新知:蓬勃發展的廣西水果產業
※孫正義抵押了阿里巴巴,背後有何隱秘?阿里到底是中國的、還是日本的,又爭開來了……
※人口悖論:哪些地區經濟增長乏力,但人口增長卻逆向發力?
※自由的阿甘 2017 年 04 月 13 日的文章